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對《粟裕率新四軍先遣支隊初戰江南》史實的考證
對《粟裕率新四軍先遣支隊初戰江南》史實的考證
作者:王輔一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1-12-27 瀏覽次數:7825
《百年潮》2018年第6期上刊登韓洪泉所寫《粟裕率新四軍先遣支隊初戰江南》一文,筆者仔細拜讀,認為有些史實與實際不符。
《百年潮》2018年第6期上刊登韓洪泉所寫《粟裕率新四軍先遣支隊初戰江南》一文,筆者仔細拜讀,認為有些史實與實際不符。
一、新四軍軍部于1938年4月派出的是“先遣隊”而非“先遣支隊”。2004年,我在參加南京軍區軍史館籌建時,對此作過考證:當年,葉挺致三戰區電三處,見《新四軍·參考資料(2)》第57、58、62頁,均稱“先遣隊”;項英致中央電十處,見《新四軍·文獻(1)》第216、217、219、221,230頁,均稱“先遣隊”;陳毅在《茅山一年》《新四軍英烈》序兩處,均稱“先遣隊”;時任新四軍軍部參謀處處長、后任新四軍參謀長的賴傳珠在當年所寫的日記八處均稱“先遣隊”(見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的《賴傳珠日記》第123-126頁)。這些史料說明,當時新四軍領導人,均稱“先遣隊”而非“先遣支隊”,應當是可信的。粟裕1938年6月17日所寫《下蜀街鐵道之破壞及衛崗之處女戰》的文章就稱“先遣隊”(見《新四軍,文獻(1)》第221頁);1939年,他在《抗敵》雜志發表的回憶文章,就稱《先遣隊的回憶》(見《新四軍·文獻(1)》第255頁)。據此,筆者在2008年版的《項英傳(修訂本)》第296頁,也寫為“先遣隊”。
二、將“先遣隊”錯為“先遣支隊”的原因: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編《新四軍·文獻》的文稿時,編者在給毛澤東致項英這份短電報加標題時搞錯了。筆者在解放戰爭年代當過多年的機要秘書,負責受理電報,知道當時的短電報均無標題。1938年4月上旬,項英率軍部在皖南巖寺集結編組部隊時,向毛澤東報告:準備在編組后先派一支部隊去溧水一帶偵察。24日,毛澤東復電項英:“先派支隊去溧水一帶偵察甚妥”(見《新四軍·文獻(1)》第215頁)。編輯文獻的同志在給這份短電報加標題時,寫為《毛澤東同意先遣支隊去溧水一帶偵察致項英電》,這就給先遣支隊的出現加上了“合法”的光環。
三、新四軍領導人接到毛澤東4月24日電示后,就迅速組建先遣隊,由第一、二、三支隊的偵察連和部分團以下干部,加上由軍部戰地服務團抽調十名熟悉江南風俗和蘇南語言的團員和電臺的報務、機務人員,共200余人(見《新四軍·回憶史料(1)》第11頁)組成,由粟裕率領,于28日出動。6月8日,在溧水縣新橋,先遣隊與陳毅率第一支隊司令部和二團會合,陳毅從二團抽調一個連加強先遣隊的力量(見《新四軍·文獻(1)》第221頁),加在一起約300多人。至于文中的細節,關系都不大,不必計較。
這期雜志第53頁配發的照片,前排左一為第二團參謀長王必成,左二為二團副團長劉培善,他們不是一團的干部。如是一團合影,則應有副司令員兼一團團長傅秋濤才是。
以上看法,如有不當,請專家、讀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