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本刊專訪 > 非遠致遠——原南京軍區紀委專職委員吳非遠訪談札記
非遠致遠——原南京軍區紀委專職委員吳非遠訪談札記
作者:黃朱清 季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0-26 瀏覽次數:7845
吳非遠,抗戰時期打日寇,解放戰爭打老蔣,抗美援朝打美帝,和平時期和改革開放年代建設人民軍隊,一路走來,共產黨人的初心不忘,共產黨人的忠誠不變,共產黨人的品行不改。
吳非遠受訪時敬軍禮
吳非遠和妻子盛敬儀與母親、孩子在一起(攝于1958年)
南京一個部隊干休所給本社寄來材料,講述該所老干部吳非遠戎馬征戰故事。總編輯李贊庭笑問,“吳非遠你熟悉嗎?”我說,“有印象,軍區政治部的老人?!备鶕偩幗?/span>待,按照函件上標注的住址,我如約與吳老相見。
一進門,吳非遠亮開嗓門喚老伴泡茶待客。妻子盛敬儀,年過八旬,兒女已退休,她還能買菜張羅伙食。吳非遠一邊耳朵聽力差,交談起來習慣側坐,方便傾聽。吳老是浙江義烏人,世代農民。16歲那年,參加當地的抗日自衛隊,自此投身革命。他今年94歲,對彌久往事依然清晰。
1942年,吳非遠正在讀初二。有人悄然告訴他,地下黨正在籌建一支抗日游擊隊。吳非遠報了名。這支隊伍又陸續從金華、蘭溪、永康、浦江、建德等地調進一批黨員骨干,其中有的在皖南新四軍干過。為了隱蔽開展抗日斗爭,通過義烏進步人士季鴻業,向駐營浦江國民黨抗日別動支隊爭取了“第八大隊”番號,這個番號一直沿用至抗戰勝利后北撤前夕。
這一年8月,第八大隊成立戰地服務團,吳非遠成為服務團員,負責宣傳發動群眾。深秋時節來臨,組織上賦予吳非遠任務:去西樓村開辟工作。這個村莊靠近鐵路橋梁,那里日軍設有據點。他二話沒說,背上幾斤糧食立即出發。潛入敵人的眼皮底下,吳非遠在一戶名叫樓樟榮的貧困村民家落腳,扮成他們孩子的舅舅秘密活動,組織起農會和民兵,還化裝成趕集人,及時把搜索到的日軍動態提供給游擊隊。吳非遠孤身深入西樓村兩個來月,與群眾結下深厚感情。吳非遠回憶,1982年回義烏,還特意去西樓村看望了耄耋老人樓樟榮夫婦,敞懷交談,說不完當年濃濃的抗日情義。
1943年秋,吳非遠跟隨部隊參與了突襲日軍火車站據點活動。他所在的服務團,先更名政工隊,后改為民運隊。年底,部隊夜行軍趕往諸暨的黃家店匯合,參加金蕭抗日自衛支隊(簡稱金蕭支隊)成立。金蕭支隊主要在金華至蕭山一線抗日游擊戰中壯大隊伍,擴大根據地,逐步和四明山根據地連線成片。吳非遠編入支隊政工隊,不久,為增加戰斗人員,政工隊撤銷,建立了支隊干訓班,每人配備了步槍、手榴彈,成為支隊領導直接掌握的戰斗分隊。1944年5月,偽軍向支隊發動突襲,全支隊撤到山上的制高點應戰,干訓班負責保護支隊領導和電臺的安全,戰斗打到天黑,下起了雨。敵軍傷亡很重,不得不撤回楓橋鎮營地,金蕭支隊12名干部戰士負傷、犧牲。戰斗結束后,干訓班和部隊冒雨行軍,長途跋涉,趕往嵊縣山區補充彈藥。這批彈藥,是國民黨部隊遭日軍進攻敗退時丟棄的,被嵊縣地下黨收藏在山洞里。
干訓班期間,吳非遠經共產黨員張浩和錢洪介紹,成為中共預備黨員,還兩次受到嘉獎,結業時分配到政治處任排級文書。每到宿營地,向老百姓借門板,鋪草,包括打飯打菜,他都搶著干。金蕭地委召開首次擴大會議,吳非遠參與會場布置,從諸暨城里買來畫紙,到群眾家里找來木炭,晚上行軍,他就利用白天休息的時間畫了列寧、毛澤東的半身像。用黃紙剪出鐮刀、鐵錘,貼在一床紅色被面上,還加上了CCP俄文字母,自制黨旗……
1945年初,新四軍浙東縱隊決定,抽調金蕭支隊力量奔赴余姚縣的梁弄,充實第三支隊,吳非遠分在三支隊一大隊的隊部當書記。就在這個紅色小鎮上,他拿出自己微薄的津貼費,從書店里買了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等書,如饑似渴,越讀心里越明亮。6月,大隊投入浙東反頑戰斗,追擊逃敵途中,教導員戈揚不幸中彈犧牲。在艱難的抗戰歲月,戈揚如兄長一般關心吳非遠,20來歲就獻出了生命,悲痛的吳非遠撫摸著戈揚生前贈送給他的照片,照片上是戈揚和大隊長彭正輝合影。1993年,吳非遠把這張珍藏了48年的老照片交給余姚市黨史研究部門,建議陳列在梁弄烈士紀念館里。
吳非遠回憶,抗戰勝利了,在浙東還打了一仗。日寇投降,新四軍向城市進軍,國民黨部隊勾結偽軍在四明山區圍剿新四軍,三支隊跳出四明山,渡過姚江,向三北(余姚、慈溪、鎮海三縣姚江以北地區)進攻,在運動戰中,襲擊駐扎在鄞縣江口洞的保安團。1945年10月,浙東新四軍受命北撤,吳非遠所在大隊從臨山海邊坐船,在上海奉賢登陸,部隊向北走了3個多月,行程5000余里。穿越江蘇進入山東,已是第二年早春。1946年6月,全國內戰爆發,吳非遠卷入了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
宿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攻打藤縣城,沙土集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吳非遠一路征戰,又解放了上海。在上海,部隊駐扎龍華機場,擔負警備任務。心潮澎湃的吳非遠寄出家書報平安,從出來抗日算起,別離故鄉7 年。有一天,父親帶著9歲的弟弟趕到吳非遠駐訓點看他來了。父親說,母親好,姐姐好,奶奶也好,村上流行腦炎,沒有醫療條件,小妹妹得病死了。父親鼓勵他安心在部隊工作,為國家多做貢獻。連隊干部叮囑炊事班包餃子招待父親一行,臨別,連隊送了20多個饅頭。
1950年11月,吳非遠跨過鴨綠江,踏上抗美援朝戰場。
1963 年毛澤東同志接見《霓虹燈下的哨兵》劇組時吳非遠(左二)列隊其中
在吳非遠居室客廳,一幅和毛澤東同志在一起的照片尤為醒目。
這張照片的故事是這樣的。1952年10月,吳非遠隨部隊奉命從朝鮮回國,移防浙江沿海。第二年4月,團里原定吳非遠出任炮營教導員,后來上級決定,要從抗美援朝回國部隊中選調部分干部充實華東軍區機關,吳非遠光榮入選,任南京軍區政治部直屬政治處少校干事。1963年11月,處里叫他去前線話劇團二隊代職一個月,代理政治指導員。一周過后,《霓虹燈下的哨兵》劇組要赴京匯報演出,演給毛主席看。他的使命是確保演職人員思想穩定,確保毛主席接見演員時舞臺上安全。11月27日,劇組在中南海懷仁堂演出,毛主席看完戲,上臺親切接見演員,這一幕,永遠定格在他的記憶里。
1986年,吳非遠離休,時任南京軍區紀委專職委員。
吳非遠傳家寶:自傳《非遠憶往》
記者感言 清晰記得,吳非遠受訪時穿的T恤是寶綠的。綠色,軍人喜歡,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色彩。吳非遠,吳姓,名“非遠”,然而,老人的胸襟卻是無比遠大的。由此,想起成語“寧靜致遠”,一個人心態、心境靜謐純潔,任何時候不為雜念所左右,眼界和胸懷也就自然高遠。致遠,光嘴上說,是遠不了的,需要經受生死考驗和黨性修養來實現的。吳非遠原本平凡青年,他在家鄉村莊里親眼見過日軍的野蠻暴行,于是,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感油然而生;他義無反顧走進抗日自衛隊,不久匯入新四軍金蕭支隊,第一支歌是唱共產黨隊伍真雄壯,伴隨歌聲是滿滿的抗日自豪感;在支隊干訓班上頭一次讀到毛澤東同志《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自由主義》等小冊子,革命大道理使他茅塞頓開;血與火的硝煙里,不少朝夕相處的領導和戰友流血犧牲,鼓舞他前赴后繼,無畏征戰;離休以后,即便晚年患了癌癥,他沒有考慮把金錢和財富傳給后代,而是以驚人毅力將自己投身革命的足跡寫成書稿,取名《非遠憶往》,視為“家寶”傳給了兒女。義烏市委黨史辦主任張建鵬閱讀后
感慨寫道:吳老前輩之所憶,是崢嶸歲月,之所思,是歷史變遷,之所寫,是社會擔當。吳老把憶往當作軍旅中最后一次沖鋒,號聲嘀嗒,人生如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語重心長地說,“今天我們以最高規格褒獎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揚他們身上展現的忠誠、執著、樸實的鮮明品格?!?/span>吳非遠,抗戰時期打日寇,解放戰爭打老蔣,抗美援朝打美帝,和平時期和改革開放年代建設人民軍隊,一路走來,共產黨人的初心不忘,共產黨人的忠誠不變,共產黨人的品行不改。今年,他已是94歲高齡了,或許直至他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天,也沾不上英雄的名號,不過,“非遠”致遠,他同樣是我們心中仰慕的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