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零死亡”的生命奇跡是怎樣創造的——南京市第一醫院援鄂紀實
“零死亡”的生命奇跡是怎樣創造的——南京市第一醫院援鄂紀實
作者:徐良文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5-04 瀏覽次數:7827
52天,收治88名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其中81個是重癥,7個是危重癥,在與死神的反復爭奪中他們創造了“零死亡”的生命奇跡。保持“零死亡”記錄,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病區17支國家醫療隊中,他們是唯一的一家。
生死一線,他們逆風飛翔,與時間賽跑,為生命接力。
52天,收治88名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其中81個是重癥,7個是危重癥,在與死神的反復爭奪中他們創造了“零死亡”的生命奇跡。保持“零死亡”記錄,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病區17支國家醫療隊中,他們是唯一的一家。
出征武漢
采訪在副院長戚建偉辦公室的狹小房間里進行。
他已經從武漢回到南京50多天了,但在武漢的一幕幕場景仍每天在腦海中浮現。是啊,人生有無數種經歷,唯有生與死的經歷刻骨銘心。
他從出征武漢的那一刻講起。
2月8日元宵節晚上8時30分,戚建偉接到了醫院黨委書記的電話,南京要組織國家醫療隊支援武漢,院黨委決定由他掛帥出征。
那夜,南京市第一醫院組織赴湖北醫療隊的消息在微信群里一經發出,各科室醫護人員都在第一時間踴躍報名。10分鐘之內,名額滿員;1個小時后,56名赴鄂人員名單全部確定。國家需要之時,沒有人退縮。
此次出征武漢,戚建偉帶領的是南京二隊。除了南京第一醫院56名人員外,還有溧水區人民醫院、浦口區中心醫院、江寧區人民醫院的76名醫護人員,共132名隊員。深夜2時,戚建偉拿到了全部出征人員名單。
大戰在即,一夜無眠。出發的物資在連夜采購準備之中。70多臺套的醫療設備,包括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除顫儀、心電監護儀等,可支撐一周的防護物資,如手術衣、口罩、鞋套、防護服等防護物資和所有人生活物資,裝箱、打包、標注名稱、貼好標簽……緊張而有序。
第二天上午10時整,不同專業、不同科室、不同年齡層次的出征隊員全部集結到位,所有物資全部準備完畢。令戚建偉感動的是,醫院在N95口罩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拿出差不多全部庫存的240個口罩讓他們帶走,院黨委書記握著他的手說:前方比我們更需要!盼著你們平安歸來!
不眠之夜
夜幕降臨時,飛機在武漢天河機場降落。
2月10日上午,戚建偉參加了國家援鄂醫療隊第一次聯席會議。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的話深深敲擊著他的心靈:你們是習總書記派來的國家醫療隊,你們的使命就是盡最大可能搶救重癥及危重癥患者,減少死亡!
戚建偉再次被震撼,他們不再是代表南京,代表江蘇,而是代表國家!責任重如山!
南京二隊整體接管的E1-5病區,是3天前才由婦產科改造過來的隔離病區,52個床位,里面空空如也,什么醫療設備都沒有。戚建偉立即指揮安裝從南京帶來的醫療設備,打掃衛生,清理環境,進行人員排班和防護培訓。協助交接的同濟醫院院長對他說,你們南京二隊昨晚到的遲,沒能很好休息,今天就不要接收病人了吧。然而當天下午,國家衛健委領導就詢問:你們什么時間準備好?今晚能不能接收病人?戚建偉明顯感受到了指揮部的焦急和壓力。他堅定表態:我們確保今晚11時全部準備就緒,收治病人!
緊張的氣氛中,時間過得飛快。2月11日凌晨1時,南京二隊E1-5病區開始收治病人。
戚建偉回憶,那晚的經歷終生難忘!整個光谷院區燈火全開,警燈閃爍,救護車一輛接一輛開進病區,再后來救護車來不及接運,就用公交車運輸,都是重癥、危重癥病人啊!我沒經歷過戰爭,但我分明感受到了戰場搶救傷員的緊迫氣氛。從凌晨1時到3時,僅僅2個小時,E1-5病區就收治了47個病人,本來是48個,其中一個病人還在轉運途中就死了。52張床位幾乎一夜全滿。在我們樓上是鼓樓醫院為主的南京一隊,他們情況和我們差不多,也是52張床位,也是一夜收滿。
“先前,我們預想了種種方案,可怎么也沒想到,形勢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嚴峻,難怪國家衛健委領導命令如此緊迫!面對短時間收治這么多重癥及危重癥患者,全體醫務人員都沒有經歷過,而且病房條件又簡陋,接下來該怎么搶救?”說到這里,戚建偉再次沉默,“可是面對病毒的猖狂,我們是醫生,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再苦再難我們也不能退卻!”
那夜注定無眠,整座武漢都醒著,多所醫院都在連夜收治病人,因為中央的命令是:應收盡收!
夜深了,醫生和護士們不顧疲勞地在安頓著病人。有7個病人沒帶行李,沒有被褥,有的病人剛挨到床就睡著了。其實,醫護們也都一天一夜沒有休息了,但他們不能睡,他們是戰士,病房是他們的戰場,他們要想方設法盡全力救治患者。
第二天一大早,醫護人員開始對收治的病人逐個篩查,進行一對一生命體征的檢查、觀測,力求做到精確施治。
此時,一個意外的情況出現了:一位患者突發急性闌尾炎需要馬上手術。情況匯報給戚建偉,但南京二隊所在的醫院尚不具備新冠肺炎闌尾手術條件。戚建偉通過多方面協調,使病人順利做了手術,最后治愈出院。
這樣的突發情況并非個例。篩查中,警報一個接一個,47人中有孤寡老人,也有夫妻感染、全家多人感染,有高位截癱的患者和懷孕28周的患者,甚至有精神障礙患者。特別是危重癥患者,時刻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接下來將是一個又一個嚴峻的生死考驗。
此時,博士生導師、呼吸科專家、56歲的醫療組組長谷偉已是三天三夜沒能睡個囫圇覺了!他每天晚上是最晚一個出病房,出來后把病人情況全部梳理一遍才能睡覺。早上例會前,他又要先進病房巡視一遍,然后聽取匯報,復盤過去24小時關于救治、生活、管理、健康防護等方面的得失,拿出最佳治療方案……
戚建偉擔心谷偉身體,因為來武漢之前他查出頸椎問題,為了來武漢而推遲了手術,每天帶著頸托進出病房。“谷主任,你悠著點,你是先鋒,可千萬不能倒下啊!”沒想到第三天,谷偉暈倒在病房里。戚建偉強制他休息,但他稍微緩解又出現在病房,“那么多病人在等著我,我怎么休息得了!”
實現零死亡
又一個危重癥患者亮起紅燈。
2月28日夜間,75歲的李大爺被轉入病區。李大爺有心臟病史,從2月23號開始出現胸悶氣喘,夜間不能平臥,伴有雙下肢水腫,雖經利尿等對癥處理,胸悶氣喘癥狀無明顯緩解,胸部CT 及相關檢查確診為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建議轉定點醫院。上報指揮部后,決定將其轉至光谷院區南京二隊院區治療。為何要放到南京二隊?因為專家組在充分了解所在院區的17支援鄂醫療隊情況后,得知南京二隊的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施乾坤、袁受濤所在的治療組,對心血管疾病的診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李大爺患有心臟病等基礎病,為確保李大爺生命安全,便將其安排到南京二隊所轄病區。
此時,南京二隊已經保持了18天“零死亡”的記錄,李大爺的收治,使戚建偉倍感壓力,因為伴有基礎
病的高齡新冠肺炎患者是最危險的。
入院當晚,重癥醫學科的主治醫師章文豪、孫加奎立即對李大爺緊急施行床旁心肺超聲檢查,明確診斷其為重癥心臟瓣膜疾病。床邊超聲,是醫生的眼睛和耳朵,這臺超聲檢查機器是從南京帶到武漢的唯一一臺,危急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超聲顯示,患者的心肺功能都處于衰竭狀態,伴有嚴重心肌缺血,生命體征極不穩定,隨時可能死亡。
深夜時分,戚建偉緊急組織專家針對李大爺的病情作專題討論,制定治療方案。入院后醫生已經給予李大爺心電監護,高流量氧療保證氧供,但李大爺依然嚴重缺氧。專家組討論決定,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劉穎連夜在床旁B超定位下,進行右側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術,在保證氧供的同時,給予糾正心衰、改善心肌缺血等綜合治療措施。劉穎穿著雙層防護服,憑借高超醫術成功對李大爺實施右側胸腔穿刺,使他的胸悶氣喘癥狀得到緩解。
然而,患者左側胸腔仍有積液。3月3日,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鄒磊在B超定位下對患者再行左側胸腔穿刺抽液術。平時深厚扎實的基本功此時顯出威力,鄒磊即使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多層手套,所有的操作依然準確無誤。左側胸腔抽液順利,李大爺氧合情況得到進一步改善。
戚建偉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經過重癥醫學科團隊12天的精心救治,李大爺的病情逐步好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得到控制,肺部病灶逐步吸收,逐漸停用氧療,病情平穩,達到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七版)的出院標準。3月11日,75歲的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李大爺,被成功治愈出院。
就這樣,在武漢的52天中,南京二隊一共收治88名患者,沒有一個人轉院,并實現了零死亡。這在光谷院區17支國家醫療隊中,是唯一的一家。
戚建偉說,我們17支醫療隊是同一天進去,同一天撤出的,堅持到40天時“零死亡”的只有江蘇的3支醫療隊,我們南京二隊是唯一一家保持52天“零死亡”記錄的醫療隊。
生命至上
在武漢的52天,戚建偉親身感受到了國家對生命的尊重。
戚建偉說,對每一個死者的治療情況,后來都要拿到專家會議上討論,地點在武漢市會議中心。孫春蘭參加過,馬曉偉、國家高級專家組成員都參加過。每一位死者,治療團隊都要介紹救治方案和治療過程。這個病人為什么會死亡?什么原因造成的?治療有沒有問題?專家要提問。如果操作過程中任何一個地方有問題,專家都會指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后面的搶救積累經驗。那些日子,醫院里的治療手冊換了一版又一版,每一版的更新,都是以生命為代價的經驗總結。
談到在武漢的體會,戚建偉說:“我們南京二隊有三點體會被寫進光谷經驗中,國家衛健委還專門下文,要求其他醫療隊向我們學習。”
一是團隊的協作精神。南京二隊是由4家醫院、9個專科的醫務人員組成,科主任之間到底聽誰的?我們的做法是,討論時允許各抒己見,一旦形成治療方案,任何人都要嚴格執行,不能各行其是。
我們明確提出,如果不能很好地執行討論定下的方案,不但醫療組長不能當,就是醫生也沒資格當。
對不同專業的醫生,我們會根據需要隨時調配管理不同的病人,最大限度發揮醫生的專業長處。護士也是一樣,遇到危重病人增加,組長也要充實到一線當專科護士。
我們還對重癥、危重病人逐個進行會診。我們遇到過一個心衰的病人,就利用南京后方的平臺,書記、院長親自參加遠程會診,幫助出主意定方案。
二是治療關口前移。我們發現,有的病區的危重病人,轉到ICU后馬上進行氣管切開或者插管,卻沒能搶救過來。為什么?我們分析是治療的時機晚了,如果早一些為患者打開氣管通道,患者就不會死亡。這就需要治療關口前移,不要等到不行了再插管或切開。有一個患者凌晨1時來的,命懸一線。當時有兩種救治辦法,一是送ICU,但病人路上轉運有很大風險;二是留下來,進行插管或切開,把呼吸管道打通。我們沒有負壓病房,手術要承擔高感染的風險。我們討論過后,下決心盡快進行插管。
因為危重癥患者體質差,無法耐受長時間缺氧及血壓、心率的劇烈波動,醫生必須在30秒內完成插管。醫生戴著3層手套,手指都是僵直的,方向和力道都不好拿捏,加上防護面屏上的霧氣,操作難度增加很多,所以每次氣管插管,對醫護人員都是一次生死考驗。由于治療及時,這個病人7天后拔管,被成功救治。
三是精細化管理。細節決定成敗,每次確定治療方案后,醫務人員都要準確執行救治方案。醫生穿著雙層防護服,點位不容易精確,稍有疏忽病人就有生命危險。
最后轉出去的那個病人,來之前已經到過3家醫院,生了褥瘡,血象2萬多,10多天中幾次呼吸停止,都被我們及時搶救過來。我們請了國家級專家幾次來會診,26日那天我們又把專家請來會診。專家看后說,這個病人沒有必要再搶救,放棄算了!專家走后,我們有幾個醫生有不同看法,這個病人來的時候非常危重,瀕臨死亡,經過治療有向好的跡象,怎么又突然間不行了?在這種情形之下,大家都期待著我來拍板。我講了兩句話:中央給我們的任務是減少死亡,我們所有的工作重點都要放到搶救危重癥病人身上去;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放棄,生命至上是我們必須堅持的理念!
27日凌晨4時多,我們一個很有經驗的醫生思考著那個病人能否挺過當晚,因而睡不著覺。他爬起來趕到病房,對病人實施胸腔穿刺,抽出胸腔積液,再次使病人轉危為安。做完穿刺手術,這個醫生腿一軟,直接坐在地上了。他說,要是再晚一步,這個病人就“掛”了!
經過50來天的晝夜奮戰,武漢的絕大多數新冠病人化險為夷。3月28號,上級命令我們院區剩余的8位病人轉院。指揮部講的很清楚,如果病人死在路上算我們的,轉院后24小時內死亡也算我們的。我們團隊下了決心,一定要確保病人轉院的生命安全。轉院前我們對所有細節都作了充分準備,團隊在轉院途中跟隨,并且要求醫護人員在轉院后也要向接管醫護人員詳細交代病情及協助治療,就這樣8例危重病人成功安全轉院。
此時,武漢全市僅剩的700多例重癥和危重癥病人,被集中收治到武漢金銀潭醫院、肺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
生命的接力在繼續!
因為有愛
我們不再去描寫那緊急搶救的場景了,那太過殘酷,我們選擇幾個溫馨的場景來體現南京二隊病房的精細化護理,這條經驗曾被譽為“光谷經驗”受到孫春蘭副總理肯定。
南京二隊臨時黨支部的李林曾寫下過如下文字:
這一天是國際婦女節,身在隔離病房的她們,從一早睜開眼睛,就不斷迎接著驚喜。南京二隊有才藝的護士們用畫筆、彩紙制作了賀卡,用精美的彩紙、彩帶扎好一個個寓意平安的蘋果,親手送給病區里所有女病人。二隊的護士長們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病人的節日問候,她們自發籌集新的內衣,預定了鮮花,作為禮物送給所有女病人……看著病人們露出開心的笑容和驚喜的神情,這群白衣戰士無比滿足!
同濟醫院金程程護士長發來信息:“李老師,3床、29床明天中午的長壽面已經定好啦!”。
“太棒了,謝謝護士長!”
南京二隊戴蓮護士長與物資保障組董艷老師打著電話:“明天我們需要準備兩個精致的小蛋糕,分別給我們兩位病人過生日。需要我們自己親自去購買,因為網上訂的都是大的,大的蛋糕病人一次吃不完,但又不方便分給整個病區病人吃,所以我們要選擇大小合適的蛋糕,據說能買到小蛋糕的地點比較遠,明天需要我們自己跑一趟。”“沒有問題!”
蔡玲護士長微信連接二隊的繪畫才女邵明月,“明月,能不能麻煩你個事,幫我們彩繪幾件防護服,圖案選擇蛋糕系列,明天我們準備給兩個病人過生日。”“沒有問題,明天我白班,怕來不及,不過我想辦法今天晚上搞定!”
蛋糕店在60公里開外。預定好了蛋糕,告知下午3時能取,等取回來已經將近5時,與商家細說了具體情況,蛋糕店的師傅答應下午1時可取。司機師傅聽到消息,本來準備送完醫務人員趕回來吃飯,為了不耽擱病人過生日,直接掉頭趕往蛋糕店。下午2時30分,蛋糕被送到光谷院區。
穿上繪有各式蛋糕圖案的防護服,同濟醫院鄒護士長和南京二隊的6位護士長捧著蛋糕來到病人門前,將蠟燭點起,唱著生日歌來到病人床前。
“感謝!謝謝!”患者淚水浸濕了眼眶,除了說“謝謝”,別的什么都說不出來了。
還記得那個懷孕28周的孕婦嗎?她得到了全院區最貼心的關懷,大后方捐贈的地方特產:蘇州的豆腐干,鎮江的肴肉,南京的鹽水鴨,甚至成都的鴨脖,廣東的柑橘,她都在第一時間品嘗。院區還請來婦產科院士為她會診,最后母子平安。
那天,南京二隊最后交班的隊員在完成關艙任務后,不知是誰小聲哼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漸漸這歌聲匯成了一曲合唱,在走廊、在病房、在院區的門前廣場上響起,醫療隊員們帶著口罩,相互擁抱在了一起!
隊員們用這首歌向武漢這座英雄城市告別,許多人眼中閃現著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