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牛田村記事
牛田村記事
作者:王建成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7-07 瀏覽次數:7828
牛田,位于閩贛交界的閩北光澤縣,這里是閩贛當年著名的紅色革命圣地。因為這里地處離城百里偏僻的三角地帶,所以成為中共紅色閩贛省的戰略后方大本營,長年有紅軍駐扎,紅軍醫院、修槍所、軍械庫等也都設在這里。
牛田,位于閩贛交界的閩北光澤縣,這里是閩贛當年著名的紅色革命圣地。因為這里地處離城百里偏僻的三角地帶,所以成為中共紅色閩贛省的戰略后方大本營,長年有紅軍駐扎,紅軍醫院、修槍所、軍械庫等也都設在這里。1933年10月周恩來、朱德曾指令紅七軍團司令員肖勁光在這里設立“指揮行營”。閩贛省蘇區淪陷時,周恩來、朱德指令紅七軍團負責掩護牛田后方基地戰略撤退。這里犧牲無數革命先烈和革命群眾,有名字可查的就達50多人。據說中央紅軍一個師長和兩名戰士在敵機轟炸中犧牲,就葬在當地。紅軍戰略轉移后這里成為國民黨白色恐怖區,人民群眾過著災難深重的日子。
新中國成立后,這里的人民翻身做主人,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變了一窮二白的面貎,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2004年夏日的一天,我曾慕名來到這里,尋找當年的紅色革命歷史,聆聽當年革命先輩前赴后繼的英雄故事。
那天我站在牛田村中央,仰望四周,蠟燭山、齋飯山、雞聞山、臺下山等高山連綿,包圍著中間這一片平地,散落著龔家、蔡家、左家、陳家等七八個自然村,村與村相望,雞犬聲相聞。中間一條大溪流過,東面是江西黎川,北面是江西資溪,都是一山之隔,相距只有七八里。在這近似封閉而又特殊的地域,難怪當年會成為紅軍的戰略大后方。
我在村中老人的帶領下,尋找龔家的紅軍醫院,蔡家的槍械所,陳家的閩贛省領導人辦公地點等遺址。歲月的滄桑,風塵的侵蝕,建筑破敗,雜草叢生。山上的戰壕、碉堡遺址隱埋在深深的叢林中,連路都沒有。我問了幾個村民,他們已漸漸淡忘了70多年前那曾經輝煌的紅色歷史,那穿透時空血與火的崢嶸歲月。當年參加革命的老人相繼離去,這里的紅色往事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消失,少為人知,不禁讓我悵望,讓我嘆惜。
2018年5月,時隔14年,我隨著光澤縣紀委組宣部長陳傳明、縣檔案局副局長張玉仁等一起,重返牛田村,再次踏訪這著名的閩贛省紅色土地。近年來,通過報紙電視宣傳,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重視下,華橋鄉牛田村的紅色文化得到很好的挖掘、傳承和保護,已是舊貌換新顏。
在村部,我見到了村領導。他們介紹了現存牛田紅色遺址的情況,講述了這些年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投入資金保護紅色遺址,傳承紅色文化的做法。
他們帶我們來到了陳家自然村,村中小巷墻上當年的紅軍標語依然保護完好,沒有被歲月的風雨抹去。旁邊還用木匾刻有“武裝擁護蘇聯”“打土豪,分田地”等標語內容。閩贛省政府辦公地的老房子經過修繕,現在已對外開放。
這里原是一幢清代建筑,主人任過州司馬官職。門樓高大,三進式內堂。1933年一度作為閩贛省政府所在地,閩贛省蘇維埃主席邵式平曾在這里辦公。當年10月,據說被指定作為紅軍行營的所在地。2013年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列入“福建革命老區遺址”。先后投入資金進行整理,仿原貎修繕。進入遺址,迎面是照壁,入口兩旁是紅色歷史簡介,中堂上懸掛周恩來、朱德、邵式平、肖勁光、黃道等紅軍重要領導人的肖像和生平介紹。各個房間都標有辦公室、臥室、指揮室、作戰室等字樣,里面擺放木床、方桌、條凳、油燈、斗笠、馬刀、步槍等紅色用物,再現當時的情景。
2016年村里投入近600萬元,建起了紅軍烈士紀念廣場。廣場分二層,邊上大理石做護廊,中間照壁介紹紅色牛田的歷史,兩邊是長長大理石臺階,廣場中間立有高高的紀念碑。碑高約20米,巍巍聳立,上面寫著“牛田紅軍烈士紀念碑”,紀念碑下是紅軍墓,背靠巍巍的青山,安葬著當年犧牲在這里的3位不知姓名的紅軍。兩邊照壁石碑長廊,刻著紅色革命歷史的雕塑和文字簡介。現在每年各地前來祭祀烈士的游人絡繹不絕。
轉過小路,來到了老村口的“紅軍亭”。這是清代建筑,建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長3米,寬5米,依山傍水,一條古道從中穿過。當年紅軍從這里來往,在里面歇腳,現在作為紅色文物保護。亭子墻體斑駁,標志著滄桑歲月。亭頂和四面亭墻經過修繕依然完好,亭內面壁上“窮人不打窮人”標語依然清晰。
我們來到龔氏祠堂,當年的紅色醫院設在這里,現在翻新正在重建。來到了左家,看到當年被敵人燒毀一空的村莊現在也都蓋起了新房,幾位老人坐在門前向我們友好地點頭示意。來到蔡家,槍械所的屋子保護完好。我們見到了紅軍牛田蘇區軍事部長蔡金街的孫子蔡禮茂,他約50多歲,沒見過爺爺。但提起爺爺當年的故事,他很自豪。他對這些年黨和政府重視牛田紅色傳統保護,宣傳紅色文化大為稱贊。并表示要繼承爺爺遺志,把牛田建設的更加美好。
路過村小學,我聽到了教室里老師正在講述牛田的紅色故事,講述當地老紅軍陳伯欽參加長征,當地牛田軍事部長蔡金街雙槍打敵人的故事,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連我們站在外面都沒察覺。回到村口,我們看到又有一批人來到紅軍廣場,在牛田紅軍碑前舉手宣誓。陳傳明部長告訴說,牛田現在是縣內外紅色革命和廉政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許多人來這里緬懷先烈,接受紅色洗禮。
這次重訪牛田,我看到了牛田紅色保護工作做的有聲有色,紅色革命的精神得到重新傳承,紅色的歷史得到更好地延續,與我第一次來時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觀。我想,這些都足以告慰長眠在這里的革命先烈,也讓每一個來參觀的人內心感到無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