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蒜王”走上致富路——訪盱眙縣富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群
蒜王”走上致富路——訪盱眙縣富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群
作者:趙福敏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4-19 瀏覽次數:7844
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們縣老促會一行3人驅車前往位于河橋鎮幸福村、三元村結合部的盱眙富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專訪公司的董事長楊群。
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們縣老促會一行3人驅車前往位于河橋鎮幸福村、三元村結合部的盱眙富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專訪公司的董事長楊群。
轎車在飄帶般的山間公路上急駛,兩旁秀麗的風景映入眼簾:盱眙山區滿目蔥蘢,藍天白云下的淮河如碧練般緩緩流入煙波浩瀚的洪澤湖。沿途農家小樓隱現在綠樹林中,連綿的山頂上矗立著一個個巨型不停轉動的風力發電風葉,給山區帶來了光明。
到達目的地,公司董事長楊群早已在院中等候我們。他50多歲,紫紅色的臉龐顯示了艱辛歲月留下的印記,中等微胖的身軀散發著不畏艱苦的活力。相互介紹后,他帶著我們參觀了他興辦的大蒜加工廠。大蒜加工
共有五道工序:分瓣、脫皮、水洗、切片、烘干,每天可以分瓣200噸。目前已建成年產2萬噸保鮮大蒜生產線1條,年產1萬噸脫水蒜片進口生產線2條,600平方米中轉冷庫,大蒜加工的機器設備齊全。各個加工車間都充滿濃烈的大蒜味道,楊群告訴我們,工人在這兒工作,一年四季都不會感冒。
參觀完加工廠后,楊群又帶我們參觀1500畝大蒜種植基地。遠眺大蒜基地,就像一塊碧綠的棋盤,溝、渠、路基本配套。他指著遠方的幾臺挖掘機對我們說,自2016年大蒜基地建立以來,在農田建設方面已投資200多萬了,沒向政府要一分錢。原來這兒的土地形狀不一,高低不平,既沒渠也沒路,每年種植、收獲季節因水、路的問題常發生糾紛,自從他流轉這片土地后,村民之間此類糾紛沒有了,鄰里和睦了。這片土地的質量較差,但他給農戶流轉的土地每畝價格按當地最高價700元付給,承包期是12年,所以他要花大本錢把這片基地的基礎設施搞好。
參觀大蒜種植基地后,楊群又帶我們去參觀新建的冷庫。這個冷庫總投資需要3000多萬元,目前已投資1000多萬元,現在正在籌集資金購買機器設備進行安裝,準備趕上大蒜收獲的5 月份使用。我們問他為什么建冷庫,他說大蒜屬于小宗農產品,因不耐存儲很容易受市場炒作,價格最高時畝產值1萬多元,最低時畝產值一二千元。大蒜切片烘干后可以儲藏5年以上,原來的3000噸冷庫不夠用,現在又新建了一個容量達到7000噸的冷庫。
中午,楊群的姑媽、聞名遐爾、資產逾10億元的農民企業家楊惠在農家樂招待了我們。吃飯時,我問楊群,你搞大蒜生意的資產是怎樣籌措的?他爽快地向我們敘述艱辛的創業史。楊群兄弟姐妹5人,上面是3個姐姐,下面是1個弟弟,在他讀小學三年級時,3個姐姐先后出嫁,剩下他和弟弟,為了照顧弟弟,他只好輟學在家幫大人干農活、做家務。他那時才十幾歲,就挑起擔子走街串巷從農戶手中收購雞蛋,然后到集市上賣。他賣過仔豬,開過運輸車,到杭州賣過水產,承包過杭州的菜場。2008年他積累了一些資金,一口氣購買了五輛長途大巴車,從事客運生意,2015年客運生意冷清,楊群決定再次轉行。
下午,我們和楊群告別時,四周起伏的山巒迭翠氤氳, 山谷百鳥啼鳴,一派欣欣向榮的新農村景象。我握著樸實敦厚的楊群的手,思緒萬千。習總書記說過:“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楊群的創業史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