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吳燁烈士尋訪記
吳燁烈士尋訪記
作者:方曉萍 詹相文 姚定范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9-01 瀏覽次數:7834
一段60多年的疑案終于水落石出,半個多世紀的尋找終于有了結果,吳燁烈士犧牲地得到了令人信服的確認。
吳燁烈士(1913-1941)
2019年3月8日上午,《鐵軍》雜志社總編輯李贊庭一行,在閩北革命歷史紀念館館長羅永勝和武夷山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同志的陪同下,冒著綿綿春雨,來到武夷山市嵐谷鄉嵐頭村外茅勞坪的一個山坡上。沿著陡峭濕滑的臺階,大家手拉手攀上一個平臺,只見蒼松肅立,植被茂盛,這里就是新四軍駐南平留守處代主任吳燁烈士的犧牲地。幾位嵐頭村的村民已經將烈士的墓地清理打掃干凈,細心的女同志從林間采來一束野花,獻在烈士墓前,眾人列隊,焚香點炮,脫帽致哀。
吳燁,原名吳炳金,曾化名吳越,1913年生于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新橋鎮洋坑村。1937年2月2日,吳燁奔赴上海參加革命,之后參加了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并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3月10日,時任新四軍駐南平留守處代主任的吳燁被國民黨民團槍殺于福建省崇安縣(今武夷山市)嵐谷鄉嵐頭村茅勞坪,年僅28歲。
吳燁烈士犧牲后,家人一直不知其音訊,各種誤傳也很多。新中國成立后,其弟吳愛文開始四處尋找。1953年初,曾任福建省委書記的曾鏡冰同志親筆寫信證明吳燁烈士的清白,吳燁烈士的家中才領到有毛澤東主席簽名的革命烈士證。然而幾十年過去了,烈士的父母一直牽掛著長子的下落。為完成父母的囑托,吳愛文先后三次入閩,到武夷山尋訪。第一次是1969年,當時正值文革期間,老同志被打倒,機關受沖擊,所到之處無人理睬,他只好黯然離去。第二次是1990年,因沒有線索,尋找無果而終。2001年,吳愛文先生致信武夷山市黨史辦,黨史辦對此非常重視,根據僅有的一點零星資料和線索,從五夫鎮、上梅鄉尋至吳屯鄉大松源自然村,結果尋找到一位犧牲的紅軍團長墓地,吳燁烈士仍然杳無消息。
2002年初夏,吳先生抱著最后一線希望,致信《武夷山報》,希望通過媒體幫助尋找大哥的犧牲地。5月29日,《武夷山報》加編者按刊登出《吳燁烈士,您在哪里》的求助文章,誠請社會各界提供有關吳燁烈士犧牲地的準確信息。總編輯蔡露親自負責,組織專門力量,仔細翻閱歷史資料,查找檔案,拜訪老同志,先后四次深入嵐谷鄉嵐頭村,采寫編發了《厚厚史料章章讀、密密檔案細細找》等數篇追蹤報道。在前前后后40多天的過程中,武夷山市黨史辦、檔案局、農業局、公安局、法院、郵政局、老區辦、嵐谷鄉政府、嵐頭村等單位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與幫助,然而畢竟年代久遠,尋找的過程非常艱難。
就在探訪陷入絕境之時,嵐頭村老支書彭米貴敘述了一位無名烈士犧牲在嵐頭村外,至今無人探問的重要線索。彭米貴書記回憶說,在他16歲那一年(即1941年)農歷2月13日傍晚,一位外地口音的人途經嵐頭村時,被國民黨民團攔住帶到他家隔壁的小旅館盤問。當時他在現場看了一個多小時,這個外地人始終不肯講真話,只說自己是一個過路的。當晚,民團從他身上搜出一條香煙。這些香煙中除一包是真的外,其余9包里面均是卷成卷的紙幣,民團以此判定這個外地人是共產黨的地下交通員,第二天便將他押到嵐頭村外的交叉路口槍殺了。后來,好心的村民將他就地掩埋。
6月18日上午,老支書又親自從家里趕至嵐谷鄉政府,托人打電話告訴記者,他現在慢慢回憶起來,記者曾經給他看的照片上的那個人,跟60多年前在嵐頭村被害的人很像。尋訪組的成員一聽,欣喜萬分!
初步確定烈士及犧牲地點后,尋訪組立即組織烈士埋葬地的尋找和挖掘,并請公安局聯系上級公安部門準備做烈士遺骨的DNA鑒定。同時緊急聯系烈士親屬,準備同步送檢。
6月19日一早,由《武夷山報》社牽頭、組織的“尋找烈士犧牲地”行動小組,直奔嵐頭村外的茅勞坪現場。
要尋找到60多年前的具體墓葬地談何容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里曾是生產隊的牛欄,現在牛欄早已廢棄,現場一片雜亂。
經過認真的討論、估算、分析與測量,行動小組又找來了幾位年長的村民,請他們回憶判定。然后沿著牛欄的墻基兩側開挖,從上午到傍晚,整整一天時間,挖開了兩條十幾米長的深溝,現場人員和公安局的法醫仔細分辨,仍然沒有發現與烈士相關的任何物品。這樣,通過做DNA分析確認吳燁烈士的設想只得暫時擱淺。
面對困難,尋找行動小組再次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一致認為盡管烈士的埋葬地沒有獲取有效的信息,但這并不能否認烈士在嵐頭村犧牲這一事實。經請示市委后,決定先期舉行一個追憶儀式,再視情繼續推進后續工作。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夏偉及許多老同志、青少年參加了追憶儀式。特意從浙江趕來的吳愛文先生及象山電視臺記者也參加了追憶活動。
7月21日,吳愛文先生參加烈士的追憶活動后又趕到嵐頭村,把他收集到的一些老照片請彭米貴老支書再次辨認。老支書拿著吳燁烈士的照片逐一辨認,當他看到吳燁20多歲在上海的一張照片時,雙手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眼含淚花激動地說:“像他,像他,太像他了!”老支書還仔細端詳了吳愛文先生,從身高、面貌等方面和吳燁烈士進行比較,他說:“你們親兄弟是很像的!”
7月22日,在武夷山市黨史辦,彭澤主任和吳愛文老先生再次做了交流。吳主任說,6月19日嵐頭村彭米貴老支書曾向他講述過一個細節,犧牲在村口的那位烈士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而當時武夷山的人、包括老支書都沒有見過吳燁烈士的照片,也沒有人向他們透露吳燁烈士這個典型的面部特征,這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可以確認吳燁烈士的證據。吳愛文先生聽后非常激動,緊緊拉住彭主任的手說:“父母生前多次講過,大哥吳燁右眼大左眼小。這是天生的,無法編造的。確認大哥犧牲在武夷山嵐頭村,這已經是千真萬確,鐵板釘釘了。大哥啊,我們終于找到你了!”說到這里,吳老先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放聲大哭起來。
一段60多年的疑案終于水落石出,半個多世紀的尋找終于有了結果,吳燁烈士犧牲地得到了令人信服的確認。無數的先烈為了革命的事業英勇地犧牲了,武夷山這塊灑滿烈士鮮血的紅色土地,又多了一個令人敬仰的新四軍英雄。吳燁烈士,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