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追尋先輩足跡不忘初心使命——福建寧德市重訪閩東“老六團”戰斗足跡活動紀實
追尋先輩足跡不忘初心使命——福建寧德市重訪閩東“老六團”戰斗足跡活動紀實
作者:周再興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6-17 瀏覽次數:7838
為弘揚革命傳統,緬懷革命先烈,2018年7月25日至28日,福建寧德市委“追尋先輩足跡,不忘初心使命”走訪團從閩東出發,沿著當年閩東“老六團”北上抗日的戰斗足跡,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為弘揚革命傳統,緬懷革命先烈,2018年7月25日至28日,福建寧德市委“追尋先輩足跡,不忘初心使命”走訪團從閩東出發,沿著當年閩東“老六團”北上抗日的戰斗足跡,經皖南,來到江蘇尋訪抗戰遺址,參觀紀念館,瞻仰紀念碑、烈士陵園,一路追尋探訪、拜謁祭奠,深切緬懷閩東英雄兒女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豐功偉績,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閩東獨立師在屏南棠口整編為新四軍第六團北上安徽歙縣巖寺線路圖
全體團員在葉誠忠烈士前躹躬
烽火征程耀青史
閩東“老六團”,即由閩東紅軍獨立師改編的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是一支有著光輝戰史的英雄部隊。1934年9月,閩東紅軍獨立師在支提寺成立。面對當時國民黨正規軍和地方反動武裝的殘酷清剿,閩東獨立師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開辟了范圍廣及閩浙兩省20余縣境的游擊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戰爭在南方重要的戰略支點之一。
1937年全國抗日戰爭爆發,閩東黨組織與國民黨軍政當局達成聯合抗日協定。1938年1月,閩東紅軍獨立師在屏南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長葉飛、副團長阮英平。2月14日,六團1300余名將士告別閩東父老鄉親,踏上抗日征途。3月下旬抵達皖南巖寺,4月移駐巖寺,繼而進到涇縣青戈江畔,經軍政訓練后,由一支游擊部隊轉變為正規化抗日部隊。10月,葉飛奉命率領六團將士東進蘇南敵后,身披戰火硝煙,馳騁大江南北,先后參加了句容白兔戰斗、夜襲滸墅關車站、江都吳家橋戰斗、郭村保衛戰、黃橋決戰、車橋戰役等一系列戰役戰斗,威震敵膽。
抗戰勝利后,部隊經整編,奮戰于華東、中原兩大戰場,在孟良崮、豫東、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重大戰役中屢建奇功,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卓越功勛,被譽為“百旅之杰”。影視作品《沙家浜》《南征北戰》《鏖戰孟良崮》等,就是以這支部隊的戰斗、生活經歷為原型創作。
對于全體走訪團成員來說,這是一次拜謁之旅,更是一次學習之旅。雖然已經歷半個世紀的崢嶸歲月,但這支鐵軍在民族危難之機所表現出的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老虎”精神與民族氣節,依然震撼著每個人的內心。
走訪團在茅山新四軍紀念館聽取老六團茅山抗日史講解
劉國平團長向郭村保衛戰新四軍烈士紀念碑獻花
鐵軍東進敵膽寒
7月25日,循著當年閩東“老六團”的戰斗足跡,走訪團一行馬不停蹄參觀拜謁了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西溪南新四軍集訓地后于當晚入住句容。26日上午,走訪團在鎮江市政協副主席朱開寶、句容市政協主席章壯均等陪同下,來到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參觀拜謁,受到了紀念館干部職工的熱情歡迎。
作為全面展示新四軍蘇南抗戰歷史的專題紀念館,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深入詳細介紹了老六團在茅山地區和東路地區的抗日斗爭歷史:1938年10月初,東進茅山地區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從1938年末至1939年上半年,六團連續作戰,主動出擊打擊日軍,奇襲寶堰鎮、伏擊岡鎮,隨后又在白兔、高廟、下蜀、龍潭等地與日軍正面交戰,連連告捷。1939年5月1日,葉飛率六團從茅山地區揮師東進,變身為“江南抗日義勇軍”,葉飛任副總指揮,六團對外號稱“江抗二路”。6月24日,六團拔掉日軍滸墅關車站據點,全殲了日軍警備隊一個小隊,炸毀了鐵路橋,迫使京滬線三天不能通車。8月中旬,六團二營又夜襲虹橋機場,燒毀敵機4架。面對裝備與作戰能力都絕對占優勢的日軍,遂行如此高密度的主動作戰,這對一支剛從南方丘陵游擊戰中脫胎而出的隊伍來說,在裝備極其低劣,平原作戰經驗尤其缺乏的情況下,這需要何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虎”氣。同年10月,已發展到有2000多人的六團又奉命揮師北渡長江,留下政治部主任劉飛等36名傷病員在陽澄湖地區堅持斗爭。1941年夏天,以沙家浜陽澄湖畔傷病員為骨干的“新江抗”二支隊在澄西桐岐鎮與50多名日寇發生遭遇戰,二支隊戰士在陳挺支隊長的率領下,英勇無畏,干凈利索地全殲了敵人,二支隊因此被當地群眾贊譽為“老虎支隊”。從此這支“老虎部隊”虎威日盛,仗越打越大,將日寇撕咬得遍體鱗傷。
走訪團成員、寧德市委黨研室副調研員韓筱芳參觀時說:“作為一名地方黨史工作者,以往對閩東‘老六團’的歷史多限于文字資料。現在踏上這片‘老六團’為之浴血奮戰的土地,看到紀念館里新四軍的戰斗序列表、行軍打仗的路線圖及戰斗的老照片,聆聽那段崢嶸歲月的講述,‘老六團’北上抗日的歷程變得鮮活起來,內心深受震撼。同時也為閩東優秀兒女當年為中華民族解放和中國革命事業作出的貢獻,感到驕傲與自豪!”
抗戰烽火已散盡,鐵軍精神入館藏。在新四軍蘇南抗戰英烈專題展館里展示著新四軍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在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下銘記著新四軍革命先烈的不朽英名。據寧德市蕉城區黨史辦同志介紹,蕉城有近400多人跟隨閩東獨立師參加了新四軍,而活著回來的只有100多人。許多犧牲戰士的檔案都在戰爭中銷毀或遺失了。吳焜、葉誠忠、陳永興、謝永福……一路追尋探訪,一路拜謁緬懷,一位位閩東英雄兒女血灑沙場的故事,深深撞擊著每一位走訪團成員和陪同接待人員的心靈。正如走訪團團長、寧德市政協副主席劉國平所言:“當年從閩東走出來的新四軍指戰員轉戰大江南北,為抵御日本侵略者、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慘重的犧牲,閩東的父老鄉親沒有忘記、也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寧德市委、市政府向沙家浜雕塑敬獻花藍
紅色基因代代傳
在接下來的行程里,走訪團又走訪了多處革命紀念地。從皖南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西溪南新四軍集訓地,到蘇南茅山新四軍紀念館、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到蘇北郭村保衛戰烈士陵園、車橋戰斗遺址,到沙家浜蘆葦蕩,每一處革命紀念地幾乎都是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包括閩東英雄兒女在內的革命先輩的故事、精神,在那里彪炳千秋、代代相傳。
走訪團輾轉一千多公里,在每一處紀念碑前肅立默哀,獻花鞠躬,在每一座紀念館里傾聽目睹,踟躕流連,仿佛穿越時光隧道,重回那一幕幕彈雨如注,煙熏蔽日的抗日歲月。聆聽歷史,緬懷英烈,一路感受著當地黨委政府與百姓對這支“鐵軍”刻骨銘心的魚水深情,為閩東英雄兒女浴血沙場、保家衛國的故事、精神深深感動。
走訪團成員、寧德市蕉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鄭承東說:“這一路走來,感覺是一次時光的對接,是一次學習之旅、紀念之旅,內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觸動。閩東革命先輩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舍身奮戰的犧牲精神,正是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所需要的精神支撐點。”
浴血的歷史,不朽的豐碑,不解的情緣,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隨著閩東“老六團”將士的一路征戰,源自閩東的紅色基因也在這些地方得以延續和傳承。在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參觀時,孫志軍館長與閩東革命紀念館雷志華館長進行了熱情深入的交談,雙方表示要加強交往,促進合作,共同做好老六團團史宣傳,大力弘揚鐵軍精神。
“老六團”北上抗日的戰績永遠彪炳中華民族英勇抗戰的史冊。而他們所留給我們后人的“老虎”精神、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以及在戰斗中用鮮血凝結的軍民魚水深情,正是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所需要的精神支撐點。
永遠的“老六團”!永遠的鐵軍!永遠的軍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