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我與新四軍 > 學習毛澤東用故事講政治
學習毛澤東用故事講政治
作者:郭強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2-02 瀏覽次數:7828
“用故事講政治”一代偉人毛澤東是翹楚。他一生植根群眾又博覽群書,對中華文化尤其是對典籍名著、詩詞歌賦、民間傳說,都諳熟于心,沉淀在他的意識深處,在演講或報告中信手拈來。
講政治是理論教育和宣傳思想工作者的天職。講政治最忌諱那些空洞的口號和枯燥的說教,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挖掘歷史和現實中栩栩如生、群眾喜聞樂見、聽得懂記得住傳得開的故事循循善誘,用故事講政治。我們生活在這個風云際會、如火如荼的時代,如何面向14億中國人民,面向國際社會,用中國故事講好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是廣大理論工作者的崇高政治責任和全新實踐課題。
“用故事講政治”一代偉人毛澤東是翹楚。他一生植根群眾又博覽群書,對中華文化尤其是對典籍名著、詩詞歌賦、民間傳說,都諳熟于心,沉淀在他的意識深處,在演講或報告中信手拈來。
講張思德的故事,闡明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那時起,就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自身核心價值。如何用精煉的表述闡明共產黨人的宗旨觀?1939年毛澤東在給張聞天的信中,首次提及“為人民服務”。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延安各界紀念張思德追悼會上,發表了著名的《為人民服務》的講演。這天下午2時,在棗園后溝的西山腳下操場上,中共中央直屬機關1000多人,為一個普通黨員、警衛戰士張思德召開了一個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親筆題寫的挽詞“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掛在會場正中,哀樂聲中,毛澤東神色凝重,緩步走上臨時搭建的土臺子,為一個普通戰士致悼詞:“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停頓一會,他引用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一文中的話打著手勢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講到比鴻毛還輕時,毛澤東還把手放到嘴邊做了個吹氣的動作。
這些后來人們非常熟悉而又熟記的論述傳遍了千家萬戶,尤其是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一句,一直成為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此后一年時間里,毛澤東5次提及“ 為人民服務”,直至1945年,黨的七大正式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載入黨章,升華為中國共產黨始終踐行的根本宗旨。
用陜北人趕毛驢上山的故事,談“逼蔣抗日”的統一戰線方針
1937年1月19日,為適應抗日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毛澤東經常到抗大講課。“西安事變”后,有人主張殺掉蔣介石,因為他的雙手沾滿了人民的鮮血。毛澤東在給抗大學員們作報告講到為什么要“逼蔣抗日”、促進國共合作一致抗日時,他說:在目前的形勢下,殺了蔣介石,會使國內形勢更加復雜和混亂,有利于日本帝國主義。何況殺了一個蔣介石,還會出現第二、第三個蔣介石。諸葛亮對孟獲還搞七擒七縱,我們對蔣介石為什么不可以一擒一縱呢?你們都見過陜北的農民趕毛驢上山吧,毛驢不肯走怎么辦呢?那就前面用人牽,后面用人推。還不走怎么辦?那就得用鞭子抽兩下。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對付蔣介石,我們用的就是陜北老百姓這個辦法,迫使蔣介石起碼在口頭上承認了陜甘寧邊區政府,接受一致抗日的主張。毛主席風趣幽默的講話,全體學員聽得津津有味,以至于若干年后這堂課的每一個字,好多老同志都能夠回憶起來。
用“愚公移山”的故事,講抗日持久戰和人民必勝的道理
“愚公移山”故事的流傳,得益于偉人毛澤東的反復引用。1938年12月1日和次年1月28日,他兩次在延安“抗大”講要學習愚公挖山的精神。當時毛澤東擔心人們缺乏持久抗戰的心理準備,經受不了長期艱苦和挫折的考驗,在演講中著重講道:抗日是長期戰爭,總歸要打下去,一直到胡子白了,于是把槍交給兒子,兒子的胡子又白了,再把槍交給孫子,孫子再交給孫子的兒子,再交給孫子的孫子,日本帝國主義倒不倒?不倒也差不多了。講到這里,他說:“這條道理是中國古時一個老頭兒發明的”,這就引出一大段愚公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動神仙移走太行王屋二山的故事。召開黨的七大時,抗戰勝利在即,中國共產黨已經有了100多萬正規軍隊、上億人口的根據地,全黨的思想空前統一,最艱難困苦的日子已經過去。在七大閉幕式上,毛澤東又反復講“愚公移山”,并以其為題發表講話,提出“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也為“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注入了以奮斗為主題詞的精神新元素,即珍惜奮斗歷史、咬定奮斗目標、正視奮斗困難、堅信奮斗勝利。毛澤東推崇愚公移山精神,說到底是提倡一種持之以恒、一干到底的精神,即面對困難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和大無畏精神。
講農夫和蛇的故事,號召將革命進行到底
在中國革命即將勝利的前夜,毛澤東于1948年12月30日為新華社寫了題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毛澤東在獻詞開頭不容置疑地宣告:“中國人民將要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獲得最后勝利,這一點,現在甚至我們的敵人也不懷疑了。”他號召全國人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真誠合作,采取一致的步驟,粉碎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政治陰謀,將革命進行到底。針對少數人在這個問題上模糊動搖的觀點,毛澤東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除惡務盡的道理,告誡人們決不要憐惜蛇一樣的惡人。在這里,他引用了古希臘的一則寓言:一個農夫在冬天看見一條蛇凍僵著。他很可憐它,便拿來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氣就蘇醒了,等到恢復它的天性,便把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傷。農夫臨死的時候說,我憐惜惡人,應該受到惡報!他用這個故事深刻地告誡人們:革命到底,除惡務盡。
用《水滸傳》中的故事,闡述唯物辯證法
1937年8月,毛澤東在延安抗大作了一場關于哲學《矛盾論》的講演。哲學本來是比較枯燥的理論,但毛澤東為了從認識論的角度強調研究問題切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用《水滸傳》里著名的“三打祝家莊”的故事,作了深入淺出、生動形象論述。他說,“……《水滸傳》上宋江三打祝家莊,兩次都因情況不明,方法不對,打了敗仗。后來改變方法,從調查研究入手,于是,熟悉了盤陀路,拆散了李家莊、扈家莊和祝家莊的聯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敵人營盤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國故事中所說木馬計相像的辦法,第三次就打了勝仗。《水滸傳》上有很多唯物辯證法的事例,這個三打祝家莊,算是最好的一個。”毛澤東講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誡我們的干部,要深入基層全面了解掌握第一手資料,摸清具體情況,克服主觀主義、盲動主義。他批評說,“可是我們的同志看問題,往往帶片面性,這樣的人就往往碰釘子”,使人們對唯物辯證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用京劇《法門寺》里的人物故事,強調要挺起中國人的脊梁
1949年夏天,北平剛解放不久,百廢待興。是靠自己還是靠外援呢?一次毛澤東在長安大戲院觀看京劇《法門寺》后,對身邊的警衛說:“《法門寺》里有兩個人物很典型,一個是劉瑾,一個是賈桂。劉瑾從來沒有辦過一件好事,唯獨在法門寺進香時,糾正了一件錯案,這也算他為人民辦了一件好事。賈桂在他上司面前,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十足的奴才相。我們反對這種奴才思想,要提倡獨立思考,實事求是,要有自尊心。”1956年4月20日,毛澤東為撰寫《論十大關系》而聽取國務院部門負責人匯報時,針對社會上流行的“如果沒有蘇聯的援助,中國的建設是不可能的”錯誤觀點,批評說:“當奴隸當慣了,總是有點奴隸氣,好像《法門寺》里的賈桂一樣,叫他坐,他說站慣了。”毛澤東后來還在《論十大關系》中特意寫道:“有些人做奴隸做久了,感覺事事不如人,在外國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門寺》里的賈桂一樣,人家讓他坐,他說站慣了,不想坐。在這方面要鼓點勁,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來,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視美帝國主義’的精神發展起來。”一番話如雷貫耳,使國人樹立起自力更生建設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心。
用《笑林廣記》里的故事,諷刺脫離實際的教條主義
為切實整頓黨的學風,1941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他在報告中講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民間故事和典故,引得七八百位高級干部不時哄堂大笑。他首先講了一個《笑林廣記》中的故事。有一個人舉著一根長竹竿進城,城門小,竹竿長,橫過來進不去,豎起來也進不去,急得滿頭大汗。一個過路人看了,說你這個人怎么這么笨,你把竹竿砍斷不就可以進去了么?這個舉竹竿的人果真這么做了。其實,這兩個人都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只知道把竹竿橫著拿,就不知道把竹竿順過來進去。接著,他又講了一個秀才過溝的故事。秀才要過溝,怎么也過不去。一個農夫看到了,叫他跳過去。秀才兩腿一并,往前一蹦,結果掉在了溝里頭。農夫說,你的跳法不對,于是做了個示范動作。秀才看了埋怨農夫說,你是一條腿在前一條腿在后這叫作“躍”,兩腿并起來才叫“跳”,你為什么不叫我“躍”呢?毛澤東講完這個故事后,教導大家:“這個秀才教條主義到了家,他比豬還不如。豬過河還知道用前腿探一下,調查研究一番……”毛澤東還用一個民間傳說挖苦了教條主義者的崇洋思想。有一個留美學生,得了博士學位,回到家里,趾高氣揚,誰也瞧不起。他爸爸問他在美國學什么,他說學烹飪。老頭一生奉行孔夫子的膾不厭細、食不厭精的信條,聽見兒子是學烹飪的,很高興,便叫兒子給他炒個雞蛋。這位博士抱來一大堆洋書,邊翻邊做,油都烘起了火,雞蛋卻還未下鍋,結果雞蛋炒焦了。老頭很生氣,打了兒子兩個耳光。這小子還摸著臉說:“爸爸,你打我兩個耳光沒什么,可是你沒有外國人打得好。”講到這里,毛澤東評論說:“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為了運用,絕不能像那個博士一樣,什么都是外國的好。教條主義者就是不顧中國的實際,馬列主義詞句背得朗朗響,就是不會用。”
講《封神演義》的故事,論述黨的三大法寶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我黨奪取抗戰勝利進而取得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寶。怎樣才能使這三大法寶深入人心呢?1939年7月7日是盧溝橋事變兩周年,7月9日華北聯合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校長成仿吾邀請毛澤東給師生作動員報告。當時中央已決定將華北聯大遷到抗日根據地去辦,出發在即。毛澤東來到橋兒溝天主堂西側廣場上,為幾千名準備奔赴前線的師生們演講。演講開場白別具一格,首先由全體同學代表獻給毛澤東一面旗幟。毛澤東的演講便從獻旗開始。他說:今天我來給大家送行,同志們送我一面旗幟,我收了。但我還要給同志們三面旗幟,作為送你們上前線的禮物。接著他很風趣地引用《封神演義》第三十八回“姜子牙二下昆侖”的故事:“當年姜子牙下昆侖山,元始天尊贈了他杏黃旗、四不像和打神鞭三樣法寶。現在你們出發上前線,我也贈你們‘三樣法寶’,這就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接下來,毛澤東對三樣法寶一一作了講解。最后說,我講的這些都是我們18年的經驗總結,又加上兩年的抗戰,這三樣法寶是從血肉中得出的。毛澤東借古喻今,十分精練地將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經驗概括成“三件法寶”,既生動又通俗,給即將奔赴抗日前線的師生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他們到抗戰一線開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用《西游記》人物故事,主張學人所長、明辨是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關鍵在揚長避短。1938年4月底,毛澤東在延安對即將畢業的抗大第三期二大隊學員講話時,對《西游記》的人物一一點評:唐僧這個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經,遭受九九八十一難,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堅定不移的。但他也有缺點:麻痹,警惕性不高,敵人換個花樣就不認識了。豬八戒有許多缺點,但有一個優點,就是能吃苦。臭柿胡同就是他拱開的。孫猴子很靈活、很機動,但他最大的缺點是方向不堅定,三心二意……毛澤東還特地提到了那匹白龍馬,說:你們別小看了那匹小白龍馬,它不圖名,不為利,埋頭苦干,把唐僧一直馱到西天,把經取了回來,這是一種樸素、踏實的作風,是值得我們效法的。毛澤東對孫悟空的評價多是正面的,如在《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就有“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句。但1953年,毛澤東在談到一些人的階級本性變不了,偽裝也沒用時說道:“孫猴子七十二變,有一個困難,就是尾巴不好變。他變成一座廟,把尾巴變作旗桿,結果被楊二郎看出來了。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呢?就是從那個尾巴上看出來的。”這里是把孫悟空當負面形象,比喻那種階級立場、感情無法改變的偽君子代表,強調革命者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用《三國演義》的故事,闡述知識分子的作用
毛澤東對四大名著情有獨鐘且活學活用。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上,凱豐批評毛澤東是“靠《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在打仗”。他并不否認,反問凱豐:你看過這些書嗎?《孫子兵法》有幾章幾條?他十分強調知識分子要研究中國革命的實際。1945年4月24日在中共七大會議上他講話指出:“《三國演義》里有三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知識分子,有高級的,也有普通的。那些穿八卦衣的,或像諸葛亮那樣拿鵝毛扇的就是知識分子。”1926年5月至9月,毛澤東在廣州開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期間,運用《三國演義》的故事把中國知識分子要同民眾相結合講得出神入化。他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當其未出茅廬時,一點用也沒有,當一出山握有兵權,則神出鬼沒了。”通過閱讀《三國演義》,毛澤東敏銳地察覺到革命事業中廣泛吸納知識分子參加的重要性。大約在1929年年底,為了闡述黨和軍隊的宣傳鼓動工作重于指派命令,毛澤東給大家講了一段三國時期老將黃忠大敗夏侯淵的故事:“黃忠本來年邁、體衰,很難取勝夏侯淵。可是諸葛亮使用了‘激將法’,把黃忠的勇氣鼓動起來了。于是黃忠表示:如果不斬夏侯淵于馬下,提頭來見。結果,黃忠果然殺了夏侯淵。”一個盡人皆知的老故事,被毛澤東賦予了完全現代的意義。
用故事講政治,通俗易懂,耐聽好記,受眾喜聞樂見,使人印象深刻,經久難忘。我們要向偉人學習,把講政治的功力再提升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