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從毛澤東30份電文看蘇中戰役在新中國誕生中的戰略地位
從毛澤東30份電文看蘇中戰役在新中國誕生中的戰略地位
作者:何璐維 何蘇平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9-02 瀏覽次數:7835
蘇中戰役,是全面內戰爆發后,粟裕在華東戰場指揮的一次較大規模的初戰,帶有戰略偵察的性質。本文從毛澤東為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起草的30份電文,解析蘇中戰役在新中國誕生中的戰略地位。
蘇中戰役,是全面內戰爆發后,粟裕在華東戰場指揮的一次較大規模的初戰,帶有戰略偵察的性質。本文從毛澤東為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起草的30份電文,解析蘇中戰役在新中國誕生中的戰略地位。
探索“內線作戰”的戰略方針
1946年6月22日,毛澤東致劉伯承等人電:“粟譚主力對付江北之敵,配合你們作戰”。24日,毛澤東給陳毅等人的電文要求:“粟譚率主力占領蚌浦間鐵路線,殲滅三、四分區之敵,策應北面作戰”。26日,毛澤東致華中分局電文中指示:“粟譚率主力(不少于15個團)位于三分區”。
上述三份電文充分表明,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已擬定了“外線出擊”的方針,并明確要求粟裕、譚震林率主力離開蘇中根據地,西去津浦線外線作戰。
6月27日,粟裕在海安接到上述電文后,立即發出致山野、中央軍委和華中軍區電,提出“我們是否在蘇中先打一仗再西移”。28日,粟裕召開華野各師各縱隊首長會議,傳達討論中共中央和新四軍軍部指示。會后,粟裕從海安趕赴淮安華中分局駐地。
29日傍晚,經華中分局討論,張鼎丞、鄧子恢、粟裕、譚震林一致同意華野主力仍留在蘇中作戰,并聯名發出報中共中央并陳毅、舒同電。
6月30日,毛澤東連續起草兩封電報,一份復張鼎丞等人,一份致陳毅、舒同。7月4日,毛澤東致劉、鄧、陳和華中分局電:“我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在政治上更為有利。”
7月10日,華中野戰軍情報部門截獲國民黨軍作戰命令,得知國民黨軍將在三四天內向蘇中地區進攻,首先四路進攻黃橋、如皋等地,得手后會攻海安。粟裕立即在海安主持華中野戰軍作戰會議,決定先機制敵,發起蘇中戰役,第一仗以整編第八十三師為首殲目標,到敵人進攻的出發地泰興、宣家堡去打。
7月13日,毛澤東致陳毅等人電:“先在內線打起來,最好先打幾個勝仗,看出敵人弱點”。
粟裕沒有辜負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期望,面對4倍于己的蔣軍,充分運用蘇中根據地的優勢,從7月13日至8月31日止,以3萬多人對付蔣軍12萬余人,七戰七捷,首創一個戰役殲敵5.3萬余人的記錄,粉碎了蔣介石3個星期收復蘇北的美夢。
此后,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調整原定的外線作戰的戰略方針,確定所有解放軍在解放戰爭的第一階段均以內線作戰為主。
探索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規律 樹立戰勝美械裝備蔣軍的信心
粟裕獲悉蔣軍將于7月15日向蘇中解放區大舉進攻,決定不采用我軍傳統的誘敵深入戰法,主動出擊,殲敵于其進攻出發地。我軍于13日晚遠途奔襲泰州、宣家堡,把矛頭直指裝備最好、戰斗力最強,也最驕傲的蔣嫡系整編第八十三師。這是蘇中戰役的首戰,也是華野在解放戰爭迎擊美械化蔣軍大舉進攻的第一仗。對于這樣的敵人,能否戰而勝之、攻而殲之,在當時還未經實踐證明。
7月15日,毛澤東致電陳毅等人:“可看一看泰興戰斗結果如何。”同日,毛澤東致張鼎丞等人電:“此次泰興作戰不論勝敗如何,均須于結束戰斗后,立即整理部隊,準備再戰”。可見毛澤東對粟裕率華野在泰興作戰能否取勝,尚沒有十足的把握。
7月18日,毛澤東致電張鼎丞等人:“(一)我在泰興及宣家堡所打者是否八十三師,該師消滅多少,尚存多少?(二)南通方面之四十九師近日有無動作?(三)一百師(軍)現到何處?(四)泰州向南馳援在宣家堡以北與我對峙之4個團,現在怎樣?(五)是否可能奪取泰州?(六)你們原定集中9個團于淮南方面,現在怎樣?(七)以上各點望告。”
其實,在毛澤東18日電發出來時,華野第一次作戰已勝利結束,殲八十三師兩個團另兩個營共3000多人,首創殲滅美械裝備的蔣介石嫡系部隊的紀錄,且已經迅速將敵整編第四十九師分割包圍。
7月20日,張鼎丞等人將泰興、宣家堡戰況致電中央軍委。
粟裕首殲宣泰之敵,還有另一層戰略考慮,就是迫使南通方向之敵向如皋展開進攻,創造第二個戰機。7月15日,李默庵得知粟裕主力仍在宣泰地區時,立即調整作戰部署,企圖乘虛進攻如皋并三路夾擊華中野戰軍。粟裕當機立斷決定轉兵東進,長途奔襲殲滅正在運動中的蔣第四十九師。同時布置疑兵,造成假象,誘使敵人放心大膽地向如皋進犯。
華中野戰軍發揚“打得、跑得、餓得”和連續作戰的作風,經泰興、宣家堡激戰之后,急行軍100多里迅速將敵第四十九師分割包圍,并于7月18日發起如皋之戰。經過4晝夜激戰,殲滅四十九師一個半旅和整編第六十五師、第九十九旅各一部共1萬余人,生俘少將旅長胡坤以下6000多人。
7月21日,毛澤東致電粟裕:“(一)慶祝你們打了大勝仗。(二)敵情尚嚴重,望將參戰主力集中休整,補充缺額,恢復疲勞,以利再戰。”同日,毛澤東又致電劉伯承等人,通報粟裕二次戰績。
8月12日,毛澤東致電陳毅等人:“令粟部再在蘇中作戰一時期,再打一二個勝仗”。13日,毛澤東致電粟裕問:“你部以西移淮南作戰為有利,還是以在蘇中利用群眾地形等有利條件再打一仗然后西移為有利?”14日,粟、譚以再在蘇中作戰更為有利致電中央軍委。15日,毛澤東起草關于利用蘇中有利條件再打二三個勝仗復粟、譚電。
探索機動靈活殲敵的作戰策略
粟裕出奇制勝首戰宣泰,又聲西擊東再戰如南,殲敵2萬多,使蔣介石大為震驚,急令參謀總長陳誠親臨蘇中督戰。陳誠在南通召開緊急作戰會議,部署集中10萬余兵力向華野大本營海安進攻。他們認為:海安是打通蘇中通向淮北的門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華中野戰軍勢在必爭。因此在不足30里,縱深10余里的戰場上,密集部署進攻梯隊,正面向海安強力推進。
面對強敵壓境,粟裕認真分析敵我態勢,權衡利弊得失。為此,他提出了先以小部隊實行運動防御作戰,殺傷和消耗敵人并贏得時間,保證主力部隊休整。必要時撤出海安,給敵人以我軍被迫放棄戰略要地的錯覺,使敵人重新驕傲起來,以期造成有利于我殲敵的戰機。
當時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的其他領導都在淮安,只有粟裕一人在300多里外的海安前線。7月28日粟裕趕赴淮安,請華中分局常委討論決定是否主動放棄海安。7月30日,華中分局討論同意粟裕提出的作戰方案,上報中共中央、華東局和新四軍軍部,很快被批準。
7月29日上午9時,國民黨軍在6架P51型戰斗機掩護下,全線向海安發起輪番進攻。華野七縱用3000多兵力英勇抗擊5萬多蔣軍,激戰至8月3日夜23時,僅以傷亡200多人的代價殺傷敵人3000多人。
果如粟裕所料,華中野戰軍撤出海安后,國民黨軍得意忘形。第一綏靖區司令部竟錯誤地判斷:“蘇北共軍已經一敗涂地,主力第一師、第六師下海北逃”。其實,粟裕的華野主力3萬多人集結在海安東北已休整了兩星期,駐地距海安最近的僅一二十里,敵人毫無察覺。
8月2日,毛澤東致電粟裕等人:“主力休整及補充情形如何?一個月內在蘇中再殲敵兩個旅有可能否?”4日毛澤東致陳、宋電:“粟裕集團應否于此時調動各有利害,待考慮再告。”6日毛澤東致電陳、宋:“似以同意粟裕意見,在蘇中再打一仗后主力西調為有利。”
8月6日,粟裕報告“殲敵良機已到”,同時再次建議在淮南的第五旅仍應東調蘇中參戰。7日,毛澤東復電粟并告陳等人“殲敵良機已至,甚好甚慰。”9日,毛澤東致劉、鄧、陳、粟電:“ 8月10日至9月10日1個月內,如我粟裕軍能在蘇中殲敵二至三個旅……即是戰略上一大勝利。”
國民黨軍占領海安后,8月6日3個旅侵占李堡、角斜等地。之后調整部署,將2個旅西調姜堰、泰州、黃橋地區準備實施清剿,只留下整編第四十九師一○五旅在李堡孤立突出。粟裕抓住戰機,命已休整半個月的第一、第六師和七縱,并急調第二師五旅和華中軍區特務團東進參戰。10日發起李堡戰斗,經2日戰斗,以傷亡900余人的代價,共殲滅國民黨新七旅全部、第一○五旅旅部及第三一四團,俘虜一○五旅少將旅長金亞安、新七旅少將副旅長田從云以下5000余人,斃傷3000余人。
探索在沒有機動兵力的情況下迅速解決戰斗的經驗
8月21日23時,丁堰、林梓戰斗按命令準時打響。又是一次出奇不意的攻擊,經過一夜一天的激戰,殲滅了號稱國民黨的“袖珍王牌軍”交通警察總隊5個大隊和第二十六旅1個營共3500多人,生俘少將總隊副以下2000多人,首次繳獲完整之美造十輪卡車7輛;并解救出許多被捕的地方干部、民兵和群眾。
丁林戰斗剛結束,李默庵判斷粟裕將要進攻如皋,他一邊急命黃橋守軍增援如皋,一面傳令黃百韜率整編第二十五師向邵伯進攻。他的如意算盤打得可以說很精彩:粟裕的主力都集中在如皋東南,如要增援邵伯,繞過他的封鎖線,需要不少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他完全可以拿下邵伯,配合已攻占睢寧的北線蔣軍南北夾擊華中首府兩淮。此番部署東西呼應,一舉兩得。
粟裕高敵一籌的對策是:用攻魏救趙的謀略來調動敵軍,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目的,出奇兵、布險棋、出奇制勝,攻黃救邵打援,一舉三得。
8月24日,“四中隊”截獲到敵人的重要情報:李默庵判斷粟裕將攻擊如皋,急令黃橋守敵第九十九旅增援如皋。粟裕靈機一動,在如黃路上打一場漂亮的遭遇戰。即令剛剛穿過如黃公路的西援部隊,停止前進;嚴密注意敵情。25日,敵第九十九旅進至黃橋東北之分界,與新四軍第六師部隊遭遇,當即被第六師團團包圍。這時,李默庵才發覺粟裕的主力部隊已西進,忙令已南下到如皋的第一八七旅,加上第七十九旅一個團和第九十九旅一個營,火速增援第九十九旅。結果,該敵在加力、謝家甸之間被第一師和第五旅截住,雙方展開激戰。
當夜,分界和加力兩地之敵,均憑借優勢強大火力采取集團固守。雖經華中野戰軍精兵強將一夜的浴血奮戰,都未能解決戰斗。
粟裕在沒有預備隊的情況下,使出了他最擅長的絕招:堵住敵人后路,隔斷敵人東西兩路的聯系,使之無法靠攏而又難以脫逃;同時及時轉用兵力,造成兵力對比上的絕對優勢,各個殲滅。
8月26日,第六師和第一師第一旅、特務團以5比1的絕對優勢兵力,向分界之敵發起猛烈攻擊,只用了兩個小時就順利地解決戰斗。全殲敵第九十九旅兩個團3000多人,活捉少將旅長朱志席、少將副旅長劉光國。隨即又將第六師、第一旅和特務團東調,會同第三旅、第五旅以15個團的兵力圍殲加力、謝家甸之敵3個團。
8月23日拂曉,敵整編第二十五師在黃伯韜的親自率領下,兵分三路,以其優勢兵力和精良齊全的日式裝備,在飛機、炮艇的配合下,向邵伯、喬墅、丁溝發起猛攻。黃伯韜在揚州出兵進犯邵伯前口出狂言:“邵伯定要在幾小時內拿下它。如拿不下邵伯,我將無顏回來見揚州的父老鄉親。”
面對敵人瘋狂的進攻,基于邵伯戰略地位的重要,粟裕早在向中共中央力主在蘇中先打一仗再西移的建議之際,就親臨邵伯視察,對邵伯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備均作了詳盡指示。實踐證明,粟裕對駐守邵伯的指揮員面授機宜,明確提出的保衛邵伯的作戰方針是非常正確的。邵伯保衛戰,是壯懷激烈、可歌可泣的。他們以血肉之軀連續堅持四天四夜,抗擊有優良裝備,有水上、空中火力支援的敵兩個旅的瘋狂進攻,陣地巋然不動。一直打到黃伯韜得知第九十九旅已在如黃路上被消滅,后方空虛,恐側背受到威脅,無可奈何損兵折將2000余人和10余艘炮艇的代價后,被迫撤回揚州。邵伯保衛戰創造了守備戰的范例!
8月28日,毛澤東就蘇中作戰經驗致各戰略區首長電:“我粟譚軍從7月13日至8月27日一個半月內,作戰七次,殲敵6個半旅及交通總隊5000,造成輝煌戰果。而我軍主力只有15個團。但這15個團是很充實與很有戰斗力的,沒有采取平均主義的補充方法。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敵一部(例如8月26日集中10個團打敵兩個團,8月27日集中15個團打敵3個團),故戰無不勝;士氣甚高,繳獲甚多,故裝備優良;憑借解放區作戰,故補充便利;加上指揮正確,既靈活又勇敢,故能取得偉大勝利。這一經驗是很好的經驗,希望各區仿照辦理,并望轉知所屬一體注意。”8月29日,毛澤東起草關于必須采取集中兵力打敵一部的戰法致陳毅等人,并轉各區黨委,各師各縱首長電。
8月29日,延安總部發言人談蘇中自衛勝利戰果稱:中原大軍之突圍勝利,及蘇中保衛戰勝利,已奠定解放區軍民之勝利信心。發言人號召解放區軍民聞勝勿驕,再接再厲,繼續努力,爭取獨立、和平、民主之實現。
8月31日,毛澤東起草養精蓄銳以備再戰給粟裕等人電。至此,蘇中戰役作為解放戰爭勝利的起點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獨特貢獻載入史冊,并作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享譽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