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捕蛇者說》賞析
《捕蛇者說》賞析
作者:禾一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6-07 瀏覽次數:7833
本文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唐順宗時期,柳宗元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運動,運動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此期間,柳宗元接觸大量下層民眾,目睹當地人民“非死則徙爾”的悲慘景象,并寫下這篇《捕蛇者說》。
原文
永州之野(1)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niè)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xī)之(2)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luán wǎn)、瘺(lòu )、癘(lì),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3)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4)三世矣。問之,則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5)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lì)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6)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cù)(7)。殫(dān)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háo)呼而轉徙(xǐ),饑渴而頓踣(bó),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lì),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8)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9)乎東西,隳(huī)突(10)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視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則弛然(11)而臥。謹食(sì)(12)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13)。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dàn)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sì)(14)夫(fú)觀人風者得焉。
注釋
(1)永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野:郊外。(2)得而臘(xī)之:抓到并把它的肉晾干。(3)募:招收。(4)專其利:獨占這種(捕蛇而不用交稅的)好處。(5)嗣:繼承。(6)汪然:滿眼含淚的樣子。(7)蹙:窘迫。(8)曩:從前。(9)囂:叫喊。(10)隳突:騷擾。(11)弛然:放心的樣子。(12)食:喂養、飼養。之:指代蛇。(13)齒:年齡。(14)俟:等待。
譯文
永州的野外生長一種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紋。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人被它咬了,就沒有治愈的辦法。然而捉住它,把它的肉晾干,制成藥餌,可以用來治好麻風病、手腳彎曲不能伸展的病、腫脖子病和惡瘡,除去壞死的肌肉,殺死各種寄生蟲。起初,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征集這種蛇,每年征收兩次,招募能夠捕蛇的人,用蛇來抵充他的賦稅。因此永州的老百姓都爭著去捕蛇。
有個姓蔣的人,捕蛇而不納稅已經三代了。我問他,他卻說:“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親也死在捕蛇上,現在我繼承祖業干這件事已有十二年,險些送命的情況也有好幾次了。”他說這些話,臉上好像很憂傷的樣子。
我同情他,并且說:“你怨恨這件差事嗎?我打算告訴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怎么樣呢?”
姓蔣的人聽了更加悲傷,眼淚奪眶而出,說道:“你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我這個差事的不幸,還沒有恢復我賦稅的不幸厲害。假使我不干這個差事,早就困苦不堪了。自從我家三代住在這個鄉里,累計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可是鄉鄰們的生活一天天窘迫,因為苛捐雜稅,把他們土地上生產出來的、家里收入的都拿出來了。大家哭喊著輾轉遷移,又饑又渴,累得跌倒在地,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呼吸著疫病的毒氣,處處死人成堆。從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現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現在十家剩不到二三家;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現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著捕蛇單獨活了下來。兇暴的官吏到我們鄉里,到處吵嚷、騷擾,驚擾鄉民的氣勢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啊。每到這個時候,我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瓦罐里的蛇還在,就能放心地睡。我小心地喂養它,到規定的時間把它獻上去,回家來就很有味地吃著糧食度日。我一年中面臨死亡的威脅只有兩次,其余時間都快快活活地過安樂的日子。哪里像我的鄉鄰們那樣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脅呢!現在我即使死在捕蛇這個差事上,比起我的鄉鄰來,就已經死在后面了,我又怎么敢怨恨這差事呢?”
我聽了更加同情他。孔子說:“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兇啊。”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如今從蔣家的遭遇來看,這話是真實可信的。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這毒蛇更厲害呢!因此我寫了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
感言
本文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唐順宗時期,柳宗元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運動,運動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此期間,柳宗元接觸大量下層民眾,目睹當地人民“非死則徙爾”的悲慘景象,并寫下這篇《捕蛇者說》。
文章對蔣氏這一個人物的描繪是極富特色的。特別是他不愿意丟掉犯死捕蛇這一差使的大段自述,讀來令人感慨不已。這一部分既有蔣氏所聞所見,又有其切身感受;既有祖輩經歷,又有此刻的想法;既講述了自家的不幸,又訴說了鄉鄰們的苦難,不僅使人感到其人的音容體貌宛在眼前,還生動傳神地勾勒了一幅統治者橫征暴斂下的社會生活圖景。全文用捕蛇者與不捕蛇者的對比、捕蛇者的危險與納稅之沉重的對比,深刻地揭示了“賦斂毒于蛇”這一中心,有力控訴了社會吏治的腐敗,同時反映了作者堅持改革的愿望。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是作者寫作此文的根本目的。作者深刻同情百姓的遭遇,但他的無奈在于,自己當下位卑權輕,無能為力改變百姓的生存現狀,只能寄希望于那些視察民風的封建官員,令人讀來倍感憤懣。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每當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中時,只能盼清官、盼明君。即便像柳宗元這樣的正直官員,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但問題在于,歷史上的昏君、暴君、貪官、壞官并不會因為民眾的美好希望而退出政治舞臺。當社會矛盾過于尖銳時,改朝換代就會隨之發生,可新朝代在經歷一段統治時期后,又會延續舊王朝的惡政,隨之進入下一次改朝換代的歷史怪圈。因此,中國自秦之后歷經十數個朝代,每個朝代都有類似于甚至更慘烈于《捕蛇者說》中所描繪的狀況。而老百姓盼望的明君和清官在歷史上卻屈指可數。
我們在封建社會結束后百余年的今天重讀《捕蛇者說》,可以有一些新的思索。首先,千百年來的中國人民盼明君、盼清官,但明君和清官從來不是百姓盼出來的。文化傳統的歷史慣性是驚人的,即便在共和國建立大半個世紀后,人民群眾對明君、清官的崇拜現象還依舊很突出。作為新時代的公民,我們應該明白的是,法治的完善是消除暴政的有效方法。社會正義的實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關鍵并不在于一兩個明君或清官主政,而在于執政黨依法執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與封建社會的臣民意識不同,“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要求我們有公民意識,我們要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意識到自己在國家中的主人公地位,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家和民生事務的討論和行動中去。其次,廣大黨員干部要遵紀守法,有權不可任性,真正做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這既是避免“苛政猛于虎”的歷史悲劇再次重演的有效方式,也能讓我們黨永獲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