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回鄉菱塘展新姿
回鄉菱塘展新姿
作者:史善成 陳庚林 趙建峰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3年第9期 日期:2013-11-07 瀏覽次數:7832
民族樂園
高郵市菱塘回族鄉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北郊、蘇皖兩省交界處,美麗的高郵湖西畔。抗戰時期,愛國志士陳文領導的抗日義勇團第三支隊朱克文部活動于此,大批菱塘兒女為抗日戰爭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
1988年5月12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全省唯一的民族鄉。全鄉現轄6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53平方公里,2.3萬多人,其中回民7000多人,占全鄉總人口的30%以上。近日,記者隨同高郵市老區開發促進會一行,前往菱塘回族鄉調研采訪,一睹民族鄉的風采。
第一要務:加快經濟發展
菱塘回族鄉有著源遠流長的回族歷史、淳厚濃郁的民族風情。據高郵州志記載,元朝便有回民在此定居,史稱“回回灣”。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建立回族鄉以來,菱塘始終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高揚“爭先進位、創新發展”的旗幟,經濟社會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昔日的“回回灣”,已成為高郵湖畔一顆閃亮的明珠。
楊田英,今年59歲,現任菱塘回族鄉老區扶貧開發協會會長。走進她的辦公室,只見窗明幾凈,各種資料擺放整齊,關于協會建設的四塊規章制度標牌嵌在墻上,一目了然。楊會長是高郵湖西地區出名的女強人,曾長期在菱塘回族鄉擔任鄉長、黨委副書記等職務。她忘不了貧窮落后的舊菱塘景象,忘不了參與改革開放新菱塘建設的各種艱辛,更見證了轉型跨越創新菱塘的大好局面。說起菱塘回族鄉的變化,她如數家珍。
電線電纜產業
建立回族鄉之初,這里僅有為數不多、規模不大的企業,經濟發展滯后,跟不上發展步伐。建立回族鄉后,在黨的民族政策優惠扶持和省市各級領導的關心下,菱塘鄉突出把工業作為脊梁經濟,已初步形成了電線電纜、太陽能光伏、服裝玩具、新醫藥、節能燈具和清真食品加工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特別是電線電纜已經成為支柱產業,是江蘇省智能電網產業基地和全國特種電纜生產基地,菱塘鄉被譽為“電纜之鄉”。全鄉專業生產電線電纜和為之配套的企業有80多家。
近兩年來,菱塘回族鄉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兩個率先”戰略,大力組織實施“全國民族鄉鎮爭第一,率先邁向基本現代化”的發展策略,連年獲得高郵市工業經濟發展一等獎、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城鎮化建設一等獎、重大項目建設一等獎、農業農村工作綜合一等獎。
2012年,菱塘回族鄉全年實現經濟總量180億元,GDP25.7億元,財政收入1.8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萬元。今年上半年實現全部工業產值71億元,同比增長14%,占全年目標的55%。這一組組令人振奮的數據,無疑是菱塘回族鄉黨委、政府帶領全鄉回漢同胞,用智慧和汗水寫下的動人篇章。
第一追求:優美環境宜人
漫步在菱塘回族鄉街頭,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林立的樓宇、縱橫的馬路、優美的環境、標準的廠房、繁榮的商貿、幸福的人群……環境園林化、交通網絡化、設施現代化、功能區域化,這些鮮明的特點仿佛讓人聽到了城鎮化、工業化、現代化發展的鏗鏘有力的腳步聲。
近年來,菱塘回族鄉注重用好用活民族政策,大力推進具有民族特色的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極大地改善了回漢同胞的生產生活條件。通過“引進外資、爭取國資、利用內資、激活民資、金融貸資、政策扶資、政府投資”等形式化解資金矛盾,突破資金瓶頸,該鄉先后投入上億元,重點實施了民族廣場、民族樂園、民族大道、民族風情園等一批民生性、基礎性、特色性工程,城鎮化率達60%,高于高郵市平均數13個百分點。
伴隨農村通達工程的實施,菱塘回族鄉公路通車里程已由1988年的2公里,增加到現如今的近100公里,每天都有專車發往上海、南京、揚州、高郵、天長等地,公交客運已形成了便捷的城鄉網絡。根據調查和統計,平均每10戶人家就擁有一輛私家車,他們出行更加瀟灑,回漢群眾形容為:“汽車開到家門口,要想進城招招手,趕到上海也方便,直達班車天天有?!?/span>
回民小區 民族樂園
2008年底,菱塘回族鄉所有行政村全都通過了高郵市、揚州市全面小康村創建驗收,在高郵市率先建成了全面小康菱塘。為把菱塘真正建成和諧、穩定的宜居平安之鄉,該鄉還大力組織和推進和諧社區、和諧村莊、和諧部門、和諧企業、和諧家庭系列創建活動,堅持立足活動搭臺、創建唱戲,把精神文明建設與發展經濟緊密結合起來,與塑造和諧文明之風緊密結合起來。連續20多年,每年都舉辦農民藝術節和農民運動會,特別是精心設計和組織好一年一度的燈會,目的就是把菱塘的氛圍搞濃、精神搞振、人氣搞旺,實現“家和萬事興、鄰和事業興、鄉和發展興”。
通過一系列舉措的實施和推進,菱塘環境變美了,形象提升了,知名度擴大了。無論是菱塘本地人,還是在外的親朋,抑或到這里視察的各級領導、路過這里的普通群眾,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菱塘發展快,菱塘變化大,菱塘秀美、菱塘人富、菱塘幸福。
第一原則:民族工作無小事
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和諧”成了回漢同胞安居樂業的第一追求。
“民族工作無小事”,菱塘回族鄉堅持把民族工作理論作為各級干部思想宣傳教育的必修內容,積極向回漢群眾廣泛宣傳平等互助、團結協作、共同繁榮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教育引導回漢群眾互相尊重、互謙互讓,有效促進了共建共榮。
在處置涉及民族方面矛盾和糾紛上,只要有不和諧、不協調的聲音,鄉黨政負責同志都親臨一線做工作,既掌握政策、堅持原則,又靈活處理、因事施策。多年來,這里沒有發生一起因民族方面矛盾糾紛而引發的群眾信訪和上訪事件,沒有出現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和刑事案件,連續兩次獲得國務院授予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的光榮稱號和揚州市社會治安安全鄉鎮“九連冠”。
此外,菱塘回族鄉堅持依法管理回民的宗教活動場所,經常召開或參加清真寺管理人員及宗教職業人員會議,傾力扶持清真寺寺管會自辦的實體,提升“自養”能力。近年來,菱塘回族鄉清真寺多次被上級命名為“模范清真寺”,位于清真村的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的古清真寺還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積極申報“國?!?。
古清真寺
為了給回民同胞提供更加良好的宗教活動場所,菱塘回族鄉在投入近200萬元已經建成華東地區最大的集鎮新清真寺的基礎上,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在省市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對古清真寺進行修復改造。前兩期工程已經結束,總投入650多萬元。同時,還突出尊重回民的風俗習慣,每年以鄉統戰科牽頭,幫助組織和舉辦穆斯林開齋節、圣紀節和古爾邦節等活動,并以此為載體,活化形式,豐富內容,開展“三愛”教育。
加強隊伍建設,大力培養民族鄉地方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第一抓手。菱塘回族鄉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干部政策,積極做好回族干部培養工作,切實加強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建立了由回族干部參加的堅強有力的各級領導班子,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回族干部。目前,菱塘回族鄉共有回族干部75人,其中鄉機關副鄉級及其以上回族干部6名。同時,在黨的民族政策關心下,從江蘇省到揚州市、高郵市,每屆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換屆時都充分關心關注菱塘回族鄉,開辟“綠色通道”,為能及時反映回漢群眾的社情民意搭建了平臺。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文明村鎮、國家衛生鎮、國家生態鎮、全國最具特色穆斯林城鎮、長三角城鄉一體化建設范例鄉鎮、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江蘇省文明鄉鎮標兵、江蘇省園林小城鎮……一項項榮譽接踵而來。回顧發展的進程,菱塘回族鄉走過的是一條民族團結、共建共榮的奮斗之路,一條駕馭市場、敢為人先的創業之路,一條統籌兼顧、科學發展的致富之路,一條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文明之路。
說到菱塘回族鄉的發展和未來,楊田英會長很激動,她說:“目前,菱塘回族鄉正積極打造特色村寨,樹好民族鄉的特色品牌,以此助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進一步發展,爭取早日實現‘全國民族鄉鎮爭第一,率先邁向基本現代化’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