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紅色景點 > 我為親人守家園——記濱海縣八灘烈士陵園園長周萬平
我為親人守家園——記濱海縣八灘烈士陵園園長周萬平
作者:陳曙光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09-20 瀏覽次數:7840
一陣緊張的忙碌之后,周萬平深情凝視著刻有48位烈士姓名的王橋戰斗烈士紀念碑,像老朋友久別重逢一樣,她有很多話要向烈士訴說。這是周萬平到烈士陵園工作29年來,第一次離開這么長時間。
八灘烈士陵園王橋戰斗烈士紀念碑
今年6月15日,濱海縣八灘烈士陵園園長周萬平因病被二兒子張煜帶到蘇州住院治療半個月。6月30日回來后,周萬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八灘烈士陵園,清掃地面,用抹布擦洗紀念碑四周的水泥柱。一陣緊張的忙碌之后,周萬平深情凝視著刻有48位烈士姓名的王橋戰斗烈士紀念碑,像老朋友久別重逢一樣,她有很多話要向烈士訴說。這是周萬平到烈士陵園工作29年來,第一次離開這么長時間。
營造讓烈士英靈永存的的精神家園
1990年2月,八灘鎮黨委決定讓時任糧東村黨支部副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的周萬平到烈士陵園工作。鎮黨委負責同志找周萬平談話時說:這是個終身的崗位,她是從眾多人選中篩選出來的。組織上了解周萬平是在聽母親講王橋戰斗故事中長大的,丈夫又是一名退伍軍人,對部隊有特殊的感情,所以選擇了她。周萬平經過慎重考慮,向黨組織承諾:今生今世都愿意為烈士守候。
剛到烈士陵園那會,除了王橋戰斗事跡陳列館4間空房子和1座紀念碑外,還有空落落的一大塊鹽堿地。周萬平同陵園管理員郇達富找到鎮民政助理員周錦偉商量對策。經打聽,他們來到了阜寧縣蘆蒲烈士陵園,在其大力協助下,周萬平采集了真實再現王橋戰斗歷史全貌的照片660多張。王橋戰斗事跡陳列室建成后,周萬平又開始張羅在陵園里種花、植樹。可怎么改造鹽堿地呢?她專門到縣農業局向專家請教了治理方案,施用餅肥效果最佳。她眼前一亮:鎮油化廠不就在自己家門口嗎?周萬平跑到廠長辦公室說明來意,廠長讓烈士陵園打個報告,請鎮領導簽字。就這樣,連續幾年,周萬平每年從油化廠運來2000多斤豆餅,經過發酵后挖坑施肥,最終將鹽堿地變成了沃土。
為了綠化美化陵園,周萬平同管理員郇達富買來了水杉、雪松、寶塔松等樹苗。陵園人手緊張,機關干部利用黨員活動日到陵園開展義務勞動,挖了660多個樹坑。當年遇到大旱,溝河干涸。郇達富右腿有殘疾,周萬平就獨自一人步行500多米挑水澆樹。遇到雙休日,她又發動老伴和4個子女參加抗旱擔水。經過20多天奮戰,660多棵樹苗長勢良好。在周萬平的不懈努力下,原來的荒堿地如今花開四季。昔日親手栽下的松柏,如今早已長成了參天大樹,周萬平感到十分欣慰,她要讓烈士的英靈永存,希望烈士的精神能夠像松柏一樣萬古長青。
構建讓烈士事跡永不磨滅的傳播陣地
每當有人來烈士陵園參觀,都會要求介紹紀念碑的由來和烈士們的事跡。周萬平不會講普通話,又沒有現成的講解資料,這成了攔在她面前的絆腳石。
鎮領導知道了周萬平的苦衷,特地從中心小學請來一位女教師教她普通話。周萬平從零開始,刻苦學習一個多月。開始,周萬平手拿解說詞,邊看邊講解。后來領導要求她不帶講稿解說。周萬平好不容易將講解詞背得滾瓜爛熟,但面對觀眾的提問,卻又無法應對。為此,周萬平積極參加業務培訓,閱讀有關王橋戰斗史料書刊,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王橋戰斗烈士事跡陳列館被命名為鹽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后,每年來館參觀的觀眾驟增。為了讓講解更好地為觀眾所接受,周萬平經過仔細琢磨,根據不同的觀眾群體,整理出不同的講解題綱。1993年4月,昆明軍區司令員謝振華到王橋烈士陵園進行祭掃活動。周萬平事先收集資料,做了充分的準備。在講解時,她充滿深情地說:“王橋戰斗徹底端掉了在八灘的日偽軍據點,擊斃日軍山本中隊70多人,殲滅偽軍一個大隊200多人。為了解放鹽阜區重鎮八灘,二營副營長王光漢等48名官兵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永遠長眠在八灘這塊熱土上。由于團指揮所離敵人據點只有100多米,團長謝振華光榮負傷。據我所知,謝將軍身經百戰,這是他戎馬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受傷。”這句話一下就引起了謝振華對新四軍老三師的深情回憶。講解結束時,謝振華對周萬平說:“你講得很好,研究得很深,希望你做得更好,讓更多的人了解新四軍,知道王橋戰斗。”針對青少年學生群體,周萬平在講解中突出憂患意識和責任。陳列館有一張馬克沁機槍的大幅照片,她介紹說,這種機槍發明的時間是1884年,一分鐘能發射600發子彈。當同學們驚嘆時,周萬平引導他們進行比較,在外國人擁有每分鐘能打出600發子彈的高性能機槍時,當時中國的很多人還相信身上貼一道符就能刀槍不入。通過這樣的比較,孩子們真切地感悟到這樣一個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踏上為烈士尋親之旅
2016年4月5日,對于濱海縣經信委協理員李成旭來說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他實現了父母生前愿望,找到了在八灘戰斗中犧牲的二伯父李志明的墓碑。他帶領妻子、兒子、兒媳和侄兒、侄媳一行6人來到寫有李志明烈士的墓碑前,邊哭邊說:“二伯父,我代表父母看您來了……”這是李志明烈士犧牲73年后,第一次有親人來祭拜。看到這一幕感人的情景,周萬平也淚流滿面。祭拜結束后,李成旭深深地對周萬平鞠了一躬,感謝她多年來對二伯父墓地的照顧……,
為王橋戰斗48位烈士尋找親人,一直是周萬平的心愿。為此,她多次跑縣民政局、縣檔案局查資料、尋線索,但總是空手而歸。2010年3月初,周萬平收到解放軍總政辦公廳群工辦副主任李輝贈送的2000 元慰問金。她開始尋思怎樣用這筆錢為王橋戰斗犧牲的48位烈士辦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她來到濱海電視臺廣告部,要求在電視上打廣告,為王橋戰斗中犧牲的48位烈士尋找親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縣廣電局新聞中心負責人主動提出免費做一期專題節目。就這樣,縣廣電局新聞中心一名副主任帶領工作人員,先后36 次到八灘王橋烈士陵園等地實地采訪,于2016年3月23日在濱海電視臺《看濱海之國防在線》節目里播出。
李成旭的大伯父李志順、二伯父李志明兄弟倆1941 年同時參加新四軍。1942年李志順在攻打射陽縣四明鎮的戰斗中犧牲,1943年3月李志明在八灘王橋戰斗中犧牲。兩個兒子犧牲,地方政府頒發了烈士證書,卻沒有見到遺體,為此奶奶哭瞎了雙眼。爺爺奶奶臨終前,拉著三兒子志猛的手,讓他設法找到兩個哥哥的下落。由于心愿未了,爺爺奶奶去世時都是睜著雙眼。這一幕,作為孫子的李成旭終身難忘。
父母臨終前把李成旭叫到床前,叮囑他:“一定要找到大伯父、二伯父遺骸的下落。”帶著父母的心愿,李成旭先后到射陽、阜寧、響水、鹽都、亭湖等地尋找,都無果而終。
當李成旭從電視專題片上烈士紀念碑特寫的鏡頭中發現二伯父的名字,不禁頭一熱,他又重新看一遍,確認無誤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立即按電視屏幕上顯示的手機號碼,撥通了周萬平的手機。后經查閱江蘇革命烈士名冊,確認“李志明”就是李成旭的二伯父。
通過當地電視臺、報社和《濱海通訊》編輯部的熱心幫助,周萬平發起了為王橋戰斗犧牲的烈士尋親活動,先后為李志明、李志順、張玉強等12位烈士找到了親人。周萬平特地將自己家里的住宅電話和自己的手機號碼作為“尋親熱線”,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更多的烈士尋找到親人。考慮到本地媒體有局限性,周萬平已請人將在王橋戰斗中犧牲烈士的姓名發送到網絡媒體上,擴大尋找范圍。周萬平說:“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為所有在王橋戰斗中犧牲的烈士找到親人。”
守陵29年來,周萬平的年工資收入由起初720元,增加到2012年的8800元。她的四個子女在蘇南創業有成,多次邀母親到蘇南安度晚年,都被她婉言拒絕。周萬平說:“我和老伴商量好了,這輩子哪兒也不去,就在這里幫助烈士尋找親人,尋找不到也跟烈士做個伴,不讓烈士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