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紅色景點 > 啟東——迎來第一縷陽光
啟東——迎來第一縷陽光
作者:樊惠彬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2-24 瀏覽次數:7831
愿景宏偉,前程寬闊。一個能夠與國際發達地區相媲美的新啟東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崛起在中國南黃海、長江入海口的百里東疆。
“我們擁有第一縷陽光,年輕的土地充滿希望。黃海是我們寬廣的胸懷,長江是我們堅強的臂膀。辟我草萊,牧漁墾荒。滄海良田,啟吾東疆。我們是華夏優秀兒女,繁衍在神州東疆……”
每當寅時,一輪橘紅色的朝陽從南黃海水天遠際冉冉升起,啟東這片新土上的百萬人民,就會唱響這首自己創作的《啟東之歌》,抒發對大江大海和百里平原的愛戀之情、自豪之情、逐夢之情!
啟東是一片年輕的新土,除北部的千年古鎮呂四區域外,大部的南埠是在近兩百年間新長成陸,一灘又一灘的新沙在日月和潮汐的作用下,銜接又銜接,形成了今日之沙土為主黃土為副的沙地。這里的土地隨著灘涂的不斷東移圍墾,年年在長,年年有近一個行政鎮的土地呈現在東疆,成為充滿希望的活土熱土!
抗戰時期,啟東一度成為新四軍一師健兒馳騁的疆場,留下了許多殺敵保國的動人故事。至今,啟東市海復鎮東南中學內,蘇北抗大九分校舊址仍矗立于此。該校前身為清末狀元張謇于1920年所建的墾牧高等小學,抗日戰爭爆發,南通淪陷后為了堅持抗日教育,通州師范學校(即今南通師范)于1938年8月遷于此,故又稱“通師僑校”。1942年2月,粟裕將軍率新四軍一師師部駐扎于此,創辦了蘇北抗大九分校。“九分校”創辦后,粟裕曾親自給學員上課,陶勇、季方、梁靈光、顧爾鑰、沈亞威、江樹峰等同志也經常到校宣傳革命道理。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形勢下,學校一邊辦學,一邊戰斗,先后辦了5期培訓班,培訓學員3300余人,為新四軍培訓了一批年輕的革命人才,成為蘇中地區培養軍政干部的搖籃。
新中國成立后,啟東迎著第一縷陽光,在社會主義大道上高歌猛進,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1964年,啟東實現糧棉雙高產,44萬畝糧田平均畝產糧食832斤,59萬畝棉田平均畝產皮棉131.7斤,雙雙超過《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目標,處于全國領先地位。1965年3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產棉區要力爭糧棉雙豐收》的社論,稱啟東是實現糧棉雙豐收的“一個比較突出的范例”,號召全國向啟東學習。從1962年起,啟東的代表先后12次出席全國性農業生產工作會議,8次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1973年2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專稿,給以啟東《金山銀山一擔挑》的美譽。1978年,啟東棉花總產104萬擔,單產181斤,成為江蘇省第一個、全國第二個百萬擔皮棉縣,再創歷史新高。
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啟東縣、鄉鎮辦企業迅速發展到2000多家。建筑鐵軍壯歌神州,同時不斷走向海外建功立業;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發展,啟東勇立潮頭,牽住外向型經濟這個牛鼻子,大力發展外貿、外資、外經,一步步走向國際經濟舞臺,實現了經濟從量到質的飛躍。1991年,啟東撤縣建市,進一步加快了經濟、政治、社會的發展步伐。
進入新世紀新時代,啟東發展勢頭強勁,先后被國家授予或評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中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中國百佳明星縣市、中國衛生城市等等榮譽稱號。2018年10月,啟東又入選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工業百強縣市、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中國最佳縣級城市30強。
2013年,啟東人的百年之夢,隨著與上海崇明之間長江大橋的貫通得以實現。啟東人從過去黃海邊、長江尾的神經末梢實現華麗轉身,一變而為現代國際大都市的緊鄰,人們稱之為“北上海”。現在從啟東市中心出發,50分鐘直達浦東國際機場,1小時30分鐘可達上海南京東路外灘,比原先繞道海太輪渡整整減少時間三四個小時。
啟東人是幸運的,在擁有最發達交通運營優勢潛力的同時,又擁有國家發展總體布局的區位優勢。進入新世紀新時代,國家的沿海發展戰略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交匯疊加地就是啟東。啟東長江入海口的海洋工程和船舶工業已經風生水起,最近由央視報道的令世界疏浚業為之點贊的“天鯤”號挖泥船下水自航,每小時可以絞吸泥沙礁石填起一個80厘米高的足球場,宣告中國在這個領域已經站在世界的最前沿。
啟東市近幾年致力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動農業由增產向提質轉變,規模農業項目建設一路領先于周邊縣市,新建標準農田11.11萬畝,新增省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9家,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一個。同時,大力開展城鄉環境長效管護機制,打造國家衛生鎮1個、省首批生態文明示范鎮3個,啟隆鎮在南通市率先實現全域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市新增造林綠化2.5萬畝,獲評省國土綠化“三化”示范創建工作先進單位。革命老區王鮑地區是原東南警衛團團長王澄、政委鮑志椿犧牲的地方,當地黨委政府和廣大群眾同心合力,大力發展蔬菜和花卉苗木生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農業產業化之路。
然而由于受地域影響,啟東王鮑鎮在新一輪農村發展中存在短板,2016年初,全鎮有低收入戶1234戶,1893人,其中956戶由政府低保五保政策供養。鎮黨委政府提出精準扶貧五年計劃,經過一年努力,就有478人脫貧,脫貧率達25.3%。該鎮洪橋村積極發展“合作社+貧困戶”脫貧機制,流轉土地160余畝,大力種植貧困戶易學易干的“地產三寶”,即山藥、香沙芋艿、香芋,同時利用合作社銷售渠道,實現貧困戶當年脫貧致富。其中固定吸收剩余勞動力20多人,人均年收入12000元到17000元。同時,吸收季節性閑散勞動力50多人,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該鎮聚星村65歲的低保戶莊建輝,過去因病致貧,身患糖尿病、膽息肉、腦梗、腎結石等多種疾病。從2016年開始,村里在上級支持下,幫助他與村里12個戶頭建檔立卡,發展高架棚舍養羊,無償獲得優良苗羊66只,羊飼料12噸,建高架棚舍140多平方米,獲利5萬多元。而聚星村幫扶的12個戶頭,2019年養羊393只,出售小羊128只、肥羊93只,總收入達30余萬元,過去的低收入相對貧困戶均實現了致富的愿望,革命老區成了新時代的富庶之地。
2019年,啟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0億元,人均GDP突破12萬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7900元、23687元,躍居全國百強縣第25位。
同時,啟東的經濟已經不斷向著依靠科技求發展的方向前行,啟東市委市政府提出最新的經濟發展思路:依靠科技進步,聚力項目突破,加快推進產業體系一體化。
愿景宏偉,前程寬闊。一個能夠與國際發達地區相媲美的新啟東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崛起在中國南黃海、長江入海口的百里東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