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視死如歸張忠德
視死如歸張忠德
作者:張健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8-17 瀏覽次數:7822
溧水和句容兩地交界的地方,青山綿亙,像一條青色的巨龍蟠伏在天地之間,這座山便是浮山,屬寧鎮山脈的一支。浮山南坡,著名的金雞墩對面,原來有一座碎石泥土堆起的墳冢,這座墳冢的主人叫張忠德,是一名犧牲在抗日烽火中的革命烈士。
張忠德的家鄉浮山
溧水和句容兩地交界的地方,青山綿亙,像一條青色的巨龍蟠伏在天地之間,這座山便是浮山,屬寧鎮山脈的一支。浮山南坡,著名的金雞墩對面,原來有一座碎石泥土堆起的墳冢,這座墳冢的主人叫張忠德,是一名犧牲在抗日烽火中的革命烈士。
浮山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張忠德烈士便出生在浮山北麓的張巷村,家中有些田產,另外開著一爿雜貨店,算得上是富庶人家。據當地的長者回憶,張忠德從小讀過幾年私塾,稍大后又到鎮上念了中學,中學畢業后,被家人安排到上海,跟著親戚學習做生意。時值日軍侵華戰爭爆發,作為一名熱血青年,張忠德看見日本大兵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耀武揚威,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忠德無意中救了一個被日軍追捕的人,這個人其實是一名上海地下黨員。他見張忠德為人正直,富有愛國心,人又機靈,便經常給他講一些共產黨的情況,講一些抗日救國的道理,讓張忠德看到了光明。經過一番認真考察,吸收張忠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那以后,張忠德在上海地下黨組織的引導下,為革命做了許多工作。
后來,在上級黨組織的安排下,張忠德回到了家鄉,擔任了白馬區副區長。那時候的白馬區地域很大,大致上包括了現在的溧陽市上新,溧水的共和白馬、東廬以及浮山等鄉鎮。組織上交給張忠德的任務是積極開展地下工作,發展和壯大抗日力量,配合地方隊伍殺日寇,除漢奸。1938年4月28日,由粟裕帶領的新四軍先遣支隊從皖南巖寺出發,6月秘密進入蘇南地區,緊接著,陳毅又率新四軍第一支隊主力部隊挺進了蘇南,在溧水新橋河畔與先遣支隊匯合,連續對日軍展開襲擊并取得了勝利,在茅山地區建立了抗日根據地,這為張忠德開展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張忠德的老家張巷村離茅山抗日根據地相距不過20多公里,但在日寇的囚籠政策下,在張巷和茅山之間的天王寺和甸崗大廟等處都駐扎有日偽軍。張巷北面約5公里的東頂和潮家邊各有一個惡霸地主,東頂的是大漢奸易本耀,潮家邊的是凌禮榮,兩人狼狽為奸,成了日本人的幫兇,老百姓對他們恨得咬牙切齒。凌禮榮與張忠德是姑舅老表,他為人陰險狡詐,鐵了心的給日本人當走狗,被日本人封為地方保安團團長。
張忠德回到家鄉以后,秘密建立組織,積極宣傳抗日,并偷襲了盤踞在大廟的日偽軍,打死了一名偽軍和兩名日本鬼子,繳獲了兩支三八大蓋和幾顆手雷,讓大廟和天王寺的日偽軍人心惶惶,平時龜縮在據點內,小股人馬根本不敢單獨行動。
張忠德根據中國共產黨的統戰政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日,認為他和凌禮榮是姑舅老表,以前兩家的關系還不錯,如今凌禮榮有人有槍,又是給日本人做事的,如果能夠爭取過來,將是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他向組織上匯報了自己的想法,組織上認為凌禮榮為虎作倀,罪大惡極,爭取過來的可能性很小,勉強同意了張忠德的建議,但告訴他必須慎重行事。
在做了一番準備工作之后,張忠德穿著一身長袍馬褂,提著禮物,到了潮家邊凌禮榮的家里。凌禮榮見到張忠德很是驚訝,他比張忠德大了將近20歲,一見面便笑道“: 小老表,你不是在上海做生意的嗎?”張忠德苦笑道“: 表哥你也不是不知道,如今日本人占領了上海,兵荒馬亂的,生意不好做,我已經回來一段時間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事情做。我這次來,一是探望姑父姑媽,二是想請表哥幫我找個事情做做。”
張忠德的出生地張巷村
張忠德烈士的家鄉浮山一角
凌禮榮點點頭道“: 都是自家親戚,應該幫忙的。”飯桌上,凌禮榮故意試探張忠德:“表弟,你在上海灘做過生意,算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如果你不介意,到我的保安團來做事,我給你弄個職位,怎么樣?”
張忠德考慮到這是接近和改造凌禮榮保安團的好機會,便點頭道,“好啊,能跟表哥一起做事,兄弟我求之不得。”就這樣,張忠德加入了保安團,凌禮榮給了他一個有名無實的小隊副職務。張忠德為贏得信任,做事很勤快,表面上假裝痛恨共產黨。凌禮榮采用了各種方式試探他,例如用假的共產黨情報人員跟他接近,讓他帶隊搶掠老百姓的東西等,都被張忠德沉著機智的應付過去了。凌禮榮表面上對他很信任,暗地里還是派人留心張忠德的一舉一動。張忠德仍然按照自己的計劃,悄悄地勸說一些心地不壞的保安團團丁,給他們灌輸抗日救國的道理,讓他們棄暗投明。
張忠德前期發展的人員中,有一個人被東頂村的大地主易本耀抓獲,受不了嚴刑拷打,便供出了張忠德。易本耀在凌家見過張忠德的,老奸巨猾的他一方面封鎖消息,一方面悄悄來到凌家,告訴凌禮榮張忠德是共產黨的人。凌禮榮大吃一驚,沒想到自己一直懷疑戒備的表弟真的是共產黨。心狠手辣的凌禮榮動了殺機。讓手下人去把張忠德“請來”,誰知張忠德有事回張巷去了。凌禮榮怕打草驚蛇,讓張忠德跑了,就立即派人到張巷去請張忠德。不明真相的張忠德剛走進凌家大院,就被保安團的團丁按倒在地,五花大綁的捆了起來。凌禮榮讓張忠德招認自己是共產黨,張忠德矢口否認。凌禮榮便找來兩個被張忠德灌輸過抗日救國道理的保安團團丁,兩個團丁貪生怕死,一口咬定張忠德向他們宣傳過抗日。凌禮榮利用親情,百般利誘,張忠德依然不肯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凌禮榮惱羞成怒,便命令手下人嚴刑拷打。張忠德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氣節,守口如瓶,視死如歸。英雄的錚錚鐵骨令凌禮榮愈發惱火,喪心病狂的下命令把張忠德殺害了。
后來,當地百姓把張忠德的尸體收殮,葬在他的家鄉浮山南面一個向陽的山坡上,讓英雄得以魂歸故土。新中國成立后的很多年,當地的農林小學、西溧小學每年清明節都組織學生祭掃烈士的陵墓(現在墳墓已經遷移到句容的袁巷鄉)。
解放前夕,惡霸地主易本耀看到蔣家王朝大勢已去,舉家潛逃到了臺灣。凌禮榮沒有來得及逃走,新中國成立后被人民政府抓獲,經過公審,判處死刑,被押到距甸崗村西約500米的沙子崗執行槍決,也算是對烈士英靈的一個告慰吧!
(講述者:鄭有才,已去世。魯茂春,78歲,句容市農林小學原校長;凌定應,89歲,潮家邊村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