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播撒余暉鑄未來——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關工委精準結對紀實
播撒余暉鑄未來——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關工委精準結對紀實
作者:顏婷婷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2-12-13 瀏覽次數:7830
誨人不倦,滿腔熱忱,他們是幼專園丁,培育桃李芬芳;砥德礪行,無私奉獻,他們是不老傳奇,甘為事業堅守忠誠。他們就是鹽幼專關工委退而不休,始終奮戰在一線的老同志們。
誨人不倦,滿腔熱忱,他們是幼專園丁,培育桃李芬芳;砥德礪行,無私奉獻,他們是不老傳奇,甘為事業堅守忠誠。他們就是鹽幼專關工委退而不休,始終奮戰在一線的老同志們。
青藍攜手傳幫帶 老少結對續輝煌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閃耀在鹽阜大地上的師范教育明珠。多年來,學校堅持弘揚鐵軍精神,傳承革命薪火,扎根師范教育,培育后學新人。從本世紀初開始,“青藍工程”在我校如火如荼地開展,數百名在職老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較好地促進了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專業技能和科研水平上的快速成長,提高了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短短幾年間,“青藍工程”發展成為學校的品牌工程。2015年初,校黨委領導班子建議在“青藍”品牌工程的基礎上,發揮老同志的傳承作用,不但要與青年教師結對,還要與學生和班級結對,真正做到為學生立根、立德、立魂。“三結對”模式就這樣順勢而生了。2015年12月,學校“三結對”項目被鹽城市教育系統關工委評為“品牌推廣項目”;2017年5月,被江蘇省教育系統關工委評為“工作創新二等獎”,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將之編入《求索》一書在全省推廣。《關心下一代》雜志、省教育關工網和《鹽阜大眾報》等媒體均對該項目做過報道。
古楓吐艷塑清風 晚菊傲霜鑄師魂
堅定理想信念是鐵軍精神的核心,獲得過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獎的魏廷駿老師始終踐行著鐵軍精神。近年來,他發現個別青年教師在工作中消極怠慢。盡管雙腿不利索,他依舊蹬著老式自行車從城北到城南,單程路途往往近一個小時,只為和青年教師面對面交流。最初,換來的是冷嘲熱諷,可最終,他的付出感動了這些青年教師。除此之外,他還主動給青年教師開設講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職業道德素養。在魏老悉心指導下,青年教師浦立孟教學業務水平持續提升,每年完成5篇論文,多次在省青年教師業務競賽中獲得一等獎。
為了搞好雙百英模人物主題教育活動,魏老選擇水稻專家袁隆平事跡作活動主題。年逾七旬的他不僅多次到圖書館、瀏覽網站查閱大量資料,觀看電影《袁隆平》,還特意到市農科院向專家請教水稻雜交技術等相關知識。他開設的《當代的神農氏——讓人民吃飽肚子的布衣皇帝》的講座,博得大家一致好評。
夕陽輝映托朝陽 愛心傾注暖“棄嬰”
心中有信仰,腳下就有力量。與特殊學生結對是學校“三結對”工作的重心。外語系德阿班的陳村鄉是一名棄嬰,后來被好心青年陳如撫養,可陳村鄉剛入學,她的養父就患腦癌離世,她只能與78 歲、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奶奶相依為命,三畝責任地是祖孫倆唯一的生活來源。得知這一情況,退休教師劉菊芳淚流滿面,將小村鄉緊緊地摟在懷里。她用愛心給小村鄉鑄造了第二個家。
針對陳村鄉的情況,劉菊芳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扶困。小村鄉由于營養不良,面黃肌瘦,體重不過80斤。劉老師的家庭并不富裕,卻將自己的退休工資的相當部分用在了小村鄉身上。為了不給兒女增負擔,她自己省吃儉用,但依然入不敷出。為了更好地幫助小村鄉,她走街串巷,呼吁校內外關注這個特困生。在她的努力下,校領導、市教育系統關工委和市關工委主要領導親自出面,使陳村鄉先后兩次得到共計1萬元的捐助金。二是扶志。在一連串的生活打擊下,小村鄉意志消沉,劉菊芳便用真情感化她,讓她明白要樹立與困難作斗爭的勇氣。劉老師說:“就算全世界拋棄了你,我都會在你身邊。”質樸的話語,讓人熱淚盈眶。三是扶智。作文是小村鄉的短板,劉老師手把手指導她寫作,小村鄉的寫作水平很快得到提高,所寫征文《黨啊,我的母親》被市教育局評為一等獎第一名,征文《感受幸福》被市教育局評為一等獎。小村鄉長大后,劉老師還東奔西跑,為她落實了工作。陳村鄉寫給劉老師的《感恩信》,字字情深,陳村鄉表示,對劉老師給予的大愛終身不忘。
從無助與迷茫到品學兼優的“三好生”,再到受用人單位好評的青年,陳村鄉的事例是劉菊芳老師傳承鐵軍精神最好的詮釋。
揚鞭奮馬新時代 乘風展翅逐日新
綠了校園,白了頭發;老驥伏櫪,魂牽未來。她就是“愛心奶奶”王福安。
認識王福安老師的人都知道,她耄耋之年,高度近視,背部佝僂,身體欠佳。學校領導不忍讓王老奔波,讓她在家頤養天年。但是,與王老結對的小文班是學校的重點班級。王老說,這個班級就像她一手帶大的孩子,不忍心丟下。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再次強調了“以德樹人”的重要性。王老看后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覺得,在“互聯網+”形勢下,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時髦”的高素質新型老人,就必須努力學習新媒體技術,學會使用QQ、微信、微博等新平臺開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進行結對傳導、教學督導、教育引導、專業指導、心理疏導和校外輔導。2017年5月,她在班級的微信群里上傳了自己的一段講座視頻——《學習鐵軍精神筑夢精彩人生》。視頻中,王老鏗鏘有力地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紅色故事。全班同學深受感動。
潤物無聲勝有聲 校園處處總關情
除了結對教師、學生、班級,還有一個人戎馬一生,默默地踐行鐵軍精神,他就是學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孟金保同志。
為了做好學校關工資料的整理工作,每年年末,他都將所有紙質資料分類組卷,編好頁碼,打印目錄,設計封面,裝訂入檔。同時,他還將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建立成一套電子檔案,便于查找使用。學校的關工工作已經成為鹽城市教育系統關工工作的典范,目前,全省已有十多個單位前來參觀學習。
退休前,孟老是一個“電腦盲”,可是現在卻是一個能跟上“互聯網+”時代步伐的行家。為了提高關工工作的質量,他報名上了老年大學,能熟練地打印材料、發送郵件、處理圖片、編輯視頻、刻錄光盤、制作課件等。此外,他還自費數萬元,購買了手提電腦、掃描儀、錄音筆、攝像機、單反照相機、光盤刻錄機和彩色打印機,同志們親切地稱他是“七機部長”。
因長期勞累,孟老身體狀況不佳,前幾年做過手術,近幾年有時走路都很困難,2018年暑假,更是因為膽囊切除手術大出血,臥床數月。病床成了他的工作室,他用無聲的行動感染著身邊所有人。老伴、女兒、女婿都成了他工作中的助手。
有一方土地,點燃傳承的薪火,霞光四溢;有一種精神,歷經歲月的沉淀,日久彌新;有一種情懷,飽受時代的洗禮,更臻醇厚。那是鹽幼專老同志們精準幫扶的真實寫照,他們用自身的魅力,讓鐵軍精神成為永恒的精神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