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我與鐵軍 > 王店紅色商號“友記”南貨店
王店紅色商號“友記”南貨店
作者:趙晨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3-07 瀏覽次數:7832
“友記”是當時嘉興縣王店鎮(現秀洲區王店鎮)較有名氣的一家南貨店,光伙計和賬房就不下10人。抗戰初期,這里曾是新四軍的一處秘密聯絡站,粟裕的警衛員張隅江(現為革命烈士)和師傅張子清(南貨商人,湘籍紅軍)曾在這里秘密領導和指揮當地的抗日斗爭。
張隅江 革命烈士證書
“友記”是當時嘉興縣王店鎮(現秀洲區王店鎮)較有名氣的一家南貨店,光伙計和賬房就不下10人。抗戰初期,這里曾是新四軍的一處秘密聯絡站,粟裕的警衛員張隅江(現為革命烈士)和師傅張子清(南貨商人,湘籍紅軍)曾在這里秘密領導和指揮當地的抗日斗爭。這段歷史因為極為隱密,在本地黨史和抗戰史中極少見到。但“友記”南貨店與新四軍的故事卻在王店鎮老輩人的口中傳說甚多。
趙泉友是余賢埭(今南湖區余新鎮)人,愛國商人,1938年他與同鄉好友沈大熙在王店鎮創辦“友記”南貨店, 主要經營南北干貨,如桂圓、荔枝、胡桃、山核桃、筍干、香菇及各類紙品等,并按照時令節氣經營各式糕點。“友記”店號,是以趙泉友的“友”字命名的。由于趙、沈兩人經營有方,品種豐富,深受當地百姓青睞,天天顧客盈門。
南貨店坐南朝北,兩樓兩底。北門前為王店鎮的梅溪河,店西邊緊挨的南弄寬1.5米左右,兩邊都是房子;店東緊挨其他店鋪;店南則是店家自開的香燭作坊,樓上為住宿處。店鋪北面和旁邊的弄堂都直通鄉野,遇到緊急情況可迅速脫險。
抗戰時期,友記南貨店門前的梅溪,河中停滿小船,街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在這樣一處鬧中取靜、便于隱蔽撤退的地方設秘密聯絡站,是新四軍聯絡員張隅江的高明之處。
張隅江(1919—1943),又名張子江、張貴松、張友林,海寧縣蘆灣鎮水過埝村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船工家庭。1935年,16歲的張隅江到海寧縣斜橋鎮南貨店學生意,認識了湖南籍紅軍地下交通員、化裝成南貨商人的張子清,并拜其為師學生意。在張子清的引導下,張隅江走上了革命道路。張隅江跟著張子清以經銷南貨為名,走福建、江西,闖浙南、浙西,為紅軍搜集情報、傳遞信息。1937年初,張子清將張隅江介紹給當時堅持在江南開展武裝斗爭的紅軍將領粟裕。粟裕看到張隅江年紀雖輕但機智靈活,于是讓他擔任了自己的警衛員。
1937年10月,黨組織考慮到張子清、張隅江對嘉興一帶較為熟悉,為組織領導海北地區(今杭州灣北岸的平湖、海鹽、嘉興、嘉善、海寧等地區)的抗日斗爭,派他倆由閩浙邊區返回海北地區。為了發動滬杭鐵路重要樞紐線嘉興的抗日斗爭,張子清憑借以前做南貨生意時熟識王店鎮友記南貨店老板趙泉友的關系,1938年5月,他帶著張隅江、朱松清、陳高慶3人來到嘉興縣王店鎮友記南貨店。趙泉友、沈大熙是有愛國心的商人,對他們的活動非常支持。讓他們分別以賬房先生及伙計的身份入住,秘密開展敵后抗日活動。趙泉友還為王店地區抗日武裝捐獻了大米30石(當時每石150斤)、銀元200枚。為掩人耳目,地下黨在店鋪碰頭時,常在樓上一邊打麻將一邊商議事情。這家南貨店成為共產黨領導當地人民抗日的秘密聯絡站。
1937年11月,日軍占領了王店鎮。日軍為了保護滬杭鐵路,先后在鎮東籪橋頭、鎮西塘橋頭、鎮中鐵路邊(今滬杭鐵路101號橋北)設立路卡,架設鐵絲網路障,還設立檢問所,凡進出、路過的百姓,都被搜查。水路上也設崗哨,過往民船、商船,都要受檢查。
張子清、張隅江等4人入住友記南貨店后,他們每天頭戴禮帽,身穿長衫,以商人的身份到四鄉各地聯絡抗日。在店鋪門北十多米處的籪橋,就有一個日軍崗哨。張子清、張隅江每當經過籪橋邊,總要和站崗的日軍打個招呼,甚至拿出一些采購來的龍眼、荔枝、板栗、山核桃等南貨,送給日本兵吃。直樂得站崗日軍眉開眼笑,也不檢查他們了,還一個勁地叫道:“大大地好,咪希咪希!開路!”殊不知,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經過的“商人”身上就揣著重要情報。于是,今天拆鐵軌、毀路橋,明天殺哨兵、奪槍支……這些情報,都是日軍所謂“大大地好”的“商人”傳送的。
因為在日軍眼皮底下搞抗日活動是高度機密的事,弄不好要殺頭,因此,張隅江他們沒讓店老板趙泉友知曉此事。趙泉友對老朋友張子清、張隅江等4人每天早出晚歸、神出鬼沒的樣子,知道他們在干抗日打鬼子的事。既然張子清等人不說破,他也假裝什么都不知道。因友記南貨店的掩護,張子清、張隅江等經過幾個月的秘密串連,結識了一批堅決抗日的骨干,并組建了海北游擊支隊,張子清、張隅江分別擔任正副支隊長,然后向掩護他們的友記南貨店老板趙泉友告別,率海北游擊支隊成員到皖南涇縣云嶺參加了新四軍。
張隅江(革命烈士)孫子張海晨與“友記”傳承人趙建祥合影
1939年5月初,張隅江隨葉飛開辟了蘇(州)常(熟)太(倉)抗日游擊區。5月下旬,為了進一步壯大新四軍力量,張子清與張隅江又率海北游擊支隊返回海北地區,仍然住在友記南貨店,并炸毀了海寧縣硤石鎮北鐵路113號洋橋,有力地配合了南線國民黨六十二師的對日作戰。1939年7月,張隅江隨新四軍第六團東進,參加了夜襲上海虹橋日軍飛機場的戰斗,1941年3月任新四軍第六師第十八旅第五十四團二營營長。1942年秋,張隅江在青浦地界與日軍作戰負重傷,1943年春因傷勢惡化犧牲,時年24歲。第十八旅旅長江渭清稱贊張隅江為“十八旅最年輕的指揮員”。
據居民鄭秋英講述,上世紀80年代末,張隅江的兒子曾來到友記南貨店,看看父親當年曾經居住和戰斗過的地方。2018年2月18日,張隅江的孫子張海晨也特意來到友記南貨店店址,并給當年掩護爺爺從事革命活動的友記南貨店老板趙泉友的后人趙建祥題名“友記”。趙建祥為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一直守護王店“友記”紅色商號品牌,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那段革命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