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紀實》 > 鐵軍擷英 > 巾幗英雄蔣若虹
巾幗英雄蔣若虹
作者:焦寧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紀實》2013年第5期 日期:2013-11-13 瀏覽次數:7836
新四軍這個革命大熔爐,蘊育了眾多杰出的女英雄,蔣若虹便是其中一位。她早年放棄教師職業,加入新四軍,在軍部服務團寫劇本、演角色,她的身影活躍在戰地救護中,她一路走來,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最終成為光彩照人的女性。
蔣若虹,1915年1月出生于上海的一個工人家庭,高中學歷。1935年在上海任小學老師,1937年至1939年加入抗日進步團體,194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在皖南新四軍軍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溧陽水西村、黃橋、蘇中四分區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任職于廣州鐵路局,1985年離休,2010年病故,享年95歲。
1931年夏,蔣若虹在上海念高中
放棄教師職業,投身抗日斗爭,在周恩來的巧妙安排下,如愿參加新四軍
1937年7月抗戰爆發,國難時節,在上海私立永康小學任教的蔣若虹,毅然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0月,加入上海職業青年戰地服務團。服務團的青年們想要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因出發前既沒有打出當時國民政府承認的“硬招牌”,又沒有中共的領導,自發行動困難重重,步行到江西廣豐,服務團不得已而解散。蔣若虹只得回到上海。
1939年2月,蔣若虹加入上海市各界抗敵后援會慰勞第三戰區將士流動演出隊,在民主進步人士吳大琨和中共地下黨員殷揚(即揚帆)的組織率領下,離開了日軍占領的上海。蔣若虹與父親告別時,父親堅定地說:“我要是再年輕20歲,也和你們一起去扛槍打日本人。”孰料這次分離竟是父女兩人的訣別!幾十年后,每每談到父親,蔣若虹總是潸然淚下,感情不能自制。
演出隊先到溫州,利用各種機會,向國民黨駐軍和社會各界做抗日宣傳和演出,受到官兵和民眾的歡迎。在上演啞劇《游擊隊的母親》時,蔣若虹扮演老奶奶,有三人扮演游擊隊員,劇情以活捉日軍結束。演出隊的組織者揚帆看后總結道:“你們這次表演非常好,就是蔣若虹的表演太緊張了些。”蔣若虹聽后,暗暗下決心,在以后的表演中要自然、放松。
3月,蔣若虹等人行至金華,國民黨當局派人通知上海演出隊不能再前行,或全部留下參加國民黨的隊伍,或返回上海。演出隊只得暫時滯留在金華基督教青年會。會長劉良模是個愛國人士,他熱情接待了他們并幫助解決食宿問題。演出隊一路奔波,非常疲憊,在這里終于得到了短暫的休整機會。但如何沖破國民黨的一路阻攔,早日到達皖南軍部?一想到前途茫茫,大家的心情十分低落。
一天上午,隊長高興地通知大家,南昌八路軍辦事處主任周恩來要來看他們了。大家興奮地相互擁抱,蔣若虹急切地先到大門口等待。不多時,從大門左前方走來兩個穿灰色軍服的軍人,前面那位年紀稍大,面龐白皙,顯得很英俊,后面是位年輕的小伙子。蔣若虹斷定前面的是周恩來,后面是勤務兵。他們一進門,大家的情緒就沸騰了,他們把周恩來圍在中間。周恩來精神飽滿,面帶微笑。此時,蔣若虹站在外圈,她靈機一動,掏出小本子,寫了一句“……我要做一個民族英雄”,隨即擠入人群中,把本子送到周恩來手上。周恩來接過去看了,提筆快速寫了字,然后將本子歸還。看到周恩來竟然回了一首詩,蔣若虹激動極了!她后來回憶道:周恩來題寫的詩的內容,是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民族英雄。等她看完詩,抬起頭時,只見無數雙手拿著小本子伸向周恩來,周微笑著一一接過去簽了名。大家滿足了心愿后,才想起請他坐下。可惜的是,蔣若虹后來把這個記載著偉人親筆詩句的小本子,交給一位綽號叫“黑人牙膏”的大個子男同志保管,皖南事變中,他犧牲了,小本子也沒能保留下來。
簽完名后,周恩來開始給他們講形勢,并要求大家確立革命意志,堅持斗爭,相信國家、民族有救,前途光明……接著,周恩來和隊長單獨談了一席話。他離開后,隊長宣布:“今晚我們去慰勞川軍四十軍的部隊,演完后當夜回來,大家一律輕裝,不帶行李。”晚飯后,一輛大卡車已停在門外,大家依次上了車,因人太多,許多人只能站著。揚帆交代人到門口去看看那兩個“小販”還在不在,過了一會兒,這名同志回來說:“他們不見了。”原來,他們是國民黨派來監視演出隊的兩個特務,見大家輕裝出發,以為是去演出,才暫時取消了監視。周恩來“輕裝上陣”的主意,使大家巧妙地擺脫了特務的盯梢,走出了包圍圈。
汽車上路后,司機一路猛開,但并未去川軍駐地,而是直奔新四軍軍軍部設在太平的兵站。過了太平后第二天,上海演出隊終于抵達皖南。大家情不自禁地大聲喊著:“到家了!到家了!”激動的心情難于言表。許多年后,回憶起這一段經歷,蔣若虹依舊激動不已。1976年,為悼念周恩來總理,她作了一首詩《常憶親人周恩來》:
金華見親人,浙贛抑風塵。
慰勉暖斗室,教誨記一生。
妙策解困頓,輕裝欲奔騰。
巧過太平站,直馳水西村。
江淮沐征程,舊部亦忠誠。
滬瀆諸兒女,長憶周恩來。
來到新四軍軍部的上海人,在上教導隊短訓班之前,要經過政治審查。除奸部的同志說,有五人不能留下,其中竟有蔣若虹。原因是蔣若虹認識一個上海紅十字會的女護士,她是三青團員,蔣若虹又牽連了梁世平。蔣若虹立刻找到揚帆,對他說:“我要抗日,我有權利抗日,我就是要參加新四軍。”后來經過調查,蔣若虹和梁世平都留下了。
在軍部服務團,寫劇本、演角色,智斗冷欣,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教導隊學習結束后,蔣若虹被分配到軍部戰地服務團,不久,擔任青年隊小隊長。團政委謝云暉對她說:“青年隊是黨的后備軍。你要好好工作,團結同志,共同進步。”
1939年5月,蔣若虹在服務團擔任了編選組副組長,做編選組長林琳的助手,成員有顧燕等人。林琳和副組長李增援鼓勵她寫劇本,她便寫了《打不死的孩子》。內容是:一個農村小姑娘(中共黨員,宣傳抗日救亡),在日軍掃蕩時被抓了去,經過嚴刑拷問,寧死不屈,不吐露一個字。小姑娘由小黃英飾演,演出后,部隊反響較好。接著,蔣若虹又寫了一個反映青年農民反抗國民黨抓壯丁的劇本,隨后也上演了。
大約是在九月十月間,蔣若虹突然接到家里的來信,說父親病重,要速歸探望。讀信后,她獨自坐在大祠堂門口的臺階上抹淚。這時,黨支委馬蓮貞走了過來,問明原因后說:“你參加新四軍,一路走來多么不容易啊!現在回去多危險啊?你是知道的,當初領隊的吳大琨同志完成任務后回上海去,在路上不是被國民黨抓去坐牢了嗎?你對父親的感情我理解,但是要冒這么大的風險,行嗎?還是寫封信吧!”蔣若虹聽后,慢慢地冷靜下來,她忍受著思念父親的痛苦,馬上動手寫信,信里說:“父親,女兒為國盡忠,不能盡孝了……”
1939年秋,日軍企圖侵占繁昌,新四軍六支隊譚震林司令員指揮部隊迎擊,打了一個漂亮的大勝仗。李增援據此寫了劇本《繁昌之戰》,歌頌新四軍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精神,反映了軍民魚水之情。劇中人物有個農民老大娘,領導把角色分配給蔣若虹去演,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導演邵維是劇團主任,老戲劇家。他手把手地教蔣若虹做動作:老人走路的姿勢,腰怎么扭,腿怎么跨,手臂怎樣擺動,一點也不許蔣若虹馬虎。邵維說:“劇中的老大娘是來慰問勝利歸來的人民子弟兵的。她是人民的代表,一定要把她演好,否則會使劇本失色。”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演出博得陣陣掌聲、笑聲,終于成功了!蔣若虹沒有辜負編導的苦心。
1940年5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副指揮粟裕率領軍部戰地服務團,到冷欣任副總指揮的國民黨軍第三戰區政治部慰問演出。途中有一段水路,大家乘船前往,走到半路,忽見岸上有一股國民黨軍隊正向服務團來的方向行進。粟副指揮見此,當機立斷,他先返回軍部,命劇團繼續前往演出。服務團到后,先受到了一番招待,但盛宴過后,服務團的演員被逐個叫去和冷欣單獨談話。輪到蔣若虹時,冷欣問到:“你是上海人,為什么要參加新四軍?”蔣若虹回道:“新四軍堅決抗日,你們抗日不堅決。”一句話就把冷欣噎住了。最終,冷欣不敢扣留服務團的成員,大家全部安全返回軍部。
蔣若虹參加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后,每天廢寢忘食地創作劇本和參加演出,工作表現十分突出。1940年9月,經林琳、詹尖鋒兩位同志介紹,蔣若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從一個來自于上海工人家庭的知識分子,一步步地成長為一名光榮的新四軍戰士,一名有著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的革命者。
北上途中,日軍的子彈洞穿蔣若虹的帽子,脫險后,她扮成村婦搞偵察
1940年夏,軍部戰地服務團離開溧陽水西村軍部,隨同陳毅和粟裕率領的江南指揮部渡江北上。服務團有一個連護送,一個排打前衛。一天晚上,行軍至南京的東北角,接近江邊渡口還有二三十里地的時候,忽然有槍聲響起,原來是先頭部隊與日軍遭遇了。此時,隊尾的許多戰士奪路而上,從蔣若虹等人身邊匆匆擦過,邊跑邊叫:“快原地臥倒!”槍聲停止后,部隊行至一個村莊,走在前面的政治部的戰士們已在老鄉家里住下了。次日清早,大家在房東家門外洗漱時,旁邊有幾個人指著蔣若虹的帽子說:“蔣若虹,子彈穿過你的帽子了!”摘下帽子,蔣若虹這才發現,真的有兩個洞,而自己卻毫發無損,也不知道帽子是什么時候、怎么被打穿的。當大家都為蔣若虹有驚無險而慶幸時,卻又得到一個不幸的消息:朱克靖團長的愛人李民,被一顆子彈穿過腹部犧牲,人們都十分悲憤。
當同志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昨晚遭遇戰的情況時,謝政委走到蔣若虹跟前問:“你能聽懂江南話,是嗎?”蔣若虹點點頭。“現在給你一個任務”,謝政委用手指著東南方向說:“到前面村子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情況,行嗎?”“是!”蔣若虹馬上到老鄉家,借了一套大姑娘穿的衣褲,換上后,活脫脫地成了一個村婦的模樣。然后,她沿著村邊小路朝東南方走去。不久,前面小拐彎處有兩個莊稼人打扮的男子,并肩朝蔣若虹走來。蔣若虹側身用余光偷偷瞟著他倆,只見他們上衣敞開處露出了一角紅綢布。“這是我們短槍隊員用來包槍的紅綢布!”蔣若虹正想著,兩名男子向她努了努嘴,做著手勢,后來干脆停下了腳步。一個說:“小鬼,回去吧!你不就是服務團的嘛!你不認識我們,我們可認識你!這里沒有什么情況。前面的那個是丘部長(敵工部的丘東平),他身上穿了繳來的鬼子軍服,騎了繳來的東洋馬上了路,老百姓以為是鬼子來了,才慌忙向我們報告。”原來是虛驚一場,蔣若虹轉身就跟著兩個真正的偵察兵回到村子,向謝政委報告。
隊伍在村子里休整了一上午。午睡時,戰士們忽然又被一陣槍聲驚醒,大家很快在打谷場上集合好,指揮員說:“我們到政治部集合,出去時,人要分散一點。”戰士們出了村口,老百姓也都跑出來跟著新四軍走。不知跑了多少路,槍聲終于停了。天黑時分,全體戰士行軍到南京的渡口等待分批上船。幾只小舢板渡走后,蔣若虹上了一只較大的運貨船,因人多船少,還有一部分人鉆到了艙底板下面,部隊到江北岸泰興縣境后登岸。
兩天內發生了兩次敵情,大家明白已經到了前線。在軍部后方的生活就此結束,新的戰場就在眼前。
黃橋戰役時,蔣若虹做戰地救護,后任隊長、政指,再改做敵工、公安
經歷了江南遭遇戰后,部隊渡過了長江,轉進到蘇中泰興縣黃橋鎮。這是一個較繁榮的鎮子,有著名特產“黃橋燒餅”。部隊在黃橋鎮外住下不久,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不甘心前幾次失敗,令其主力李守維部和翁達部等多路國民黨軍進犯黃橋。
1940年10月,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在泰興以東的黃橋地區與韓德勤部展開激戰,殲敵萬余,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黃橋戰役”,它對新四軍開辟蘇北、發展與堅持華中抗戰,具有重要意義。此戰進行正酣之際,服務團被派去支前。蔣若虹則去了戰場傷員包扎所,協助醫務人員做戰地救護工作。包扎所設在黃橋街東頭路北的一間空茅屋內。蔣若虹進門時,看到正門泥墻上有個窗子,窗下有張桌子,桌上放滿了刀、剪等包扎用品和藥物。屋子里只有兩個女醫生正忙著。許多傷員背靠泥墻席地而坐,他們纏著紗布,有的戰士的血滲到了紗布外面,但他們忍著傷痛,一聲不吭。這批傷員正等待著被轉送到野戰醫院。一位醫生對蔣若虹說:“你去站在門外,有擔架來時,就幫著把傷員扶進來,安排到墻邊坐下。動作要慢點、輕點。”于是,蔣若虹開始了接待傷員的工作。忽然,一個擔架上的戰士虛弱地說:“指導員,求你給我喝口水吧,我好渴呀!”蔣若虹剛要去拿水,醫生阻止了她,說:“流血過多時不能喝水,會有生命危險的。不能給!”蔣若虹第一次看到血跡斑斑的戰士,心里說不出的緊張、害怕,又眼見他們連水都不能喝,有的傷員甚至就在自己面前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心里非常難過。包扎所的經歷,使她終生難忘:黃橋戰役的勝利,如同任何一次戰役一樣,都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戰斗結束后的第二天上午,粟裕召集直屬機關部隊和服務團團員,作戰斗總結報告。他說:“昨天保安三旅把我們圍得很緊。我們南面是長江,東、北、西三面都是敵人。如果晚上被敵人突破了,我們就都到長江里去喂魚了。情勢多緊急呀!我昨天去前沿陣地對戰士們說,‘大家只要能頂到12點,江南來支援我們的六支隊就到了。到那時,他們從敵人后面打過來,我們從正面壓過去,兩面一夾,張星炳能往哪里跑?同志們,你們有信心、有決心堅持下去嗎?’其實六支隊能不能立刻來支援,我心里是沒底的,但聽我這么一說,大家就有了斗志,都響亮地回答‘能頂住!一定頂住’。我看到士氣高漲,就回到指揮所下了出擊令。我們全線出擊后,頑軍大亂,一舉吃掉了保安三旅。還有一件事你們不知道呢!在這緊急當口,李明揚派人來談判。如果我們送機槍過去,他就保持中立,陳司令員一口答應……”就這樣,保安三旅張星炳部全部被新四軍消滅。粟裕的報告驚心動魄,大家都聽得出神。
皖南事變的噩耗傳來后,蔣若虹和戰友們義憤填膺,同時又抱頭痛哭,因為和蔣若虹一起從上海來參加新四軍的同志中也有不少人犧牲了。
新四軍新軍部在鹽城建立后,粟裕成為第一師師長。軍部戰地服務團除一部分留在鹽城新軍部服務團外,大部分編為一師服務團。1941年夏,服務團到一師師部報到。從此,蔣若虹在蘇中區黨委領導下,參加建設蘇中抗日根據地,和與日、偽、頑展開斗爭。一師服務團下分兩個隊。第一隊隊長夏時,副隊長梁世平;第二隊隊長蔣若虹,指導員江萍。此時,隊員變動很大,有些老團員被調去當政工干部。1942年初,部隊在上海擴軍,增加了新生力量:如李明夫婦、顧征、陳永康、“巴黎姑娘”李麗、徐真、錢莉等。這一時期,服務團演了些大劇,如《甲申三百年祭》《前線》《清算》,歌劇《紅鼻子》等。除文藝演出外,還有不少的同志被派去做群眾工作。蔣若虹和民運股的女同志一起,在海安東北靠黃海灣邊的三合鎮上去做社會調查,調查報告寫成后才返回部隊。
1942年5月,蔣若虹在一師三旅陶勇部的服務團擔任政治指導員、旅政治部總支委員會委員,1943年,在旅政治部敵工科當秘書。敵工科科長程葉文是朝鮮人,他日語講得很好,給戰俘們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日軍清鄉、掃蕩時,有一次,新四軍把打死日軍的尸體用一副油漆棺材裝殮,送到日軍據點去以示警告。敵工科要求蔣若虹執筆寫警告信,后來信在《江海日報》上登了出來。
不久后,地委公安局局長陳偉達通過地委,把蔣若虹從部隊調到四分區公安局工作。此后,蔣若虹改行做了10年的公安。
1973年拍于廣州,左起:蔣若虹、張茜、詹尖鋒
新中國成立30周年大慶,蔣若虹赴京參加新四軍老戰士歌詠隊的演出
1979年,新中國建立30周年,也是黃橋戰役勝利39周年。蔣若虹到北京探親,正趕上“新四軍老戰士歌詠隊”組隊排練,她也參加了。
30周年大慶時,原新四軍服務團的編導和隊員們,在人民大會堂隆重演出。演出前,老戰士們在后臺整隊,忽然一副擔架被抬進來了,原來是一師政治部主任鐘期光,他帶病前來看望老戰友,大家感動不已。當前幕拉開時,幾位領導從臺右側上場,蔣若虹一眼就望見了熟悉的老領導陳丕顯,他走在前面,后面就是粟裕。這時,蔣若虹忙跨下兩步,從第三排擠到前排。當陳丕顯揮著手向大家致意時,蔣若虹激動地大喊:“阿丕同志(陳丕顯任蘇中區黨委書記時,大家都這樣稱呼他)!”陳丕顯轉身向她微笑,兩人寒暄了幾句。不一會兒,粟裕來到蔣若虹面前,她連忙說:“粟司令員,我是蔣若虹呀!”粟裕點頭笑笑,并轉過身向觀眾致意。接著,王光美走過來,親切地說:“我是你們的家屬。”
演出開始了,由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最早的音樂指揮、軍歌作曲者何士德擔任指揮。這次演出規模盛大,老戰士們從祖國的四面八方相聚在這個特殊的盛會和舞臺上,共同的革命經歷使得大家心有靈犀,演出大為成功,反響極好,熱烈的氣氛感染著在場所有的人!演出后經中央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合作向全國轉播。這是當年歷經戰火考驗和文革磨難后幸存的新四軍指戰員們,最后一次在首長面前的大規模集合,如同軍隊接受檢閱般,令大家殊為難忘!蔣若虹曾作詩一首,回憶當年的崢嶸歲月:
鐵軍幾回聚首?將士幾多情酬!
武昌城頭血戰,星嶺葉挺不走!
上饒鬼肥人瘦,蜜蜂洞中黑手。
嗷嗷九千頭顱,恨恨千古冤仇!
憶我韋崗殺酋,憶我黃橋打狗。
陳毅大筆風流,粟裕驍勇敵愁!
惟以淮海一役,祭我死士血仇!
掃蕩中外閻羅,十萬旌旗神州。
(本文根據蔣若虹的幾篇遺稿匯輯而成。2013年2月12日春節,蔣若虹的長子李小固在廣州家中伏案編輯母親參加新四軍的相關史料,以獻給親愛的母親和母親的戰友及新四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