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界溝新顏
界溝新顏
作者:趙廣美 胡開延 劉行潔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2012年第6期 日期:2013-11-12 瀏覽次數:7834
坐落在安徽省五河縣武橋鎮東北的界溝村是一顆璀璨明珠。它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有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小延安”之美譽。現今,界溝村北依泗縣,南臨天井湖,東沿石梁河,西枕104國道,中間有武朱公路東西橫穿界溝老集和新市場,水陸交通,非常方便。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全村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抗戰時的“小延安”
界溝村,原名界溝集。曾是五河縣第一個地下黨支部誕生處,又是中共地下界溝區委所在地。它湖汊交織,水路交通非常方便,是個打游擊的好地方。當年八路軍胡炳云大隊和新四軍彭雪楓部隊,經常到界溝集進行抗日活動。“小延安”美稱一直流傳至今,享譽四鄰。這份光榮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王亞箴。
王亞箴,原名王乃銘,1903年出生于界溝集農民家庭,少年時在當地讀過私塾。1924年考進宿縣省立第四農業中學讀書。當時該校共產黨地下活動非常活躍,王亞箴因此接觸了很多進步師生,讀了《共產黨宣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開闊了眼界,對國家民族的命運有了新的認識,堅信馬列主義是革命真理,并于1926年在學校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冬,泗縣第一個中共黨組織——中共泗縣支部委員會成立,王子玉任書記,王亞箴、張小魯為委員。同年8月,王子玉向中共安徽省臨委匯報工作,根據臨委指示,泗縣支部擴建為泗縣特別支部委員會,泗縣支部改為泗城支部。當年8月,王亞箴和顧景新在界溝組織建立了界溝支部,王亞箴任書記,顧景新任組織委員,屬泗縣特支領導。
1928年12月,泗縣特支決定,成立界溝區委,由王亞箴任區委書記,顧景新任組織委員,下轄大魏、鄧營、墩集、丁湖、界溝五個支部,共有黨員30多人。界溝區委的成立,使界溝周圍村莊一度成為五河以北、泗縣以南廣大地區黨組織活動的中心。
為了加強界溝區委領導,上級黨委派金明任區委書記,他在一次干部大會上表揚界溝說,全集100多戶人家,有50多個姓氏,五湖四海一家人,人窮心善,愛國愛家,參加抗戰人員多達百人,像個“小延安”!
日偽火燒界溝集
1938年,王亞箴在界溝成立了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和民兵基干隊等抗日救亡組織。界溝成了盤踞在泗縣城里侵華日軍的心頭之患,他們虎視眈眈,意欲撲滅這里熊熊燃燒的抗戰烽火。
1939年5月11日早晨,泗縣城里日偽軍約千人,乘十輛汽車向界溝撲來。敵人的汽車到了北湖,被水溝阻擋,他們便到周圍村莊找來百姓,逼迫他們填溝。
在這之前,界溝集大部分勞動力上草溝去領救濟糧了,獲悉泗縣日偽軍要上界溝掃蕩,眾人決定叫顧士坤趕30多里路回家報信。顧士坤騎頭毛驢連夜趕回界溝集,“鄉親們快跑呀,泗縣日本鬼子要來掃蕩了……”他從東頭喊到西頭,全集大人小孩聽到后都向南湖河洼蘆葦地跑去隱蔽。
日偽軍進集時不見人影,一邊大肆搶掠財物,一邊挨家逐戶放火燒房。沖天大火從早上一直燒到傍晚,村民吳光生妻子未能及時逃跑,被火活活燒死。
界溝集遭到劫難后,在中共皖東特委的領導下,泗縣一區抗日政權中的秘密黨組織立即組織人力物力進行安撫救助,發動大家重建家園。時值青黃不接,王亞箴利用一區領導成員的公開身份,走村串戶,動員互助互濟,還從鄰村富戶鄧海如家借來高粱400余斤,解決部分斷炊戶燃眉之急。同時,用活生生的事實,揭露日本侵略軍的罪行,動員青年參軍抗日。僅幾天時間,界溝集就有20多名青年報名參軍,50多人加入村里的抗日民兵基干隊。
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界溝,過去的皖東北抗日根據地,革命老區,現在,它是五河縣農村改革創新的一面鏡子,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
新中國成立時,界溝外逃農民回歸,那時,界溝集人生產靠貸款,吃糧靠救濟,燒鍋靠拾草。全村3500多畝耕地,平均畝產僅有100多斤,種子、口糧難以自給,是個有名的“貧窮村集”。
土改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糧食生產有所提高,農民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到極“左”路線的長期折騰,農民的溫飽仍未得到解決。
改革開放以來,界溝村走過了艱苦創業的發展道路,實現了農村經濟從低檔徘徊、逐步上升到加快發展的變化。據統計,1978年全村糧食總產量為300萬斤,人均收入50元;2011年全村糧食總產達525萬斤,人均純收入達到6700元。
改革開放以來,界溝村干部群眾在武橋鎮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抓住老區發展的機遇,堅持村民理財,加強廉政建設,發揚革命傳統,全村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新農村建設加快的喜人景象。
首先,在界溝老街附近,新建起“界溝商城”,“十”字形街道,縱橫排列的上下兩層樓房。街道兩旁的綠化樹木已經成蔭,自來水已經入戶,地下排水溝也暢通無阻。農副產品堆積如山,百貨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其次,對界溝老街進行了改造,整修了街面,鋪上水泥路,栽植花木,裝上路燈,修建下水道,水電均入戶。新設“四土市場”(即土狗、土羊、土雞、土驢市場),市場專人負責,買賣公平合理,送貨有專運車輛。老街煥然一新。
同時,界溝村新建醫療室一處,執證醫生、醫士七人。小學一所,建現代教學樓上下兩層36間,建幼兒園一所。建成自來水廠一個,建成可選33個電視臺節目并覆蓋全村的有線電視網絡。建河南灌溉大渠一條,確保2000多畝農田旱澇保豐收。
由于農業穩定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合理,界溝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界溝村生產總值實現3467萬元,比2010年增加3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00元,比2010年增加600元。農民人均住房面積達18平方米。農村彩電普及率為100%。農村摩托車普及率95%。農民參加養老保險人數1610人。參加基層醫療保險人數2630人,占總人口的100%。
界溝村黨支部實現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村綜合實力居全鎮各村首位。2008年,五河縣四大班子領導和全縣鄉鎮負責人,在鎮黨政領導陪同下,來到界溝村參觀了老街改造、面粉廠、犬羊市場、蛋雞養殖基地等,過去的“小延安”,如今基本上實現了城鄉一體化。2010年,界溝村黨支部獲省級五個好黨支部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