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jù)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聞動態(tài) > 2021年第3期頭條
2021年第3期頭條
作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1-02-26 瀏覽次數(shù):7856
紀念新四軍重建軍部80周年系列活動在鹽城舉行
新四軍紀念館周振華報道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fā)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新四軍軍部在鹽城重建,對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日斗志、打退反共勢力和投降逆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成為新四軍迅速發(fā)展壯大的重要轉折點。2021年1月20日,新四軍重建軍軍部80周年紀念會在江蘇鹽城舉行。
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在會上指出,江蘇是新四軍堅持抗戰(zhàn)的主要地區(qū),新四軍的鐵軍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江蘇兒女奮力前行。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要廣泛開展新四軍歷史學習教育,不斷深化新四軍鐵軍精神宣傳闡釋,持續(xù)打造新四軍紅色文化品牌,充分發(fā)揮新四軍紀念場館的宣教功能,講好新時代鐵軍故事,奮力開創(chuàng)“強富美高”新江蘇更加美好的未來。原南京軍區(qū)司令員朱文泉在紀念會上說,美麗的鹽城,是一座英雄城市,新四軍在抗戰(zhàn)烽火中鑄就的鐵軍精神,激勵鼓舞著華中軍民取得敵后抗戰(zhàn)的偉大勝利,涌現(xiàn)出千千萬萬英雄的鐵軍兒女。近年來,鹽城緊緊圍繞文化建設高質量發(fā)展目標,大力傳承弘揚鐵軍精神,打造鐵軍文化標識,使鹽城成為新四軍歷史文化與鐵軍精神研究、教育、展陳和弘揚的重要高地,鐵軍精神已經成為鹽城著名紅色文化品牌。新四軍第三師副師長、鹽阜軍區(qū)首任司令員洪學智之子洪虎在會上感慨地說,新四軍軍部在鹽城重建,是新四軍再生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中抗日形勢逆轉的里程碑,鹽城作為新四軍軍部重建地,新四軍紀念館又坐落在鹽城,紅色已經成為鹽城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中共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在紀念會上說,新四軍的歷史,是一部跟黨舉旗、聽黨指揮的戰(zhàn)斗史詩,是一首信念堅定、忠貞不渝的英雄壯歌。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我們要鍛造新時代“鐵軍”,在新征程上不斷開創(chuàng)鹽城發(fā)展新局面。
江蘇省軍區(qū)原司令員于中海,江蘇省軍區(qū)副政委蘇林波,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新四軍副軍長羅炳輝之子羅新安,新四軍獨立旅旅長梁興初之子梁曉源,新四軍首任軍長葉挺之孫女葉蓮,以及中國新四軍研究會有關負責人、專家,新四軍紀念場館和其他紀念場館特邀嘉賓等近350人出席紀念大會。
《青山綠水紅土地》出版發(fā)行
特約信息員鄒來強、林妙春報道 由浙江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和浙江省革命老區(qū)開發(fā)建設促進會共同編寫的《青山綠水紅土地》一書,由浙江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長程渭山為本書作序,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該書生動紀錄了浙江老區(qū)翻天覆地的變化。浙江有32個老區(qū)縣。2003年春節(jié)前夕,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冒著風雪 ,來到余姚橫坎頭考察調研,看望村里的老黨員、老干部,他指出,只有老區(qū)人民富裕了,才談得上浙江人民共同富裕;只有 老區(qū)人民實現(xiàn)了小康,才談得上浙江真正實現(xiàn)全面小康。2018年春節(jié)前夕,橫坎頭村全體黨員向習總書記寫信匯報全村的發(fā)展變化,習近平回信,勉勵全村傳承好紅色基因,為加快革命老區(qū)建設,提前實現(xiàn)小康社會多做貢獻。淳安縣下姜村是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的聯(lián)系點,他曾先后4次到下姜村指導強村富民工作。在湖州安吉的余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發(fā)展理念,為革命老區(qū)的建設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綠水青山紅土地》一書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浙江老區(qū)人民近幾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自強不息,創(chuàng)造奇跡,建設美好家園的生動故事。
云南研究會舉行傳承紅色基因研討會
特約信息員金勝、高曄、姜琳報道 在云南省八路軍新四軍抗日歷史研究會成立9周年之際,一場別開生面的傳承紅色基因研討會成為富有意義的紀念。
研討會上,與會“紅二代”用父輩故事詮釋革命者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赤子情懷。羅炳輝將軍的兒子羅新安講述了父親的傳奇故事。羅炳輝就是云南人,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的高級將領,被稱為從奴隸到將軍的杰出軍事家,生前曾多次說過,“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犧牲個人一切利益,最熱忱努力地為民族獨立、自由解放而斗爭,尤其是要為勞動大眾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義、公道為人類的幸福而斗爭。”他這樣說,也是這樣踐行的。研究會書記林飛在會上說了父親這樣的故事:父親林亮當年參與了解放戰(zhàn)爭、進軍西藏,國家三年困難時期,林亮時任云南輕工業(yè)廳廳長,母親是上海人,喜歡吃甜食,可家里缺糖,有一次,家里存放了好幾袋云南各地送來檢測的食糖,可母親為了吃糖還是去外面向人家借糖票了。孩子問父親,大袋子里的糖干嗎不留一點?林亮說,這些糖是公家的,決不能動用。當年指揮朝鮮上甘嶺戰(zhàn)役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師長崔建功之子崔寒韋講了崔家的家風,對孩子不搞特殊化,不溺愛,鼓勵自強不息,自立成才,給自己留下了終身不忘的記憶。研討會認為,“紅二代”們用自家經歷講述紅色故事,感染人,鼓舞人,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有效方法。
蕪湖市鳩江區(qū)建立校園“鐵軍精神閱讀平臺”
特約信息員高照人、馬長玉報道 不久前,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qū)的“蕪湖市瀚文學校”“白茆中心校”兩所學校有了“鐵軍精神閱讀平臺”。這是該區(qū)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為青年學生傳承革命傳統(tǒng)而精心“織造”的紅色紐帶。
近年來,鳩江區(qū)新研會為創(chuàng)建校園“鐵軍精神閱讀平臺”,從四個方面挖掘和充實新四軍史料:一是與蕪湖市黨史辦聯(lián)手,整理編印了《中江烽火》《蕪湖地方黨史》等書刊,同時收集提供《新四軍在無為》《新四軍在南陵》等資料;二是召開座談研討會,對轄區(qū)內的新四軍有關史料開展研討論證,盡可能確保閱讀平臺內容的真實和完整;三是組織尋訪健在的新四軍老戰(zhàn)士以及他們的親屬、后代,挖掘、采集到幾十個新四軍人物故事,豐富了新四軍史料文庫;四是從新華書店選購了《閃閃的紅星》《紅孩兒》等經典影像、連環(huán)畫,充實閱讀平臺。
濱海縣紀念八路軍開辟蘇北抗日根據(jù)地80周年
特約信息員徐振理報道 1940年10月,八路軍阜寧大隊在江蘇濱海縣天賜場成立,次年8月編入新四軍三師八旅二十四團 。最近,濱海縣舉行座談會紀念八路軍開辟蘇北抗日根據(jù)地80周年。第一初級中學少先隊員向健在的八路軍阜寧大隊九旬老 兵顧海樓、欒毅華敬獻鮮花,與會人員聆聽了兩位抗戰(zhàn)老兵回顧革命生涯的講述。濱海縣文明辦副主任王愛軍在座談會上高 度肯定濱海縣新四軍研究會對八路軍阜寧大隊這一研究成果,并就如何繼續(xù)挖掘、傳承這支抗戰(zhàn)部隊精神提出了明確要求。
盱眙縣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享受溫暖救助
特約信息員趙福敏報道 新年剛過,江蘇省盱眙縣老促會受省扶貧“三會”之托,把2500元、5000元、7500元不等的補助金發(fā)送到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家庭。
去年,由曹娟、趙立、陳萬興、劉爽四位青年專家組成的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yī)院醫(yī)療組,專程來到盱眙縣為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把脈確診。醫(yī)療組在盱眙確診了5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患兒被送到這家醫(yī)院進行免費治療,受到醫(y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懷和護理。據(jù)悉,盱眙縣是江蘇唯一的一個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獲得救助的縣。
鹽都區(qū)“兩會”會長參觀紅色教育基地
特約信息員侯壽華報道 新年伊始,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qū)為傳承紅色基因,組織19個鎮(zhèn)(區(qū)、街道)老促會、扶貧協(xié)會的會長,前往阜寧縣停翅港“新四軍軍部舊址”和“中共中央華中局紀念館”進行參觀瞻仰。抗戰(zhàn)時期,劉少奇、陳毅、黃克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阜寧留下的紅色足跡和開創(chuàng)的光輝業(yè)績,是鹽阜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通過參觀學習,鹽都區(qū)“兩會”同志被鹽阜諸多抗日英雄事跡而感動,表示要以鐵軍先烈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fā)揮余熱,甘于奉獻,為建設美好新鹽都貢獻智慧和力量。
如皋市重視保護近千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
特約信息員郝榮峰、高學煌報道 江蘇省如皋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提出:“守護烈士忠魂,一個都不能少”,對全市近千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開展專項保護。
從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開始,如皋籍或在如皋犧牲的烈士就有3809位。長江鎮(zhèn)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尹建設介紹說,新的陵園是在原來基礎上改造擴建,總投資200多萬元,目前有42位烈士長眠在這里。園區(qū)將建造英烈墻,把全鎮(zhèn)在冊的253名烈士的英名鐫刻上墻。在如皋城北街道野林村,一座高大的紀念石碑巍然屹立,兩側排列著14名革命烈士墓,莊嚴肅穆。村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顧擁軍說,村兩委決定把村內烈士墓搬遷集中安放,統(tǒng)一管理。16歲就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胡宇,是今如皋長江鎮(zhèn)長江社區(qū)人,原來安葬在村的河堤旁,后來那里成了亂墳崗。社區(qū)把其他墳墓遷移走,對胡宇烈士的墓進行了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