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朱履先在黃橋戰役中
朱履先在黃橋戰役中
作者:朱亞偉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6-15 瀏覽次數:7824
朱履先的名字一直和黃橋戰役聯系在一起,作為“黃橋首戶”,他為黃橋戰役的完勝作出了貢獻。
朱履先的名字一直和黃橋戰役聯系在一起,作為“黃橋首戶”,他為黃橋戰役的完勝作出了貢獻。
當面撕碎汪精衛勸降信
朱履先1884年6月出生于江蘇泰興黃橋,早年留學日本士官學校,在日本認識孫中山和黃興并參加同盟會,1908年回國后在清朝新軍第九鎮三十四標任管帶。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朱履先在南京響應,在九鎮秣陵關起義和江浙聯軍光復南京戰役中分別擔任前敵指揮官和前衛司令,兩度與駐守南京的清軍江南提督張勛直接對決。孫中山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宣誓就職、舉行民國開國閱兵式時,親自指定朱履先擔任閱兵總指揮,并任命朱履先為陸軍二師師長,授陸軍中將軍銜。后朱履先與蔡鍔、李書城、李根源等被袁世凱再度授予陸軍中將軍銜,并被袁世凱聘為總統府參議等職,還出任馮國璋的參謀長,后因政見不合而辭職。孫中山逝世讓他感到國事迷惘,帶著對軍閥混戰的厭惡和惆悵,朱履先退隱故里黃橋。
盧溝橋事變后,全面抗戰爆發。朱履先在家中痛哭三天,對家人說:“民國是在我們手里建立起來的,可現在日本人來打我們中國人了,民國要亡了,我們要做亡國奴了,怎么有臉去見祖宗先人?”
朱履先擔任過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閱兵式總指揮、民國開國陸軍中將師長和南京講武堂堂長,當地百姓尊稱他為“三大人”。他正義感強,常為百姓請命,仗義執言,享譽三泰地區,人稱“黃橋第一名流”。
1940年初,汪精衛多次派特使登門邀請朱履先去南京任職,均遭拒絕。“求賢”心切的汪精衛不死心,于當年春節再次委派偽國民政府秘書長褚民誼,帶著“和平軍總司令”的委任狀和汪精衛的親筆信到黃橋勸說朱履先出山。
朱履先把褚民誼堵在門外,當面撕碎汪精衛的信,厲聲怒斥:“汪精衛當漢奸,還想拖著我一起去當漢奸!國破就在眼前,怎可偷生屈節,靦顏天壤!”他讓褚民誼轉告汪精衛:“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我朱履先是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決不認賊作父!”
偽十九師師長蔡鑫元派遣武裝意欲劫持朱履先。朱履先面對端著槍的偽軍嘍羅憤然大怒道:“我拿槍的時候,你們還未投胎,哪有槍口對內的拿法!”罵得偽軍面紅耳赤,只好連呼“三大人”,乖乖地服侍著送他老人家回家。
1940年7月底,陳毅、粟裕率新四軍東進黃橋。當陳毅了解到朱履先的情況后,說:“辛亥名將,民國元勛,黃橋第一名流,如此愛國,是舊軍人中不可多得的有識之士,我們應主動登門求教?!?/span>
朱履先與陳毅、粟裕等新四軍將領相識后,接觸頻繁,陳毅送給他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和《中國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著作,向他解說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揭露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投降賣國、反共反人民的本質。
朱履先聯系到新四軍浴血奮戰、抗御敵寇,而國民黨卻大搞反共摩擦、陰謀消滅新四軍的嚴酷事實,對共產黨的認識由朦朧逐漸清晰。在陳毅、粟裕等為國為民精神的感染下,他的愛國抗日熱血也沸騰起來,堅定地站到共產黨、新四軍一邊,積極投入到抗日活動中。就這樣,這位“黃橋第一名流”成了蘇北地區堅決支持共產黨新四軍的第一名流。
在韓德勤的10萬軍隊中,當時駐守泰州的是蘇魯皖邊游擊總指揮部正、副總指揮李明揚、李長江的部隊。新四軍東進后,韓德勤多次催逼“二李”進攻新四軍。
黃橋決戰前夕,朱履先受陳毅委托致函“二李”,要他們隨時制宜、嚴守中立、按兵不動、不要冒險。“二李”在黃橋決戰中,果然行進緩慢,為應付蔣介石、韓德勤火速開進的“嚴令”,以所商定的向新四軍朝天開槍的“武戲文唱”方式,命令部隊不許亂走一步,對新四軍黃橋決戰獲得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與陳毅成為忘年交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任命朱履先為陸軍二師中將師長兼南京城防司令,親授其文虎章一枚,后來又親筆題匾“中將府”贈與朱履先。
朱履先將匾懸掛黃橋家中,“中將府”在蘇北地區婦孺皆知,這是民國史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幢以將軍命名的府邸。“中將府”建于清代道光年間,坐落在黃橋鎮王家巷東首,坐南朝北共31間房屋,占地面積近3畝,建筑面積1500余平方米,均為磚木結構,仿明式建筑。
陳毅第一次去“中將府”登門拜訪朱履先,是在陳丕顯、管文蔚的陪同之下。陳丕顯在回憶錄《蘇中解放區十年》中記敘了陳毅與朱履先會面的場景:“陳毅同志與朱老先生一見如故, 談得十分投機。在融洽的氣氛中,一個襟懷坦蕩,闡述了我黨我軍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堅持民主、堅持進步的方針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用大量事實揭露了國民黨頑固派假抗日真投降、打內戰鬧摩擦的罪惡行徑;一個憂國憂民,痛斥國民黨政府腐敗、民生凋敝,對強敵荏弱不振、步步退縮、喪權辱國的種種劣跡,表示愿為民為國鞠躬盡瘁。”
此后,陳毅、粟裕都在“中將府”與朱履先有過交往。由于同是軍人,性格豪爽,共同的抗日愛國情懷和為國為民之心,朱履先和陳毅、粟裕相見恨晚。那時,陳毅只有39歲,粟裕33歲,朱履先已經56歲,但他們很快成為忘年之交和生死摯友。
在“中將府”里,陳毅向朱履先解讀毛澤東《論持久戰》和《中國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的精辟論點,講述抗戰的曲折性、必勝性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性。陳毅告訴朱履先:“要完成抗戰大業,將中國建成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新中國,要有新型的群眾,要有新型的人民軍隊,還要有一些新型的資產階級與士紳階級的開明人士,這樣才能組成能戰勝一切敵人的、威力無比的統一戰線。”
這些都深深打動了朱履先。他告訴陳毅:“我雖然老了,但我會盡最大力量幫助你們建立根據地。得天下者,必共產黨!”當得知新四軍有部分戰士還住在野外破帳篷中時,朱履先馬上騰出“中將府”的一個院落,讓新四軍的一個排入駐。
一次,陳毅拿出一只裝有大紅請柬的長信封遞給朱履先,說:“明天我們在黃橋中學召開保衛黃橋誓師大會,請朱老和我一起在大會上向黃橋父老和新四軍將士發個言吧?!彪S后,陳毅鄭重地拜托朱履先:“支前工作全靠黃橋人民了,關鍵時刻還請老將軍鼎力相助,新四軍將士誓與黃橋人民共存亡?!?/span>
朱履先握住陳毅的手說:“請放心,誓師大會的發言我責無旁貸,支前工作我義不容辭,我朱履先和黃橋民眾誓與新四軍同生死、共存亡。”
帶頭交納抗日救國公糧
新四軍東進黃橋不久,陳毅就全力投入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在他的領導下,蘇北第一個抗日民主政府——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成立了。
但是,新四軍黃橋部隊和抗日民主政府根本不被國民黨三戰區承認,他們不僅停發了新四軍的軍餉,還對黃橋地區進行交通封鎖、禁運糧食,和日偽互相默契,對黃橋地區形成夾擊包圍之勢。
新四軍面臨缺糧少餉、衣食無著的嚴重困難局面,陳毅焦急萬分地去找朱履先商量,朱履先建議陳毅開征抗日救國公糧。
過了幾天,陳毅和臨時行政委員會在黃橋中學“謙三堂”召開田賦開征大會。朱履先以“黃橋首戶”身份首先發言:“中國所有的政黨,沒有像共產黨這樣為國為民的了!中國的軍隊,沒有像新四軍這樣秋毫無犯的了!共產黨、新四軍領導人民抗日救國,要吃飯、要穿衣,籌集軍餉支援新四軍抗日,是我們百姓應盡的責任,也是歷朝歷代不變的規矩。我首先響應,保證如數把最好的糧食拿出來交公糧?!?/span>
與會士紳見狀,紛紛表示“惟履公馬首是瞻”,當天順利通過了在通如靖泰地區征收公糧的議案。會后,朱履先帶頭捐贈了5萬銀元,并把最好的500石糧食交納抗日救國公糧,紳商們也紛紛解囊交納。過了不久,朱履先再度出面召集黃橋地區的商界人士募捐。陳丕顯回憶說:“他曾親自號召黃橋工商界人士向我軍捐款6萬銀元,并四處奔走,呼吁國共合作抗戰,做了大量有益工作?!?/span>
由于根據地遭受災害,糧食極其缺乏,農民實在拿不出糧食支援新四軍,陳毅不得不再次去找朱履先。朱履先得知缺糧的實情后,很快從三泰地區秘密籌集到7.5萬斤大米,冒著危險越過重重哨卡,將糧食送到陳毅手中。
朱履先的鼎力援助,產生了巨大的“黃橋首戶”效應。通如靖泰地區的大小紳商和百姓都“以履公馬首是瞻”,以各種形式支持共產黨新四軍,為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打下了物質基礎。
第一爐黃橋燒餅送前線
黃橋決戰箭在弦上,陳毅委托朱履先再對韓德勤進行一次政治上的打擊。
朱履先積極配合陳毅的部署,聯絡發動蘇北民眾紳耆各界,征得245名蘇北名望聯名簽字,由朱履先領銜,直接向蔣介石發去電報,譴責韓德勤手握重兵、不事抗日、槍口對內、亂國傷民的倒行逆施,要求國民政府把準備攻打新四軍的韓德勤部隊西調抗擊日寇。此舉進一步為新四軍贏得了政治上的主動。
這份電報是抗戰中各界社會名流聯名上書國民政府、呼吁團結抗日人數最多的一份,在當時全國抗日輿論中產生了較大影響。
1940年10月初,黃橋決戰拉開序幕,朱履先用行動實踐著“與新四軍同生死共存亡”的誓言。
黃橋原有一道土圍墻急需加固,朱履先首先拿出家里的木料、家具,和家人一起送到前沿。這仿佛是一道無聲的命令,當地許多群眾也跟隨著把自家的木料甚至壽材,送到前沿陣地修筑工事。
開戰第二天,頑軍來勢兇猛,當地百姓略有驚恐。朱履先和陳丕顯、管文蔚、陳同生一起,在炮火聲中走上街頭安撫驚慌的群眾。
決戰最激烈的10月4日,也是守衛黃橋最艱難的一天,連服務團的炊事員和通信員都拿起槍上了前線。而此時,在前線浴血奮戰的新四軍將士們已經一天沒吃飯了。
粟裕、管文蔚、陶勇、惠浴宇等跑到“中將府”,請求朱履先幫助解決吃飯問題。朱履先立即囑咐家人趕緊做燒餅, 然后出門挨家挨戶動員群眾開爐點火。朱履先沿街呼叫:“黃橋的老百姓們,快給新四軍燒飯、做燒餅?!?/span>
黃橋鎮上的大小商人和黎民百姓見狀全都行動起來了。朱履先一路走一路吩咐,這家做什么,那家做多少,回頭怎么找他算錢,沒有面粉的人家由朱家供應等等。很快,全鎮60多個燒餅爐子火光熊熊,香飄數里。在朱履先家的第一爐燒餅帶領下,黃橋民眾車推擔挑,把燒餅、饅頭、飯菜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黃橋燒餅由此馳名大江南北。
黃橋決戰勝利后,所有的糧食、飯菜費用全部由朱履先個人結算給黃橋民眾。幾十年后,陳丕顯回憶這段經歷時說:“那時天還沒有大亮,朱履先一直像我們年輕人一樣勞累著,挨家挨戶去催店主做燒餅……”江蘇省委原書記、江蘇省原省長惠浴宇在《陳毅老總十四年祭》和《朋友人》中描述道:“黃橋首戶、曾經在孫中山就職臨時大總統儀式上擔任閱兵總指揮的前陸軍中將朱履先冒著槍林彈雨,親自上街組織民眾為我軍做燒餅”,“從朱履先家做出了第一爐支前的黃橋燒餅,他親自帶領家人送往前線”。
黃橋決戰,最后新四軍大獲全勝。祝捷大會那天,當地群眾和各界紳商從四面八方涌來,戰地服務團的同志們帶領大家高唱《黃橋燒餅歌》和《黃橋的新生》等戰歌,陳毅和朱履先在大會上激情演講,與黃橋軍民共慶勝利。
1943年10月,在陳毅離開華中根據地赴延安之前,朱履先由葉飛、朱克靖介紹,經陳毅和華中局組織部部長曾山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特別黨員。
(注:作者為朱履先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