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淬火鍛造 鐵軍魂 ——記北伐時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廖乾吾
淬火鍛造 鐵軍魂 ——記北伐時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廖乾吾
作者:鄧先海 責任編輯:李贊庭 來源:《鐵軍》2012年第6期 日期:2013-11-18 瀏覽次數:7862
在中共建黨初期領導工人運動的歷史上,廖乾吾是非常著名的。他后來從事兵運,成為北伐時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為打造“鐵軍”嘔心瀝血。他作詞的“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國民革命歌》,在大革命時期唱紅了大江南北。1930年9月,他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追求真理 投身革命搞工運
廖乾吾,1886年2月18日出生于陜西平利龍門鄉一個窮苦知識分子家庭,在家排行老三。1921年8月,經共產黨人包惠僧、李漢俊的介紹,廖乾吾同施洋等人加入了武漢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第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3年2月初,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成立,因吳佩孚派軍警強行制止,總工會臨時辦公處移至漢口江岸。廖乾吾參與了項英、陳潭秋、施洋等人領導的江岸鐵路工人大罷工。“二七慘案”的當天下午,項英、廖乾吾在軍閥瘋狂的血腥屠殺中僥幸逃出。事后,他們和張國燾、林育南等人組織救濟撫恤林祥謙等死難烈士家屬,營救被捕工友,向中共中央匯報情況,并向全國輿論界揭露事件的真相……
根據中共三屆一中全會關于“必須幫助國民黨擴大組織,在國民黨有組織的地方改組其組織,沒有組織的地方我黨為之創設”的指示精神,廖乾吾與項英、劉伯垂等經國民黨中央批準,主持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和漢口特別市黨部的籌建工作,廖乾吾任籌備處副主任,從此成為一名職業革命者。
大革命時期的廖乾吾
1924年1月,廖乾吾與李立三等11人以漢口特別區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在廣州舉行的國民黨“一大”。4月,中共中央決定設立漢口、武昌地方執行委員會,由中央直接領導。包惠僧任漢口執委會委員長,許白昊、項英、劉伯垂、廖乾吾為委員,黨的領導機關設在漢口德潤里23號2樓。5月13日下午2時左右,由于工賊告密,執委會機關遭到反動軍警的包圍搜查。恰逢包惠僧去滬開會,廖乾吾、項英外出工作,許白昊和工人楊德甫等被捕。
廖乾吾脫險后,經黨中央決定,離漢到滬。
改做軍事 精心打造鐵甲兵
喬裝打扮的廖乾吾,乘小輪船順江而下,不幾日到達上海。旋即被中央派往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黃埔軍校政治部任教官。此時孫中山先生正在籌建一支團級編制的大本營鐵甲車隊,經中共廣東區委推薦,廖乾吾被任命為車隊政治部主任(上校軍銜)。鐵甲車隊組建不久便參與了平息商團叛亂的戰斗,1.2萬兵力的反動商團在氣勢如虹的革命武裝面前,晝夜之間徹底被殲。
初次武裝斗爭的勝利,使廖乾吾興奮得徹夜難眠。他隨口用法國民歌《你睡吧》的曲調哼出了幾句鏗鏘有力的話語:“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第二天,他試著將歌曲在鐵甲車隊中教唱。由于詞語簡潔,朗朗上口,官兵們非常歡喜,一傳十,十傳百,像星火燎原,成為億萬工農商學兵傳唱的時代勁歌。這首歌很快成為黃埔軍校校歌,以后又定名為《國民革命歌》。
1924年秋,周恩來從法國回到廣州,就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長、軍事部長兼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他感到應該有一支能夠直接指揮的軍隊,以應付緊急事件。他的這一想法很快得到孫中山先生的支持。周恩來選中了軍事與政治素質較強的鐵甲車隊,易名為“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并抽調黃埔軍校教官徐成章和一期畢業生趙自選、周士第等四名共產黨員任正副隊長、教官和連長,廖乾吾兼任黨代表和黨小組長。
國民革命軍光復武漢后,在武漢的粵僑聯誼社贈送給第四軍的鐵質盾牌
廖乾吾以蘇聯紅軍的政治教育為典范,要求全體官兵“愛祖國,愛人民,愛軍隊”,以“打倒帝國主義,鏟除軍閥為天職”,把“支援工農運動放在首位”。在他的嚴格要求和教導下,鐵甲車隊政治氣氛濃厚,官兵思想活躍,組織紀律嚴明。他還在優秀官兵中發展黨員,短短幾個月,中共黨員的數量由原來的五人發展到二十多人。在中山先生的支持下,鐵甲車隊官兵的調動、職務的升遷、軍政訓練、戰斗指揮均聽命于中共廣東區委。鐵甲車隊成為這時期唯一受中共領導,以中共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干的一支正規軍隊。
北伐途中 政治工作顯神威
1925年11月中旬,國民革命軍進行整編,鐵甲車隊改編為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四團(北伐前夕改稱第四軍獨立團),葉挺任團長,廖乾吾升任第十二師少將政治部主任。
廖乾吾以共產黨員的無私無畏氣概,排除干擾,理直氣壯地在軍隊中開展革命軍宗旨、目的、紀律、軍民關系等方面的教育,抓住戰斗、行軍的間隙,向官兵灌輸革命道理,要求軍隊不嫖、不賭、不酗酒、不抽鴉片、不打罵士兵、不克扣軍餉、不拉夫等;主持制定了《士兵訓練計劃》和軍師團三級政工會議制度;創辦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四軍周報》《四軍畫報》《政治周報》《國民革命軍四軍讀本》等宣傳周刊和書籍;行軍途中,他要求政治工作干部貼標語、發傳單、畫壁報;戰斗中,他以身作則,親臨前線鼓動宣傳;駐防時,他深入民間了解軍情、民情、商情、農情,召開軍民聯誼會,融洽軍民關系;收復城鎮后,政治部主動幫助地方建立各種群眾組織,鞏固新建區的革命政權。政治思想工作使部隊面貌煥然一新,戰斗力明顯加強,第十二師成為革命軍中獨樹一幟、百戰百勝的“常勝軍”,一向以戰功傲世、有“驕將”之稱的師長張發奎,也稱贊廖乾吾為“全師的母親”。
8月25日傍晚,軍長陳可鈺下達了于次日凌晨進攻汀泗橋的命令。部隊出發前,廖乾吾對部隊進行了戰前動員,指出:“汀泗橋自古以來號稱天險,粵漢鐵路直線貫穿橋上,南北西三面是河流,東面群山重疊,歷來被稱之為易守難攻的關隘。我軍無重炮,吳佩孚妄圖固守這個軍事要隘,等待孫傳芳的后援。為此,我們參戰的各團既要機智又要勇敢,務必攻下這個天險。”
27日黎明,第四軍全線出擊,第三十五團趁機強行突破了汀泗橋,葉挺獨立團在農民的帶領下,繞道從敵側后猛擊。在腹背夾擊下,敵軍全線崩潰,汀泗橋終被攻克。獨立團乘勝占領咸寧城,30日上午又攻克賀勝橋。
汀泗橋和賀勝橋戰役的勝利,為北伐軍掃清了通往武漢的屏障,極大地激發了革命人民的斗志,推動了兩湖的工農運動。
9月中旬,廖乾吾代理第四軍政治部主任。攻克武昌前夕,廖乾吾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攻城的各項準備中。10月8日夜,他派軍政治部宣傳隊數人爬墻進入城內,張貼布告、標語,散發傳單,動員敵軍獻城投降,并安撫城內民眾。9日夜,他又和陳可鈺分別發出《第四軍政治部通告》《攻城司令部通告》。10日凌晨2時許,陳可鈺、廖乾吾督率第四軍,會同第八軍發起攻城戰斗,僅六個小時就克復了武昌城。
第四軍,尤其是第十二師和葉挺獨立團在軍事上取得驕人的戰績,除了共產黨人的先鋒模范作用外,也與廖乾吾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才能密不可分。1926年9月27日的上海《民國日報》曾報道說:“十二師自出師北伐以來,師政治部對官兵完全紀律化、革命化,只知為主義犧牲,為民眾犧牲,不但不怕死,且不知死。”包惠僧在一次談話中問及張發奎戰中政治工作時,張十分亢奮地說:“很奇怪!一個老頭子,因為他是共產黨員,他的生活和動作一切都不老了。廖主任被稱為我們全師的母親,他的一切同一個青年人一樣。他在部隊中從我一直到士兵都處理得很好,他對于聯系軍民、調動上下的辦法多,作用大。他特別注意士兵的疾苦,我們一路行軍與作戰,我們的官兵沒有一個掉隊的,士兵也沒有開小差的。政治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北伐戰爭時期,廖乾吾任主任的第四軍政治部張貼的宣傳標語
武昌光復后,廖乾吾被任命為第四軍政治部主任。他在主持四軍政治部工作期間,對軍內各級政治工作機構和黨部進行了三次整頓,較大程度地提高了部隊的政治素質,融洽了軍民關系,增強了官兵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信心。
1927年1月15日,廖乾吾在武昌洪山召集舉行第四軍北伐陣亡將士追悼大會。為張揚四軍在北伐戰爭中的卓越戰功,旅居在武漢的部分廣東人士選取“鐵軍”二字,在漢陽兵工廠鑄造了一個“鐵軍盾”,敲鑼打鼓送給四軍。那塊盾高一米,寬半米,堪稱巨盾。它的正面居中嵌著“鐵軍”兩個隸書大字;上款是“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全體同志偉鑒”,下款是“民國十六年一月十五日武漢粵僑聯誼社同人敬贈”;背面刻有頌詩一首:
烈士之血,主義之花,四軍偉績,威震遐邇。
能守紀律,能毋怠夸,能愛百姓,能救國家。
沖鋒陷陣,如鐵之堅,革命抱負,如鐵之肩。
功用若鐵,人民倚焉,愿壽如鐵,垂憶萬年。
市民們排著長隊,敲鑼打鼓送往會場。陳可鈺、廖乾吾在喧天的鑼鼓和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接受了這件滿載著深情厚意的贈禮。從此,“鐵軍”的威名傳遍了天南海北。
隨著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蔣介石反共的猙獰面目逐漸顯露,蔣介石、汪精衛相繼叛變。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舉行會議,部署將軍隊中的黨員干部集中到南昌、九江一帶,以期發動武裝起義。已四十掛零的廖乾吾謝絕了周恩來的照顧,執意要參加軍事行動。
8月1日凌晨2時,兩萬多官兵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廖乾吾協同葉挺指揮的第二十四師投入了戰斗。起義成功后,他被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任命為總政治部秘書長、宣傳委員會委員、第二十軍(軍長賀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9月初,廖乾吾與第二十軍第三師師長周逸群介紹賀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0月初,南昌起義部隊在退至廣東潮汕地區時,因遭國民黨的重兵圍攻而失敗。在彭湃的安排下,廖乾吾與賀龍、劉伯承、林伯渠、吳玉章等人在神泉港乘上一條漁船,漂流到香港。后又由香港轉道上海,回到中共中央機關。
悲壯犧牲 一代英名留青史
1929年,中共中央派廖乾吾到中共湖北省委從事地下工作。次年在省委軍委中負責對敵軍的兵運工作。不久因被叛徒出賣被捕,作為共產黨的“要犯”羈押入獄。時任國民黨省主席的何鍵,對這位赫赫有名的“鐵軍”政治部主任的政治身份和政治態度非常清楚,但他仍心存僥幸,企圖從廖乾吾的嘴中掏出一些中共高層領導的機密,于是數次主持審訊。然而,任憑敵人軟硬兼施,威脅利誘,廖乾吾橫眉冷對,沉著坦然,絕不談及黨和軍隊的任何秘密。
1930年9月3日,在朱德、毛澤東率紅軍二次圍攻長沙的前夕,何鍵唯恐有變,遂下令在夜間將廖乾吾秘密殺害于長沙郊區。烈士卒年44歲。他沒有留下遺物,也沒有留下遺言。以致多少年后,人們還在打聽他的下落……
北伐名將廖乾吾雖然倒下了,但他雖死猶榮!由他親手打造的鐵軍精神在其后20多年的革命戰爭中發展壯大。南昌、秋收、廣州起義的骨干力量基本來自“鐵軍”。朱德、毛澤東井岡山會師后創建的第一支紅軍之所以命名為紅四軍,抗戰初期,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將南方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其意均是為了繼承北伐鐵軍的光榮傳統。
壯哉,鐵軍!偉哉,廖乾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