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朱履先預言:得天下者必共產黨
朱履先預言:得天下者必共產黨
作者:朱韻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8-15 瀏覽次數:7839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朱履先逝世60周年。79年前,即1940年,朱履先滿懷信心地對陳毅說過:“得天下者必共產黨!”
朱履先雕像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朱履先逝世60周年。79年前,即1940年,朱履先滿懷信心地對陳毅說過:“得天下者必共產黨!”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朱履先9年前歷史性預言應驗了。
朱履先沒有學過象瑞之學,不通六爻奇門之術,亦不善用八字命理。但是,人的豐富的社會實踐能產生最好的預言家。如方志敏1935年5月在《可愛的中國》中就預言:“我已認定蘇維埃可以救中國,革命必能得最后的勝利。”并堅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1945年6月在中國共產黨的七大上毛澤東預言“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不久就要誕生”。1940年朱履先還不是共產黨員,他憑什么預言“得天下者必共產黨”呢?
朱履先是江蘇省泰興縣黃橋鎮人,生于1884年,他的私塾啟蒙老師顧貢生是一位推崇宋明儒家范仲淹、陸放翁、顧炎武的秀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志士仁人的名言警句,烙印在朱履先心頭。黃橋鎮上有個紀念抗擊倭寇而犧牲的河南千戶王良父子的忠義祠,少年朱履先常去瞻仰,并立下從軍學武、強國雪恥的志向。1902年,他懷揣“備武救國”之夢,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日本他認識了孫中山并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 任南京秣陵關起義前敵指揮官和江浙聯軍前衛司令。孫中山在南京就職臨時大總統時指定朱履先擔任中華民國開國閱兵式總指揮, 隨后委任他為中央陸軍二師中將師長兼南京城防司令。孫中山還親書“中將府”匾額贈給朱履先。袁世凱接任大總統后,授朱履先為陸軍中將,按孫中山提名任命朱履先為南京講武堂堂長,后聘朱履先赴京任總統府參議。但袁世凱對革命黨人的屠殺和對外投降賣國的行徑,使朱履先拂袖辭職。
目睹北洋軍閥背叛孫中山、踐踏民主共和的倒行逆施,朱履先的救國夢想破滅。他心恢意冷地說:“袞袞諸公,寡廉鮮恥,爭名奪利,百姓橫遭荼毒,國家瘡痍滿目,金甌難復了。”朱履先帶著迷惘和惆悵退出軍界,退隱故鄉黃橋。
他作為一個辛亥革命元勛、國民黨元老,歷經時代變遷,親歷各種軍事政治力量的較量。九一八事變,蔣介石的對日不抵抗政策,使朱履先十分不滿。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掌控國家大權的國民黨,軍隊一退再退,失卻民心。1940年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中央,幾次派人拉攏朱履先,他恥為漢奸,不屑與之為伍。
而正在這時,陳毅、粟裕率領新四軍東進來到黃橋地區。朱履先第一次看到新四軍,軍紀嚴明,官兵和藹可親,對老百姓秋毫無犯,留下了一個好印象。在與陳毅、管文蔚一番交談后,得知共產黨的政策是團結一切力量共同抗日,朱履先說出了心里話:“我對貴軍,對陳毅將軍仰慕不已。貴軍在江南奮勇殺敵,到黃橋一舉全殲何四旅,為民除害,對百姓秋毫無犯。有這樣的軍隊,中國才有希望。”
新四軍的抗戰精神激起了朱履先救國報民的熱情
1940年仲夏,陳毅、粟裕率新四軍東進黃橋,抗日戰爭的歷史進程讓朱履先與新四軍結緣了。當陳毅了解到朱履先的情況后說:“辛亥名將,民國元勛,黃橋第一名流,如此愛國,是舊軍人中不可多得的有識之士,應主動登門求教。”陳毅第一次與朱履先會面,闡述了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并揭露了國民黨頑固派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制造反共磨擦的種種表現。朱履先聽了義憤填膺,痛斥國民黨喪權辱國、制造磨擦的可恥行徑,表示愿為抗日救國鞠躬盡瘁。陳毅、粟裕、陳丕顯、管文蔚等新四軍將領給他送來不少紅色書籍,如《論持久戰》《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論新階段》等。陳毅向朱履先解讀毛澤東《論持久戰》和《中國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的精辟論點,宣講中國共產黨的宗旨路線。
陳毅披肝瀝膽的交談深深打動了朱履先救國救民之心。陳、粟等共產黨人言行所表現的抗戰精神,對朱履先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思想沖擊,使朱履先從辛亥革命失敗后的沉悶中振奮起來,他追隨新四軍東進抗日的腳步,重新投入波濤洶涌的抗日救亡洪流。在經歷辛亥以來近30年社會災難和民族憂患以后,朱履先心里有了歷史對比。他感覺現在遇到了知音,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摯友,看到了抗日救國的光明前途和嶄新希望,他一掃抑郁、悲觀思緒,一個人生的新決心下定了:跟著共產黨和新四軍向前走!
新四軍依靠人民取勝,朱履先帶頭幫助新四軍
1940年8月的一天早晨,仆人來報,說“街上來了一支叫新四軍的軍隊”。朱履先出門一看,街巷不少空地上和衣而睡著許多軍人,有序而平靜。在炎熱和蚊蟲飛舞中,作戰疲憊的新四軍戰士卻這樣抱槍睡臥,露宿街頭,一支軍紀嚴明、不擾民的軍隊形象使朱履先深受感動。
當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阻撓新四軍東進抗日,還對黃橋地區進行糧食封鎖,新四軍面臨衣食無著的嚴重困境時,朱履先十分著急。他告訴陳毅:“國民黨保四旅在黃橋欺壓百姓胡作非為,鄉親們深受其害。新四軍進駐黃橋以來與民無爭,秋毫無犯,新四軍仁義為本,王師之象啊。”
朱履先向陳毅建議開征田賦,并在開征田賦大會上以黃橋首富身份首先發言:“中國所有的政黨,沒有像共產黨這樣為國為民的了!中國所有的軍隊,沒有像新四軍這樣秋毫無犯的了!共產黨、新四軍領導人民抗日救國,要吃飯,要穿衣。籌集軍餉,支援新四軍抗日,是我們百姓應盡的責任。我首先響應,保證如數把最好的糧食拿出來交公糧。”與會士紳紛紛表示“惟履公馬首是瞻”。他還帶頭捐款6萬銀元給新四軍,紳商大戶們個個跟隨解囊,迅速解決了新四軍嚴重缺糧缺錢的燃眉之急,為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提供了物質保障。后來當陳毅爭取韓紫石時,韓紫石先詢問朱履先:“你和共產黨交往的時間比我長,你覺得陳毅、粟裕這些人怎么樣?”朱履先不假思索地說:“從辛亥革命起,我們追隨中山先生為的就是立國興邦,但是直到今天,我還沒有看到有什么黨派、軍隊像共產黨、新四軍這樣為國為民。陳毅、粟裕就是這樣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子!”朱履先的鮮明態度對韓國鈞后來站到新四軍一邊起了重要作用。
黃橋決戰硝煙四起,朱履先實踐著“與新四軍同生死共存亡”的誓言。他和陳丕顯、管文蔚、惠浴宇一起,在槍炮聲中一邊組織民工搶運傷員,為前沿陣地送沙袋加固工事,一邊在街上安撫那些驚慌的市民。在決戰最激烈的10月4日,炊事員、通信員都上了前線,浴血奮戰的新四軍將士們已經一天沒吃飯了。粟裕、管文蔚、陶勇等跑到中將府,請求朱履先幫助解決吃飯問題。朱履先連聲說好好好,立即出門挨家逐戶動員群眾開爐點火,黃橋鎮上大小商人和黎民百姓見朱履先親自來請,紛紛行動起來,全鎮60多個燒餅爐子點火烤餅。在朱履先的帶動下,黃橋百姓車推擔挑,把燒餅、饅頭,飯菜送往前線。“黃橋燒餅黃又黃,黃黃燒餅慰勞忙”“同志們呀吃個飽,多打勝仗多繳槍”的《黃橋燒餅歌》,就在人民的擁軍支前熱潮中產生了,這歌聲傳誦至今。
新四軍干部的高風亮節、雄韜偉略昭啟朱履先確認新四軍堪當“天降大任”
新四軍東進前后正是國家半壁江山淪陷,萬民流離失所,無數生靈慘遭涂炭之際。在此國家民族生死存亡關頭,新四軍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旗,開赴抗日前線,卻遭國民黨頑固派圍堵。朱履先以其留學日本、辛亥革命驍勇善戰、出任袁世凱顧問、馮國璋參謀長、蔣介石軍政部高參的獨特經歷。當陳毅、粟裕率陳丕顯、葉飛、朱克靖、管文蔚、惠浴宇、鐘期光、陶勇、喬信明、梁靈光、陳同生、王必成、季方等一大批新四軍將領常去中將府共商抗敵方略,并在頻繁接觸中成為革命摯友時,朱履先看到共產黨和新四軍身上那種艱苦奮斗,舍生忘死,全身心投入抗日的精神,使他十分敬佩。
1931年初,蔣介石聘朱履先去南京軍政部供職。就在這年,“九·一八”事件發生。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大塊國土淪陷。朱履先憤而辭官,再度回到黃橋。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朱履先匆匆趕到南京,找到辛亥革命時的部屬何應欽說:“現在中國萬不能向日本茍和求寧,這是開門揖盜。只有憑我中華血氣,戮力同心,同仇拒之,才是出路。”那時的何應欽,炙手可熱,對昔日上司朱履先的規諫,不置可否地哼了幾聲。朱履先在蔣、何兩人的身上已敏銳的嗅出對敵妥協的淪喪心理。
而身邊眼前的新四軍將領們,粗茶淡飯,生活簡樸,官兵一致,軍紀嚴明,在供給困難缺吃少穿、一日兩餐稀飯都難保證的窘境下,全體官兵仍是抱著有我無敵舍身救國的信念抗擊日本侵略軍。當受到國民黨頑固勢力挑起磨擦時,新四軍顧全大局,維持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局面。比如在姜埝和談中陳毅忍讓求全、退送姜堰,使朱履先從中窺察陳毅的坦蕩胸懷、深謀遠慮的雄才大略。而在黃橋決戰之前,粟裕夜以繼日踏勘地形、反復思考兵力部署,研究制定各種可能的作戰方略,朱履先從中感受到粟裕軍事戰略指揮藝術的靈活、精湛。
在國共兩黨兩軍統帥的不同表現對比中,朱履先一次深于一次地為新四軍領導干部的高風亮節、雄韜偉略所震撼。朱履先多次在親屬面前把共產黨人和他舊時的軍人作比較,他深有感觸地說:“有了這樣的人,中國國運才有轉機,中興有望。得天下者必共產黨!”朱履先深諳,此時的國民將領已在多年官場角斗與腐蝕中,丟失了中山精神、革命朝氣與民族氣節,成為追名逐利與享樂安逸甚至貪生怕死的庸官俗吏,這些人怎能擔當救亡圖存的民族大任?他在陳毅、粟裕的言行中強烈感受到共產黨新四軍以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為己任,海納百川、團結各方人士共赴國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情操,機動靈活、開拓創新、深謀遠慮的謀略,堅持依靠群眾、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這是“天降大任”、力挽狂瀾的“圣人之師”!在風起云涌的抗戰的實踐中,他敏捷地感到,祖國和人民飽受凌辱的時代將要結束,中華民族有了戰勝侵略的群鷹!他從心底發出震天駭地的鼓呼“得天下者必共產黨!”
朱履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孕育的一個舊知識分子。他一輩子懷揣救國夢想,歷經磨難,尋求興國的真理,徘徊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時,終于因與共產黨、新四軍不期相逢,使他如蟬蛻般的裂變。1943年10月,60歲的朱履先在葉飛、朱克靖介紹下,經陳毅和曾山批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特別黨員。從這時開始,朱履先完成了向新民主主義革命戰士的轉變。此刻,朱履先與昨天的他最大的區別在于:他是共產黨、新四軍中的一員新兵,將以天下為己任,把祖國和人民的命運擔在肩上,去迎接共產黨開創的新天下和新時代。
60歲,對于一個剛入黨的革命者來說,已經進入人生的晚年,但卻是朱履先一生中最為意氣風發的歲月。遇到了共產黨、新四軍,確立了革命的人生方向。從此,他沖過抗日戰爭的烽火,越過解放戰爭的滾滾硝煙,參與抗美援朝的國際戰斗,跨上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列車。朱履先先后由劉少奇提名擔任蘇北參議會副議長,由粟裕提名擔任蘇皖邊區參議會副議長,由陳毅提名擔任蘇北行署副主任,還擔任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江蘇分會主席、江蘇省政協委員等職。他于1945年6月15日被選舉為赴延安參加解放區人民代表大會的蘇中代表。朱履先所選擇的道路,是一條光明正確的歷史必由之路。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朱履先以他“得天下者必共產黨!”的預報,在中國抗日救亡的政治舞臺上扮演了一個最早呼喚“只有共產黨,才有新中國”的民族民主先驅者或排頭兵的光榮角色,為新中國的建立報曉,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今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跨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 牢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增強民族責任心與歷史使命感,發揚和傳承新四軍的鐵軍精神和革命傳統, 為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兩個百年”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意氣風發,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作者簡介:朱韻,朱履先之曾孫女,南京大學會計碩士,高級會計師,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中國總會計師協會會員。供職于江蘇省昆山創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