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不忘初心 繼續書寫改革輝煌——新四軍老兵胡萃華談改革開放40周年
不忘初心 繼續書寫改革輝煌——新四軍老兵胡萃華談改革開放40周年
作者:魏冉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07-19 瀏覽次數:783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變化日新月異,許多親歷戰爭的老人在安享晚年時,經常感慨萬千。到達胡萃華老人家中時,她的兒子葉偉承熱情地招呼記者進門。胡老面貌清癯、精神矍鑠,尤其是清晰的思維與平易近人的風格,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萃華老人接受本刊記者采訪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變化日新月異,許多親歷戰爭的老人在安享晚年時,經常感慨萬千。到達胡萃華老人家中時,她的兒子葉偉承熱情地招呼記者進門。胡老面貌清癯、精神矍鑠,尤其是清晰的思維與平易近人的風格,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萃華老人今年96歲,她1937年冬參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江蘇如東縣委民運部部長兼縣農抗會主任、馬塘區委書記,新四軍蘇中一分區供給部協理員。新中國成立后,任江蘇省紡織工業廳廳長、黨組書記,江蘇省石油化學工業廳廳長、黨組書記。當被問及對改革開放的感想時,胡老首先從傾注了大半生心血和感情的紡織化工方面談起:“改革開放之前,許多行業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比如在有限的土地上,是種糧食還是種棉花,是先解決吃飯問題還是先解決穿衣問題。不管是人民生活,還是工業發展,都需要化工。一方面,化工對社會發展有貢獻,但是也有副作用。江蘇今年關閉了1000多家化工廠,為的就是推動綠色發展,減少生態破壞。從糾結衣食住行,到注重生活質量,這就是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之一。”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做好化工廳的工作,胡老啃書本、做實驗,用4年的時間從“門外漢”變成“行家”。那個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但集體主義思想和奉獻精神卻像烙印一樣印在每個黨員干部和百姓心里。離休之后,與時俱進、堅持學習成了她的生活常態。這位96歲高齡的老人,每天讀書、看報、使用電腦、看手機微信,到凌晨三四點鐘才休息,起床則在中午以后。作息時間雖然顛倒,但見證改革開放40年進程的胡老,認為自己真正“享受著美滋滋的幸福生活”。
“改革開放豐富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人們的眼界開闊了,聯系的范圍廣了,但欲望也更多了。”說到這里,胡老有些擔憂。“以前的人們,都對黨和國家有虔誠的信仰,大家都講犧牲、講奉獻。現在很多人信奉‘金錢主義’。有的獨生子女在家里有幾代人寵著,缺少社會責任感。人人只考慮自己,對國家發展是沒有好處的。”胡老的擔心不無道理,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精神卻空虛了。手機、電腦普及了,人與人的距離卻遠了。胡老還說:“改革開放之后,一大批企業家產生了。最近,馬云搞了一個湖畔大學,要培養企業家,學費高得嚇人,報名的人還不少。現在富人多了,但窮人還有不少。真正做到不忘初心,讓改革的紅利惠及全體人民,這個路程不是一帆風順的。”說到這里,胡老笑稱自己是“杞人憂天”。胡老認為,改革開放讓中國出現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新事物,國家的發展比想象中的還要好。她堅信,改革開放順應中國人民的歷史要求,同時也面臨新挑戰,新征程上的全面深化改革一定大有可為。
不管是在職時還是離休后,胡老從不參加單位的“干部療養”。她認為在收拾家務、活動鍛煉,遠比“療養”更有意義。她堅信,永遠不脫離群眾,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
網絡時代,許多人沉迷于電腦、手機,打發時間,虛度光陰,有多少人能像胡老一樣,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只將電腦、手機作為了解世界、更新知識的工具?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但始終保持著精神追求而不做物質的奴隸。說來容易做來難。這位96歲的老人做到了。
“什么事情都要從光明的角度去看”,是胡老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胡老說,在和平年代要有危機意識,要不忘初心,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我們堅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改革是一部不會終結的歷史。中國人民將在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自強不息,繼續書寫改革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