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聞動態 > 他們為何連續受到黨中央表彰
他們為何連續受到黨中央表彰
作者:安徽省淮南市委老干部局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1-12-31 瀏覽次數:7829
2021年7月從北京獲獎歸來合影
編者按 早就知道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赫赫有名:2014年,他們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2021年,該會黨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這在全國新四軍研究會系統中是獨一無二的。拿到這篇稿子的那一刻,想派記者去現場采訪,整個大塊頭好好宣傳一下,可魏耀民會長在電話中卻非常低調:就用我們市委老干部局的材料吧,這個材料在全省宣講時反響很大。事后一想,魏會長的低調,不經意間透露了他們成功的秘訣,默默耕耘,不為名利。
在淮南,有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名叫淮南新四軍紀念林。那里漫山遍野都是蒼松翠柏、茂林修竹、花開四季。但就在20年前,那里還是亂石狼藉的荒山禿嶺,一下暴雨,泥水就從山頂傾瀉而下,淹沒莊稼和道路。那么,這座紀念林是怎么來的呢?
這還要從2002年說起,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向全社會發出倡議:為新四軍建一片紀念林,記錄歷史、緬懷先烈、教育后代,為這座城市添綠加彩。他們鄭重承諾,興建新四軍紀念林所需資金,自籌解決,不給市財政增加負擔。負責建林的宋長漢、單星、柴慎顯、丁朝群等一群70歲左右的老人,他們從選址、建造,到進苗、種植等都親力親為,紀念林內一樹一碑、一路一池、一亭一館、一樓一閣,無不凝聚著老人們的汗水與心血。9個月之后,“林為體、碑為魂”的65畝紀念林建成。在隨后的19年里,在紀念林周圍,社會各界紛紛建起30多個綠化區,面積擴大至目前的4000余畝,栽有10萬余株綠植。
在建林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新四軍老戰士單星同志任會長的時候,新四軍紀念林建設從起步達到高潮,80多歲的單老,往返于山上山下,奔走在林碑之間。2003年6月,在建林的緊張時刻,他身體出現了癥狀,身患癌癥的他需要到上海做手術,這個時候,他想的不是生死,而是研究會未竟的事業!臨行之際,他寫下了這樣的“遺言”:“紀念林是我難丟難舍的一件事,若能健康歸來,將立即歸隊!”從上海回到淮南的第二天,他就急不可待地回到紀念林建設工地,他說:“我,歸隊了!”2009年11月,單老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赴京參加表彰大會,并受到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
淮南市原市長、研究會名譽會長宋長漢,把建設新四軍紀念林看作是晚年最有意義、最值得去做的一件人生大事,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操持著紀念林的事情。在紀念林建設的最初歲月里,老伴身患膽管癌住進了醫院,他堅持白天在上窯山上,晚上在醫院病房陪護,就這樣堅持了兩年。老伴去世后,宋老把所有的悲傷一一收起,很快又投入到新四軍紀念林建設中,他說“老伴先我駕鶴去,哀思綿綿何時休?振作精神傳紅史,上窯山上度春秋。”2011年下半年,宋老病倒了,先后三次住院、兩次手術,大病初愈,他的身影又出現在紀念林的山崗之上。在今年的黨史學習教育中,90歲高齡的宋老2個多月脫稿宣講黨史14場,受教育者1200余人,反響強烈,好評如潮。
研究會前任常務副會長柴慎顯,在建紀念林之初的選址、樹種的選擇、專款的管理等方面盡心盡力盡責,特別是帶隊赴山東購買樹苗時,為了節省時間,他們白天實地考察,晚上洽談業務。為了減少支出,他們住小旅館、吃路邊攤,餓了啃個燒餅、喝口面湯,四個人出差兩天吃飯總共才用了76元錢,卻用最實惠的價格簽訂了30多萬元的采購合同。
研究會顧問丁朝群,在紀念林建設中,白天跑工地,夜晚寫材料,用顫抖的手起草了倡議書、解說詞、情況匯報、總結材料等20余萬字的文稿。2015年春夏之間,丁老在生病前幾天還在寫紀念林的文章,可以說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絕筆。
從雜草叢生的山岡,到如今4000余畝林濤陣陣。這些老共產黨員、新四軍老戰士用共產黨員的信念和堅毅建成的新四軍紀念林,先后被國家和省市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領導干部黨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成為淮南市一張亮麗名片。建林以來,共接待參觀、學習超百萬人次,其中,省部級以上領導25人,將軍23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一文中指出:“‘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良好的精神狀態,能極大地激發人的智慧和潛能,產生巨大的力量,從而克難制勝,成就事業。”在學習研究宣傳新四軍軍史中,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的同志們,用自己幾十年人生積累的經驗和學識、淬煉的能力和水平,在新四軍研究會這個平臺上繼續傳承紅色基因,奉獻余熱。正所謂“七老八十諸老翁,離而不休勁未松;傳承軍史齊忙碌,不管春夏與秋冬。”
上窯林場是新四軍紀念林所在地的管理單位,成立于上世紀60年代,職工住的都是成立初期建造的簡陋平房,且90%以上已經屬于危房。2007年,經過新四軍研究會老同志們的多方奔走協調,啟動了上窯林場棚戶區改造工程,讓林場的職工住上了小康樓,喝上了自來水,用上了天然氣,實現了林場職工多年來的“安居夢”。2009年,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原會長周克玉上將在考察上窯林場棚戶區改造時,深情地點贊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他說:“我們宣傳新四軍精神,弘揚新四軍精神,就是要為現實服務,為老百姓辦實事,為群眾謀福利。你們用新四軍精神發展生產,改善家園,做得好!”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研究會的老同志們經過多番努力籌集社會資金320余萬元,先后興建了鳳臺縣焦崗湖畔的集賢小學、楊村鄉港南小學等教學樓,援建了定遠縣朱家灣中心小學教學樓。其中,集賢小學解決了漁民子女長期存在的“上學難”問題。
“老同志們冒著寒冬酷暑,幫助村里脫貧致富,我們都記在心里!”提到研究會的老人,潘集區楊集村脫貧戶陶冠連感慨不已。脫貧攻堅戰打響后,黨支部的老同志們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助力潘集區楊集村、蘇嘴村和大通區歡燈村等3個貧困村脫貧攻堅戰。5年來,走訪貧困村和貧困戶210余次,為貧困村籌集捐款和物資130余萬元,籌集15萬元救治患有心臟病的歡燈村貧困兒童,資助10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籌集60萬元為潘集區后湖村修路等等。2016年建黨95周年之際,研究會黨支部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黨支部將2萬元獎金全部捐給了貧困村。在他們的傾力幫助下,潘集區楊集村、蘇嘴村和大通區歡燈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2021年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黨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研究會黨支部書記魏耀民同志作為安徽省“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受到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此次受表彰是繼2014年被中組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2016年被安徽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之后的又一殊榮,也是此次大會表彰的全國新四軍研究會系統唯一一個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安徽省唯一一個離退休基層黨組織。
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新起點上,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的同志再次宣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同心協力,砥礪前行,為建設現代化美好淮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名譽會長宋長漢作過一首詩,“青山添綠人漸老,造林育人情未了;笑對青絲變白發,夕陽西下仍在跑。”這是他們的寫照,更是他們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