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將帥傳奇 > 陳坊仁與三部電影一臺戲
陳坊仁與三部電影一臺戲
作者:程成 責任編輯:竇娟 來源:《鐵軍》2012年第5期 日期:2013-11-01 瀏覽次數:7831
陳坊仁
電影《堅守文登川》《打擊侵略者》《奇襲白虎團》及同名京劇《奇襲白虎團》早已家喻戶曉,但多數人只知其事,并不知道它們均取材于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六十八軍的戰例。而該軍軍長就是陳坊仁。
陳坊仁(1916—1967.6.27),江西省興國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長征;1950年10月19日隨志愿軍六十六軍奔赴朝鮮戰場,任副軍長。1951年3月調任六十八軍軍長,不久再次赴朝作戰。1953年7月回國。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50年10月,時任華北軍區第六十六軍副軍長的陳坊仁,正率領部隊在天津附近幫群眾收割水稻。接到赴朝作戰的緊急命令后,陳坊仁帶領第一梯隊師,登上火車開赴前線。此后在四個月的時間內,他率部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役役建奇功。
1951年3月15日,六十六軍奉命回國休整。當月,陳坊仁調任六十八軍軍長。
文登里:“坦克劈入戰”
1951年6月9日,陳坊仁再次奉命入朝作戰。他帶領六十八軍,經十多天的連續行軍,于7月中旬進入元山以西地區,組織抗登陸防御。8月下旬,全軍再次長途跋涉,徒步行軍至淮陽地區集結。
1951年10月至1952年11月,六十八軍在北漢江至文登里約25公里的正面上,進行了長達13個月的防御作戰,與美李偽軍針鋒相對,寸土必爭。
文登里地區是一條寬幾十米到數百米不等的南北走向的山谷,西靠魚隱山,東鄰傷心嶺,中央縱貫一條公路,直通志愿軍后方,其地形平坦,便于坦克機械化部隊運動。
10月8日,美軍第二師一個加強坦克營、南朝鮮軍第八師、一個戰車大隊和法國營,在航空兵、炮兵支援下,以近百輛坦克配合步兵,向堅守文登里公路的六十八軍第二○四師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實施了所謂的“坦克劈入戰”,企圖一舉突破文登里防御陣地,而后攻占東線縱深要點魚隱山。
當時, 二○四師六一○團剛剛接替朝鮮人民軍的防務。陳坊仁立刻命令,將76.2毫米口徑加農炮一個營(12門)、山炮一個連(4門)、工兵一個連以及無后坐力炮27門、火箭筒49具編成反坦克大隊,下轄二個反坦克中隊和六個打坦克殲擊組,在文登里、內洞上下深浦公路兩側,構成縱深梯次配備的反坦克地域,堅決殲滅突入之敵,粉碎其“坦克劈入戰”。
10月11日,美二師以30余輛坦克在飛機火炮的支援下,引導步兵向我六一○團陣地進攻。當十余輛坦克突入防御縱深上深浦地區時,我反坦克大隊首先組織76.2毫米加農炮和山炮直接瞄準射擊。第二中隊打坦克殲擊組沿水青里溝迅速從側翼向坦克隱蔽接近,在距先頭坦克約10米處,以手雷將其炸毀。反坦克大隊也用無后坐力炮、火箭筒分別在150~50米距離上攻擊敵坦克,迫使敵軍丟下被毀坦克,調頭逃回。
12日8時,美軍先以航空兵、炮兵進行火力準備,隨即在楊村西側展開了30輛坦克,對第二○四師防御前沿及公路兩側陣地進行了約一個小時的破壞性射擊。10時15分,美軍第二十三團在48輛坦克及炮兵掩護下,以梯次隊形沿公路向六一○ 團實施猛烈的攻擊。陳坊仁命令第二○四師不斷以縱深炮火對美軍坦克實施攔阻射擊,第二反坦克中隊迅速進入阻擊陣地,在距先頭坦克150米時突然開火,擊毀敵坦克2輛,擊傷1輛。第六一○團在公路兩側分別用無后坐力炮和火箭筒進行游動直瞄射擊,擊毀坦克5輛,擊傷1輛。16時,美軍坦克無力再行攻擊,遂施放煙幕掩護撤退。第一、二中隊打坦克殲擊組乘機以手雷、爆破筒炸毀、炸傷坦克各2輛。17時,美軍丟棄18輛坦克倉皇逃竄。14日早晨,美軍坦克8輛組成“前三角”隊形且戰且進,被打坦克殲擊組全部擊毀。
11月4日,新接班的美軍第七師出動27輛坦克,掩護步兵再次發起進攻。8時20分,5輛坦克向我方縱深迂回攻擊,反坦克大隊利用有利地形沉著打擊,將其全部擊毀。此后,“聯合國軍”被迫停止了進攻。
在文登里地區,六十八軍共擊毀美軍坦克28輛,擊傷8輛,粉碎了“聯合國軍”的“坦克劈入戰”。
文登里反坦克作戰,開創了我軍戰史上的先例,同時創造了幾個記錄:一次戰斗中敵人同時出動坦克最多;我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坦克戰斗;我軍首次構筑專門的反坦克陣地;首次建立專門的反坦克戰斗編組。其基本經驗是:陣地與地形相結合,依托兩側山地,將中間的川谷平原地帶改造成反坦克陣地;火力與障礙相結合;反坦克與反步兵火力相結合;正射、側射、斜射、反射火力相結合;天然障礙物與工程障礙物相結合;爆炸性障礙物與非爆炸性障礙物相結合;堅守部隊與反坦克部隊相結合,兩側堅守部隊依托山地,伸向川谷,并肩卡口,反坦克部隊在川谷中同時配合兩側作戰,既可以一幫二,也可三并肩。
這些成功經驗,對長期指導我軍建設作用極大。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三北”地區的國防工程建設和全軍部隊堅守防御及反坦克訓練,仍在貫徹這些思想。葉劍英曾號召“把打坦克之風吹向全軍去”。據此拍攝的電影《堅守文登川》,成了最好的活教材。
反擊戰:奇襲白虎團
1953年,正當朝鮮停戰談判將要達成協議之際,南朝鮮李承晚集團卻蓄意破壞戰俘遣返協議,瘋狂叫嚷要“單獨干”、“向北進”、“一定要實現統一的目標”等等。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陷,促進停戰談判,志愿軍司令部決定于7月13日在金城以南地區發起夏季反擊戰役,這也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戰役。
陳坊仁的六十八軍兵分三路。陳坊仁指揮二○三、二○四師單獨組成戰役西集團;二○二師編入中集團,擔任六十七軍的第二梯隊;六○五團編入東集團,由六十軍指揮,與一八一師共同擔任突破任務。六十八軍獨當一面,又支援兄弟部隊,足見志愿軍司令部對其的信任與肯定。
二○三師正面之敵偽首都師第一團是李承晚的精銳部隊之一,曾被授予“白虎團”稱號,其團旗及各種車輛上都印有白虎圖像。該團占領金城以西、上甘嶺以東的突出部防線后,已構筑了坑道、蓋溝、環形戰壕和各種明暗火力發射點相結合的半永久性的堅固防御陣地。此外,還直接得到美軍五個榴彈炮營和大量坦克、航空兵的支援。
“白虎團”防御陣地正面達3.5公里。總的兵力對比,我方三倍于敵。但敵火力優于我方,而且敵陣地是綿亙的防御體系,沒有暴露的側翼。
陳坊仁命令以二○三師六○九團、二○四師六一○團在敵防御配系最嚴密的地段并肩實施中間突破,六○七團、六一一團在兩翼進攻。同時要求組織專業偵察人員深入敵人陣地進行特定偵察,組織部隊戰斗組長以上人員實地偵察,營、連、排干部對各自進攻目標進行摸察,師、團干部也必須對主突方向的要點進行勘察,摸透敵情,以便最大限度地趨利避害。
陳坊仁認為,右翼陣地是敵人的強點,也是它的致命要害,于是決定集中主要兵力火力于敵右翼進行突破,打開口子后,沿山谷直插敵之縱深,在向縱深發展中從東向西攻擊其左翼陣地。
由于“白虎團”防御陣地沒有暴露側翼,陳坊仁在決定采取穿插戰術,突破敵人陣地的同時,要求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奇襲手段,首先消滅敵“白虎團”指揮所。
為此,六○七團由偵察排組成襲擊班,選定有偵察經驗的副排長楊育才為班長,10個偵察員、2個專門做翻譯工作的朝鮮族聯絡員,共13個人。楊育才化裝成美軍顧問,聯絡員韓淡年化裝為南朝鮮軍小隊長,其余11人均化裝為南朝鮮軍士兵,冒充“白虎團”團部搜索隊,假裝掩護美軍顧問回團部開會,直奔二青洞。
13日晚9時,按既定方案,六十八軍突然向敵軍發起進攻。在突破前沿陣地后,第一梯隊各師組織的滲透迂回支隊迅速向敵軍縱深穿插前進,掩護楊育才率襲擊班向敵人后方的公路飛快前進。
襲擊班插入敵人后方以后,發現隊伍里多了一個人。原來其中一個是南朝鮮逃兵,稀里糊涂跟錯了隊。審訊之下,襲擊班得到了口令。
襲擊班前進到永金橋時,被敵人的探照燈部隊和炮兵截住。兩位朝鮮族聯絡員說是搜索隊,一下子便把敵人唬住了,從而順利到達二青洞口——“白虎團”團部的大門口。
“白虎團”團部門前停著大小30多輛汽車。首都師副師長、“白虎團”團長、機甲團團長等正在作戰室開會。
楊育才將襲擊班分為三個小組,分頭撲向敵人團部的作戰室、電臺和警衛室。約定以襲擊警衛排的第一小組先開槍為號,各處一齊開火。
楊育才親率第三小組沖向作戰室后,襲擊警衛排的槍聲響了起來。楊育才大喊:“打!”偵察員包月祿對準窗口投進兩枚手榴彈。隨著“轟轟”兩聲巨響,屋里的電燈熄滅了。趁著煙霧,楊育才等沖了進去,用機槍掃射后,敵機甲團團長當場斃命,其余敵軍紛紛投降。只有敵副師長、“白虎團”團長等逃離團部。
楊育才率襲擊班僅用14分鐘就消滅了南朝鮮軍首都師團部,共俘16人,其中軍官8人,打死打傷54人,擊毀汽車40輛,繳獲若干的槍支、彈藥、電臺和 “白虎團”團旗。襲擊班無一傷亡。
電影《奇襲白虎團》及京戲《奇襲白虎團》正是對這場精彩戰斗的再現。
在敵軍指揮系統被打掉的同時,六十八軍穿插部隊隨即插到敵增援部隊兩側以及敵炮兵陣地中間,將敵援兵和炮兵全部消滅,并建立阻擊陣地,阻敵逃跑和反撲。
至14日8時,六十八軍全殲敵“白虎團”及敵機甲團兩個營、美軍第五五五炮兵營等,俘敵840余人(含敵首都師副師長林益淳),斃傷敵3000余人,繳獲各種火炮102門、坦克13輛、汽車137輛、輕武器1256(挺)支,攻占敵陣地27平方公里。其戰法之奇,傷亡之小,戰果之大,為中外戰爭史所罕見。
電影《打擊侵略者》也正是取材于此役的相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