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我國出海通道安全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我國出海通道安全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作者:劉星華 責任編輯:祝新漢 來源:《鐵軍》2012年第6期 日期:2013-11-14 瀏覽次數:7842
2011年11月18日,美國奧巴馬政府宣布將在澳大利亞的達爾文駐軍。12月18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喬納森透露,美國海軍正就未來在新加坡、菲律賓和泰國部署新型戰艦制訂具體計劃。2012年3月27日,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史密斯宣布,將擴建位于印度洋上澳大利亞本土與斯里蘭卡之間的澳海外領地科科斯群島的軍事設施,用作無人機基地,為美澳兩軍聯合使用做準備。據稱它將建成印度洋上的“關島”,把美軍印度洋與太平洋基地群完整地銜接起來。到時美軍可從日本、關島、新加坡到澳大利亞、科科斯群島、迭戈加西亞的基地群對中國主要海上航道形成監控。
我國主要的出海通道
出海通道是進入海洋的戰略要道。我國能夠出海的海峽和水道總計有140多條,常用的出海通道只有20多條,其中最為關鍵的主要有以下幾條:
朝鮮海峽。位于朝鮮半島東南部與日本九州島北岸、本州島西岸之間。海峽北連日本海,西南與東海相通,對馬島把朝鮮海峽一分為二,西北是釜山海峽,東南是對馬海峽。這兩條海上通道是我國去往日本、韓國、朝鮮和俄羅斯東海岸的兩條主要航道。朝鮮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300千米,寬約180千米,一般水深50米~150米。海峽兩岸多良港和海灣,是東北亞海上交通要道,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朝鮮半島、日本之間進行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大隅海峽。位于日本九州島大隅半島和大隅諸島之間,連接太平洋和東海的航道,是東海、南海沿岸港口和日本東岸港口間的海上要道。從我國的東海和南海港口到美國、加拿大等地,穿過大隅海峽的航線最近。大隅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24千米,寬約33千米,一般水深80米~150米。
宮古海峽。也稱宮古水道。我國去南太平洋到澳大利亞等國,或者橫穿太平洋到中美洲、南美洲等地,穿行宮古水道是非常經濟的。中日有爭議的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都在這條水道的附近。宮古水道在沖繩島和宮古島之間,寬約268千米,一般水深為500米~1500米。大隅海峽和宮古海峽是東海、黃海與太平洋之間的直接通道,更是我國大陸東出太平洋的必經之路。
巴士海峽和巴林塘海峽。巴士海峽位于中國臺灣島和菲律賓呂宋島之間,巴林塘海峽位于巴坦群島和巴布延群島之間,都處于西太平洋國際航道上,是連接南海與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也是東南亞與東北亞往來要道,更是我國進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在國際航運中有著重要作用。巴士海峽呈東西走向,平均寬185千米,最窄處95.4千米,一般水深2000米~5000米,最深5126米。巴林塘海峽寬約82千米,一般水深700米~2000米,最深2887米,均可通航各類艦船。特別需要一提的是,該兩海峽處于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海洋性氣候,高溫多雨,雷暴、臺風較多,尤以每年7月至9月最頻繁,直接影響艦船的正常航行。
馬六甲海峽。東接南海,西連安達曼海,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狹長水道,為亞、非、歐三洲的海上交通樞紐,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運量最大的國際航道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堪稱一條石油海峽,從中東、非洲出產的石油要運到東亞等地,走這里航程最短。馬六甲海峽現在每年大約有八萬艘船只過往,其中我國外貿商品的40%和海上進口石油的80%以上需經馬六甲海峽,每天通過該海峽的船只有近六成與我國有關,所以是我國貿易運輸特別是海上石油運輸的生命線。該海峽呈漏斗狀,西北-東南走向,連同新加坡海峽全長約1185千米。西北口寬約370千米,東南口寬僅37千米,一般水深25米~113米。主航道靠近馬來半島一側,寬僅2.7千米~3.6千米,一般水深25.6米~73米。由于此海峽的狹窄,20萬噸以上的超大型油輪通常無法通過。
巽他海峽和龍目海峽。分別位于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龍目島和巴厘島之間,是連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其共同特點是水深,適合巨型船只通行。隨著亞太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這兩個海峽的戰略地位與日俱增,越來越成為替代馬六甲海峽的優越天然航道。
除上述海峽外,位于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位于菲律賓群島中的民都洛海峽,印度尼西亞群島中的望加錫海峽、卡里馬塔海峽等也是我國出入世界大洋需要經過的重要海上通道。
出海通道安全面臨的現狀及挑戰
我國東臨大海,海岸線約1.8萬千米,海域基本呈封閉或半封閉狀,出入世界大洋必須穿過島鏈。海洋通道數量有限,除巴士海峽和宮古海峽,其他走出第一島鏈的海上通道,控制權基本掌握在所屬國手中。在平時狀態下,中國船只航行經過上述海峽的權利和安全是有保障的。因為這些海峽或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用于國際航行的海峽”,或者海峽中有供外國船舶自由通行的公海航道。但在戰時或局勢緊張狀態下,如遭受敵對國家的封鎖、攔截,中國船只航行暢通與安全問題就非常突出了。
當前,中國幾乎所有的安全威脅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美國有關,海上通道安全所面臨的威脅當然也不例外。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美國提出并實施了旨在圍堵、威懾亞洲大陸國家,特別是中國的“島鏈”戰略,這一戰略由三條島鏈構成。第一島鏈北起日本群島,西及西南包括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等。島鏈上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有韓國、日本、我國的臺灣省、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文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整個島鏈呈東北-西南走向,共有島嶼兩萬多個,全長5300余千米。相關各國和地區在此建有眾多軍事基地、機場并部署有大量的兵力。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臺灣島,它位于第一島鏈的中間,具有極特殊的戰略地位,掌握了臺灣島就能有效地遏制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第二島鏈以關島為中心,北起日本群島,經南方群島(包括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馬里亞納群島,延至哈馬黑拉島等群島。第三島鏈主要由夏威夷群島組成,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后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御前哨。這三大島鏈從海上層層包圍了我國大陸。
美國在亞太地區大規模部署部隊并與該地區部分國家結成軍事同盟,主要是希望在太平洋方向對我國形成封閉態勢,以保證戰時能對我國實施海上封鎖,力求達到三個目的:第一,將我國海軍封閉在我國近海,實現其對我海軍集中打擊;第二,切斷我國海上運輸線,防止海外石油等戰略資源運進我國,切斷我國的戰爭命脈;第三,防止我國海軍,特別是戰略導彈潛艇進入中、東太平洋,防止我國海軍對美國本土形成威脅。近年來,美國不斷強化“島鏈”,如“重新定義”美日同盟關系,重返東南亞,在關島擴建軍事沒施等。
另外,還有一些因素威脅和影響到我海上通道安全。例如:日本海上力量“南下西進”的軍事戰略,印度“保陸制海”國防戰略,臺灣問題的牽制作用,部分關鍵地區的局勢動蕩,海上非傳統威脅的明顯增加等。因此,我國的對外海上通道存在嚴重的安全問題。
出海通道安全的對策及思考
我國為維護海洋權益,需要依靠政治、外交、經濟、軍事的綜合實力,保障重要海上戰略通道的安全,并和平利用之。當前,面對海洋地緣政治環境的劣勢,如何克服海洋地理上的約束,特別是沖破美國“島鏈”戰略的束縛,對我國是一個非常現實、嚴峻的問題。
1.奉行睦鄰友好,推進區域合作
在非傳統安全方面,我國與亞太各國有著十分相似的關切和廣闊的合作空間。亞太各國在這一領域加強互信、深化合作,不僅符合各國的共同利益,更有益于減緩在傳統安全方面存在的分歧。我國需要在第一島鏈的國家中找到堅定的盟友,至少也要保證這些島鏈國家不全是對手。
應倡導、推動和參與區域合作,把位于第一島鏈的東亞國家納入共同市場,并以此為起點推進泛太平洋合作。奉行睦鄰友好與推進區域合作是我國維護出海通道安全,應對“島鏈”困境的必由之路。以印度尼西亞為例,該國素稱“千島之國”,由17000多個島嶼組成一長串島鏈,從南海進入印度洋的海峽通道與該國都有關聯。印尼對依賴于兩洋通道的國家來說至關重要。美軍除了和印尼在軍事上合作,同時美國也在通過各種渠道拉攏印尼。實際上中國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雖然印尼反華問題非常嚴重,但中國總是在印尼危難的時候伸出援手,這些都是通過外交途徑來加強對海峽通道的管控。
2.建立軍事、政治互信
2011年3月31日,中國發表《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指出,建立軍事互信是維護國家安全發展和地區和平穩定的有效途徑,中國推動建立平等、互利、有效的軍事互信機制。
在傳統安全方面,我國與一些國家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分歧與摩擦,并在短期內難以解決。為維護亞太地區的海上安全,應積極與有關國家開展對話磋商,加強危機管理,從而有效控制分歧,避免軍事沖突,并使之朝著逐步解決的方向發展。有必要利用各種渠道和周邊國家及大國溝通和交流,闡明我國建設和諧亞太、和諧海洋的和平意圖,促使一些國家消除疑慮和誤解,進而尋求防務互通機制。2011年7月21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第44屆東盟國家外長會議上,中國外長楊潔篪與東盟十國外長正式簽署了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后續行動指針。中國外長助理劉振民說:“這對于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合作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文件。”
3.加強海洋戰場建設
當前,隨著海外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展開,我國海軍走出大洋實施遠海護航任務日益頻繁。截至2012年元旦,中國在印度洋護航的十批艦隊已經累計完成406批護航任務。軍事存在的意義是遏制與抗衡,并非刀兵相見,在和平時期,軍事存在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參與國家政治外交斗爭。因此,針對海峽通道的管控,要不斷加強我國周邊海域的軍事存在,有針對性地控制重要通道,形成與其他軍事力量抗衡的態勢。
另外,海峽通道問題也是海外非戰爭軍事行動關注的重點問題,通過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充分研究、考查海峽通道的實際情況,可為海軍充分利用和控制海峽通道奠定基礎。2010年3月,中國北海艦隊的聯合機動編隊東過宮古海峽,南穿巴士海峽,抵達馬六甲海峽以東海域,一路輪值巡礁踏訪慰問和軍事演練。東海艦隊分別在2010年4月和2011年6月派出十余艘艦艇西出沖繩群島和宮古海峽,來到西太平洋海域舉行演習,這已成為我軍年度例行訓練。2010年7月,中國東海、北海和南海艦隊的主力戰艦全部參加南海演習。這是解放軍建軍以來,我海軍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海上作戰軍演,軍演結束后北海艦隊從東向西穿越了宮古海峽。2011年6月以來,南海艦隊根據年度計劃做出的例行性安排,連續舉行了六次軍事演習,包括首次環海南島海上實兵演練。
4.建立強大的海軍
維護海洋的通行權、開放權,保障能源地區安定,保護海洋運輸線的安全是我國的核心利益。我國海軍必須能夠進行遠海作戰和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從國家安全的角度看,安全保障能力的發展與利益的發展是同步的,只有基于自己能力的安全才是可靠的。當前中國應大力建設海軍,加快推進重點武器裝備建設步伐,研制大型水面艦艇、新型潛艇、超音速巡航作戰飛機、精確化突防能力強的遠射程導彈等新一代武器裝備。
2011年12月6日,胡錦濤同志接見了出席海軍第十一次黨代會的全體代表,強調要加快推進海軍轉型建設,拓展深化軍事斗爭準備,扎實推進海軍現代化,為捍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貢獻。12月29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在黃海北部進行第三次航海試驗勝利完成,前期開展的各項海上試驗均已達到預期效果,目前正按計劃在海上開展后續科研試驗。如果有了航母編隊,我國海軍就可以進行大規模持續性的軍事行動,這將成為解決海上爭端、保障出海通道安全的堅強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