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文化助力新四軍第五師發展壯大陳義萬高劍
文化助力新四軍第五師發展壯大陳義萬高劍
作者:陳義萬 高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2-05 瀏覽次數:7825
文化是靈魂,新四軍第五師通過廣納文化人才,組建文藝團隊,興辦抗大十分校等措施,豐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整體素質,使部隊迅速發展壯大,被中共中央評價為堅持“獨立工作第一,發展第一”的一支鐵軍。
文化是靈魂,新四軍第五師通過廣納文化人才,組建文藝團隊,興辦抗大十分校等措施,豐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整體素質,使部隊迅速發展壯大,被中共中央評價為堅持“獨立工作第一,發展第一”的一支鐵軍。
廣納文化人才部隊素質不斷提高
毛澤東同志指出,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新四軍第五師注重廣泛吸納文化人才,讓積極投身革命的知識分子和進步青年充分施展才能。如《七七報》主編李倉江,《七七報》編輯周立波,《七七日報》社長夏農苔,《七七報》《七七日報》美術編輯武石,《七七報》編輯部主任顧文華(后任《湖北日報》總編輯),五師文工團首任團長唐亥,師文工團副團長周辛(女,創作過《打麥歌》等大量歌曲),五師楚劇隊隊長黃振(后任湖北戲曲學校校長),五師文工團團長、著名作曲家鄧耶,《挺進報》總編輯齊光,鄂豫邊區教育處長李實(后任湖北省文化館館長),五師文工團協理員胡旋(女,后任珠江電影制片廠黨委副書記),中原軍區鄂東軍分區司令部通信科長郭非(后任《文學報》主編)等等。
鄧耶,湖北省宜昌市人。1941年夏由地下黨組織送到京山縣八字門,在鄂豫邊區黨委辦的洪山公學學習。年僅17 歲的鄧耶開始創作革命歌曲,先后創作了《戰洪山》《我們戰斗在大洪山下》《奪長江》《今年打敗希特勒》《保衛大悟山》等近百首膾炙人口的歌曲。1944年夏他在游泳時撞到石頭身亡,年僅21歲。英年早逝,實在可惜。
武石,原名馮子樹,湖南湘潭人。1934年畢業于上海美專,1934年通過地下黨組織到達鄂豫邊區,在《七七報》社當美術編輯。他創作了《法令》《軍民生活》《一個飼養員的房間》《行車路上》《魚水情深》等大量版畫作品。有一次,他偶爾對邊區領導陳少敏說魯迅先生主編的《蘇聯版畫集》忘在上海家中。過了一段時間,陳少敏把一本《蘇聯版畫集》交到了武石手中,他很受感動。解放后,武石成了湖北美術學院教授。
唐亥,原名唐耀倫,湖南長沙人。1935年畢業于上海藝術專科學校,1940年到鄂豫邊區,任五師政治部藝術科科長兼文工團團長。他是集編、導、演、舞美設計于一身的全才,創作有楚劇《趙連新歸隊》《新古城會》《長沙淪陷記》,秧歌劇《營救》,并導演了《霧重慶》《李秀成之死》《正氣歌》等大型劇目。新中國成立后任湖北省文聯副主席。
周立波,原名周紹儀,湖南益陽人。1944年冬隨王震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來到禮山(今大悟),任《七七報》編輯。在此期間,周立波寫出了《南下集》《萬里征程》兩部報告文學集。1948年創作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獲斯大林文學獎。新中國成立后,任湖南省文聯主席。
組建文藝團隊豐富戰士文化生活
河南省確山縣竹溝留守處原來有一個“孩子劇團”,團長是19歲的胡旋同(女,后改名胡旋),指導員是16歲的余溪(女)。李先念率部南下,部分“孩子劇團”的小演員也隨隊南下。1939年11月,部隊到達京山縣小花嶺,將原來由地方黨委領導的“解放劇社”改編為“十月劇團”,將“孩子劇團”編為“十月劇團”的一個宣傳隊。后來宣傳隊解散,以這些種子為骨干,各旅、團陸續成立了文藝宣傳隊。
1941年,五師黨校駐京山縣八字門,在黨校舉辦的軍民聯歡會上,黃英雄(黃鎮,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文化部部長)主演了小楚劇《新送十里涼亭》,受到干部戰士的熱烈歡迎。李先念指示,由黃英雄負責,建立一支楚劇隊。黃英雄從黃陂、孝感兩縣動員一批民間藝人參軍,成立了楚劇組,不久發展成楚劇隊。楚劇隊表演的劇目,主要是歷史劇《岳飛傳》《羅通掃北》《逼上梁山》等。隨后,黃英雄派他的哥哥黃啟元到武漢招演員,又組織了一大批有文化的青年到楚劇隊。1943年冬,楚劇隊發展到100多人,分為三個隊。
1944年11月,師部舉辦了一個為期兩個月的藝術訓練班,由唐亥負責。藝訓班結束后,成立了文工團,團長是唐亥,副團長是方西,下轄1個文工隊,3個楚劇隊。
文工隊除表演《放下你的鞭子》《狐群狗黨》《新四軍快來》之類的獨幕劇外,還排演了大型節目《太平天國》《霧重慶》等。特別是夏衍、曹禺創作的大型話劇《霧重慶》,他們克服劇場、布景、道具、演員等諸多困難,硬是把戲搬上了舞臺。各軍分區、各旅的首長看了戲后大加贊賞,甚至整個邊區都轟動了。后來文工隊一分為三,加強下屬三個旅。
1946年3月,以新四軍第五師為主組建的中原軍區在宣化店開展了一次“文藝整風”。活動結束后,集中文藝骨干成立了“中原軍區文工團”,仍保留了楚劇一隊、二隊和各旅文工隊。1946年6月,這些文藝團體隨部隊突破平漢鐵路轉戰延安。
創辦抗大十分校提升作戰指揮能力
1942年春,李先念根據軍部意見,決定在五師隨營軍校基礎上,創辦抗日軍政大學第十分校。2月15日,學校在隨縣白兆山區洛陽店舉行開學典禮,李先念兼任校長和政治委員,黃春庭任副政治委員,肖遠久任副校長,鄺林任教育長,余潛任政治部主任,張水泉任訓練部長。開學后不久,黃春庭在戰斗中壯烈犧牲,鄭紹文繼任副政治委員。
抗大十分校第一期3個大隊,有學員1000多人,其中一個大隊是知識青年隊,主要是河南地下黨組織介紹來的青年學生。課程設有軍事課、政治課和文化課。軍事課包括軍事理論、基本戰術、游擊戰術、簡易測量等;政治課包括社會發展史、抗戰理論、《論持久戰》等;文化課主要有國文、算術、歷史、地理等。
1942年夏,五師三打偽軍汪步青部,俘虜了一個軍樂隊。這是一支由40多人組成的管樂隊,有很多樂器。師首長把這支軍樂隊的全部人馬放到了抗大十分校。
抗大十分校第二、三期仍然保持3個大隊的培訓規模,第四期遷至大悟山的麻溝,學員分別住在黃家畈、傅家塆、何家塆群眾家里。1945年春,第五期開學時,因部隊和根據地擴大,十分校奉命派出干部和教育骨干到十三旅、鄂東軍分區、二軍分區、三軍分區、四軍分區創辦教導團。
1945年9月,十分校于應山縣吳家店舉行畢業典禮,圓滿完成了抗日軍政大學十分校的歷史使命。抗大十分校共辦五期,共培訓學員5000多人,大大提升了部隊的作戰指揮能力。培訓期間李先念多次到分校視察、作報告,其中有兩次住在大悟縣芳畈鎮傅家塆陳順亮家里。
五師很多指戰員原來沒有什么文化,在文化人的帶動、輔導、培訓下,迅速成長為文武兼備的抗日戰士。還有一部分文化人,用他們的作品和演出,鼓舞了士氣。五師之所以能夠迅速由小股的游擊大隊發展成一支抗日勁旅,是堅持興文化、練內功、強素質、壯隊伍、熔精神、鑄軍魂的建軍理念,提高了五師的戰斗力。
文化,助力新四軍第五師發展壯大。
(本文作者陳義萬為湖北省大悟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長,高劍為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