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扈寶經聊救護“經”——一位新四軍醫務干部的抗戰記憶
扈寶經聊救護“經”——一位新四軍醫務干部的抗戰記憶
作者:黃朱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2-15 瀏覽次數:7839
扈寶經,河南省南樂縣人,南樂位于豫、魯、冀三省交會處,抗戰初期這里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成為革命根據地之一。扈寶經早年參與抗日宣傳活動,16歲那年參加了八路軍。
扈寶經的軍禮
扈寶經夫婦和孩子們
榕城福州。
在一個軍隊干休所,找到了扈寶經的居所。
一見他,發如白雪,眉毛也白了。老人年已九旬,身體卻好。他樂呵呵朝我笑著,指指嘴巴,“我牙齒沒一顆假牙”。我說,“你的牙真好”。扈寶經說,“刷牙,我用兩種以上牙膏,每天吃點硬東西,晚上8點以后不吃東西”。他還告訴說,喜歡拿小梳子梳梳頭,用小錘子在身上捶捶敲敲。
自我保健,對于曾是抗戰醫務干部的扈寶經來說,是他自然的習慣。
扈寶經,河南省南樂縣人,南樂位于豫、魯、冀三省交會處,抗戰初期這里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成為革命根據地之一。扈寶經早年參與抗日宣傳活動,16歲那年參加了八路軍。后來,根據抗戰局勢的需要,他所在部隊南下,改編為新四軍建制序列。1942年7月,組織上把扈寶經從漣東獨立團調到新四軍三師八旅休養所工作。報到時,劉勝望找他談話。劉勝望時任八旅衛生部長兼休養所長,他是紅軍時期的醫務干部,在跟隨部隊長征過草地的時候,陪伴幾名掉隊的傷員,艱難行走了兩天兩夜,終于找到部隊,轉危為安。和扈寶經談話,劉勝望給扈寶經講述當年紅軍的醫療條件,談了抗戰相持階段新四軍部隊面臨的醫療困難,鼓勵扈寶經樹立信心,克服困難,做好休養所的醫務工作。
扈寶經,被安排在旅休養所任醫務室室長。
當年的休養所,設在江蘇阜寧縣羊寨集西北的一個村子里。這個村莊比較大,離集鎮有五六里路,村里人家居住分散,有三五戶在一起的,有十幾戶連成片的,新四軍傷員分住在各家各戶。休養所設醫務室、藥房、手術室、化驗室、醫務班、看護班等分支。扈寶經說,醫務室分成幾個醫療組,劃分區域開展巡診。夜里,醫務人員提著馬燈,來到群眾家里察看傷員傷情,及時換藥。部隊堅持敵后游擊作戰,不時會有一批傷員送來,休養所可收容六七十名傷病員。手術室選在住房寬余的民居,墻四周和房頂用白布支罩起來,門板當床,稱為“手術帳篷”。手術是不分晝夜的,晚上做手術,只能用汽油燈和手電筒照明。扈寶經回憶,抗戰條件下的醫務工作是艱辛的。抗日根據地周邊地區,日偽軍據點林立,又封鎖交通,藥品采購困難。休養所自己想辦法配制各種液劑;缺少凡士林,用動物油、植物油配成軟膏;用牛皮紙做成膠紙代替膠布;棉花通過堿脫脂當藥棉。一旦敵人掃蕩,醫務人員要跟著部隊轉移行軍,一走就是好幾十里路。部隊打仗,我們要冒著生死危險搶救傷員。扈寶經挽起褲子露出腿上疤痕,“這是為了搶救一位營長負傷留下的”。
抗戰時期強調有效治療,盡最大可能讓傷員早日痊愈歸隊。
扈寶經清晰記得,旅衛生部就戰傷醫治問題,明確提出過一個要求:外科手術,反對在傷口里放“藥捻子”。藥捻子,是把帶藥的紗布或紙捻,放入傷口或瘡口內,以助提膿、消炎。但副作用明顯,換藥時候傷員痛苦,而且傷口愈合得慢,有的還形成漏管、骨髓炎,甚至會導致膿血癥。膿血癥又稱膿毒癥,主要是細菌侵入血液循環,迅速繁殖,產生大量毒素,引起嚴重的全身癥狀,是對感染反應失調導致的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嚴重時可致人死亡。一次,部隊轉來一個傷員,臀部貫通傷,因搶救時傷口上了藥捻子,嚴重膿腔漏管。轉到休養所之后,扈寶經果斷決定實施擴創手術。通過認真護理,傷口很快愈合。傷員是位連長,歸隊時對扈寶經感激說,“沒想到休養所這么快把我的傷口治好了,回到部隊要狠狠殺敵”。
扈寶經留存的1949年參加醫務戰線慶功會的照片
抗戰醫療,還要有效防治地方性傳染病。
黑熱病,在蘇北地區流行過,威脅抗日軍民的健康。扈寶經說,黑熱病是吸血昆蟲白蛉傳染的。白蛉的顏色呈黃白色或灰白色,雙翅,全身密布細毛,口器為刺吸式,它們在夜間活動,吸吮人的血液后,皮膚局部出現紅色丘疹、小結節或糜爛、水皰等損害,如果白蛉體內含有LD小體,叮咬人之后會引起黑熱病,患病者出現肝脾腫大、發燒貧血等癥狀。為此,休養所在抗日根據地開展醫學知識的傳播,向部隊宣傳黑熱病病源、如何預防,對營地、群眾的畜舍、廁所噴灑藥物滅殺白蛉。對已患黑熱病的對癥下藥,運用注射銻劑的手段治療:用酒石酸鐵鉀和酒石酸鐵鈉,配上1%的藥液,當日配制,當天靜脈注射。一開始注射1毫升,視病情逐步加大劑量,每周注射3次,兩個月左右即可痊愈。
新四軍醫務工作者,基本上由兩部分人員組成。大部分是從連隊挑選年輕、文化較高的戰士,經過短期、速成的培訓之后上崗,戰場救護中摸爬滾打,鍛煉成長。另一部分是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年,他們在地方經過醫學專業學習來參加新四軍的。扈寶經說,部隊培養的,戰場救護實踐多,醫務理論底子薄;地方醫學專業畢業來部隊的,一線救護處置接觸少,醫學專業基礎知識扎實。針對這種現狀,休養所組織學習新四軍三師出版下發的《先鋒醫務》讀物,展開“取長補短”的互助活動,全面、整體提高醫務技能。部隊不打仗的時候,離休養所近的建制團,派出醫務干部來到休養所學習,借鑒典型病例的診斷、治療,幫助他們提高處理大血管止血、骨折固定等戰傷以及常見疾病的醫治能力。
令扈寶經難忘的,抗戰醫療,大靠山是人民。休養所設在村里,其實就是建在老百姓的家里。新四軍傷員病員,都安排在群眾家里養傷養病,人民群眾似親人,主動掩護他們的安全,細心照料他們的治療生活,喂水、喂飯,當重傷員出現傷口出血或疼痛難忍的時候,房東火速趕到休養所醫務室報信。群眾自己的生活再困難,即使最后一個雞蛋、最后一把米,也要拿出來做成蛋花湯、熬成米粥端到傷病員面前……
在艱苦的抗戰醫療環境里,扈寶經有幸認識了李彬。李彬是阜寧人,她參加了新四軍三師蘇北衛生學校學習,成長為部隊醫務干部。戰爭救護的志同道合,兩人結為伴侶。1948年,扈寶經時任解放軍第十后方醫院醫務主任,跟隨部隊參加濟南戰役,醫院陸續收治來自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戰場的傷員。1952年,已是華東軍區第一野戰醫院副院長的扈寶經,又踏上抗美援朝的戰場。
1982年,扈寶經和李彬同一年離休。
上世紀50年代,扈寶經出任解放軍第一○三醫院第一任院長,他是在原福州軍區后勤部某分部顧問位子上離休的。李彬離休前,是第一軍醫大學附屬二院婦產科主任醫生。
扈寶經和妻子李彬受訪時合影
記者感言 在1996年出版的《新四軍第三師衛生史》上,可以找到扈寶經的名字。1957年6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發布命令,授予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勛章。原福州軍區獲得勛章的共有1833人,其中就有扈寶經,他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三級解放勛章。扈寶經,從參加革命開始,幾乎一生把青春和生命交給了人民軍隊的醫療事業。在長達40多年的醫務生涯中,始終堅持立足現有條件,科學施救,勇于負責,盡最大努力讓傷病員們轉危為安,痊愈康復。祖國和人民授予他勛章,扈寶經享之無愧。
2020年新春開始,一場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全國各地拉開戰幕,軍地幾十支醫療隊在最短時間內從四面八方出發馳援湖北,支援武漢。醫療隊員們放棄春節假期,離別親人,義無反顧奔赴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習近平總書記在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上指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人民群眾遭受到新型病毒威脅的重要時刻,我們想起了共產黨人堅定而不變的初心,想到了像扈寶經這樣老一輩白衣戰士終生踐行我黨、我軍宗旨的堅毅品格,心里充滿敬仰,參戰充滿信心。
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中華民族,在革命戰爭年代、和平建設時期磨礪鑄造的英勇不屈、團結奮戰、敢于勝利的偉大精神,激勵和鼓舞中國人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迎難而上,同舟共濟,全民皆兵,打贏這場人類防控新型病毒感染的氣壯山河的人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