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史林新葉 >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是實施發展蘇北戰略的指揮中樞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是實施發展蘇北戰略的指揮中樞
作者:劉順發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1-22 瀏覽次數:7838
2019年是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80周年,為紀念新四軍發展歷史中這一重要建制及其歷史貢獻,筆者從貫徹執行新四軍發展方針這一重要層面做一些研究闡述。
2019年是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80周年,為紀念新四軍發展歷史中這一重要建制及其歷史貢獻,筆者從貫徹執行新四軍發展方針這一重要層面做一些研究闡述。
新四軍挺進蘇南敵后到江南指揮部成立
1938年春新四軍集結不久,軍部即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指示,于4月28日派出由粟裕任司令員的先遣支隊,深入蘇南敵后進行戰略偵察。先遣支隊出發不久,新四軍第一、二支隊亦先后向蘇南敵后挺進。
繼6月17日韋崗戰斗之后,第一、第二支隊廣泛開展敵后游擊戰爭,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1938年10月1日,第一團奉命調回皖南,第六團調到蘇南敵后,歸第一支隊指揮。在1938年9月到年底的4個月里,新四軍在蘇南敵后的各部隊共粉碎敵大小掃蕩近30次,主動出擊進攻日偽據點10余次,建立了許多小塊的游擊基地。是年底,羅炳輝調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
新四軍到達蘇南之后,還積極扶持發展地方抗日武裝,先后將“丹陽游擊縱隊”“丹陽獨立支隊”編入新四軍序列。積極開展游擊戰爭,不斷打擊敵人,牽制日軍在蘇南的兵力達2萬人以上。自1938年5月到12月,半年多時間,已先后建立起茅山、丹北、橫山、江句、句北、小丹陽等10多塊小型游擊基地,為根據地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1939年2月,周恩來在皖南同軍部領導人共同商定了“向東作戰、向北發展、向南鞏固”的戰略方針。陳毅堅決執行中共中央的方針和軍部的指示。3月中旬得知,“江抗三路”已在武南、錫西完成了創造新四軍東進前哨陣地的任務,4月即著手部署新四軍第六團向東路地區發展,相機創建抗日根據地。為了執行中央賦予新四軍發展蘇北的戰略任務,陳毅決定將“江抗”移至揚中整訓待機。10月26日,“江抗”奉命撤至揚中老郎街、油坊橋一帶,月底和管文蔚部合編為“新四軍挺進縱隊”,下轄四個團。
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從1939年2月至5月,還先后進行了博望、陶吳、朱門、橫溪橋、索墅、水陽和孟河等一系列戰斗,大獲全勝。此后,敵人被迫改變計劃,放棄小據點,加強大據點。第一、第二支隊經過半年努力,不僅鞏固了原有陣地,而且進一步擴大了活動范圍,開辟了許多新的游擊基地,使茅山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到1939年秋,茅山抗日根據地的人口已增加到140萬,第一、第二支隊也由進入蘇南時的4000余人發展到了14000余人。1939年5月,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赴延安參加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籌備工作,新四軍軍部決定,第一、第二支隊由陳毅統一指揮。8月下旬,經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批準,為了加強對蘇南新四軍的統一指揮和領導,軍部決定增設江南指揮部的建制。11月7日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駐地溧陽縣水西村正式成立,從此,蘇南地區的抗日武裝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江南指揮部是新四軍發展蘇北的戰略指揮中樞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后,陳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揮,統一領導、指揮蘇南和業已進入蘇北的新四軍部隊,包括第二團、第四團、新三團、新六團、江南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蘇皖支隊以及所轄地區的地方武裝。江南指揮部積極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于“鞏固華北、發展華中”重要指示,在東進北上、開辟發展蘇北的進程中,發揮了戰略指揮中樞的作用。這主要體現在政治和軍事兩大方面。政治上是陳毅同志團結地方愛國民主人士和贊成抗日的地方武裝實力派,努力開展蘇北統戰工作;軍事上及時組織部隊渡江北上進入蘇北地區,力爭成為蘇北抗戰的主力軍,開辟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政治與軍事兩者之間相互配合,在堅決堅持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的原則下,團結國民黨地方實力派共同抗日。對國民黨頑固派則堅持既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
江南指揮部成立后,于1939年11月底就派原在蘇南東路地區作戰的葉飛(聶揚),率新四軍主力部隊第六團(即“江抗”二路)渡過夾江,北上到揚中縣,與挺進縱隊會合。六團與挺進縱隊合編,組成新四軍挺進縱隊。管文蔚、葉飛分任正副司令員(葉飛實為政委),張藩任參謀長,陳時夫、吉洛(姬鵬飛)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部隊整編為四個團,一團團長喬信明、二團團長徐緒奎、三團團長梅嘉生、四團團長韋永義。整編后挺縱部隊實力大增,隨即引起日軍的注意。日軍糾集海陸空軍3000余人,對揚中大規模圍攻。挺縱部隊預先得到情報,除留一個加強連在揚中堅持之外,大部都渡江到吳家橋、大橋、嘶馬一帶。1940年1月11日揚中淪陷后,新四軍聯系長江兩岸的跳板即改在江都縣的新老洲。
幫助李明揚運送10萬發子彈,爭取中間勢力。新四軍要發展蘇北,除了要與日偽作斗爭外,還要同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較量。陳毅從實際出發,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提出“擊敵、聯李、孤韓”和有步驟地發展蘇北的方針。其重點是“聯李”。李明揚、李長江是蘇北最有影響的地方實力派,李明揚有一定的民族意識,不滿蔣介石、韓德勤對他的歧視和壓迫。稅警總團的陳泰運屬于宋子文系統,曾因與韓德勤爭奪稅收而被軟禁于興化,后由黃逸峰幫助方得脫險,他暗中聯李反韓?!岸睢?、陳泰運兩部的政治態度同韓德勤有所不同。在新四軍江南主力渡江之前,陳毅就把同韓德勤爭奪中間勢力作為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解決蘇北抗日領導權的一個重要環節。1939年8月,陳毅第二次到蘇北,通過李明揚部第二中隊顏秀五的疏通,在管文蔚、惠浴宇陪同下,曾三次冒著極大風險進入泰州城,拜會“二李”,勸其以民族大義為重,在韓德勤對新四軍搞摩擦斗爭時,保持中立,并與新四軍共同抗日。1939年冬,“二李”與韓德勤的矛盾日趨尖銳,要求新四軍援助彈藥,陳毅立即資助子彈兩萬發。此時,李明揚部有13萬發子彈在江南無法運回,便親筆致函陳毅,要求新四軍協助護送。江南指揮部于11月11日派張道庸(陶勇)、盧勝率新四軍主力部隊第四團團部和第二營協助李部的陳玉生支隊一路護送,直到過江安全抵達泰州。新四軍還從戰利品中挑選了30支“三八”式步槍送給顏秀五;選了一匹好馬,配上新鞍韉送給李長江;選了一把指揮刀送給李明揚。陳毅趁代運子彈之機,第二次到泰州拜訪,“二李”待若上賓,并在泰州街上張貼“歡迎四將軍光臨指導!”的標語。還召集他的教導隊,請陳毅講話?!岸睢北硎驹?/span>意幫助新四軍東進南通、如皋一帶,還贈一萬元資金慰勞新四軍。不久,李明揚到挺進縱隊駐地吳家橋做了回訪。陳毅于1940年春第三次進泰州,依然受到上賓之禮,但因特務密告,韓德勤派其參謀長前往監督,故未能與“二李”詳談;卻在李明揚的招待宴席上認識了鎮江商會會長陸小波,通過陸的介紹,與蘇北耆紳韓國鈞取得了聯系。從此,也讓陳毅打開了對蘇北中上層士紳進行抗日統戰工作的渠道。
主動退讓郭村、嘶馬、大橋,爭取“二李”在韓頑制造摩擦中保持中立。正當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準備率主力北渡之時,發生了郭村戰斗。
1940年3月17日,韓德勤調集8個團圍攻皖東新四軍五支隊領導機關駐地半塔集,雙方兵力懸殊,半塔集駐軍固守待援,新四軍第五支隊、蘇皖支隊受命兼程東返。葉飛受命率挺進縱隊主力西援,途中,3月27日于馬家集殲滅韓軍一個營,東西援軍合圍韓軍千余人,取得半塔保衛戰勝利。5月中旬挺進縱隊返回江都吳家橋原防地。5月17日,日偽軍各500余人掃蕩吳家橋,激戰一晝夜,擊退日偽軍。為防敵報復,挺縱部隊撤到泰州西北30里的郭村休整。郭村是“二李”防區,“二李”疑挺縱有長期駐守之意,幾次派人要求挺縱撤離。挺縱遂分別請示中原局、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江南指揮部陳毅于5月28日復電:“蘇北形勢的特點是我在敵、頑、‘二李’三方面包圍形勢下,我方力量較弱,尚未準備完成,如采取三面進攻,則必然失敗。目前應積極與‘二李’親善,并秘密進行其上、中、下層的爭取工作?!薄澳銈儜诖藭r機積極進行大橋、新老洲、宜陵、吳家橋一帶的動員工作,擴大自己,鍛煉部隊,積蓄力量,堅忍鎮靜,不要輕舉妄動?!睉e極爭取“二李”,準備應付突然事變。挺縱遵照指示,在這一地區,發動群眾,開展工作,建立政權,擴大部隊。韓德勤則不斷煽動“二李”用武力解決挺縱部隊。6月下旬,在韓德勤挑唆和日偽蠱惑之下,李長江最終向挺縱下了最后通牒,限三日內退出郭村。挺縱負責人立即分別電告中原局和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江南指揮部陳毅、粟裕研究了挺縱來電,認為新四軍政治、軍事形勢緊迫,江南部隊正同國民黨冷欣部隊激烈交戰,暫時無法過江。挺縱兵力不多,雙方力量懸殊過大,如作戰不利,新四軍將失去大江南北的交通樞紐地帶,勢必嚴重影響江南主力北上;即使打贏了,如果韓德勤再對“二李”挑撥拉攏,造成韓、李反共大聯合,對新四軍發展蘇北極為不利,且于全國影響不好。于是,陳毅連發三電,要求挺縱盡量避免沖突。挺縱和地方黨委領導慎重研究后,一面作緊急應戰準備,一面派陳同生副主任前往泰州向“二李”倡言和平。李明揚借開會之名出走興化,李長江則將陳同生扣留。挺縱立即電告陳毅,并表達堅決固守郭村決心。陳毅接電十分焦急,一面急電蘇皖支隊火速馳援,一面將江南部隊交給粟裕,自己前往郭村,親臨決策。6月27日,韓德勤下令“二李”及其他各部,速將挺縱部隊一舉殲滅。李長江當晚緊急布置次日進攻郭村。幸有在李部二縱潛伏的共產黨員鄭少儀,冒險連夜趕往郭村報告,方為葉飛所部爭取了極其寶貴的準備時間。6月28日,李長江糾合三個縱隊,和張星炳保三旅等共13個團的兵力,四面包圍郭村,輪番進攻。挺縱部隊在地方黨和人民群眾全力支持下,英勇堅守。利用李部各路間互不配合的弱點,采取積極防御,靈活機動的戰術,逐次擊破進攻之敵,穩住了郭村陣地。此時,奉命增援的蘇皖支隊由陶勇率領,日夜兼程200余里,抵達郭村,協同挺縱打退李部多次進攻。7月1日,潛伏李部第三縱隊第八支隊擔任支隊長的共產黨員陳玉生率部起義,到達大橋地區,控制了長江南北通道。潛伏李部第二縱隊第五支隊第四大隊的共產黨員王澄、姚力等率部在港口暴動,當天上午即率全大隊500余人開進郭村,加入新四軍,投入保衛郭村、反擊李部的戰斗。新四軍內外夾攻,擊潰對方三個團,李部全線潰退。7月3日,陳毅趕到郭村,指出:戰役和戰術上的勝利,不等于戰略上的勝利。要打開蘇北局面,非把韓德勤打敗不可。要打敗韓德勤,就必須爭取“二李”中立。不要把“二李”打到韓德勤那邊去,而要打到新四軍這邊來,就要看我們政策和策略的成功了。陳毅令挺縱部隊乘勝追擊,于7月4日攻下塘頭。在泰州唾手可得的情況下,陳毅命令停止攻城,收兵于泰州城郊,以示談判誠意。為爭取“二李”中立,陳毅派出北伐時期同李明揚交誼較深的朱克靖到泰州,表明團結抗戰誠意,陳毅又親自打電話給李明揚,表明愿意與他重修舊好。此舉,李明揚求之不得,連忙放出被扣代表陳同生、周山,并賠禮道歉。陳毅應李明揚要求,釋放全部被俘人員700余人,發還部分槍支,歸還郭村、塘頭,退讓嘶馬、大橋等地。李明揚得知新四軍并無占據地盤的意圖后,則表明愿意團結抗日,協助東進;韓頑再有進攻新四軍時則保持中立。一場危及統戰大計的“死局”,就這樣讓統戰經驗豐富的陳毅“破解”了。
江南指揮部改稱蘇北指揮部,實施東進黃橋、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1940年6月中旬,江南指揮部已開始執行渡江北上、開辟蘇北之任務,副指揮粟裕率領第二團等部經溧(陽)武(進)路向長江邊進發,國民黨第三戰區顧祝同、冷欣以其第四十師主力及“挺進軍”第五團等部對新四軍北移部隊突然襲擊,粟裕指揮部隊奮起還擊,在西塔山地區殲其一部,余部潰逃。粟部隨即越過公路、運河、鐵路等日軍封鎖線,經揚中地區北渡長江,于7 月8 日勝利到達蘇北塘頭,與挺進縱隊、蘇皖支隊會合。
7月9日,陳毅向中共中央中原局報告新四軍郭村戰斗簡況及部隊行動的建議,告知:江南一支隊已渡江會合,江南指揮部已陸續渡江,造成我軍爭取蘇北發展的良好環境。并對蘇北黨政軍民整個工作布置及組織領導關系,請求指示,以便趕上局勢及新發展。
7月12日,陳毅和粟裕等開會,提出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改稱蘇北指揮部,陳毅仍任指揮并兼政委,粟裕仍任副指揮并兼參謀長。進入蘇北江都的部隊應統一整編、整訓,以黃橋為中心建立根據地等問題。會議肯定了陳毅指揮的建議,粟裕配合陳毅對部隊的整訓工作做出具體安排。14日,陳毅向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報告了東進任務和方針;并決定江北主力約8000人,在江都東北地區整訓一周后即向東挺進。在此期間,陳毅、粟裕及時召開指揮部會議,討論以何處為中心建設根據地問題。7月15日,新四軍軍部將陳粟的決心和任務安排,轉報中共中央。7月20日,陳毅接到劉少奇的回復并報中共中央的電文。7月23日部隊整訓和調整完成,陳毅在指揮部高層領導會議上正式宣布:部隊完成整編,江南指揮部改稱蘇北指揮部。部隊整編為三個縱隊,九個團: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飛,轄第一、第四、第五團;第二縱隊司令員王必成,政治委員劉培善,轄第二、第六、第九團;第三縱隊司令員陶勇,政治委員劉先勝,轄第三、第七、第八團。7月24日陳毅召開連以上干部會議,宣布蘇北指揮部將于次日率部東進的決定。25日夜晚陳毅與粟裕率部東進泰興縣黃橋地區。
此時,江南指揮部作為發展蘇北的戰略指揮中樞,已完成歷史任務,自此,陳毅、粟裕共同率領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開啟了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的歷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