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病梅館記》賞析
《病梅館記》賞析
作者:云溪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11-11 瀏覽次數:7829
本文作者龔自珍是晚清著名思想家、改革家。《病梅館記》寫于1839年,正值鴉片戰爭前夕。這時的清王朝表面上一潭死水,實際上危機四伏。作者為了逃避當時的文字獄,采取了比較隱晦曲折的手法抨擊時政,使得作品的寓意有些晦澀。
原文
江寧(1)之龍蟠(2),蘇州之鄧尉(3),杭州之西溪(4),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5)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6)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7)以繩(8)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9)直(10),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11)為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12)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13)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14)之隱(15)明告鬻(16)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17),刪其密,夭其稚枝(18),鋤其直,遏(19)其生氣,以求重價(20),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21)之三日,乃誓療之:縱(22)之順(23)之,毀其盆,悉(24)埋于地,解其棕縛(25);以五年為(26)期,必復(27)之全(28)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29),辟病梅之館以貯之。嗚呼!安得(30)使予多暇(31)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32)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注釋
(1)江寧:舊江寧府所在地,在今江蘇南京。(2)龍蟠:龍蟠里,在今南京清涼山下。(3)鄧尉:山名。在今江蘇蘇州西南。(4)西溪:地名。(5)欹(qī):傾斜。(6)固也:本來如此。(7)明詔大號:公開宣告,大聲疾呼。明,公開。詔,告訴,一般指上告下。號,疾呼,喊叫。(8)繩:約束。(9)斫:砍削。(10)直:筆直的枝干。(11)夭梅病梅:摧折梅,把它弄成病態。夭:使……摧折。病,使……成為病態。(12)蠢蠢:無知的樣子。(13)智力:智慧和力量。(14)孤癖:特殊的嗜好。(15)隱:隱藏心中特別的嗜好。(16)鬻(yù):賣。(17)旁條:旁逸斜出的枝條。(18)稚枝:嫩枝。(19)遏(è):遏制。(20)重價:高價。(21)泣:為……哭泣。(22)縱:放縱。(23)順:使……順其自然。(24)悉:全。(25)棕縛:棕繩的束縛。(26)以……為:把……當做。(27)復:使……恢復。(28)全:使……得以保全。(29)詬厲:譏評,辱罵。厲,病。(30)安得:怎么能夠。(31)暇:空閑。(32)窮:窮盡。
譯文
江寧的龍蟠里,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產梅。有人說:“梅憑著彎曲的姿態被人們認為是美麗的,筆直了就沒有風姿;憑著枝干傾斜被認為是美麗的,端正了就沒有景致;憑著枝葉稀疏被認為是美麗的,茂密了就沒有姿態。”這話本身沒什么錯。文人畫家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告,用這種標準來約束天下的梅,也不能讓天下的種梅人砍掉筆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端正的枝條,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態來謀求錢財。梅枝干的傾斜、彎曲,枝葉的疏朗不是那些忙于賺錢的人能夠憑借他們的本事、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畫士隱藏在心中的特別嗜好明白地告訴賣梅的人,使他們砍掉端正的枝干,培養傾斜的側枝,除去繁密的枝葉,摧折它的嫩枝,鋤掉筆直的枝條,阻礙它的生機,用這樣的方法來謀求大價錢,于是江蘇、浙江的梅都成病態了。文人畫家造成的禍害嚴重到了這個地步啊!
我買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沒有一盆完好的。我為它們流了好幾天淚之后,發誓要治療它們:我使它們順其自然地生長,毀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種在地里,解開棕繩的束縛。我以五年作為期限,一定使它們恢復、完好。我不是文人畫士,心甘情愿受到他們的辱罵,也要開設一個病梅館來貯存這些病梅。
唉!我多么希望多一些空閑時間,多一些空閑的田地,來廣泛貯存南京、杭州、蘇州病態的梅樹啊,我愿竭盡畢生的時間來治療病梅!
感言
本文作者龔自珍是晚清著名思想家、改革家。《病梅館記》寫于1839年,正值鴉片戰爭前夕。這時的清王朝表面上一潭死水,實際上危機四伏。作者為了逃避當時的文字獄,采取了比較隱晦曲折的手法抨擊時政,使得作品的寓意有些晦澀。本文在結構上,分前后兩部分。前一部分通過梅的病狀和病因的闡述,含蓄地揭露了封建專制統治和傳統思想對人民精神的束縛。后一部分通過記敘治療病梅的經過和方法,隱晦地表達了作者治療病態社會改革政治的決心和愿望。
清代統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治,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的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壓制民眾言論。他們殘酷地戕害剛正、忠貞、富有朝氣的人才,把大多數人變成為屈曲、奸邪、唯唯諾諾的庸才和奴才,以維持黑暗腐朽的反動統治。這種做法是違背歷史潮流的。作為封建時代的有識之士,龔自珍能夠對時代脈搏有敏銳的感觸,指斥社會的弊病,強烈要求改革現實,反映了先進知識分子的思想愿望,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但是,龔自珍所主張的改革,是在保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進行某些改良,而這種改良又是企圖憑借個人的力量或呼吁統治者來完成的,這種辦法終究不能解決社會的根本問題。因此,在深感力量不足卻又找不到新出路的時代情境下,龔自珍在文章中不免流露出孤獨和憂郁的情緒。
我們今天重讀《病梅館記》,既要看到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文章的積極意義,又要看到作者在認識上存在的不足。作者認為,梅作為一種植物,應該有自身的生長規律,如果人為地制造曲直、欹正、疏密,就是對梅的本性的摧殘和扼殺。作者進一步認為,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世上的事物都有它們自身發生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們的思想、精神和才能也是如此,應該順其自然,使之健康地、無拘無束地發展,而不應對其加以壓抑和束縛。龔自珍在言論不自由的時代,托物言志,把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相比,表達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束縛,主張個性解放的思想,其用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應該注意的是,這種類比并不完全貼切、恰當。
畢竟人不同于梅,具有社會屬性。人處于世,就要遵守社會的道德良俗和法律法規。每個人都應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改造自己,以適應時代的需要。如果完全放縱自如,取消對人的一切約束,任其本能地發展,在任何社會條件下不但是不現實的,而且危害巨大。試想一下,如果沒有規范,任之縱之,人人都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社會風氣終將與日俱下,社會秩序終將混亂無序,對于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持續發展有百弊而無一利。比如,社會上有許多犯罪行為,有的是因一時沖動,有的是因邪念作祟,這些隨心所欲造成的行為無法用“個性解放”去自圓其說,我們更不能對這些行為“縱之順之”,讓其逃避相應的懲罰。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更不能只注重“個性解放”,而忘卻了公民對國家和民族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唯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系,不斷規范自己的行為,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和諧安定,我們的生活才能夠更加美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