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連載 > 海上狼牙山之戰
海上狼牙山之戰
作者:王泰棟 林家春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11-18 瀏覽次數:7830
不久,槍聲、喊殺聲沉寂了。一部分身負重傷的戰士,不幸落入了魔掌。日軍把這些負傷戰士綁起來,押到兵艦甲板上。
不久,槍聲、喊殺聲沉寂了。一部分身負重傷的戰士,不幸落入了魔掌。日軍把這些負傷戰士綁起來,押到兵艦甲板上。不知道哪個戰士帶頭唱起了:“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大家齊聲唱了起來,日軍氣得哇哇直喊。李金根一邊唱,一邊用力掙脫綁在手上的繩子,身子一側向海里跳去,另外兩個戰士也跟著縱身跳到海中。日軍立刻舉槍射擊,兩個戰士被擊中,沉沒在東海里。李金根感到左臂一陣麻,他知道自己被日軍擊中了。他用右臂奮力劃著水,向大魚山島游去。在迷蒙夜色中,李金根游到大魚山島南面的長嘴岙口。漁民王阿品把他救起來,藏到山洞里,替他包扎好傷口,并送來替換的衣服。后來,李金根回到“三北”,在浙東縱隊后方醫院醫治好了手臂,又重返部隊。
沈長文和孫民權等到敵人撤退后,就上山去找尋受傷的同志,把他們抬送到船上。陸賢章等包括孫民權班的半個班,一共有33名干部戰士在大魚山島漁民的幫助下,突圍回到“三北”的古窯浦、太平閘,安全歸隊。在大魚山島和東海的兵艦上犧牲的有名有姓的有37位指戰員,后來人們又找到6名烈士,共計43名烈士。
歸隊的同志帶回機槍、土炮和十幾支步槍。回到“三北”太平閘后,陸賢章哭著對張大鵬說:“大隊長,同志們犧牲得英勇呀!施鐵山真是個英雄啊!”大隊長張大鵬聽了匯報后,也掉下了淚,他問了一句:“那個小鬼姚炳坤呢?”陸賢章說:“拖住鬼子跳海了!”大隊長喊了一句:“好小鬼呀!”命令立刻把傷員送到后方醫院救治。他在古窯浦激動地揮筆譜下了《海上船夫曲》,歌中唱道:
呼呼怒吼的風喲,
白浪滔滔的海喲!
海上的英雄打鬼子呀,
魚兒魚兒安息吧!
……
永久的追思與傳頌
在這次大魚山島英勇抗擊日軍的浴血戰斗中,海防大隊一中隊僅以64名(另12名因守護船只未參戰)參戰的指戰員,抗擊了8倍于己且裝備精良的敵人,苦戰一整天,共斃傷日偽軍80余人(其中擊斃日軍30多人,傷20多人),連日軍指揮官佐藤也不得不承認:“這是皇軍陸戰隊在中國海島作戰所遇到的一次最頑強的抵抗,皇軍傷亡慘重……”
在這次戰斗中,新四軍陣亡的43名指戰員,個個英勇頑強,威武不屈,打出了鐵軍的精神,打出了鐵軍的威風,值得后人永久追憶與傳頌。
血戰大魚山島后,1944年10月11日,延安的《解放日報》第一版上以顯著位置,刊載了新華社華中7日專電,大標題是“舟山群島上我新四軍海防大隊重創敵寇”。差不多同時,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戰斗報》的編輯們花了三個月時間,出版了一冊《血戰大魚山島》的連環圖畫。其中有當年“三東”地區特派員兼海防大隊政委呂炳奎的一段話:“37位(注:其實是43位)海上英雄的血,灑遍了大魚山島,這血跡是永遠不會毀滅的,我們只有以悲壯憤慨的烈焰,決然地把日本法西斯手里的這筆血賬徹底清算,才能報此深仇大恨!”
《戰斗報》的按語中還指出:“37位死難的同志,是中國人民的英雄!你們的姓名將和大魚山島永遠同存,你們的生命將永遠活在浙東人民的心里。”這冊編繪于70多年前的連環圖畫,現在已經是極為可貴的革命歷史文物了。
血戰大魚山島的戰斗,重創了日軍侵華的囂張氣焰,開創了新四軍海島作戰的先例。在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血戰大魚山島的海防大隊一中隊被授予“英雄群體”之一,新華社記者把這次威震東海的大魚山島血戰譽為“海島狼牙山之戰”。
農歷七月初七,本是我國民間傳說中鵲橋相會的日子,但從這次戰斗后,大魚山島的老百姓把每年七月初七當做是島上的忌日。每當這天到來,他們早早地聚集到當年英雄們犧牲的地方,點上三炷清香,寄托對烈士的哀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大魚山島人民自發在陳鐵康等烈士犧牲的大岙崗墩樹立了一塊“永垂不朽”的花崗石碑,教育后人不要忘記這段歷史。
1997年7月初,正值抗戰全面爆發60周年,也是新四軍成立60周年之際,寧波電視臺記者茅光明等前去大魚山島采訪。那時,島上親眼目睹這場戰斗的漁民大多已不在人世了,幾位當年的青少年如今已成為老人。
茅光明首先訪問了當時一中隊指導員嚴洪珠等人住過的小西洋村夏杏花大媽家,夏杏花曾在戰斗后冒險把4名新四軍戰士藏在家中的谷倉里。訪問時,她去世才兩個多月,她的兒子徐阿再健在。阿再當年只有13歲,現已65歲。他說:“我們島上人,過去看到帶槍的人,認為不是土匪就是海盜,他們總是搶啊、劫啊。那一年‘三北’來了5條船,上來的三五支隊可和氣了,一個戴眼鏡、白面孔的軍官帶著兩個小勤務兵就住在我家中堂間。他們買東西一一付錢,還給我家挑水、掃地。是島上壞人“沙山阿龍”偷偷去岱山給日本人告密的。七月初七那天,日本鬼子來了兵艦和飛機,戴眼鏡的新四軍指導員吹哨子,部隊集合上了大岙崗、打旗崗等三個山頭。日本兵上午8時開始進攻,三五支隊在山頭上還擊,一直打到下午兩三點鐘。”
80歲的老漁民袁金表,是這次戰斗唯一健在的目擊者,他也救過幾位新四軍戰士。他告訴茅光明:“打到最后,有些同志從山上下來,我給他們做手勢,要直著走,不要橫走,否則容易被日本鬼子發現。我把幾個戰士藏在我家床底下。有一名戰士來不及藏了,就跟在我身邊。日本鬼子問是什么人,我說他是老百姓,是啞巴。后來,這些同志都渡海到‘三北’去了。”
茅光明后來在上海找到原新四軍浙東縱隊司令部參謀、上海新四軍研究會浙東委員會會長葉清達老人。他與從大魚山島突圍的陸賢章排長很熟悉,一提起那次戰斗就熱淚盈眶。他對茅光明說:“大魚山島建紀念碑時我去過,碑上刻著烈士英名,也有漏下的,比如一個小鬼叫姚炳坤的,是我浦東老鄉。有一次在‘三北’單獨外出執行任務,曾被日偽軍抓去過,可是他偷了日偽軍的槍又跑出來了,跟‘海大’一中隊上了大魚山島。可能當時花名冊上沒有他的名字,所以紀念碑上也沒有他的名字,這樣的無名英雄還有幾位……”
1988年7月,舟山人民為了紀念大魚山島戰斗和犧牲的革命先烈,在戰斗戰場之一湖莊潭山崗上,建立了一座8米高的大理石革命烈士紀念碑。每年8月25日或農歷七月初七,總是有一些革命老戰士和當地老百姓登上大魚山島,在烈士紀念碑前祭奠。
葉清達老人和寧波市新四軍研究會會長沈宏康都在島上參加了建碑儀式。沈宏康說:“葉清達講了,這37位烈士名單不完全,他說有一個小鬼叫姚炳坤,到‘三北’后被日軍抓去,關在滸山,日軍看這個小鬼很活絡,叫他端茶端水,這小鬼居然偷了日軍一支短槍逃了出來,找到古窯浦的張大鵬。這個小鬼在大魚山戰斗中犧牲了,但名字沒有刻在碑上。”寧波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于是聯系浦東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的林家春,他是林達(第一次打相公殿的指揮員,后任團長,在山東犧牲)的侄子,對新四軍很熱愛,對烈士親屬也很關心,他幾乎花了二十多年功夫,尋找沒有刻在碑上的烈士姓名,現在已經找到六位,其中就有姚炳坤。林家春與岱山黨史文史部門聯系,陸續補刻了6位烈士姓名。林家春說:“有的烈士如俞連初,我們找到了他兒子俞阿龍,就給他發了烈屬證;姚炳坤是浦東姚家宅人,可惜父母在他參加革命時已被日軍殺害,他也沒有成家,沒有兒子,我們沒有辦法給他的家屬發烈屬證,但是我們仍不能忘記他。”
大魚山血戰中的英雄們,英名永存!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