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老兵風采 > 田野走來“快板王”
田野走來“快板王”
作者:裴義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2-24 瀏覽次數:7825
他只有小學文化,說快板說出了名堂,出版了4本快板集,自稱沒文化的人卻登上了文化的大雅之堂。他帶領的農民快板隊,打竹板打出了水平,小竹板不僅響遍鄉村原野,還響到上海、北京。
他只有小學文化,說快板說出了名堂,出版了4本快板集,自稱沒文化的人卻登上了文化的大雅之堂。
他帶領的農民快板隊,打竹板打出了水平,小竹板不僅響遍鄉村原野,還響到上海、北京。
他當過多年的農民,卻用竹板演繹出精彩人生,被鄉親們稱為“快板王”。近年來,他先后被縣、市表彰為“最美射陽人”“ 鹽城好人”“ 幸福老人”。
他,就是革命老區江蘇省射陽縣臨海鎮農民快板隊隊長張同祥。
從說順口溜到說快板
1952年,張同祥出生在射陽縣臨海鎮鄉下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有一手好的裁縫手藝,為了養活家人,在鎮上開了一家裁縫店,店面雖然不大,但由于手藝精、服務好,生意十分紅火。村里有個叫張國良的農民,平時善說順口溜,見張父生意好,隨口便來了一段:“張裁縫手藝巧,衣服做的好,旗袍馬褂都會做,還用手工雕皮襖。”這段順口溜言簡意賅,朗朗上口,在張同祥幼小的心靈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張同祥12歲那年,父親突患腦梗,癱瘓在床,不能做裁縫了,治病又要花錢,家中一貧如洗。尚在上小學四年級的他,只好輟學務農,挑起養家糊口的重擔。
勞動之余,張同祥也要尋找樂趣。他對張國良的順口溜很有印象,便纏著要學,張國良也樂意教。張同祥人雖小,但腦瓜靈,學得快,不長時間,四六成聯,出口成章,順口溜說得有板有眼,深受鄉親們的喜愛。
順口溜說得好了,張國良的要求也高了。一天,他把張同祥找來指點說:“同祥啊,俗話說得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光會說順口溜沒啥出息,你應向高處發展,改學快板段子。快板段子對生活中的一件事物、一個人物可用幾十句或上百句來表達描述,具有較強的鼓動性和宣傳性,比順口溜強多了!”張同祥撓撓頭說:“大叔,快板段子好是好,可我沒說過,再加上文化又低,得有人教啊!”張國良說:“這好辦,臨海中學的音樂教師陳德忠的快板說得好著呢!”這么一說,張同祥想起來了,陳老師當過兵,在鹽城市歌舞團呆過,吹拉彈唱樣樣會,快板尤其說得好,為人又好。后來,張同祥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找到陳德忠,說明了來意。那時也沒有請客送禮之類的繁文縟節,陳德忠見張同祥誠實厚道,聰明伶俐,一口答應。自此,一個教得認真,一個學得勤奮,從創作到打板,張同祥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第一次說快板就獲得了成功。
那是上世紀70年代初,農村開展掃除文盲活動,各村組辦起了夜校,動員文盲、半文盲參學。為配合宣傳,張同祥第一次創作了快板段子《大老趙上夜校》,說的是大老趙生在舊社會,未讀過書,現身說法談不識字的害處:“有一次我替女兒買衣料,量好布我拿布票,營業員朝我笑,大老趙你咋的了,買布為啥拿糧票?……”張同祥用活生生的事實,通俗易懂的快
板段子,道出了沒文化的苦衷,在群眾中產生了共鳴。縣教育局請其到縣廣播站錄音室,錄制這段子在全縣播放。
嘗到甜頭,張同祥創作和說快板的熱情更高了。《節約一分錢》《王老二科學種田》《賭博是個害人精》等快板段子陸續從他的筆尖流了出來,清脆的竹板聲,響徹在臨海大地,黃海前哨。
腳板底下出快板
在臨海鎮,鄉親們都喜歡聽張同祥說快板,說他的快板不僅有文采,而且充滿了“鄉土味”,能說到大伙的心坎里去。有的還風趣地說:“同祥啊,你真有能耐,就像我們肚子里的蛔蟲,我們有啥想法,你就有啥快板!”對此,張同祥總是謙虛地說:“我有啥能耐,不過是笨鳥先飛罷了!你們不曉得,我的快板不是坐在辦公室里寫出來的,而是用腳底板跑出來的。”
張同祥實話實說,“腳板底下出快板”,是他的與眾不同之處。他在村里種地多年,后來因打得一手好快板,入黨提干,調到臨海鎮廣電站當站長,雖然離村但不離土,腳上總有泥;農家小院,田間地頭,總能見到他的身影;隨身攜帶的小本子里記滿了農家的好事、趣事、新事,腦子里裝的是村民們的心事、煩事,這成了他創作快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每年收獲季節,秸桿滿田。有的農民沒法處理,為圖省事,一燒了之,嚴重污染環境。縣里提出生態立縣,禁燒秸桿,一些人想不通。張同祥經過一番調查,針對部分農民的想法,來了一段快報:“秸桿焚燒多危險,它的害處真不淺。滾滾濃煙往上卷,含有大量毒氣體。新鮮空氣受污染,危害健康好身體……”
段子寫得十分通俗,易懂易記,解開了農民心里的疙瘩,受到了他們的歡迎,焚燒秸桿現象大幅減少。
臨海鎮興盛村村民馬如與兩個兒子共有16畝耕地,但分散成7塊,給耕種帶來不便。還有的因外出打工或生病,地沒人種。射陽縣針對這一現象,改革創新,推行聯耕聯種。老馬不理解,認為田種得好好的,干嘛要聯耕聯種?在走村串戶的走訪中,張同祥發現存在這種想法的農民還不少。為了做好這些人的思想工作,他在吃透聯耕聯種這種改革精神的基礎上,編寫了快板《算算聯耕聯種效益賬》,到田頭宣傳,讓和老馬一樣有困惑的村民茅塞頓開,一改過去的抵觸情緒,全村2000多畝承包地順利簽訂了聯耕聯種合同。射陽縣推廣聯耕聯種的創新做法成了典型,在全國農村推廣。
去年大年三十,忙了一天的張同祥才想起快過年了,連個澡還沒洗呢!凌晨5時,他來到八大家一家浴室泡澡,但見澡池里已有5人,都是當地外出打工、歸來過年的農民。他們一邊泡澡一邊閑聊。你說怪不,離家已久的這些人不聊家長里短、衣食住行,聊的卻是家鄉一年來的發展變化,有的講事實,有的扳手指擺數字,越聊越興奮。還有的暢談新的一年創業打算,說是要為發展家鄉多作貢獻。這一切,使得張同祥很受啟發:外出打工的農民都有大局觀,自己更要有大局觀。往后寫快板不僅要“土”,還要帶點“洋”,土洋結合,要跟上新時代,開闊新視野,展現新面貌,提升正能量,鼓舞人們振奮精神,積極向上。后來在宣傳改革開放40周年,暢談農村農民新變化時,他就站得高看得遠了,好段子立馬涌上筆尖:“如今農民多氣派,星期假日家人帶。坐上高鐵觀風景,登上飛機游世界。普通百姓學老外,英語水平上臺階。心里有啥喜事兒,脫口而出喊OK!”
腳板底下出快板。這些年來,張同祥共創作快板200多首,8萬余字。
組建團隊打快板
2012年,張同祥到齡退休了,聽他的快板幾十年,鄉親們擔心他把快板也“退休”了,都有些依依不舍。張同祥表示:人退板不退,要把快板打得更響。
說到就要做到。張同祥深知,一個巴掌拍不響,一人快板響不遠。要實現自己的目標、理想,必須成立快板團隊,眾人拾柴火焰高嘛!
在鎮領導和眾鄉親的全力支持下,臨海鎮在全縣成立了第一家農民快板隊,由20多位農民組成,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全部業余,義務演出。
拿慣了鋤頭的手打快板,就像新媳婦剛過門摸不著灶,不少人感到陌生,因而信心不足。張同祥一面做他們的思想工作,一面手把手地教。他還將已退休的老藝人陳德忠請來做顧問、當老師。
聽縣電視臺一位記者說認識北京著名快板大師趙國祝,張同祥如獲至寶,忙請該記者與北京的趙大師聯系,能不能來教教農民快板隊。幾經周折,聯系上了趙國祝,趙國祝并不保守,愿意傳授自己的拿手絕活。
張同祥喜出望外,迅即組織快板隊的部分人員赴京拜師學藝。不僅跟快板大師學到了傳統快板的打法,還學會七巧板、御板、蛤蟆板、金錢板、三個碗、漁鼓板、撒拉機、平安板等稀有快板的打法。歸來后,隊員們又互教互學,刻苦練習,并把單口快板、對口快板、群口快板等進行揉合,標新立異,一個個如虎添翼,成為快板的行家里手。
張同祥的農民快板隊技藝提高了,隊員們一專多能,不僅能打各種快板,還會演蘇北民間的傳統節目旱船以及說唱、小品、舞蹈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演藝節目。張同祥則把自己的工作重點放在創作上,寫出了許多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膾炙人口的快板段子。演技高再加上段子好,這支農民快板隊打快板打出了名氣,不僅紅遍當地,外地也爭相邀請他們去演出,甚至走進了大上海。
2015年春節,上海昱豐物流公司的董事長李建成回鄉探親,看到節目后,深受鼓舞,熱情邀請快板隊到上海演出。
在閔行區達美街道藝術中心,農民快板隊在上海第一次演出,500多人的劇場,座無虛席。他們生怕上海人看不慣鄉下人的土節目,原本打算演一場就回家。可演出過程中掌聲和叫好聲不斷,結果家也暫時回不了,街道黨支部書記鄒華對張同祥說:“快板隊留下來再演幾場吧,群眾喜歡看你們帶有鄉土味的節目!”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黃海前哨黃土地上的泥腿子快板隊,竟能風靡大上海,隊員們都開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