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 三師堂”與“ 求雨山”——記書法家桑作楷先生
“ 三師堂”與“ 求雨山”——記書法家桑作楷先生
作者:張玉道 陳建平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1-30 瀏覽次數:7830
如今,金陵四家紀念館所在的求雨山,已成為南京市的文化高地,有“當代蘭亭”“書法圣殿”之譽,桑作楷常往拜謁,倍感欣慰。
1997年,康有為女弟子、著名書法家蕭嫻先生去世,江浦縣有意將蕭老安葬于江浦縣,蕭老弟子桑作楷提議在江浦珠江鎮求雨山為蕭嫻建造紀念館。沒過多久,桑作楷又向當時的縣委書記戴宗寶建議在此建“金陵四家”紀念館。不出一月,戴書記告知桑作楷:“桑老師,謝謝你的好建議,你提出的‘金陵四家’紀念館一事經常委會研究同意建造。但我們江浦經濟條件有限,四個館只能逐步建,也請您繼續關心”。
“金陵四家”為那四家?即:胡小石(1888-1962)、林散之(1898-1989)、蕭嫻(1902-1997)、高二適(1903-1977)。這4人中有3 人是桑作楷的老師,所以,桑作楷把自己的書齋名為“三師堂”。
桑作楷1944年生于甘肅省榆中縣新營鎮,幼承家學,喜文弄墨,1959年遷居南京后開始登堂入室研習書法藝術。1972年6月,桑作楷拜見“女書圣”蕭嫻,成為文革開始以來蕭老的第一位學生。同年8月初,他赴江浦烏江拜望林散之先生,又成為林老日漸鐘愛和倚重的學生。林散之先生教導桑作楷:“古人說,只學一家,學成不過為人作奴婢,集眾長歸于我,斯為大成”,“學無常師,高二適先生是我的朋友,是南京最有學問的人,而且字寫得好,有機會你也應該向高老請教”。在林老的美意下,1973年春,高二適先生開始指授桑作楷作書之道,先生贊其“草書甚壯”。桑先生深念3位老師授業解惑之恩,遂名書齋號為“三師堂”,由蕭嫻先生手書,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師”之意;又自號“隴上老桑”,乃不忘桑梓難舍甘肅故里之情也。“隴上老桑”,亦是不懼苦寒,不辭勞苦,生命力頑強的真實寫照。
3位老師各領風騷,享譽書壇,桑作楷同時師從他們,取法高古,兼收并蓄。桑先生得前賢之法、蕭師之氣、高師之意、林師之韻,熔古鑄今,自成一家。他作小字如鐫似刻、入木三分,作大字雄健渾厚,豪氣干云,筆力之深厚,墨法之變幻,氣象之高古,法度之森嚴,當今實不多見。桑先生諸體俱善,尤精草書,筆者曾見先生作狂草大字《將進酒》,縱2米,橫10米,破空取勢筑鋒下筆,猶石破天驚! 左盤右蹙,筆鋒殺盡中山兔;上承下覆,遞相映帶白計黑;墨枯處似萬歲枯藤,秾潤處勝壯士勁鐵。整篇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情景交融,物我一如。
近50年的書法實踐中,桑先生以夜繼朝,退筆成冢,總結出“四要”“四美”書法理論,即筆要圓、氣要足、勢要全、情要真;文學抒情美、音樂旋律美、繪畫虛實美、體育抗爭美。實踐真知,賢俊灼見,言簡意賅地把“神、氣、骨、血、肉”書論思想實踐化、大眾化。
上世紀80年代,桑先生以巨大的理論勇氣、深厚的學養和非凡的膽識,提出林散之先生為“當代草圣”說,繼而又提出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適、蕭嫻為“金陵四家”說。在當時的背景和社會環境下,這兩項學術觀點不啻于平地里起驚雷,引起了巨大關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的考證,“當代草圣”、“金陵四家”,早已為社會公認。
如今,金陵四家紀念館所在的求雨山,已成為南京市的文化高地,有“當代蘭亭”“書法圣殿”之譽,桑作楷常往拜謁,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