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蘇皖邊區政府的實踐為新中國治國理政提供經驗
蘇皖邊區政府的實踐為新中國治國理政提供經驗
作者:柳宏為 於劍山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5-11 瀏覽次數:7823
蘇皖邊區政府是華中解放區的一個統一的、民主的、地方性最高聯合政府。她于1945年11月1日在江蘇淮陰成立,標志著抗戰勝利結束蘇皖邊區進入了一個和平民主建設的新階段。
蘇皖邊區政府是華中解放區的一個統一的、民主的、地方性最高聯合政府。她于1945年11月1日在江蘇淮陰成立,標志著抗戰勝利結束蘇皖邊區進入了一個和平民主建設的新階段。蘇皖邊區政府團結率領人民“貫徹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之主張及和平、民主、團結之正確方針”,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局部執政的成功探索,是中國共產黨在奪取革命勝利道路上的一次偉大實踐,不僅在當時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且對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蘇皖邊區政府的神圣使命
在歷史大轉折時期應運而生的蘇皖邊區政府,著力把蘇皖解放區打造為民主建設模范區。
抗戰期間,蘇皖邊區軍民抵抗了數十萬日偽軍殘酷的掃蕩、清鄉,進行了4萬次以上的戰斗,有二十多萬人員傷亡和數百萬人民財產遭受破壞。蘇皖邊區政府建立民主政權,保衛著用血肉換來的勝利成果。
蘇皖邊區政府成立之際,正是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國內和平尚未實現之時,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人民,在中國命運、中國前途的根本問題上與國民黨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蘇皖邊區政府堅決貫徹中國共產黨和平建國方針,使邊區人民在政治上、經濟上受惠良多。
蘇皖邊區政府把蘇皖解放區建設成躋身于全國民主建設的先進行列,對全國民主運動產生巨大的模范和推動作用。兩淮政治中心的確立,形成了對南京、上海的包圍態勢。國民黨借口蘇皖解放區“威脅京滬”,集中二十余萬兵力對蘇皖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同時在談判桌上提出“必須讓出蘇皖解放區”,作為商談五個先決條件之一。
蘇皖邊區政府理政的鮮明特色
為了忠實履行政府的神圣責任,蘇皖邊區政府在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引領下,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在理政上采取了有力措施,形成了鮮明特色。
理政的目標明確,旗幟鮮明,深得民心。《蘇皖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施政綱領》開宗明義指出:“本府為團結全邊區人民,貫徹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之主張及和平、民主、團結之正確方針,加強本邊區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設,保衛與進一步建設本邊區,配合全國的民主運動,促成全國性的聯合政府早日實現?!碧K皖邊區政府主席李一氓更是直接地說:“已經建立起一個有八年歷史的解放區,我們還要進一步把它富裕起來,繁榮起來,徹底的民主起來,更好的文化起來?!薄妒┱V領》實際上是蘇皖邊區政府規劃和平民主建設的藍圖,極大地鼓舞和激勵蘇皖人民為建設戰后繁榮、民主、和平、團結的嶄新社會而接續奮斗。
理政的路徑正確,依靠群眾,力量無窮。無論是開展和平民主建設,還是反內戰,蘇皖邊區政府在中共華中分局的直接領導下,始終堅定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攻堅克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華中分局、蘇皖邊區政府適時發出指示和頒布條例,開展群眾性的懲奸反霸斗爭,鞏固了蘇皖解放區的勝利成果;適時召開規模空前的蘇皖解放區群眾工作會議,加強了全區統一的群眾組織,把全區群眾運動推向新的階段;適時發出開展大生產運動的指示,掀起戰勝嚴重災荒,重建美好家園的熱潮。華中分局、蘇皖邊區政府、華中軍區聯合發出《戰地工作大綱》及各種條例,蘇皖邊區政府還成立后方動員局。黨、政、軍的領導最大限度地動員群眾、武裝群眾,組織大參軍和民兵參戰團,從人力、財力和物資上做好后勤保障,等等。蘇皖邊區政府堅定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憑借這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取得了各項事業的輝煌業績。
理政的內容全面,百業齊興,建樹多多。按照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建設的要求,蘇皖解放區成為展示“新民主主義之主張”的“窗口”。
厲行民主政治是理政之要。臨時參議會成為邊區人民最高的民意機關,是邊區人民審議、監督、彈劾與咨詢的最高權力機關。參議會名副其實參政議政,真正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直接參加地方大事的優越性;徹底摧毀封建堡壘,廢除封建保甲制,進行平等自由的選舉;貫徹“三三制”原則,實現黨內外人士的真誠合作;健全司法制度和民主法規,確立民主秩序等。
加強經濟建設是理政之本。加強水利建設,蘇皖邊區政府負責統籌和組織實施京杭江北運河、廢黃河和淮河工程。迅速恢復交通運輸,在較短時間內修復公路,形成以淮陰為中心,與周邊的公路、鐵路相銜接。蘇皖邊區政府按照“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原則,積極鼓勵和扶助解放區工商業的發展。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大力開發鹽業生產,使鹽業收入僅次于工商貿易稅,為政府財政收入的第二位。
加強文化建設是理政之需。蘇皖邊區政府成立后,華中著名文化界人士阿英、羅爾綱、馮定、范長江、孫冶方、夏征農等齊聚淮陰,紛紛成立各種文學團體,學術活動空前活躍。新聞出版方面,《新華日報》(華中版)日出數萬份,其他分區均有日報或大眾報刊。邊區教育事業發展很快,有近百所中等以上學校,如華中建設大學、華中雪楓大學、蘇皖教育學院及華中醫科學校、華中軍醫學校等。有一萬多所小學,在校學生45萬人,相當于抗戰勝利前的3倍。
理政的作風過硬,清正廉潔,制度完備。《蘇皖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施政綱領》中規定要“加強干部民主政治教育,樹立民主廉潔作風”、“提倡節約,嚴懲貪污浪費分子”。從1946年元月起,蘇皖邊區政府組織全邊區干部以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永遠做人民最好的勤務員》為主要內容的大學習活動,教育干部時刻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將工農兵群眾奉為主人,自愿做人民的勤務員。通過大學習,廣大干部提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覺悟。與此同時,政府制訂了《蘇皖邊區懲治貪污暫行條例》(草案),并實行財政統籌統支,嚴格會計制度、審計制度和金庫制度,在政策上堵住了貪污腐敗的漏洞;制訂了《蘇皖邊區行政人員獎懲暫行條例》和《行政干部任免條例》,對機關行政人員實行獎懲的指導思想、條件和辦法,都作了具體而明確的規定,成為干部的行為規范和準則。
蘇皖邊區政府的理政探索對新中國理政提供借鑒
蘇皖邊區政府最大的成功是理政的成功。政府在理政目標、路徑、內容及作風等方面的有益探索是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理論的一次有力檢驗,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局部執政的一次成功實踐。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展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執政理論,為更大范圍內建立新民主主義政權提供了借鑒。
新中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指出:“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边@個理論為人民共和國國體和政體的確立指明了方向?;仡櫶K皖邊區政府理政的歷程,誠如李一氓主席所說:“把蘇皖邊區鞏固起來,不管目前形勢怎樣,將來局勢何種變化,我相信蘇皖邊區目前的70個縣(舊治53縣)必將以民主政治的制度來存在的,絕不容許恢復舊的反民主的反人民的統治?!碧K皖邊區政府《施政綱領》提出的總綱、要點及厲行民主政治建設采取的一系列舉措,是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要義,充分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全新執政理念,而且這些理念在蘇皖邊區政府理政實踐中得到落實。
第二,真正地堅持黨內外人士合作共事,為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打下了基礎。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取得民主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蘇皖邊區政府切實貫徹“三三制”原則,使政府成為名副其實的民主聯合政府,擴大了政府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在政府中,黨外人士積極參政議政,為建設和平、民主、團結的新邊區貢獻力量。蘇皖邊區政府臨參會5名正副議長有3名是黨外人士。議長田豐,早年曾加入同盟會,在淮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1946年6月,他以61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產黨。副議長吳月波、朱雨江分別是蘇北、淮南的知名黨外人士。蘇皖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中,黨外人士也占有很大的比例。第二副主席兼高等法院院長季方,曾在黃埔軍校任職,參加過北伐戰爭,還是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創始人之一。第三副主席韋愨是芝加哥大學博士、著名教育家,曾任孫中山秘書,抗戰期間創立了江淮大學。衛生處長江上峰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公共衛生學博士,回國后先后在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等任教授。民政廳廳長陳蔭南、建設廳廳長計雨亭都是國民黨早期黨員,是地方上頗有威望的開明士紳。共產黨人與這些著名的黨外人士肝膽相照、合作共事,開創了蘇皖解放區民主建設的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后,許多當年在蘇皖邊區統一戰線中效力的黨外人士,仍然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有的參加新政協工作,繼續參政議政;有的在新的崗位上擔任重要領導工作。季方、韋愨、計雨亭等人都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邊區政府第二副主席季方還擔任了交通部副部長、江蘇省副省長、農工民主黨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邊區政府第三副主席韋愨,在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教育部副部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華僑大學代理校長等職,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和文字改革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第三,貫徹《五四指示》,總結典型經驗,為基本完成全國的土地改革積累了經驗。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簡稱《五四指示》),決定將在抗戰時期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為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政策。文件下達后,華中分局和蘇皖邊區政府的領導人分別到各地蹲點指導。蘇皖解放區的土改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尤其是淮安縣鵝錢鄉作為蘇皖解放區土地改革第一個典型范例,其最先實行的“中間不動兩頭平”的土地分配政策被稱為“最堅決的土改路線”,得到了黨中央的肯定。
新中國成立后,擁有3億以上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實行土地改革,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還嚴重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為此,從1950年冬至1953年春,土地改革在全國新解放區有領導、有步驟、分階段地展開。在這場歷史上空前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中,蘇皖解放區土地改革的成功無疑為各地積累了初步的經驗。
第四,堅持打造清正廉潔的政府,為新歷史條件下的干部教育提供了教材。
蘇皖邊區政府始終把開展“當好人民的勤務員”教育,打造清正廉潔的政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并輔以規范和約束干部行為的各項制度的出臺和落實。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境界、艱苦奮斗的作風、厲行節約的風尚和助人為樂的精神,開創了政府政治清明、公正廉潔、團結奮斗的良好局面。如在嚴重的災荒面前,蘇皖邊區黨政軍機關人員帶頭節衣縮食,每人每天節約2兩糧食,計90天390余萬斤,為解救災民奉獻了力量。蘇皖邊區政府與災民同呼吸,共命運,領導災民生產自救,做到在大災荒中沒有餓死一個人。
新中國建立后,在執掌全國政權的條件下,廣大干部如何繼續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不被權力、地位和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所腐蝕,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因此,經常用蘇皖邊區政府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和干部“永遠當最好的人民勤務員”的精神風貌“照鏡子”、“洗洗澡”,對當前加強干部教育十分重要。
第五,鍛造了大批優秀人才,為新中國各項建設事業增添了力量。
蘇皖邊區政府在領導繁重的民主建設和反內戰運動中,鍛造了大批優秀人才。這些優秀人才成為新中國各條戰線和各項建設事業的“佼佼者”。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后,曾在蘇皖邊區工作、學習和戰斗過的國家級領導人有20余人,軍銜少將以上者有近300人,其他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界人物知名者近500人。當然,更多從蘇皖邊區走出的是以普通建設者的身份參與新中國建設事業的青年。從領導層走出來的代表人物、邊區政府主席李一氓,新中國成立后長期從事外事、外交工作,為制訂和貫徹新中國外交方針政策和開拓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各國政黨友好關系的外交新局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他還是文化戰線上的著名學者,為收集、整理、出版古籍傾注了極大的心血,為傳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從干部中走出來的代表人物錢正英,年僅23歲時即擔任蘇皖邊區政府水利局工務科科長、運河春修南段工程第二副處長,新中國成立后長期擔任水利電力部門的領導工作,曾參與黃河、長江、淮河、珠江、海河等江河流域的整治規劃,1997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再如從普通一兵層面走出來的代表人物陳登科,當年是一名粗識文字的工農兵通訊員,從寫百十字的新聞稿起步,新中國成立后成為一位知名作家。
綜上所述,蘇皖邊區政府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她為建立新民主主義政治制度作出了艱苦探索,獲得了巨大成功,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和中國共產黨執政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