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紀實》 > 傳奇故事 > “鐵道英雄”劉金山傳奇
“鐵道英雄”劉金山傳奇
作者:史文武 柯文才 責任編輯:劉順發 來源:《鐵軍·紀實》2013年第5期 日期:2013-10-31 瀏覽次數:7908
劉金山是電影《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劉洪”的原型之一,1996年8月去世。近日,筆者走進江蘇省蘇州軍分區桃花塢第二干休所,采訪了劉金山的老伴徐惠華,從徐老的往事追憶里,一位根植于人民之中的“鐵道英雄”的形象浮現在眼前。
1958年授銜后的劉金山
窮苦娃參加鐵道游擊隊,化裝潛入敵營擊斃日軍特務頭子
1915年10月,劉金山出生于山東省棗莊市蔡莊村的一個礦工家庭。祖父劉鳳祥早年死于礦井下。父親劉濟美也是煤礦工人,全家僅靠父親微薄的工資維持生計。劉金山是獨生子,6歲時母親去世,8歲時父親和叔父劉濟賢又被本村惡霸地主殺害,嬸母改嫁,劉金山隨祖母到處乞討。不滿12歲就在煤礦鐵路專線當了童工,14歲時上井為機車看夜燈運煤炭。為了贍養年邁的祖母,他經常爬火車搞煤炭,因而練就了一身熟練爬車的本領。
1938年3月,棗莊淪陷,棗莊中興煤礦一度停產,劉金山和大批煤礦工人失業,一個月后,時年23歲的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八路軍。兩年后,劉金山被調到建立不久的魯南鐵道隊。在鐵道隊,劉金山摸哨殺敵,英勇機智,表現突出,屢立戰功,從通訊員相繼升為組長、分隊長,并于1941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此時,活動在臨城南北的兩支鐵道隊已編入魯南鐵道隊,三支鐵道隊合編為魯南鐵道大隊。
1941年夏,魯南的抗日斗爭進入一場相持階段,日軍掃蕩頻繁,我主力部隊暫時撤離臨城以東一帶。魯南鐵道大隊奉命堅持地方游擊戰。在敵人的白色恐怖下,鐵道隊以微山湖畔的蔣集一帶為活動基地,活躍在韓莊至滕縣間的津浦線上,對敵頻頻出擊,扒火車,搞槍支,打洋行,鋤漢奸,來無影去無蹤,給日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為了對付鐵道大隊,日軍濟南特高課課長高崗大佐竄到棗莊、臨城,組織了一個特務隊,用“以便衣對便衣、以暗對暗、以分散對分散”的戰術,與鐵道大隊進行較量。在多次遭遇戰中,鐵道大隊與周圍村莊的百姓蒙受了很大損失。劉金山負傷,住在方林嫂(方林嫂的丈夫生前不僅是劉金山要好的礦友,還是鐵道隊的地下情報員,因送情報時被叛徒出賣壯烈犧牲)家中養傷,這里便成了鐵道大隊領導集會的地方。特務隊偵察到鐵道大隊活動的地點,突然襲擊,挨戶搜查。來到芳林嫂家時,只見她摟著5歲大的女兒,轉身應對漢奸特務們的突擊搜查。當敵人發現她家炕上的被角殘留血跡時,迅即包圍過來,用刺刀比畫著逼問她。方林嫂慢慢抬起頭,不動聲色地狠捏了懷里女兒的鼻子,讓其流血,轉過女兒身來,說,“這是剛才閨女睡覺時發熱流出來的鼻血,還在流著!”漢奸們只知道方林嫂是個寡婦,村里的老實人,便告訴鬼子特務說,“這是個克死丈夫的寡婦家,是大大的良民,家里沒有鐵道隊。”就這樣,方林嫂機智地掩護了劉金山和鐵道隊員們悄然撤離。1980年劉金山離休后,當新版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出版后,面對許多好奇的讀者和報社的記者詢問“‘芳林嫂’是現在您的老伴嗎?”劉金山笑著說,我的老伴也是一名抗日游擊隊員,她叫徐惠華。當年流動的戰斗生活中沒有小說里的這些情節,“芳林嫂”只是魯南眾多抗日婦女的縮影,她們可都是魯南鐵道大隊的“得力助手”,她們的家都是鐵道大隊的秘密聯絡點,同時也是鐵道大隊的避風港。
為了扭轉被動局面,鐵道大隊決定干掉特務頭子高崗。為了摸清敵情,劉金山五下臨城,先捕殺了作惡多端的偽鄉長常尚德,除掉了敵人的耳目,截獲了大量的情報。之后,又摸清了高崗的活動規律,劉金山率領三個小組以化裝奇襲的戰術,潛入戒備森嚴的高崗辦公室,將高崗擊斃。從此,鐵道大隊又活躍在津浦線的千里鐵道線上。
“鐵道英雄”,這是鐵道游擊隊家鄉人民對劉金山的深情緬懷
奇襲敵軍列車奪取大批軍需用品,有效打破了敵人的封鎖
(1958年,國家主席劉少奇在視察江蘇時,特地親赴南通向時任南通軍分區副司令員的劉金山致謝。)
1941年12月,鐵道大隊原大隊長洪振海在微山湖戰斗中為掩護戰友中彈犧牲。1942年5月,劉金山被魯南軍區正式任命為大隊長。此后,他先后與六任政委配合,率領鐵道隊員截火車、打鬼子、救群眾、鋤漢奸、送干部,經歷大小戰斗百余次,消滅了大量日偽軍,還為主力部隊輸送了數百名戰斗骨干。鐵道大隊活躍在日軍侵華戰爭的主要鐵路命脈——津浦線的山東沿線,像一把鋼刀插進了敵人的胸膛,打得日軍魂飛魄散,有力地配合了八路軍主力部隊的對日作戰,老百姓稱他們“飛虎隊”。1995年,劉金山在他的回憶錄里談到棗莊、臨城一帶的老百姓舍命保護、支持“飛虎隊”的血肉情誼時,感慨萬千:那時,只要“飛虎隊”戰士一進村,老鄉們就自動地把哨放出去五六里;鬼子一出動,“飛虎隊”就得到消息,很快就轉移,使敵人常常撲空。“偵察敵情、通風報信,冒死掩護傷病員——魯南的父老鄉親真是‘鐵道隊’的衣食父母!”
1941年初冬,魯南抗日斗爭形勢處于異常艱苦的階段。日寇對抗日根據地頻繁進行經濟封鎖,八路軍魯南被服廠遭到日軍破壞,在魯南地區堅持抗日的野戰軍戰士連過冬的棉衣還無著落,“幾個人一件棉衣,誰站崗誰穿。”魯南鐵道大隊整訓出山后,劉金山和其他大隊領導得知這一情況,決定截擊敵軍列車。劉金山通過內線了解到,當晚日軍有一輛票車加掛兩節軍需車皮從濟南南下,里面裝的可能是布匹,也可能是棉衣。他隨即做通沙溝車站站長張勇駒的工作,要他配合鐵道隊劫下貨車。那天晚上,鐵道大隊動員600多名民工,劃著128條船,早早地埋伏在距離微山湖不遠的遲山鐵路兩邊。午夜,他們在張勇駒的幫助下干掉了尾車上的4個鬼子,拔掉了票、貨車廂之間的聯接插銷,打開車門,里面全是白洋布。事先發動的老百姓早已準備好,1200匹布和大量日本軍裝和藥品,靠老百姓的肩膀運到了微山湖畔的船上。日本鬼子很快發現,出動人馬來搶,槍聲炮聲大作。眼看天快亮了,情況很危急。當地老百姓聞訊,不顧危險,參加搶運。說也怪,這天天亮了,卻下起了大霧,從來沒見過的大霧,很難辨得出東西南北!鬼子沒法,只好亂放槍,瞎打炮。等到日出霧散,鐵道大隊和布匹早已無影無蹤。這期間,劉金山充分利用情報站、情報網,獲取敵情報,經過周密計劃,率領隊員一次次地奇襲敵軍列車,均獲成功,奪取了大批的武器、彈藥、布匹、藥品、糧食、電池、紙張等軍需品,并及時地運往山區根據地,打破了敵人的封鎖,給山區抗日根據地軍民極大的鼓舞和支持。
1942年,日軍為了消滅蘇北魯南的抗日武裝,調集徐州、濟南數千鬼子和偽軍,對微山湖地區進行瘋狂“掃蕩”。魯南根據地被壓縮成“南北十余里,東西一線連”的危險態勢,由華中去陜北的交通線被切斷。上級決定開通一條湖上交通線。年底,魯南獨立支隊成立,鐵道大隊編為該支隊第二大隊,但對外仍稱原番號,劉金山任大隊長。這時,魯南鐵道大隊的中心任務已轉為保衛山東通往延安的秘密交通線,擔負護送過往華中干部的任務。“安全護送軍政主要干部通過敵人封鎖線,要求絕對保證所有過往的干部均能順利地到達目的地。”劉金山接到軍區通知后,立即進行了研究,制定了周密而詳細的護送方案,對周圍敵偽鄉、保長采取打擊“壞中壞”,爭取“兩面”人物的方式,使這一地區的抗日形勢大為好轉。在護送任務中,劉金山總是親自出馬,挑選精干隊員,嚴密部署,負責到底。自1942年底到1944年初,劉金山帶領鐵道大隊采取接力傳護方式,先后護送劉少奇、陳毅、蕭華、陳光、葉飛、朱瑞等黨政軍主要領導往來封鎖線,勝利護送過路干部千余名,均安然無恙,受到魯南軍區和被護送領導干部的高度贊揚。1958年,國家主席劉少奇在視察江蘇時,特地親赴南通向時任南通軍分區副司令員的劉金山致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八路軍某旅奉命殲滅駐沙溝偽軍,但是,八路軍一打偽軍,沙溝日軍就出動幫忙,致使兩次攻打都沒有奏效。魯南軍區指令劉金山作為八路軍代表去和日軍談判。 劉金山騎上一匹棗紅馬大搖大擺進了鬼子兵營,幾番舌戰就逼日軍簽下了協議:八路軍打偽軍,日軍不管;八路軍保證日軍安全。劉金山回去匯報后,八路軍要他重返日軍兵營守在那里。當夜,八路軍拿下了沙溝。此時,駐扎在棗莊、臨城一帶的日軍準備乘火車回國。這批日軍迫于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壓力,始終拒絕向八路軍交出全部槍械。劉金山奉命破壞了臨城至沙溝的部分鐵路,炸毀韓莊的鐵橋,使日軍千余人全部滯留沙溝、姬莊一帶。之后,他奉命進入沙溝與日軍談判,劉金山既曉以利害,又發出嚴厲警告,日軍懾于“飛虎隊”的威名,嚇得趕緊答應交出8挺重機槍、130多挺輕機槍和兩門山炮等輕重武器,向鐵道大隊投降。交接完畢,日軍指揮官黒木大佐畢恭畢敬地對劉金山說:“你們大大的勝利了,我們大大的失敗了!”這批日軍在沙溝繳械投降后,魯南軍區給他們開了路條,他們由魯南鐵道隊員押送,向徐州方向開去。一支上千人的日軍部隊就這樣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擊隊投降了,這在當時的受降行動中堪稱奇跡。
原蘇州軍分區司令員劉金山(左)和小說《鐵道游擊隊》作者劉知俠在一起
打響解放南京城第一槍,率部南下剿匪戰功累累
1946年2月,根據魯南區黨委和魯南軍區決定,魯南鐵道大隊番號撤銷,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魯南鐵路局”,負責管理津浦鐵路線魯南段,隊長劉金山改任副局長。同年8月,國民黨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為遲滯敵人行動,魯南軍區調集原鐵道大隊部分骨干,重新組建190余人的魯南鐵道大隊,劉金山復任大隊長,主要任務是在津浦線上打阻擊。年底部隊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第二營,劉金山任副團長兼二營營長。1947年1月,他率部參加了魯南戰役,出色地完成了阻擊任務和打援任務。
1948年10月,劉金山所在的部隊改編為魯中南縱隊四十七師一三九團。后該團番號又定為一〇三師三〇七團,劉金山任副團長,隨部隊一直打到了南京城下。劉金山帶領三〇七團克服重重困難,率先進占了浦口碼頭。當地的老百姓聽說鐵道大隊攻占了浦口,還要解放南京城,深知山東人不熟悉水性、不熟悉江情水情,還缺乏渡江船只。浦口的很多“船老大”主動請纓,要求駕船輸送部隊渡江戰斗,還有很多的老百姓紛紛扛來自家的門板,主動參與到制作簡易木舟的行列。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參戰支前下,劉金山率部勝利地攻進了國民黨的首府南京,為主力渡江,立下了汗馬功勞。新中國成立時,劉金山晉升三〇七團團長,又率部開赴浙江金華地區,參加剿匪戰斗。按照上級“黨政軍統一領導”的指示,劉金山兼任了中共浙江省蘭溪縣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任縣委書記。(該部隊后經幾次轉隸改編為南京軍區守備第84團,后改番號為南京軍區守備第28團;1975年3月,駐防浙江的該團,又調駐江蘇濱海,后經整編、轉隸屬,現一部為駐江蘇鹽城某海防營,一部并入駐江蘇南通某海防團。)
1950年后,劉金山歷任浙江省軍區第八軍分區參謀長和浙江省軍區一〇三師、一〇五師、公安十七師參謀長,曾率部參加了攻占國民黨軍盤踞的洞頭島戰斗。在此期間,經人介紹,35歲的劉金山與25歲的浙江“金肖支隊”游擊隊女戰士徐惠華結為伉儷,隨后幾十年中兩人相濡以沫,互敬互愛,育有4男3女,如今均已成家立業。
劉金山和妻子徐惠華(攝于1949年秋)
1953年3月,劉金山奉命去朝鮮戰場實地學習,回國后不久,即調南京軍區十七速成中學學習,于1957年1月結業,后被任命為江蘇省南通軍分區副司令員,授予上校軍銜(后晉升為大校)。1968年4月又被任命為蘇州軍分區司令員,1978年改任南通軍分區顧問。曾榮獲“三級獨立自由獎章”、“三級解放勛章”和“獨立功勛榮譽章”等。1980年8月離職休養。1982年9月,被上級批準享受副軍職待遇。1995年8月23日在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的紀念大會上,劉金山與老紅軍孫毅將軍、狼牙山五壯士幸存者葛振林等老英雄一起受到了江澤民總書記等中央領導人的親切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