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陸玉山的激情歲月
陸玉山的激情歲月
作者:夏學海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9-14 瀏覽次數:7824
陸玉山激情昂奮,左磨右磨,書記、區長只好同意他加入支前領導小組,一起去漣水做支前服務工作。
激情支前
漣水戰役。
前方部隊打的慘烈,后方支前的民眾也是熱血賁張。
在距離漣水城向東80華里濱海縣黃圩區,區政府一干人等正在召開緊急會議,研究落實民工支前事宜,一保、二保、三保、四保……保長都來了(當時這個地方區以下行政組織仍延用國民黨舊政權稱謂)。保長們接受了任務,各自回鄉保做準備去了。
區委書記嵇培伍心里想,漣水保衛戰已經打了好幾天了,敵人的飛機大炮是不認人的,危險性很大,就讓副書記陸玉山守在區里。他說:“小陸,這次支前你就不用去了,在家當后勤,隨時保持和我們前方聯系。”
區長熊國香接著說:“我同意書記的安排,小陸,這次你就當后勤,我和培伍同志一起上前線。”
陸玉山一愣,迅速收起他那一貫歡樂的笑臉:“兩位領導,我正年輕,才應上前方支援部隊。我可以推小車,我可以抬擔架,再說打鬼子時期,俺就是抗日兄弟團成員,我一定得上前線呀!”
陸玉山激情昂奮,左磨右磨,書記、區長只好同意他加入支前領導小組,一起去漣水做支前服務工作。
1946年10月10日,在黃圩區黨組織的領導下,一支有200多人組成的民運支前隊,在區委書記嵇培伍,區長熊國香,區委副書記陸玉山的帶領下,向著戰火紛飛的漣水城出發。
曾經擔任過區宣傳委員的陸玉山始終跑在隊伍的最前面,他講故事、喊口號,為大家提神鼓勁。支前隊,快快走,前面就到梁岔口。支前隊,加油干,戰場部隊等子彈。支前隊,不息晌,戰士打仗要軍糧。支前隊,鼓鼓掌,打倒匪軍心歡暢。
路上,為了免得大家走啞巴路,陸玉山總是領著大家我一語你一言的開個玩笑、說個段子,逗個樂子。
隊伍行走了一天,距離漣水城只有十幾里路了,接到后勤司令部的通知,安排大家就地休息。
陸玉山跑到上風頭,雙手扣成喇叭狀,大喊:“前面的二保、四保就近村莊住宿,后面的一保、三保繼續趕路,到前面村莊休息。”這樣尾隊變頭隊,頭隊變尾隊,就是為了明天的行進作準備。
可是,走在最后面的一保人員聽到這個安排,立馬有人提意見,明知我們在后面累死了,還要我們多走路,這不是有意拿我們玩嗎?
陸玉山聽到后面的人不愿繼續向前走,放開嗓門大聲喊:“大家不要鬧宗派,今天晚上我們多走二里,明天就少走二里,
這是一樣的路程。”也許是風太大了,后面的人聽不清說的是什么,誤聽成區干部罵自己是“孬種”,出口反駁。
面對產生的矛盾,怎么辦?
陸玉山不顧勞累,又從隊伍前頭跑到后頭,向大家解釋,我是說大家不要鬧宗派,不是說誰是“孬種”,這風太大了,大家沒聽清楚,這是我的錯,請保長領著你們保的人向前面村莊繼續行進,那里的老鄉已經為我們安排好住的地方了。
陸玉山這一解釋,大家全明白了。
保長老何大手一揮:“走,工友們,向前走……”
冒死送軍需
第二天,黃圩區的民運隊在這個地方接受了蘇皖五分區后勤司令部分配的任務,為前線部隊運送彈藥、糧草和抬擔架護送傷員。
從那天起,民運隊一部分人腳不停步,車不停載地來往于蘇咀、北集、小李集、梁岔、麻垛等地,為漣水保衛戰運送大米、面粉、豆油、子彈和護送傷員等等。
一天,夜幕降臨時,區隊接受了一項緊急任務:趁著夜色,將一部分子彈送到城北十三團和十五團的陣地。時間緊,任務重,險情大。區隊決定挑選20多名年輕壯勞力,以最快的速度從被我軍控制的北門進城。陸玉山自告奮勇帶隊進城。十幾輛小推車裝滿了子彈箱,上面用山芋藤或者玉米秸包裹起來,每兩人一輛車,互相輪換推車,急速向漣水城出發。
天上的星星忽明忽暗,夜霧似灰色的紗曼籠罩在大地上,什么也看不清晰。只有廢黃河岸時而一顆時而兩顆照明彈直刺天空,在灰色的霧幕上戳出一個一個大窟隆。
月上三竿,已經能聽到漣水城內斷斷續續的冷槍聲,這里浸淫著蹈火濺血、殊死拼搏的戰爭氛圍。
陸玉山領著小分隊,推著小推車按照事先設定好的路線快速進了城。一進城火藥味更濃了,嗆得人喉嚨里癢癢的直想咳嗽。借著照明彈的光束可以看到城里碎瓦頹垣,瘡痍滿目,一片凄慘景象!
這就是戰爭,這就是戰爭對這塊土地的蹂躪。
小分隊將子彈箱交給守城部隊時,已是半夜時分,部隊首長說:“老鄉們辛苦了!你們趕緊離開這個地方,說不定凌晨敵人又將反擊攻城。”大家急急忙忙返回到安全地方待命。
他們剛剛出了漣水城,敵軍的飛機又一次盤旋升空,在距離民運隊不遠的地方,扔下了幾顆炸彈。接著漣水城里槍炮聲驟起,在一串照明彈的亮光里,那座矗立900多年的能仁寺妙通塔轟然倒地。
11月5日下午,在蔣匪軍隊快要逼近茭陵時,黃圩區民運隊又一次接到運送軍糧等物資任務。30多輛小推車同時出發,人的腳步聲,車軸磨損的嘰咕嘰咕聲,響成一片。為了減小聲響,三保保長張子成向
區隊請示把車上裝的豆油倒出一些用作車油。區長熊國香說:“這可不行,一兩一錢也不能動,前方戰士本來食油供應就少,怎能亂用,另想其他辦法。”
還是陸玉山頭腦活絡,他看到河邊漂著一個破水壺,連忙放下車子撿起來,舀了一些水,揀了幾個油泥塊子揉碎用水調勻,權當告車油,澆在車軸上。這一招果然起作用,小車輪子滾起來快了,也不那么嘰咕嘰咕響了。
這時又有人想出一個點子,解小便往車軸上沖,也可減少磨擦,縮小響聲。有人一試,果真有用。
槍聲越來越近,情況越來越緊急。大家大步流星,爭先恐后向前趕,在天亮之前趕到了茭陵,半天一夜共運送大米300多袋、面粉200多袋和一些白布、藥品。
第二天帶隊的柳參謀不但表揚黃圩區隱蔽工作做得好,還把這兩個完全被逼出來的草莽做法,作為經驗向別的縣區介紹。
奔赴隴海線
1948年11月6日,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進行戰略反攻——淮海戰役打響了。
在華中五分區支前司令部(鹽阜區)的領導下,濱海縣委緊急動員成立支前總隊,韓培信任總隊長,郭明孝任政委,汪發明、熊國香任副總隊長。縣以下按區、鄉、村分別成立支前大隊、中隊、分隊。運糧小車隊由漣水的大東鎮過六塘河,經宿遷、睢寧、會古,穿過津浦鐵路到達安徽省境,送往前線。隨后又奉命到徐州南轉運玉米面,至河南境內。
此時,年僅23歲的陸玉山已經升任黃圩區委書記,支援前線和地方工作的重擔全部落在他的肩上。他一方面組織民兵維持社會秩序、站崗放哨、防奸防特,看守糧庫,承擔護糧的屬地責任;一方面挨家挨戶動員婦女拐磨推碾,把麥子、玉米這些原糧打磨成面粉、糈子;并組織互助組、代耕隊,為缺乏勞動力的軍烈屬和出征民工、民兵代耕代種,搞好生產,爭取做支前模范。一時間黃圩區的大街小巷,家家磨盤響,戶戶忙軍糧;男女老少齊上陣,支援前線打匪幫。
黃圩區支前分隊“近水樓臺”,五更天就裝好了糧食,有大米,有面粉,還有雜糧糈子,每輛小車載二三百斤左右,整齊排列的車隊在陸玉山“出發”的口令聲中,迎著耀眼的北斗七星方向出發了。太陽露臉時,車隊已經走出30多里了。
運糧車隊民工、民兵經過長途跋涉,到達宿縣以南地區。在駐地的第二天晚上,大家睡得正香,支前總隊通信員突然跑到黃圩區駐地把大家叫醒,說有一批傷員急待抬走,要以最快的速度運到戰地醫院搶救。陸玉山一聲高喊:“走,出發。”區隊選出40多位體力強壯的民工,隨著通信員向目的地沖去。
到了目的地一看,情況果然緊急。抬送傷員必須通過一條河流,河水不深,但是沒有橋,只能踩著石墩過河,由于天冷,石墩上都結了冰,抬著擔架,一不小心就會滑到河里。有的傷重戰士,經這么一跌一凍,就永遠睜不開眼了。大家不容分說,一齊跳入結了薄冰的水中,背的背,抬的抬,迅速趟過冰河。直到天快亮,參加搶運的民工才將傷員全部運到醫院。由于搶救及時,許多傷員保住了生命。
據響水縣志記載,為支援淮海戰役,全縣組織支前民兵、民工2萬多人次,小車5582輛,擔架1020副,毛驢200頭,征集軍糧4.3萬公斤,磨軍糧20萬公斤……
春風吹綠廢黃河
1950年8月,鹽阜地區土改工作結束。陸玉山帶領區委人員深入到鄉村,確定土地產權,頒發土地證,處理土地復查中的遺留問題,根據蘇北區黨委“保持原狀、一般不動、個別懸案、個別調整”的指示,對剩余土地、房屋和查出來的“黑地”作了補缺分配。
貧雇農都有土地了,窮人站起來了。
一日,陸玉山帶著通信員去灌南開會,通信員問:“陸書記,你是何時參加革命的?”
陸玉山說,1940年,毛主席派來了八路軍、新四軍到沿海開辟革命根據地,就在這一年,我最尊敬的殷紹兵先生也從外地回來了,他找到我說“: 玉山,你要記住6個人的名字,馬克思、恩格斯是德國人;列寧、斯大林是俄國人;毛澤東、朱德是中國人。”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殷先生停辦學館,是參加革命去了,這次回來就是建立地方民主政權。不久,先生又一次來到我家,向我講述國家形勢,灌輸革命思想。這一次先生講了許多革命道理,“民主”“政權”“斗爭”“解放”,說共產黨是領導窮人鬧革命的,打倒剝削階級,讓窮人能站起來,有地種、有飯吃的黨。他說:“你參不參加共產黨?”我問:“參加干什么?”先生說:“反帝反封建,打地主分田地,今后不受地主欺壓。”就這樣,1941年5月8日,我在殷紹兵先生的引領下,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踏上了革命道路。
應照時令節氣,開春了,祖輩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第一次有了自己名下的土地。驚蜇一過,他們躬著背彎著腰,在風吹沙土揚,雨澆流沙淌的廢黃河灘上開始辛勤勞作。
啊!春風吹綠了廢黃河!
(本文寫作參考史料:《響水縣志》《濱海縣志》《響水人民革命斗爭群英譜》《響水往事》以及陸玉山回憶錄《跟著共產黨,永做革命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