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聞動態 > 攝影英才 余日生輝—單金德
攝影英才 余日生輝—單金德
作者:王達銀 責任編輯:姚云炤 孫加永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3-01-10 瀏覽次數:7825
月華日輝,乾坤浩瀚,這方熱土—江蘇大豐草堰,代有接力,英才輩出,單金德,就是當中的佼佼者。草根人生,一步一個腳印,從走進火熱軍營到踏邁上從政道路,盡忠職守,追求卓越;與攝影結下不解之緣,“苦其心智化莊嚴,一輪圓月耀天心”,眼觀萬象,捕捉精彩瞬間,在攝影藝術的眾芳國中,擷取碩果,享譽國內外。
1949年10月24日,農歷九月初三,在蘇北大豐縣小海區紅星村六隊單增余家,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第一聲響亮的啼哭,給在艱難中度日的全家帶來幾許天倫之樂。大人給他起名字,寄寓了“金貴”與“德昭”的意蘊。單金德,在祖輩(祖父單高榮、祖母單茅氏),高堂雙親。(父親單增余、母親楊德銀)的扶掖下,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到步入少年,青年,無時不霑有親人的溫暖與泥土的氣息。帶著草堰的秉賦與特色,于1969年2月走進部隊這所大學校。1970年4月入黨,熔爐鍛煉,軍旅八載,在單金德人生的旅途上是何等重要的里程碑!1976年5月在草堰塑料廠做工,嗣后任該廠供銷科長,副廠長,繼之于1979年調交管站,任副站長,1984年9月任草堰交管所所長。
1991年,華東六省一市百年未遇的洪澇災害發生,單金德其時正在鹽城市參加交通工作會議,6月12日下午會議結束,交管所電話通知單金德:政府找你有事,會議結束之后直接到達政府。鎮黨委書記張太泉、黨委副書記楊啟云說,草堰北糧庫有2500多噸稻谷急需搶運,這當口大豐縣糧食局副局長向增來專程趕到達草堰,四人一起到北糧庫查看災情,發現災情十分緊急。2500噸稻谷是國家儲備糧,意義重大,為保障糧食安全,必須馬上轉運。接到任務后,單金德提出兩個方案,第一個是水路運輸,調用兩艘千噸船隊運輸,但因水漲船高,無法通過橋梁而無法實施;第二個是陸路汽車運輸,大豐運輸車輛有限,社會車輛難以統一安排,只能上報大豐縣交通局,同時向鹽城市交通局報告,回報災情,請求上級支持,緊急之時,調用了鹽城市糧食車隊8臺車輛參加搶運,8臺車計64噸車皮,同時組織了社會車輛參于搶運,稻谷從草堰運到南陽鎮,于是,單金德增用由南向北空車輛,只是路過草堰的空車就帶一車糧食走,并安排專人隨車押運。精心組織突擊裝包卸糧,科學安排歇人不歇車,終于提前兩天完成任務。最后部分潮濕稻谷運到豬廠加工成飼料,沒有浪費一點糧食。擔當與完成此次任務共用7天7夜,以忘我的工作精神,他吃住都在搶糧現場,無空過問家中老小。單金德在交管所所長的位置上,奮戰在抗洪救災第一線,表現突出為搶救2500噸稻谷并使之安然無恙,作出了特殊貢獻,被草堰黨委,政府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大豐縣交通局表彰為抗洪救災先進個人,鹽城市交通局給予記功一次。
我與單金德打小就相識。那一回,我倆在草堰大會堂看電影,談得甚是投機,他當時給我的印象是純真、坦率,四十多年過去了,恍如昨日。他爸爸單增余,當過草堰組委,人武部長,革委會主任,鎮黨委副書記。1977年9月我到界中聯辦中學任教高中語文,有單增余的推薦之功,我記憶彌深。有道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人活著,就要報恩,報祖國恩,報人民恩,報父母恩,也報工作單位恩。”單金德這樣對我說過。他一以貫之,藉以共產黨員的風范積極投入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贏得良好的口碑。
“事業重于泰山”,這是單金德心底的吶喊。還是在單金德擔任草堰交管所所長期間,一次,深秋時節,執行上級布置的任務:攔住一條來自興化的禁運大中農場糧食的運糧船,這條運糧船行至通榆河合新村段面,單金德在岸上揮旗吹哨叫停,船老板朱某不予理睬,這船繼續航行。單金德便沿河騎腳踏車,由雙河跟到界中,有座橋,這糧船將要過橋涵 ,單金德不由分說,飛一般的跳下河攔船,岸上的圍觀者也吆呼運糧船停下來。踩在河中,單金德仍搖旗吶喊,喝令運糧船停下來,船老板一嚇,將運糧船停下, 朱某把單金德拉上船。單金德的衣服一直往下滴水,他對朱某說:“你無視大豐的規定偷運糧食,叫你的船停下來,是為了解決問題。”后交工商部門處置,此樁偷運糧食的事件處理終結。一滴水可以映太陽的光輝,單金德盡心盡力履職,由此例可一見斑。
春風秋雨,迎來送往,一個個季節的輪回。回溯當年,單增余為資深科級干部,1958年單金德十歲,隨父自小海到了草堰,讀小學三年級。父親垂范,耳濡目染;家風熏陶,頗受教益。“讓我們蕩起雙漿,小船兒輕輕飄蕩……”小學生活留下童話般的記憶。兄弟姐妹七個,家中困難,可以想見。單金德是老大,不得不幫助父母挑上家庭的重擔。所以,沒有上初中。種子記得,禾苗記得,田野的風,吹落汗水—四運流轉,如今,或許仍未晾干他那辰光灑下的汗水。
1990年單金德進入大豐黨校高中補習班深造,拿到文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歷經“過五關,斬六將”,通過嚴格的學科考試,于1995年取得南農大這座百年老校頒發的大專文憑。
人生歷煉,風雨兼程,一抬腿,便踏上了生命的延長線。1992年10月,單金德任草堰鎮常務副鎮長;1998年4月任草堰鎮黨委副書記。修為造化,盡忠職守,贏得黨心民意的嘉許。2001年3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大豐市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熱愛草堰古文化,有好多事情,勢必常與政府領導打交道,那么,在我的感覺中,單金德確是懷揣一份鄉愁,有自己的解讀與感悟。為搶救和保護草堰歷史文化遺產親力親為,樁樁件件,林林總總,令我刻骨銘心。
草堰義阡禪寺一尊古鐵香爐遺落在東臺泰山寺。1998年是單金德與我,也請了文化站姜鴻愚一道前往東臺泰山寺,找了達禪大師商量,單金德言辭懇切,達禪大師備受感動。達禪說:“我們這一帶只有草堰有義阡禪寺。草堰政府領導這般重視草堰老香爐的回歸,阿彌陀佛!”單金德說:“在(文革)的動亂之中,是你們保護了這尊大香爐,草堰老百姓是不會忘記的!”泰山寺當初付給“賣者”的三百元,單金德當場掏出這筆錢給添付上了。唉唉,有過流落在外的辛酸的過往,這尊珍貴的古香爐終于回歸草堰義阡禪寺。竹溪碑廊,是鹽城市文保單位。那一年,對碑廊整修擴容,當是時,我發現了丁溪有兩塊古碑,便向單金德作了匯報,他很重視,第二天早上,即與我到丁溪,花了200多元線,將兩塊古碑收歸竹溪碑廊。草堰關岳廟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九年,1969年秋被拆毀,厚重的“關岳廟”石匾,沉埋在糧油廠車間機器下,古石匾取出來時見上面被之前澆封些水泥,單金德細心的用錘、鏨、鑿、剔、等用具將石匾上的水泥一點點剔除掉。看著清理如初的石匾,單金德臉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司馬遷說過:“修身者,智之符也;愛施者,仁之竭也;取予者,義之表也。”在華夏民族的大家庭中,作為有血性、有骨氣、有報負,勤勞質樸、大智大勇的中國人中的一分子,單金德血液中流淌如斯“修”、“智”、“愛”、“仁”、“義”的文化內核。草堰東漢始產鹽,歷史上,丁溪場、小海場、草堰場三場衙門均設于草堰之境,千年古鎮,積淀了何等厚重的歷史文化。單金德在草堰鎮政府擔任領導職務,草堰古鎮,確實觸動他心靈的美好情感,履行責任與擔當,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工作起來人稱“拼命三郎”。草堰申報歷史文化名鎮,那一年,單金德、戚月蘭和我到南京,見到了戚德耀、蔣正柱、方長圓等老專家。這天我們在省文化廳匯報完相關情況,中午,就在文化廳樓下露天小攤點每人吃了5元的盒飯。生活上,以苦為樂,工作起來傾注全部的精力,這是單金德與生俱來的精神寫照與秉持。單金德曾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就要有共產主義的信仰,就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定的踐行共產黨員修養與標準。”單金德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演繹信仰的故事,具體可讀,生動感人。就說吧,我就是見證人,單金德在鎮領導崗位上,為挽救和保護草堰古文化,不辭辛勞地做了大量的工作,草堰鎮被省政府公布為古鹽運集散地保護區,鴛鴦閘被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單金德真真切切,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前人栽樹后人納涼,吃水不忘挖井人,想必后來者會記住這段歷史,會記住有如單金德這樣全力以赴,為社會創造正能量杰出之人所作出的不尋常的努力與所取得的驕人成就吧!
一寸熱忱一寸心,拳拳之心化實績。2002年,單金德任草堰鎮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二十年來,做關工委的工作,一絲不茍,在關心、培養、教育下一代的偉大事業上默默奉獻自己后半輩子的光和熱,贏得了黨和政府的肯定和百姓的贊揚。據《鹽阜大眾報》載:本鎮合新村有個小朋友叫袁威,其父母因拐賣人口于1997年雙雙入獄,袁威和小妹袁梅只好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度日。屋漏偏遭連夜雨,前不久,相依為命的奶奶又因病去世,家庭困難程度可想而知。2003年秋,袁威該上一年級了,可是家中拿不出錢來為他交學費。單金德得知后,一面上門對袁威的爺爺說:“你放心,小威上學的事包在我身上。”一面到學校進行協調,他對校領導說:“父母有罪,孩子無過。請學校特事特辦,幫助小威免費入學。”在他的努力下,學校同意為袁威減免了學費、住宿費、伙食費等計1000多元,袁威終于可以高高興興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入學了!在揚州舉行的由全國關工委召開的先進宣傳集體座談會上,此事被該市關工委主任陳遠春同志作為幫困助學的典型事跡在會上交流,得到了中關委副主任閔振環同志的首肯,他高度評價了單金德的這一事跡。
為了“一個都不能少”,他要求本鎮各村居關工委定期上報特困生的名單,建立臺賬。因天災人禍,突然陷入特困的要及時補報。每學期開學,逐個排查這些特困生有沒有按時入學。在他的努力下,二十年來本鎮無一學生因困難而輟學,入學率高達100%。“關工委”成為單金德心中的“伊甸園”,傾注他的仁愛之心,凸顯他的“天下為己任”的朗朗情懷。
2003年春學期,家住本鎮界中村的中學生馮婷婷手疼發熱,膀子不能動彈。到醫院一檢查,被診斷為骨癌。消息傳來,猶如一記晴天霹靂!院方通知,需要馬上手術,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手術需要13萬元,這對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筆天文數字。一家人沉默了:就是傾家蕩產也拿不出這么多錢來呀!怎么辦呢?
心急如焚的馮父馮母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找到單金德。單金德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當即提出籌措經費的三條辦法:一是在界中村發動募捐,二是到馮婷婷所在學校動員捐助,三是社會各界志愿捐款。隨后,他又馬不停蹄地到村、學校、社會進行宣傳發動,對以上三條辦法逐一進行落實。短短的幾天時間就募集資金13000元,加上馮家的積蓄及親友的資助,已有近10萬元,尚有3萬多元缺口,怎么辦?為了能夠讓小婷婷及時手術,他又千方百計與醫院協商,申請分期付款,終于為小婷婷手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小婷婷經過一年多的治療,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并已復學!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2005年10月,單金德被表彰為鹽城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2005年11月被評為大豐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2007年8月心系下一代的“老書記”——單金德關心下一代之懿行善舉榮獲鹽城市2006年度“十佳文明新事”獎;2016年6月被授予“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獎”;2021年12月被授予“全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2015年12月評為全省校輔導員、先進個人,2022年9月被鹽城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在大豐市(區)多次受政府嘉獎,充分發揮關心下一代的榜樣力量,有口皆碑。
單金德于2009年10月退休,可他念茲在茲,仍然是心愛著工作,心愛著事業—他心愛攝影。1969年參軍,在部隊服役期間就愛好攝影,四十多年來,他一直沒有放棄對攝影藝術的執著追求。關注農村、農業、農民,頌揚古鎮新人新事新風貌,被當地干群稱為“古鎮上的攝影家”。天道酬勤,1969年以來,單金德先后有600多幅攝影作品在全國50多家報刊發表或獲獎,其中《搶喜》、《戀》入編當代中國書畫攝影作品集;《愛的旋律》榮獲中華夕陽紅文藝杯全國老年(大學)書畫攝影大賽金獎;2012年攝影作品《共享資源》榮獲第十屆“中華頌”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2013年攝影作品《博浪》榮獲第11屆“中華頌”全國藝術大賽一等獎;2014年攝影作品《相濡以沫》榮獲“中華夕陽紅文藝杯”全國老年大學書畫攝影詩文大賽金獎。2014年《相濡以沫》、《愛的浪花》入展國際奧展;《勝似閑庭信步》榮獲江蘇省第七屆五星工程獎(優秀獎),《歌伴舞》榮獲江蘇省第八屆五星工程獎(銀獎)。2007年,他獲得影響中國行業楷模、中華蘭亭藝術家、中華夕陽紅文藝模范等稱號。有136幅攝影作品參加國際攝影大賽入展,有多幅作品獲優秀獎、勛帶獎、金牌獎,其中2021年度《金秋霞光耀漁舟》榮獲國際攝影金牌;2022年度《競賽》、《山村晨炊》、《競賽》、榮獲國際攝影大賽三枚金牌。
就我本人而言,一直關注單金德的攝影,當之無愧,他是古鎮出的攝影家,我對他懷有深深的敬意。夜晚登上古北高橋,可見水中有雙月出現,“水照雙月”,草堰古八景之一。明朝袁三余詩云:“飛虹長拱石梁秋,一片冰壺萬壑流。銀漢明月天似洗,御風人擬弄珠游。”據說,日寇占領草堰期間,貪婪的鬼子竊取了古北高橋下的一塊乳白色石頭,從此以后,“水照明月”就不顯現了。屬于草堰這一神奇景觀就不顯現了嗎?單金德不信!他決定用自己的鏡頭,重現這一神景。多少年摸爬滾打,多少年心靈造化,多少個寒來暑往,多少個晨露月夕,他潛心貫注,捕捉瞬間,搶拍畫面,一幅幅攝影傳世珍品應運而生。一個重視“責任”的攝影家,單金德實實在在做到了。恰如荀子所說:“吾嘗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單金德搞攝影,有其獨到的眼光,蒼天不負有心人,機緣湊泊,那一日,天公作美,在古北高橋近處,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一道景致靈光一閃現,一剎那間,他按動快門迅疾拍下“水照雙月,”終于重現草堰這一勝景,躋身于祖國攝影佳作的長廊,萬幸矣,這幅“水照雙月”登陸于我創作的散文集《鹽徵古韻》。文學與攝影藝術是相通的,于是《鹽徵古韻》中選用了單金德的一批攝影作品,足見我與單金德之間的緣分是時間老人的饋贈,是揮之不去的千秋情結。單金德苦心孤詣營造的快門鏡頭中,還真出現了千年一遇的草堰“海市蜃樓”。我只聽過錢塘有海市蜃樓、蓬萊有海市蜃樓,如今,仰仗單金德攝影藝術的極致的發揮,草堰也出現了“海市蜃樓”,地點就是在鹽城市文保單位永寧橋。龍溪古河上的橋,河上的船,地上的竹木,天上的飛鳥,悉數映入“海市蜃樓”。電光石火般的圖像,稍縱即逝,單金德伏在地上,幾秒鐘的動作,單金德靈眼聚焦,快速按動快門,一幅千年一遇的“海市蜃樓”的攝像傳奇驚鴻一瞥般誕生。當我真真切切地欣賞到這幅奇跡般的作品的時候,實在驚嘆不已,情不能自已,激動的流下了眼淚。“海市蜃樓”這幅令草堰人引以為自豪的罕世攝影精品的誕生,又一次昭示了草堰“真龍寶地”、“風水寶地”的文化內核與張力。攝影情動于中,需要是智慧之舟,智慧之漿,有了它,就能馳騁于生活的大海,就能摘取到永不凋謝的珊瑚花,就能摘取到珊瑚花中頂級精品。好吧,出現海市蜃樓,氣候、水、土、溫度、植被、光照、風向等生態條件缺一不可,單金德是辛勞的,也是幸運的,終于攝取到了草堰海市蜃樓的圖像,這樣彌足珍貴的作品不僅屬于他,也屬于草堰,屬于中國,屬于世界!
意大利文學家但丁說得好:“人類生來就是為了高翔。”與其泯沒于浩渺的歲月,不如老枝動節,青山如詩。單金德雖年逾古稀,但面色紅潤,精力旺盛,身板健朗,“滿目青山夕照明”,他仍居于人生的收獲季節,幸哉,樂乎其間。
(作者:中國作協會員 草堰中學高級語文老師 王達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