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省吃儉用一生積蓄百萬 裸捐社會用于慈善事業——記高風亮節的新四軍老戰士姜美善、宋英
省吃儉用一生積蓄百萬 裸捐社會用于慈善事業——記高風亮節的新四軍老戰士姜美善、宋英
作者:束華靜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2年第6期 日期:2013-11-12 瀏覽次數:7833
慈祥的宋英
2012年1月8日,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鎮宋英老人捐出畢生百萬積蓄,與通州區慈善基金會、通州區老干部局、金沙鎮人民政府簽訂協議,設立了“姜美善·宋英”慈善基金。該基金是95歲的宋英老人和已逝老伴姜美善的共同積蓄,該款項將用于幫助金沙鎮的貧困老黨員以及困難家庭的學生。
2012年5月3日,在由中共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國文明網承辦的“中國好人榜”評選中,宋英老人光榮當選“助人為樂好人”。
5月4日,記者在金沙鎮南山新村見到了宋老。
烽火年代度青春
宋英是南通市通州區西亭鎮人,1918年1月出生,小時上過一年半的私塾,在當時能背誦《論語》的她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宋英23歲那年,經人介紹嫁給了金沙鎮的教書先生姜美善,丈夫比她大一歲。
當時新四軍東進通(州)如(皋)海(門)啟(東)地區,江海大地燃起了抗日救亡的烽火。1942年2月,姜美善就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被派到一所小學擔任校長。丈夫為抗戰事業忙碌,宋英則操持著家務。不久,姜美善調到南通縣警衛團擔任文教助理,在抗日民主政府縣長梁靈光手下工作,不久又調到蘇中四分區專署交通處任秘書。1946年1月,姜美善任蘇皖邊區一分區專署文印主任時,動員在家鄉的妻子一起參加新四軍。自此,宋英跟隨丈夫走上了革命道路。
宋英參加革命后,被分配在新四軍被服廠工作,由于她有點文化,就擔任了保管員。那時正逢國民黨反動派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形勢十分緊張,被服廠設備甚至一度被轉移到黃海邊的海船上。為了將換季的衣服盡快送到前線的新四軍將士手中,宋英經常與工人們一起加班至深夜,經手的物品從來沒有出現過差錯。遇到敵情時,她將縫紉機等設備隱藏起來,將倉庫里的被服打成包裹,分給工人們背著轉移到海船上,等情況好轉了再帶回來。由于表現出色,1947年10月,宋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8年,姜美善和同事一起轉移物資,當時一共有三條船,前后兩條船全部被敵人擊沉,只有他所在的這條船幸免于難。每每想起這些危險的時刻,宋英就說:“這么多同志年紀輕輕就犧牲了,我們這些幸存下來的人,有什么理由享受揮霍,應該把我們的所得回報黨和人民。”新中國建立之初,姜美善、宋英又隨軍南下,以后長期在云南思茅等地區工作。
儉儉樸樸過一生
1949年11月,夫婦倆接到命令:和部隊一起南下。于是,在山清水秀的云南,他們度過了30年。姜美善先后在云南省人事廳、組織部工作,曾任墨江縣縣委書記,思茅地區輕工業局黨委書記、局長等職務。宋英先后任云南省百貨公司人事科科員、墨江縣財政局副局長、思茅地區財政干校副科長等職。
宋英剛到云南曲靖糧食局工作時,由于當時實行供給制,衣服是公家發的,吃飯在單位食堂,每月發的四元零花錢足夠用了。當時很窮,一年收上來的糧食不多,麥穗長得一寸長都不到,土豆放在火上烤烤就是他們的主食了。晚上,當地人點燈用的是一種樹脂,燃燒時會冒出很多黑煙,把眼睛熏得紅紅的。宋英就從四元的零花錢中,拿出一部分來購買眼藥膏。每支一角四分的眼藥膏,她總是十支十支地買了送給鄰居。
1979年姜美善和宋英離休前合影于昆明
1953年后,宋英調到云南省百貨公司做人事工作,她堅持原則,按政策辦事,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有一位同事,家中孩子多,有次發工資推遲了兩天,這戶人家就揭不開鍋了。宋英知道后,就先將自己的錢墊付給他。那時,加工資每個單位都有限制名額,論資歷,宋英每次都排在前面,但她看到同事工資低,家庭負擔重,就主動提出先將機會讓給人家。她離休前,曾先后三次放棄加工資。“其中一次能加40%的工資,我就不要了。一是很多人比我困難,還有是我不喜歡爭。錢多多用,錢少少用,沒有我就不用。”
兩位老人沒有生育子女,離休后回到老家金沙鎮,依然以清貧為樂。至今還住在上世紀80年代先分后買的老房子里,地面是水泥的,頭頂上還是拉線日光燈,毛巾就掛在麻繩上,陽臺上還堆著一堆煤球,家里最值錢的是那臺顯像管式彩色電視機。從云南帶回來的四只老箱子至今仍在臥室里,包裝箱打的方凳、八仙桌到現在還在用,宋英老兩口崇尚的是簡樸節儉的生活。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為幫助災區群眾重建家園,宋英、姜美善夫婦在捐款500元后,又交納“特殊黨費”2000元。青海省玉樹大地震也牽動著他倆的心,從媒體上看到地震災情后,他倆立即通過金沙鎮關工委向災區捐款1000元。此外,他倆還在2009年、2010年分別捐款1000元,通過通州區扶貧協會,資助貧困孤兒上學。
常來照顧老人起居的志愿者王玉蘭告訴我們,這100萬元都是兩位老人一點點積攢下來的:“她平時舍不得吃,舍不得用,衣服穿舊的,說只要干凈不破還能穿,一般做飯都不要人家幫她,她平常也不花錢,一個月買10元錢的肉都吃不掉。我算了一下,老人家一個月的吃飯開銷不到100元錢。”
百萬積蓄捐社會
面對一生積攢下來的100萬元,姜美善生前曾跟宋英商量,錢存在銀行里都是“死”錢,如果把錢用“活”,救助需要幫助的人,可以做很多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事情。2010年1月18日,夫婦倆共同立下遺囑:“財產是我們二人共同節儉而來的,不是祖傳遺產,不予分配,應該回報國家、回饋社會。”
2011年2月7日,姜美善因病去世后,宋英多次找到通州區老干部局、民政局和金沙鎮政府商議如何處置他倆的積蓄:“我講實話,因為沒有子女,以前存錢是為防老。但是,組織和社會對我們照顧得很好,我無后顧之憂,把錢捐出去回報社會作用更大。”最終大家形成一致的意見,設立冠以他們老兩口名字的慈善基金,用于幫助金沙鎮的貧困老黨員以及困難家庭的學生。2012年1月5日,宋英捧著16張累計金額99.96萬元的存折來到通州區老干部局,將本金和利息作為首批慈善基金。
那天,她對著丈夫姜美善的遺像說:“把所有的錢都捐出去后,你我的心愿了啦。我現在心情特別好,以前一頓只能吃半個饅頭,現在一下子能吃一個饅頭了。”
4月初,在宋英老人的“把關”下,首批5名貧困老黨員、20名貧困大學生接受了捐助。老黨員每人1000元,大學生每人2000元。對于資助的對象,宋英老人有著自己的考慮:選擇資助貧困老黨員是因為他們對革命、對社會有很大的貢獻;而選擇捐助貧困大學生則是因為她希望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報效社會。
看到實現了老兩口的約定,宋英老人很坦然,她覺得現在可以告慰去世的老伴了。宋英老人還向我們表達了一個自己去世后裸捐的愿望:即把現在自己100余平米的住房,也變現并入基金資助他人。
如此慷慨的捐贈,反映了這兩位老共產黨員一生的崇高追求,也凝聚了兩位新四軍老戰士對社會、對下一代的濃濃愛心。
江海大地涌愛潮
近來媒體分別報道了新四軍老戰士姜美善、宋英裸捐百萬獻愛心的動人事跡后,江海大地興起了學習他倆的熱潮。
許多黨員說,姜美善、宋英同志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共產黨員追求的理想,就是要讓大家生活得更美好。社區的共產黨員紛紛請求擔任護理宋英老人的志愿者。金沙鎮共產黨員開展了學習姜美善、宋英的活動,決心“少進一次餐館、少喝一口酒、少抽一包煙”,用節省的錢為社會做更多的善事。
網友們好評如潮,有的說:“從歷史滄桑走出來的老人,都會帶著樸素的情感,因為他們知道生活的艱苦!向老奶奶學習!”有的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宋英裸捐,功德無量,這才是真正的榜樣,她不僅是好人,而且是一面旗幟!”
4月26日下午,南通市通州區的六名“的哥”來到通州區實驗小學簽訂了捐助協議,決定資助兩名貧困生在校內的學習、午餐等費用。當學校請教“的哥”代表姓名時,他們異口同聲:“我們就叫通州陽光愛心車隊。”一位司機代表還動情地說:“我文化很低,連電腦都不會玩。我們的力量很小,我們只希望這些被捐助的孩子有文化,多學知識,做社會有用的人,把我們的愛心發揚光大,永遠傳遞下去。”
后記 現在宋英老人還是像往常一樣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去麻煩別人。每天閑暇時候就讀讀書看看報,下午老人午休過后經常會有志愿者們來看望她,陪她聊天,她總是被逗得瞇著眼睛笑。談及領導、媒體和志愿者們一撥撥地來看望她時,她謙虛地說這是在鼓舞她繼續學習,她離自己心目中黨員無私奉獻的標準還差得遠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