《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藝苑 > 戰地詠英豪 高義薄云天
戰地詠英豪 高義薄云天
作者:李鵬飛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1-12 瀏覽次數:7858
《鐵軍戰歌——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詩詞集》一書,是中國新四軍研究會文化宣傳委員會遵照會長朱文泉上將的倡導,會同京、滬、蘇、皖、浙、贛、閩、鄂、豫、渝、川、桂、穗、黑、滇15個省市區新四軍研究會,征集編選的一部反映新四軍和華中敵后抗日軍民戰斗史的詩集。
華中賦正氣,鐘呂頌千秋。《鐵軍戰歌——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詩詞集》一書,是中國新四軍研究會文化宣傳委員會遵照會長朱文泉上將的倡導,會同京、滬、蘇、皖、浙、贛、閩、鄂、豫、渝、川、桂、穗、黑、滇15個省市區新四軍研究會,征集編選的一部反映新四軍和華中敵后抗日軍民戰斗史的詩集。其內容涵蓋了新四軍將領指揮抗戰的雄詞樂章,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戰地浩歌,文化名流、志士仁人為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視死如歸的激昂吶喊。書中300多位作者所創作的上千首詩詞歌賦,真實而又藝術地展示了中華民族同仇敵愾,與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浴火重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頑強斗志;追求真理、彰顯正義,捍衛人類和平的鋼鐵意志與崇高精神!
一
國難多淚吟,血火鑄華章。在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里,新四軍和根據地的眾多將士和文化英杰,揮灑飽蘸民族浩氣的如椽之筆,以鮮明的旗幟、戰斗的風姿、凝練的文辭、鏗鏘的旋律,吟詠了成千上萬首壯麗詩章,成為中國近代詩史上高聳入云的豐碑。
活躍在新四軍和華中敵后抗戰隊伍里,以辛勞、任光、蒲風、蘆芒、丘東平、聶紺弩、李增援、許幸之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作家、藝術家親臨前線,深入大眾,滿懷激情地創作了廣為新四軍官兵和根據地民眾傳頌的戰斗詩篇,包括在戰場和駐地比比皆是的街頭詩、墻頭詩、槍桿詩、漫畫詩。這些發自肺腑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戰斗詩篇,像奔騰的海、燃燒的火,有挺拔的松、雄峻的峰;像迅疾的風、飄逸的云,有纏綿的曲、斑斕的畫;像鼓角、匕首,有起伏的吼聲、嘹亮的戰歌……其激情、豪情、悲情與隱情應時而發,融景而動,交相輝映,融會貫通,充分展現了動員民眾、抗日救亡、鼓舞士氣的強大戰地文化力量。與此同時,陳毅、張愛萍、劉瑞龍等新四軍高級將領,在戎馬倥傯之中橫槊賦詩,倚馬行筆,鞭撻邪惡,引導勝利,歌頌光明,并同抗日根據地的社會賢達、愛國名流相互唱和,廣交朋友,溝通心靈,不僅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且演繹了一段段廣為流傳的詩壇佳話。
抗戰期間和后來的革命和建設年代,許許多多老戰士詠歌吟賦、寫詩填詞,以表達對革命前輩的敬仰和眷念以及對鐵軍精神的褒獎與弘揚。在戰火中鑄就的同志情、戰友誼,彌足珍貴,在酬唱革命年代戰友情誼中,新四軍老戰士留下了許多誨人傳世的閃光詩篇。
二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孤軍奮斗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鐵流”。由陳毅創作、集體修改的《新四軍軍歌》,唱出了這支抗日武裝的歷史淵源、神圣使命、崇高理想和戰斗英姿。
源于分散弱小的紅軍游擊隊,發展壯大為威震敵膽的革命大軍,新四軍的組建發展與火熱的軍旅生活,成為廣大指戰員淺唱低吟、引吭高歌的重要內容。從參軍入伍到行軍宿營,從收攏集結到站崗放哨,從尊干愛兵到軍民團結,無不是指戰員信手拈來的詩歌題材。“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敵后青年踴躍參軍的心情溢于言表。“新四軍里真快樂,吃穿津貼一樣多,不打不罵好話向你說,軍政學習進步多,能文能武識字又唱歌”,人民軍隊的新型官兵關系躍然紙上。“山林黑夜霜花,油燈熱炕人家,小犬依依逗耍,香飄廚下,大娘捧出南瓜”,這是抗日戰士夜宿農家的生動寫照。“農抗婦抗不尋常,種田支前日夜忙,輛輛小車運糧秣,軍鞋做好送前方”,根據地民眾支前擁軍感人場面歷歷在目。“搭起茅棚當作房,平坦濕地當作床;野菜芋頭當作糧,梭鏢大刀當作槍。新四軍健兒顯神通,來無影去無蹤。軍民團結戰倭寇,江淮河漢火樣紅”,敵后抗日軍民游擊生活的風姿在詩文中活龍活現,閃光綻放。
三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人類戰爭史的奇觀,中國軍民經歷14年悲壯慘烈的浴血奮斗,終于戰勝日本強盜,挽民族于危亡,奠國基于磐石。由此,控訴日軍罪惡、描述戰爭慘烈、抒發與侵略者拼搏廝殺的戰斗豪情,以及歡慶贊頌殲滅敵寇、收復失地、解放民眾的重大勝利,自然成為鐵軍詩作的主旋律。
“盧溝橋畔狼煙起,半壁河山走鐵蹄”;“茫蕩風云接吳楚,蕓蕓華胄半為奴”。這血的控訴,淚的吶喊,形象真切地揭示那腥風血雨槍聲稠的戰爭歲月的災難深重和艱苦卓絕。
為挫敗侵華日軍的兇焰,“彎弓射日到江南”,“脫手斬得小樓蘭”,新四軍先遣隊韋崗首戰告捷。“鬼子踏近三里店,進入我軍伏擊圈;槍彈手榴吐火舌,兇殘敵人鳴哀咽”,呈現的是在皖南血戰父子嶺的歷史畫卷。“沖過京滬路,渡過揚子江,攀登茅山峰,健兒敵后決雌雄,奪隘斬關津浦東”,詩里行間回蕩著新四軍部隊東進北上的腳步聲。
新四軍第一師車橋殲滅戰有詩云:“雷彈轟鳴,號聲凄厲,敵堡橫飛去,八百寇軍逃無計,斷送殘陽里。”第四師淮北反掃蕩有歌曰:“飛艇嗚嗚坦克喧,寇軍飄呼陣云翻,板橋截擊寒倭膽,保得淮海半壁安。”第三師蘇北大捷:“奇襲敵巢軍情急,擊其不備戰功強。”第四師粉碎日偽襲擊新興集:“健兒壯士多,勇猛殲寇敵,靈活燒‘龜殼’(坦克)。”第五師鄂東反掃蕩作戰:“控制三鎮平漢線,紅旗插遍鄂豫皖。”第六師“輾轉蘇南千仞岡,梅花樁里打豺狼。”第七師發起皖江之戰:“我軍崛起長淮間,驅逐倭寇芟逆丑。”“氣益南天鋒刃爽,舟橫兩浙震杭州”,頌揚的是浙東縱隊的抗倭業績。
四
“秋風蕭瑟菊花黃,血染青山草木香,成仁有志花應碧,殺敵流紅土亦香。”勝利勿忘先烈,遺愿銘記心中;緬懷犧牲戰友,紀念沙場英靈,是新四軍將士詩詞的又一豪壯樂章。
1938年2月,閩北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五團北上抗日,先后參加五保繁昌等戰役戰斗。其中來自建甌的420多位紅軍戰士,英勇卓絕,大部犧牲。追憶此情,許多老戰士擊鼓高歌:“八閩志士顯精英,熱血丹心獻赤誠。偉大忠魂昭萬代,武夷山下永芳馨。”
1941年11月,新四軍第六師十六旅旅部在蘇南溧陽塘馬地區遭遇3000多日偽軍的合圍,為掩護人民群眾和黨政機關轉移,他們英勇抵抗,斃傷敵數百,旅長羅忠毅、政治委員廖海濤及270余名指戰員壯烈殉國。為銘記此慘烈之役,新四軍將士慷慨賦詩:“將軍百戰虎生風,氣壯河山誅寇兵。塘馬村頭喪敵膽,倭寇俯首葬英雄。”
1943年二三月間,日軍調重兵對蘇北根據地實行“梳篦式”掃蕩。新四軍第三師七旅十九團四連82位指戰員,與1000多日偽軍在淮陰縣劉老莊血戰竟日,斃傷日偽軍170余人。終因敵我力量懸殊,82位勇士全部壯烈犧牲。許多新四軍老戰士戰地憑吊,寫下了大量紀念英烈忠魂的詩篇:“血戰沙場如火急,以身殉國全無惜”;“威名垂千古,浩然山碣。萬里江山如鐵,后人歲歲懷先烈”。讀之令人蕩氣回腸。
由國民黨頑固派一手制造的皖南事變,新四軍將士和各界抗日民主進步人士無不義憤填膺,口誅筆伐,血淚控訴頑固派同室操戈,破壞抗戰的罪行:“皖南事變剿忠良。骨成山,血如泉。萬恨千仇,血債定要血來還。”
“翹首東南新捷報,江淮子弟盼收京。”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停戰詔書”的形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歡呼抗戰勝利、謳歌輝煌戰績,成為新四軍和根據地軍民賦詩填詞的主題。同時,詩詞的作者也無不沉重地表達對當下國內時局的擔心憂慮,以及對國民黨頑固派搶奪抗戰勝利果實,妄圖發動內戰的憤懣與譴責。“九州方擒虎,東亞正飛龍。萬國車一軌,環球書大同。代表四萬萬,朝霞大地紅。”陳毅軍長的六句五言詩道出了億萬軍民的心聲,喻示著人類歷史發展趨勢和前進的方向。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新四軍和華中抗戰軍民這些林林總總感性密度大、理性色彩濃、戰斗景象烈、抒情張力強的藝術珍品,是詮釋抗戰歷史、弘揚中華之魂、震古爍今的金石樂章,是閃耀愛國激情、民族氣節和傳承文明、資政育人的座右銘。衷心希冀讀者尤其廣大青少年從閱讀品賞中汲取深厚廣博的歷史經驗、政治智慧、斗爭勇氣、道德力量與藝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