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女杰赴新任
新四軍女杰赴新任
作者:李峻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2-17 瀏覽次數:7840
在抗日戰爭硝煙彌漫的烽火歲月里,在馳騁大江南北浴血奮戰的新四軍中,女兵是一個特殊的戰斗群體。
在抗日戰爭硝煙彌漫的烽火歲月里,在馳騁大江南北浴血奮戰的新四軍中,女兵是一個特殊的戰斗群體。她們來自社會的不同階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抗戰燒紅了她們的心,撐起了她們的腰,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新四軍的嚴格訓練,啟發了她們民族的階級的覺悟,確立了革命的人生觀,堅強了革命斗爭的決心,提高了革命斗爭的能力。”(羅瓊語)她們在緊張、艱苦的戰爭環境里,在黨的領導下,成為動員民眾的行家、新型的南丁格爾、循循善誘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埋頭苦干的技術人員。她們把自身的命運同民族民主解放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同國家和軍隊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同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興衰成敗聯系在一起,自覺地擔負起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重任,以青春熱血推動中國革命的歷史巨輪滾滾向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四軍女兵繼續保持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投入到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再立新功。
信仰堅定 境界崇高 堪為楷模
不忘初心,堅持原則,錚錚鐵骨的榜樣。共產黨人堅持的初心,就是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仰,就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永遠忠誠。陳少敏,20世紀20年代參加革命,毛澤東曾稱贊她是“白區的紅心女戰士,無產階級的賢妻良母”。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陳少敏任中原局敵后挺進支隊政治委員、鄂中區黨委書記、中原局組織部部長,在黨的七大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是中共長期主持一個地區全面工作和直接領導武裝斗爭的女干部。新中國成立后,她一直擔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兼全國紡織工會主席,敢說敢言,敢做敢當。在1968年的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表決“把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時,陳少敏是唯一沒有舉手的中央委員。正如胡耀邦所言,“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堅持真理,敢于擔當,白頭不言倦的榜樣。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是黨和人民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章蘊,20世紀20年代入黨的老革命,1932年在丈夫李耘生犧牲后,她一個人擔負起兩個人的工作,還要撫養子女。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她先后任中共東南分局婦委負責人,蘇南區黨委委員兼婦女部長,蘇中二地委書記、蘇中區黨委婦女部長、組織部長等職,是能全面領導黨政工作的女干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康生的誣陷和迫害,但她不畏強暴,始終堅持真理,平反后,任中紀委副書記,為端正黨風、整頓黨紀南北奔波,于任上留下了一闕膾炙人口的《如夢令》:回首雨花臺畔,別語匆匆遺愿。五十易春秋,日日在肩“雙擔”。雙擔,雙擔,未敢白頭言倦。
堅韌不拔,勇于開拓,“蠻”勁不衰的榜樣。要完成任何偉大的事業,都必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都必須有意識地把艱苦和困難的工作擔當起來。出身童養媳的李堅真,參加革命后把“蠻”的性格用在了工作上。新四軍時期,她先后任東南局婦女部長、蘇南區黨委黨校主任,其間丈夫鄧振詢犧牲。在戰爭年代,她就善于打開局面,有好幾個新開辟地區,都是她先帶工作隊去鋪開攤子的。黨的十一屆二中全會后,李堅真先后擔任廣東省委書記、省紀檢委書記、省人大主任等職。作為全國第一位省人大女主任,李堅真已逾70 高齡,且帶病工作,但她銳氣不減當年,以奮發進取之姿,克服種種困難,開創了工作的新局面。
陳少敏
李堅真
鄧六金
張茜
各行各業 職務有別 發光發熱
在高級領導崗位上做出卓越貢獻。錢正英、羅瓊是女大學生投筆從戎的典范。參加新四軍后,年僅21歲的錢正英負責淮河北堤修復工程的技術領導工作,自此正式投身水利事業。羅瓊1938年8月參加新四軍,任新四軍軍部直屬教導隊政治教員,作為華中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新中國成立后,錢正英、羅瓊最高職務分別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之所以貢獻杰出,崗位重要,羅瓊將之歸功于新四軍女兵生涯的歷練:“全國解放后,雖然脫下了軍裝,但是,在各個層次的崗位上,我深深地感到,我的能力來源于兩個階段的教育:一是大學教育,一是新四軍女兵所受的教育。在當新四軍女兵這個階段,我有了堅定的革命人生觀,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思想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以及艱苦奮斗的生活作風,這都是我在大學中未學到的。新四軍女兵,是我人生的重要一課。”
不斷學習進步在新的領域再立新功。邱一涵在新四軍時期任華中雪楓大學政治部主任,是我軍在戰爭年代中唯一的女政治部主任。新中國成立后,她轉至地方工作,先后擔任過華東婦聯主任、上海市婦委書記、江蘇省委常委。謝飛曾任新四軍浙東縱隊余上獨立營政委,指揮部隊與日偽軍戰斗20余次,被當地群眾稱作“很能打仗的謝團長”。她說:“我從14歲投入黨的懷抱,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追隨黨,天南地北,幾乎走遍了祖國大地。撫今追昔,無限欣慰。我把火紅的青春貢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隨后又將我的年華用在社會主義事業上。”始終勤于學習、善于思考的謝飛于1953年考取法學研究生,成長為公安政法教育戰線的優秀領導干部,中央人民公安學院副院長,新中國第一代法學教育家。
在各行各業大顯身手。文藝、編輯工作,醫療、教育崗位,工業、財經事業,是吸納新四軍女兵最多的地方,也是新中國成立后她們貢獻最集中的領域。
從事文藝、編輯工作的有:林琳,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主任、副臺長;陳明,曾任上海舞蹈學校首任教務主任;喬宏,曾任浦東新區人民廣播站黨組書記、站長;袁方,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教組組長,北京廣播學院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傅紅渠,曾任上海市文學藝術聯合會戲劇家協會秘書長;陳榮蘭,曾任上海人民滬劇團團長等職;嚴金萱,曾任上海越劇院黨總支書記;陳捷,曾任上海越劇院黨總支副書記;馮健,曾任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副主任兼黨總支書記、上海戲劇研究所副所長;林路,曾任《社會科學報》主編;姚守懿,曾任《解放日報》國際部翻譯、記者,《河南日報》文教部副主任,《河南畫報》社社長、書記等職;邢洚,曾任聯合國新聞部新聞處處長;余柏靜,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工作。
從事醫療、教育的有:陳瑛,曾任上海腫瘤醫院院長、湖北省衛生局副局長等職;陸輝,曾任上海市南市區傳染病醫院副院長;徐歡,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兼黨委副書記;于玲,曾任江蘇省中醫院副院長;陳真,曾任山東省衛生學校校長;張志衍,曾任上海警備區第85醫院內科主任;沙堤,曾任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主任醫師;王琪,曾任蘭州軍區總醫院檢驗科主治醫生;朱亞峰,曾在北京國防科技312醫院、上海二軍大長海醫院等單位工作;楊燕,曾任解放軍第109醫院醫生;王淡如,曾任上海市衛生局黨委辦公室主任;彭克,曾任江蘇省衛生廳科研辦公室副主任;王嘉遂,曾任內蒙古哲旦木盟衛生局副局長;章博,曾任上海醫藥局宣教科科長;陳棕,曾任福建省衛生廳黨委秘書;趙青,曾任上海中山醫院辦公室主任;周珩,曾任上海市54中學校長;馬紹煦,曾任北京市天寧寺小學校長、外交學院外語中學黨支部書記、北京市旅游專科學校校長等職;程仲梅,曾任上海華東化工學院副院長。
從事工商、財經事業的有:洪犁,曾任六機部船舶工藝研究所副所長兼黨總支副書記;黃真,曾任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總裝配廠黨委書記;尚曉平,曾任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局機關黨委書記;何子友,曾任上海益民食品廠廠長;朱玉珍,曾任浙江義烏針織廠廠長;黃翠萍,曾任安徽省肥東縣煤炭公司總經理;張薇,曾任上海市商業一局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單淑民,曾任上海市長寧區財貿部、長寧區百貨商店黨支部書記等職;吳文杜,曾任農業銀行總行機關黨委副書記;阮正,曾任上海建筑工程局財務處長。從事政府機關工作的有:方剛,曾任湖北省勞動廳副廳長;路平,曾任上海市政府機關黨委監委副書記;陳日梅,曾任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區委副書記;劉天同,曾任上海市楊浦區房地局局長,上海市房產經營公司總經理,上海市房地局、土地局處長等職。
楚青
孫湘
王于畊
章蘊
積極向上 艱苦奮斗 賢于內助
1939年“三八”國際婦女節,云嶺新四軍軍部舉行了盛大、隆重的紀念活動,其中一項是表彰模范夫婦薛暮橋和羅瓊,袁國平和邱一涵,朱鏡我和趙霞君。模范夫婦志同道合,雙方獨立,共同工作,女方不依賴丈夫。當時女同志結婚之后,有堅持工作的,還有的因強調工作而疏于對家庭的照顧,甚至偏激地認為,這才是革命的態度,導致夫妻關系緊張。有的因種種困難而不能工作,還有的女同志成了“官太大”。因此,軍部表揚一批模范夫婦,正是激勵全軍女同志積極向上,男女并肩奮斗,樹立一種良好的社會風尚。
新中國成立后,作為中共重要領導人的妻子,新四軍女兵秉承了戰爭期間的優良傳統,一方面是家庭的賢內助,同時又在本職崗位上不斷耕耘。張茜是陳毅元帥夫人,新中國成立后,作為外交部長夫人,她不僅是一位端莊美麗、談吐典雅的女性,還以自己的學識、政治素養來勝任這一“痛苦的職務”。她站在陳毅身邊時,兩人相互輝映,光芒四射,使許多外國政治家和外交界人士嘖嘖稱贊。最后編成的《陳毅詩詞選集》,是她對我國的無產階級文學事業所作的寶貴貢獻。粟裕大將夫人楚青,始終保持著普通一兵的本色,從不以高級干部夫人自居,從不脫離工作實踐,在工作和戰斗中作出不懈的努力,奉獻一生。在粟裕病逝后,她主持撰稿并編審了《粟裕戰爭回憶錄》,整理《粟裕談淮海戰役》,參與審編《粟裕軍事文集》《粟裕論蘇中抗戰》。這些著作的出版為開展粟裕軍事理論與實踐研究打下了可靠的基礎。葉飛夫人王于畊是新四軍中有名的才女,新中國成立后,任福建省婦聯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教育廳廳長兼黨組書記,為改變福建教育的落后面貌傾注了大量心血。1984年退居二線后,她以極大地熱情和精力從事革命回憶錄的寫作,匯集成《往事灼灼》一書。賴傳珠夫人孫湘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在鐵路上工作,依然夫妻兩地分居,一輩子幾乎都在吃食堂。曾山夫人鄧六金是中央主力紅軍中參加過長征的27位女紅軍戰士之一,1952年曾山從上海調到北京工作,鄧六金也在中央人民政府任職。夫妻二人一直保持著普通勞動者的本色,不讓孩子享受特權,而是讓他們繼承艱苦奮斗的傳統。
新四軍女兵和女紅軍相比,她們更有知識、有文化,在中國的民族解放斗爭中起了重要作用。她們在新中國成立后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繼續奉獻知識、才華和熱血。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致敬那些璀璨的新四軍之花,致敬那些信念堅貞不變的革命人。她們永遠年輕!我們永遠銘記!
(作者系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