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藝苑 > 《觸龍說趙太后》賞析
《觸龍說趙太后》賞析
作者:葉舟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6-28 瀏覽次數:7830
本文選自《戰國策》,主要記述謀士在亂世之中出謀劃策、縱橫捭闔的故事。作為先秦時期著名的歷史散文著作,《戰國策》中許多文章的藝術性令人回味無窮,思想性使人備受啟迪。
原文
趙太后新用事(1),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2),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3)觸龍言愿見太后。太后盛氣(4)而揖(5)之。入而徐趨(6),至而自謝(7),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8)也,故愿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9)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10),日三四里,少益耆食(11),和于身。”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12)之數,以衛王宮。沒死(13)以聞(14)。”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15)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16)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17),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太后曰:“諾,恣(18)君之所使之。”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
注釋
(1)新用事:剛剛掌權。(2)質:人質。(3)左師:春秋戰國時,宋、趙等國官制有左師、右師,為掌實權的執政官。(4)盛氣:怒氣沖沖。(5)揖:應為“胥”。胥:通“須”,等待。(6)徐趨:用快走的姿勢,慢步向前走。(7)自謝:主動請罪。(8)郄(xì):同“隙”,空隙,引申為毛病。(9)衰:減少。(10)強(qiǎng)步:勉強散散步。步:散步,步行,動詞。(11)耆(shì):同“嗜”,喜愛。耆食:喜愛吃的食物。(12)黑衣:指衛士,王宮衛士穿黑衣,所以用“黑農”借代衛士。(13)沒死:冒著死罪。(14)聞:請求。(15)微獨:不僅,不但。(16)膏腴(yú):比喻土地肥沃。(17)山陵崩:這里指趙太后去世。(18)恣:任憑。
譯文
趙太后剛剛掌權,秦國就加緊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用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作為人質,才出兵。”趙太后不同意。大臣們極力勸諫。太后明白地對左右侍臣說:“有再說讓長安君為人質的,我一定朝他臉上吐口水!”
左師觸龍希望拜見太后。太后氣沖沖地等著他。觸龍走入殿內就用快走的姿勢慢慢地走著小步,謝罪說:“老臣的腳有毛病,不能快跑,有很長時間不能拜見您了。但是又怕您的福體有什么毛病,所以來拜見太后。”太后說:“我腿腳也不好,出門要靠車才行。”觸龍說:“您每天的飲食沒有減少吧?”太后說:“喝點粥罷了。”觸龍說:“老臣近來特別不想吃飯,于是強迫自己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喜歡吃的食物,身體也舒適些了。”太后說:“我不能像你那樣散步。”太后的臉色稍微和緩了些。
左師公說:“老臣的犬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愛他,希望您讓他做黑衣衛士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來求您!”太后說:“我答應你。他年齡多大了?”觸龍回答:“十五歲了。雖然還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托付給您。”太后說:“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回答:“比女人愛得厲害些。”太后笑著說:“女人愛得更厲害。”觸龍回答:“老臣認為太后愛女兒燕后超過愛小兒子長安君。”太后說:“您錯了,不像愛長安君那樣厲害。”左師公說:“父母愛子女,就要為他們考慮得長遠些。太后送燕后出嫁時,燕后上了車,您還握著她的腳后跟哭泣,惦念、傷心她的遠嫁。每逢祭祀,您一定為她祈禱說:‘一定別回來啊’,這難道不是從長遠考慮,希望她有子孫相繼為王嗎?”太后說:“是這樣。”
左師公說:“從現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的子孫凡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有在侯位的嗎?”太后說:“沒有。”觸龍又問:“不僅是趙國,其他諸侯國子孫被封候的,其繼承人有在侯位的嗎?”(太后)說:“我沒有聽說過。”觸龍說:“這些被封侯的人,近的災禍及于自身,遠的災禍及于子孫。難道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根本的原因是他們地位高貴卻沒有功,俸祿優厚卻沒有勞,且擁有很多貴重寶器。現在太后讓長安君的地位高貴,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還給他很多貴重的寶器,卻不趁您健在時讓他有功于國,一旦您駕崩了,長安君憑什么在趙國立身呢?老臣認為太后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所以認為您對長安君的愛不如對燕后。”太后說:“您說得對。任憑您支使他吧!”
于是為長安君備車一百乘,到齊國去作人質。齊國終于出兵。
感言
本文選自《戰國策》,主要記述謀士在亂世之中出謀劃策、縱橫捭闔的故事。作為先秦時期著名的歷史散文著作,《戰國策》中許多文章的藝術性令人回味無窮,思想性使人備受啟迪。《觸龍說趙太后》是其中的名篇之一,其中蘊含的勸諫藝術以及“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雖歷經千年時光,依舊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首先,言語得失,小則牽系做人難易,大則連及國家興亡。文章開篇就描繪了一個氣氛緊張的情勢:趙國國君新亡,秦兵犯趙,趙向齊求助,齊要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作人質。愛子心切、缺乏政治遠見的趙太后不肯答應,嚴詞拒絕大臣們的強諫。
在這樣劍拔弩張的情況下,觸龍先通過關心問候太后的身體緩和氣氛,從感情上消除了太后的敵對情緒,接著,懇求太后為自己的兒子安排一個好歸宿,這樣既為拜見找了一個合理的理由,又為下一步談論如何愛子的話題奠定了基礎。見太后已經露出微笑,觸龍抓住契機,旁敲側擊。他知道,如果從正面去講道理,很可能自取其辱,只有順著太后溺愛長安君的心理因勢利導,才能達到說服趙太后的目的。觸龍之所以能勸說成功,除了高超的語言藝術,深切地了解對方心理外,更重要的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其發自內心的愛國情感不僅深深打動了一時糊涂的趙太后,也讓今天的讀者深受感染。
其次,觸龍所說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對當下家庭教育也大有裨益。觸龍極力夸贊太后愛燕后而為之“計久長”的明智之舉,以反襯出她愛長安君的“計短”。他沒有直接指責太后不該溺愛幼子,而是批評她愛的不夠深遠,并進一步剖析歷代諸侯子孫之所以不能繼世為侯,其原因在于“位尊”、“奉厚”,對國家卻“無功”、“無勞”。經過這么一席勸說,終于使太后深受感動,心悅誠服,慷慨答應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
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愛不能是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溺愛,這種溺子驕子等于殺子。無數事例證明,長期溺愛孩子,會讓孩子形成自私自利、性格乖張、不能經受挫折、人際關系不和諧等不良后果,有些孩子甚至在父母的溺愛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令人不勝惋惜。因此,愛孩子就要為子女作長遠打算,讓他們有立身之本,不能讓他們養尊處優、無功食祿,依靠權勢、父母。只有像觸龍勸諫的那樣,將親子之愛、家族之愛與國家之愛三者融為一體,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開拓人生天地,為國出力,才是真正的愛護。父母之愛子,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國心和社會責任感,并在言傳身教中讓孩子把愛國之志轉化為報國之行。所謂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惟其如此,祖國的花朵才能更加燦爛,國家前途才能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