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紅色景點 > 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領頭羊——記隨州市政協常委、“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嚴賢濤
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領頭羊——記隨州市政協常委、“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嚴賢濤
作者:石晨 陳巧玲 石守京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1-09 瀏覽次數:7830
2019年8月29日,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隨州市政協常委嚴賢濤獲“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榮譽稱號,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同志親切接見,這是他繼獲得省級勞動模范、省鄉土拔尖人才、省優秀科技特派員等稱號后的又一殊榮。
嚴賢濤(中),向市、區老促會領導介紹香菇生產情況
2019年8月29日,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隨州市政協常委嚴賢濤獲“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榮譽稱號,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同志親切接見,這是他繼獲得省級勞動模范、省鄉土拔尖人才、省優秀科技特派員等稱號后的又一殊榮。
嚴賢濤出生在著名的革命老區隨州曾都區洛陽鎮九口堰村,這是一塊紅色的土地,誕生了李先念任師長兼政委的新四軍第五師。他從小受到紅色革命傳統的熏陶,敢想敢拼。長大后為改變貧窮面貌他立志奮斗,離開家鄉走南闖北打工,嘗試改變貧窮命運。
在改革的春風吹拂下,隨州的香菇飄洋過海,銷往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了全國出口創匯的龍頭老大,農民稱香菇是脫貧致富的“搖錢樹”。嚴賢濤開始嘗試向全國香菇分會副會長、隨州種菇創始人之一的區科協主席劉毓學習種香菇,并于1992年先后自費到華中農業大學真菌研究所、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學習食用菌制種和栽培技術。自此始,嚴賢濤30年扎根鄉村、心系鄉鄰,艱苦奮斗,探索種菇,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和挫折,終于成為山里第一批富起來的種菇人。
隨著香菇規模化種植,當地各類木材消耗量也日趨增加。“絕不能富了口袋禿了山場!”嚴賢濤開始利用學到的知識,探索利用稻草加牛糞長草菇的新模式。經過幾年的反復試驗、失敗、再試驗,終于獲得成功,每畝栽培雙孢蘑菇可獲純利5000元以上,被群眾譽為“稻草牛糞換美金”。同時他又摸索出了一季菇一季稻輪作方法,這就是后來被稱作“菇+稻”輪作模式,比傳統栽培模式每畝可多獲純收入萬余元。此項成果獲得了湖北省科技成果鑒定和隨州市科技創新三等獎,他的試驗區被華中農業大學授予“菇+稻”生產試驗示范基地,碩士生、博士生實踐學習基地。
此后,嚴賢濤又試驗成功“菇+菜”輪作模式和食用菌盆景栽培。2017年,他培育的食用菌盆景在武漢農博會和北京國際創新創業博覽會上參展,先后斬獲金獎和銀獎。
嚴賢濤的試驗探索始終沒有停止,至今他已研究和掌握近20種食用菌栽培方法,技術儲備在全省行業領先。
一人富不算富,大伙富才是富。種香菇致富后,嚴賢濤沒有急于建高樓、買豪車。看到村里大多數人還在貧困線上掙扎,他把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作為自己的人生坐標。
在探索種植香菇共同富裕的路上,市、區老促會領導多次上門指導,并給予18萬元的資金扶持。嚴賢濤不負眾望,成立蘑菇農民專業合作社,先期吸納幾十戶最困難的貧困社員抱團發展香菇栽培。為了覆蓋更多貧困對象,他慢慢地摸索出“五統一分”的幫扶模式,即:合作社統一制棒、統一建棚、統一指導、統一回收、統一銷售,分戶管理,讓菇農無風險種菇致富。在扶貧攻堅戰斗中,他不辱使命,沖鋒在前。2019年,他協助洛陽鎮政府在10個村建鋼構大棚200余座,幫300余戶困難戶成功栽培香菇,又帶動府河鎮55戶特困群眾發展香菇產業。
經省食用菌協會推薦,嚴賢濤應邀到全國深度貧困縣竹溪,指導香菇產業扶貧。2018年5月以來,他在該縣13個村指導520個貧困戶發展香菇產業。他還受聘于湖北鄂州、湖南岳陽、新疆博樂等地,為菇農提供技術指導。他創辦的合作社被授予國家級示范合作社、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省優秀科普示范基地。
對于特困菇農,嚴賢濤不僅免費提供技術資料,還深入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10多年來,他先后在曾都區洛陽、何店、府河、萬店鎮等,為菇農講課200余場次,培訓菇農1萬多人次,免費向菇農發放技術資料15000余份,先后投入幫扶物資達50余萬元,幫扶近百戶菇農走上了致富之路。
嚴賢濤居住地的洛陽鎮是雞鳴三市的邊遠山區鎮,因災、因病、因缺技術、缺資金的貧困人口較多,嚴賢濤見此情景,將幫扶脫貧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及時伸出援助之手。2016年一場山洪暴發,九口堰村貧困戶劉克友的2個菇棚連著1.5萬袋香菇被洪水卷走,損失5萬多元,這可是他的全部家當啊!劉克友抱頭痛哭,連死的念想都有。嚴賢濤及時伸出援手,出資為其建起了2個香菇大棚,提供1.5萬袋菌袋,讓劉克友轉愁為喜,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那年劉克友收入了5.5萬元,他逢人便夸:是嚴賢濤救了我們全家。2018年,揭家垅村貧困戶劉亞軍的女兒考上大學,一家人拿著錄取通知書悲喜交加,喜的是祖宗幾代人終于出了個大學生,脫貧有望了;悲的是手無分文怎么進學校?嚴賢濤知道后,上門送去1000元讀書款,鼓勵他們打起精神來,不要被困難嚇倒,只要奮斗就有希望。他把劉亞軍招進自己辦的袋料加工廠當工人,半年下來收入8000多元,劉亞軍拿著這錢對家人說,往后娃讀書不缺錢了。
張畈村貧困戶金加芝、郭猛守著600多畝山場櫟木資源受窮,每年靠賣櫟木賺點小錢。嚴賢濤上門做工作,讓他們改賣資源為賣產品,自己援助5萬元幫助搭菇棚,捐資1.2萬元購菌袋,并負責全程技術指導,包教包會。一季下來,金加芝、郭猛2個人收入5萬多元,是賣原料的一倍多,致富后還幫助了4個貧困戶種菇脫貧。貧困戶代玉修沒什么手藝,但對養豬情有獨鐘,可是無錢買豬苗。嚴賢濤知道后,花1500元幫其購買了2頭黑豬仔,無償送給他飼養,目前豬長得膘肥體壯。代玉修喜在心頭,計劃再購4頭黑豬仔養,爭取當脫貧光榮戶!
這些年,嚴賢濤先后獲得黨委政府授予的許多榮譽稱號,連續兩屆被推選為市政協委員。他并沒因此而自滿,而是時刻想著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關鍵時刻沖鋒在前。
2012年秋,九口堰河道洪峰陡起,泄洪閘無法開啟,河岸村莊即將被淹沒。危急關頭,嚴賢濤將幾根杉木捆綁在一起,做成筏子滑入洪流,冒著生命危險開啟了泄洪閘,使群眾數百萬元財產免遭損失。
2019年8月15日,府河鎮姚家寨村18個香菇扶貧大棚遭龍卷風襲擊,大棚被強風掀翻倒地,8萬多袋料香菇遭遇高溫,如果不及時搭起大棚,高溫燒袋必然造成爛袋,其經濟損失將達60多萬元,貧困戶脫貧將成泡影。嚴賢濤得知這一消息后,冒著39度的高溫趕赴現場,指導支架蓋膜,經過連續20多個小時奮戰,大棚重新建起來了,保住了扶貧香菇基地。他卻因勞累過度加上中暑住進了醫院。
為了讓更多人從香菇種植中受益,自2012年以來,嚴賢濤撰寫了《發展食用菌循環經濟助力精準扶貧》等14篇反映農村經濟建設和民生的提案,提交市政協會議,其中大半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并被組織實施,為隨州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