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梁靈光:改革開放的“號角”
梁靈光:改革開放的“號角”
作者:吳東峰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9-05 瀏覽次數:7829
“梁靈光”三個字,不但在地方而且在軍隊都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名字。
抗戰期間梁靈光(中)與南通警衛團戰友合影
2006年2月25日晚,當得知梁靈光老省長去世的消息后,我找出老省長題字的“華東軍大二總隊七團政治處”油印的《淮海戰役歌集》,久久地注目著老省長三個月前的題字——“號角”,心中總是平靜不下來。
自轉業到地方后,我經常在不同場合見到梁靈光老省長。老省長是一位慈祥和藹的長者,一頭白發和兩道白眉,點綴在布滿皺紋也布滿笑容的臉上,如同霜降時期的菊花般盛開。唯一略顯獨特的是,他喜歡穿西裝,很少見到他穿其他便服;他穿西裝很講究,也少見到有重復顏色的西裝,領帶更是如此。他的神態溫良爾雅,氣質瀟灑大度。當他在某一場合出現時,人們立時一片寂靜,即刻掌聲驟起。在他身上似乎有一種無形的親和力和感召力。
“梁靈光”三個字,不但在地方而且在軍隊都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名字。
1916年11月3日,梁靈光出生于福建永春一個儒商家庭,后隨哥哥在上海讀書。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在上海這個燈紅酒綠的城市里,他開始關心國家的時局和命運,開始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下活動,被學校以“嚴重違反校規”為由開除學籍。
18歲的梁靈光返回廈門,在當地《平話》雜志做編輯,因發表針對日本侵略的社評《華北問題》,日本駐廈門領事館向市政府抗議,梁靈光被迫避到英租界鼓浪嶼。1935年秋他再次返回上海,投入“一二九運動”的洪流。1936年秘密組織上海抗日青年團。當年6月到馬來西亞吉隆坡尊孔中學任教,并在馬共領導下組建“ 華僑抗日救國會”等組織。
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進入全面抗戰,梁靈光乘坐郵輪回到戰火紛飛的上海。他隨后加入蘇北抗日隊伍,任蘇北抗戰支隊政治處主任兼如皋動委會組織部長,1939年3月任海門抗戰支隊第二總隊總隊長。1940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并被任命為如皋縣縣長,第四區游擊指揮部政治部主任。11月任南通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縣長兼保安旅旅長,該旅整編后兼南通縣警衛團團長。1943年10月任蘇中四分區專員公署專員。
抗戰結束后,梁靈光擔任華中九分區司令員兼專員,華野第十一縱三十三旅旅長,三野第二十九軍參謀長,先后參加了蘇中、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戰役。
1949年廈門解放,投筆從戎十多年的梁靈光突然接到命令,讓他擔任中共廈門市委書記、廈門市第一任市長。由于治績顯著、深孚眾望,梁靈光后任福建省工業廳廳長、副省長,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候補書記、書記。
1977年,梁靈光闊別福建家鄉,奉調到新組建的輕工業部任部長,并于這年參加了被稱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奏的中央工作會議。
1980年,主政廣東的習仲勛和楊尚昆奉調回京。中央把繼任者鎖定在任仲夷和梁靈光身上。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正需要這樣有魄力的人當政。但是,在當時一切形勢都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對于這次任命,中央又是相當謹慎的。當時中央主要領導逐一找他們談話。
梁靈光回憶說,鄧小平的談話印象最深。在這場進行了足足一個半小時的談話中,鄧小平說了三個觀點:特區不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幾個地方,而是廣東、福建兩個?。晦k特區我們沒經驗,你們要摸著石頭過河;中央也沒錢,你們要自己殺出一條血路來。
帶著中國當時最高決策層的叮嚀和囑托,梁靈光和任仲夷一起頂風破浪,嘔心瀝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省一級領導層中最先吃“螃蟹”的先行者和弄潮兒。盡管做了很多的準備,廣東的實際情況還是讓梁靈光意想不到?!皝碇跋胫鴱V州是南方的大都會,應該比較繁榮,但其經濟狀況在全國居然屬于中等偏下,在1978年以前,其經濟增長速度連續14年低于全國水平”,糧食、交通、市場都有問題……
梁靈光說:“經濟上的困難我們不怕,最怕的是思想認識上的不統一。”當時在實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中,最難的還是思想觀念的問題,認識的問題。根據當時省委省政府的意見,任仲夷主抓省里,梁靈光重點抓廣州。中央文件里寫了,如果解決了廣州的問題,等于解決了廣東的一半問題。那時梁靈光組織了二十幾人的工作組,經過一個半月的調查研究,寫出了一個方案,就是關于廣州放寬政策,改革開放的一些初步方案。結果底下有人頂住,不斷找借口反對。改革中,有些部門要讓權放權,由于牽涉到利益問題有抵觸情緒。甚至有人說廣東改革開放香港化了,像資本主義的租界。
為尋求突破,梁靈光從當時極為敏感的物價入手。廣東東南靠海,內陸水系發達,漁產資源豐富,群眾喜歡吃魚。梁靈光在調查研究中發現,1981年廣州平均每個人一個月發0.5元錢的魚票,還不能完全保證供應。原因是以前塘魚都是統購派銷,賣魚的農民沒什么積極性,所以生產上不去。1982年,梁靈光在市領導會議上提出以放開塘魚價格作為突破口,進行物價改革,即不統購,也不派購,讓市場決定塘魚價格。塘魚的物價一放開,一下竟漲了三四倍、四五倍。群眾很不滿意,怨聲載道,甚至到北京國務院去告狀。在這種情況下,梁靈光沒有動搖,他堅定地說:“我們下決心放開了,下決心忍一下陣痛。如果不放開,什么都沒有。”
放開塘魚的價格確實冒了很大風險,但其結果卻帶來了令人欣喜的“逆襲”:農民養魚的積極性提高了,生產增加了,價格逐步回跌。3年后,據有關部門統計資料顯示,全國18個大中城市里,廣州吃魚最多,魚最便宜。塘魚價格的放開,是廣州市物價改革的成功試點,也帶動了其他物價的放開,更重要的是為大家樹立起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1984年1月,鄧小平第一次南巡。時任廣東省省長的梁靈光前往車站迎接。在談話中鄧小平提到深圳是特區,今后發展要跟香港相協調,將來要促進香港的穩定和繁榮。
后來梁靈光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大珠三角的概念,把廣州、深圳、珠海這一片地區組織起來,形成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如今這片區域已經變成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域。梁靈光的先見之明令人敬佩。
考察回到廣州后,鄧小平題寫了“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深圳連夜把題詞拿回去,敲鑼打鼓進行宣傳。深圳被肯定了,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
1985年,梁靈光從領導位子上退了下來。漫長歲月,風風雨雨,起起伏伏,功名利祿在老人眼中早已淡如浮云。他退下來后沒有做“寓公”,我們常常在各種場合看到他風塵仆仆,神采奕奕的身影:廣州市“申亞”,他獻三計;改革開放20周年紀念,他接受記者采訪,深情回憶不凡歲月,見證偉大時代的變遷;南亞海嘯,他率數百名老戰士捐款;他出席各種他認為有必要的社會活動。
2005年11月4日上午,我有幸地出席了由廣州新四軍研究會在金鷹賓館主辦的一場別開生面的敬老會。在宴會廳的餐桌上,我拿出這本《淮海戰役歌集》遞給梁老省長看。梁省長饒有興致地翻閱起來,他說:“里面的歌,我唱過。作曲家沈西蒙,我都認識?!?/span>我向老省長要求:“能不能在上面簽個名?”老省長很高興地拿起筆,略作思考,在扉頁上一筆一劃地寫下了“號角”兩個大字。他說:“我們打仗要吹進軍號,今天改革開放也要吹進軍號,只能前進,不能倒退,進軍號吹響了,就要一鼓作氣,永遠向前!”
老省長在我這本“歌集”的左下角鄭重地簽上了姓名和時間。想不到這竟成了老省長送給我的絕筆!
“號角”——戰斗的號角,改革的號角,不息的號角。
我想,這不正是梁靈光老省長當之無愧的稱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