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畫家趙堅——上海美術出版社原副總編輯趙堅訪談札記
畫家趙堅——上海美術出版社原副總編輯趙堅訪談札記
作者:黃朱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1-25 瀏覽次數:7879
趙堅,新四軍里培養出來的畫家。從小對美術有興趣,同時顯現出了一定的畫畫天賦。來到新四軍部隊,有名師指點,有火熱的抗戰生活,激發了趙堅投身抗日文化宣傳的政治熱情和創作靈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宣傳中,充分發揮了骨干作用。
受訪時的趙堅
粟裕夫人楚青(中)與趙堅(右)在京合影
靜靜坐在他的對面。
幾分鐘后,他遞過來一幅速寫。
我驚詫:這么快,把我畫好了。在上海市淮海路的居室,趙堅顯現的美術功力,是抗戰年代夯實的基礎。
1924年冬天,趙堅生于揚州江都的宜陵鎮。從小愛畫畫,小學里畫的畫時常被老師好評,說他有美術天賦。小學畢業那一年,全面抗戰爆發了,戰亂讀不成書,父輩送他找到當地學者嚴紹曾。嚴紹曾是清末舉人、詩人,又是書法家,趙堅在他身邊補習了一年古漢語。日寇占領揚州,嚴紹曾以犀利詩文表達鮮明抗日立場。趙堅說,國難當頭,老師嚴紹曾一言一行教育著我,堂堂中國人,不能做亡國奴。1940年,趙堅加入了新四軍。
在新四軍里,他原以為拿槍直接上戰場,沒想到分配做宣傳工作。他有美術特長,就分在了戰地服務團美術組,組長是涂克。涂克1935年就讀于杭州國立藝專油畫系,擅長油畫,涂克言傳身教,對趙堅提高畫技幫助很大。趙堅創作過一幅黑白木刻版畫,取名《新四軍小戰士》。作品上面每個人栩栩如生,帶有幾分稚氣,卻表現出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堅毅神情,鼓舞抗日軍民的斗志。
最令趙堅自豪的,是他畫車橋戰役的油印畫。這幅作品,收藏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1944年春季,新四軍一師兼蘇中軍區,為溝通蘇中與蘇北、淮南、淮北根據地的戰略聯系,決定發起以奪取車橋為主要目標的攻勢作戰。車橋鎮,地處淮安縣城、涇口、草甸鎮之間,這里是日軍兩個師團的駐防結合部。新四軍采取“圍點打援”的掏心戰術,痛擊日偽軍,解放了淮安、寶應以東地區,鞏固和擴大了蘇中抗日根據地,打亂了日偽“清鄉”、“屯墾”計劃,實現了蘇中形勢的根本轉變,揭開了蘇中局部反攻的序幕。新華社播發車橋戰役大捷消息,延安《解放日報》社論祝捷。趙堅,時任新四軍參戰部隊的文化干事,他被我軍部隊的戰斗精神和赫赫戰果所鼓舞,車橋戰役后,他創作了車橋戰役連環畫、彩色油印畫,還給這次戰役中涌現出來的戰斗英雄畫素描……
受到陶勇贊揚的趙堅抗戰時期作品
第二年,迎來了抗戰的勝利。
趙堅隨蘇浙軍區三縱隊從天目山向蘇南宜興方向進擊,迫使負隅頑抗的日偽軍向新四軍投降。部隊乘勝追擊,殲滅了丁山、蜀山鎮之敵。此時,趙堅已任縱隊政治部文教干事,他和戰友跑到老鄉家,弄來鍋底灰調成黑墨,選了駐地醒目的房屋山墻,創作了一幅大型宣傳畫《解放區的抗日戰績》。在高、寬十一二米的巨大畫面上,生動展示了八路軍、新四軍部隊勢如破竹、日偽軍節節敗退的戰場態勢。畫面右下角,趙堅標注了當時延安新華社播發的八路軍、新四軍7年戰績。陶勇時任三縱司令員,當他看到這幅氣勢恢宏的壁畫,稱贊有氣魄。他笑著說,“這幅畫展示了新四軍部隊既能打仗,又能做宣傳工作。”在他的建議下,部隊請地方照相館的人把這幅畫拍了下來,留存紀念。這一年12月,高郵戰役打響,趙堅經歷了抗戰的收官之戰,他創作了《日軍俘虜烤火圖》,表明新四軍是優待俘虜的文明之師。
趙堅木刻版畫:新四軍小戰士
2018年3月,趙堅會見幾位來自蘇中地區的客人。
興化市昌榮鎮派人專程來到上海,登門尋訪趙堅。這個鎮原名唐子鎮,始建于唐代初年,歷史悠久。1943年9月,新四軍一師三旅七團奉命攻打駐扎唐子鎮的日軍據點,激戰中,團長嚴昌榮不幸犧牲。這位從湖北參加革命的紅軍干部,當過賀龍同志警衛員,經歷了長征。新四軍組建,他在教導總隊當軍事教員,后來出任團長,善于攻堅,敢打硬仗。師長粟裕為嚴昌榮寫了挽聯:“揮戈殺敵,迭奏膚公,蘇皖健兒稱翹楚;血濺成仁,無負我黨,江淮勇士學楷模?!迸d化縣抗日民主政府決定,為紀念這位英雄,將唐子鎮改名為昌榮鎮。進入新的時代,昌榮鎮為傳承紅色基因,決定出新、拓展紅色文化品牌,特意前來征詢趙堅的建議。當年唐子戰斗,嚴昌榮是團長,趙堅是團里宣傳干事,想到團長的犧牲,時光過去久遠,他依然悲痛。20世紀90年代,趙堅曾追憶唐子戰斗場景,畫過一幅紀念畫,這次昌榮鎮領導來訪,趙堅說,我把這幅畫再畫大,送給紀念館。
人生歲月里,粟裕是趙堅敬重的將領。
“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戰地服務團整編,歸屬一師政治部,南下東臺,一路行軍一路歌。趙堅回憶,美術組走一路,刷一路標語,時間多,畫一幅宣傳畫。行軍路上,有時會遇見粟師長。這一年蘇中軍區成立,趙堅參加了成立大會的會場布置,粟裕在晚間群眾慶祝大會上演講抗日形勢,時常被如潮掌聲打斷。1945年初,趙堅在蘇浙軍區宣傳科,當時政治部決定恢復三旅的《先進報》,趙堅找到粟裕題寫了報名。1957年,趙堅從二十三軍文化處長位子上轉業地方。1983年,粟裕來到上海休養,趙堅特地去拜見粟裕,兩人還聊起了當年部隊護送美國飛行員的往事。2002年8月,趙堅應邀赴湖南會同縣,參加粟裕誕辰95周年紀念活動。來到粟裕的故鄉,趙堅以崇敬心情畫了“高椅村遙看群山”“粟裕家鄉的故居”“公園山頂粟裕紀念碑”等一組速寫。2017年7月,北京新四軍研究會舉辦紀念新四軍成立80周年暨粟裕大將誕辰110周年書畫展,趙堅把那幅《新四軍小戰士》以及《車橋戰役之夜》《井岡山的杜鵑》等畫作拿去參展,緬懷老師長。趙堅說,粟裕離開我們幾十年了,每當想起在他率領下征戰大江南北的歲月,總讓我激動不已。為此,趙堅特意賦詩抒懷:半世生涯戎馬間,一生幾得數危安。沙場百戰談笑過,際遇數番歷辛艱。松蒼敢向云爭立,草勁何懼疾風寒。生死沉浮尋常事,樂將宏愿付青山。
趙堅夫婦的青春影像
趙堅,有個幸福的家。妻子張亞政1945年4月招進新四軍衛校,后分到休養所當見習醫務員。烽火里,她和趙堅相識,直到1954年春天,兩人向組織上遞交了結婚報告。這對新四軍夫婦,風雨同舟度過了漫漫歲月。趙堅的臥室,一張支著蚊帳的床,床上擺了一疊喜歡的書,床前是畫桌,臥室里滿滿畫作和畫畫的工具。說到家,張亞政眼含淚水,我們有三個子女,養育孩子,我操心多。1953年,她從朝鮮戰場回國就轉業了。趙堅后來轉業到地方,歷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上海書畫出版社副社長等職。張亞政離休時,是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副主任醫師。張亞政說,老伴畫畫,一輩子的事業,我理解。
尋訪組同志與趙堅夫婦合影
記者感言 趙堅,新四軍里培養出來的畫家。從小對美術有興趣,同時顯現出了一定的畫畫天賦。來到新四軍部隊,有名師指點,有火熱的抗戰生活,激發了趙堅投身抗日文化宣傳的政治熱情和創作靈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宣傳中,充分發揮了骨干作用。趙堅說,他和陳毅夫人張茜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過;劉少奇同志來到新四軍軍部,他參加了會場布置;團里召開黨代會,他設計了代表證;在戰斗小報的副刊組當過美術編輯;經歷了車橋戰役,他參與出版了車橋戰役宣傳畫特刊,其中彩印作品之一被軍博收藏??箲?/span>勝利后,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戰場,趙堅還是用畫筆作武器,鼓舞士氣,打擊敵人。轉業地方,他在美術出版部門任職,如魚得水。直至古稀之年,依然想著把抗戰素材融入作品,傳承紅色文化。
縱觀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的脈搏總是緊緊維系著國家民族的命運跳動。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戰文化,在艱難困苦的抗戰時期,對于鼓舞中國軍民的抗戰熱情和斗志,促成、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激勵全中國人民英勇獻身于民族解放戰爭,趕走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力量支撐,發揮了巨大作用。毛澤東同志說過,“革命文化,對于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
時光荏苒,今天我們已經進入嶄新的時代,紅色文化沒有失色,還是熠熠生輝。革命文化的先輩們,當年把抗日救亡作為文藝創作的導向,他們留下的許許多多作品,主題鮮明,愛憎分明,追求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無疑是留給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