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赤壁賦》賞析
《赤壁賦》賞析
作者:云溪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8-02 瀏覽次數:7843
本文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宋神宗時期,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黃州時期是蘇軾創作上重要的分水嶺,在此期間,他創作了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2)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3),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4)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5)婦。
蘇子愀然(6),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7),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8)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9)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10)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11)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12)。
注釋
(1)既望:指農歷十六日。(2)徐:舒緩地。(3)馮虛御風:(像長出羽翼一樣)駕風凌空飛行。(4)美人:此為蘇軾借鑒的屈原的文體。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詩文多以指自己所懷念向往的人。(5)嫠:孤居的婦女,在這里指寡婦。(6)愀(qiǎo 巧)然:容色改變的樣子。(7)繆:通"繚"盤繞。(8)釃(shī)酒:斟酒。(9)驟:數次。(10)卒:最終。消長:增減。(11)枕藉:相互枕著墊著。(12)既白:已經顯出白色(指天明了)。
譯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我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一章。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后升起,在斗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水光連著天際。放開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越過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風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
在這時,我們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敲著船邊唱起歌來。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眺望美人啊,卻在天的另一方。”有會吹洞簫的客人,配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傾訴,余音在江上回蕩,像細絲一樣連續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么?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在又在哪里呢?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我問道:“你可知道這水與月?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并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對我們來說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感言
本文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宋神宗時期,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黃州時期是蘇軾創作上重要的分水嶺,在此期間,他創作了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這里的黃州赤壁,并非三國赤壁之戰的古戰場,而是今湖北黃岡的赤鼻磯。蘇軾多次到此地游覽,憑吊三國人物,表達了他思想深處的矛盾及其達觀圓融的生活態度。
這篇文章開篇寫景如畫,描繪了一個水天一色、江月輝映的逍遙世界。蘇軾吟歌,客人吹洞簫而和。不過,洞簫聲卻含著悲傷。歌中的“美人”,是作者的隱喻比興之法,指賢明君主或美政理想,也是作者“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情感流露。接著,客人申訴了對人生之悲的感慨:英雄的功業隨著時光的流逝終歸寂滅。即使可以逍遙一時,但生命短暫,在永恒浩瀚的大自然面前,人顯得那樣微不足道。客人的話,凸顯了人生的悲涼,也提出了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人生的意義何在?
面對這一問題,作者從“自其變者而觀之”、“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兩個方面進行回答。這是他本人經歷宦海風波和世事滄桑,對人生有了切實體悟之后做出的智慧表達——歸向自然,才是人生最好的安頓和最大的意義。山間的清風,江上的明月,是造物主留給人們的無限財富。在今天看來,作者親近自然,面對利益紛爭安之若素,不以得失為懷的人生態度,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為人處事能把寵辱看作如花開花落一樣平常,才能不驚;把職位去留看作如云卷云舒一樣變幻,才能無意。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實生活,紅塵滾滾,到處充塞著各式各樣的欲望,包括金錢的欲望,權力的欲望,愛情的欲望,攀比的欲望……人的欲望如溝壑難平,并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抗拒了的,只有心中有相當的定力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也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放平心態,笑看人生。
蘇軾在《赤壁賦》中表達的觀點,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智慧和藝術。豁達的人看人生中的利益為小事,視人生中的風雨坎坷為磨礪,時時充滿著自信,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砥礪奮進,才能不斷成就自我,成就光輝燦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