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蘇中部隊接管新豐“淮南紗廠”
新四軍蘇中部隊接管新豐“淮南紗廠”
作者:陸中偉 責任編輯:姚云炤 孫加永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6-16 瀏覽次數:7882
解放前淮南工人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曾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淮南人,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譜寫出了一曲又一曲新的篇章。
題記:
這曾是一塊苦難深重的土地,
這曾是一塊熱血浸透的土地,
這曾是一塊滿懷深情的土地,
這曾是一塊紅色印記的土地。
在鹽城市大豐區新豐鎮和平街的老街改造建設中,和平街改名為920街坊,且準備在老街上設立一個《北鎮印象》館。北鎮即新豐鎮,南鎮為大中集。《北鎮印象》館中打算展示一些有關淮南紗廠的文物史料。因此,相關部門聯系了我。我回復他們,由于多輪的改制重組,原企業的國家二級檔案室早已被撤銷,全部檔案材料(人事、設備、財務以及各時期的文件材料和影像照片等)均轉交到區檔案館保管。鎮文化站的同志帶著設計布館的人員到區檔案館查找,想找的文件、史料和影象照片均沒有找到。不知是檔案轉交過程中不慎遺失了?還是檔案工作人員服務未能到位?或是仍堆放在墻角的麻袋里,尚未編入電腦程序?……
因此,我抽了點時間,把我在三十年前參加淮南紗廠廠志編寫和廠慶活動中的,那些鉛打的、油印的廠史資料翻出來,做個簡略的再整理,留個記錄,也算是一種回望,一種尊重,一種致敬。此篇僅為解放前淮南紗廠的簡要史略。
1917年出產的舊式細紗機
一、“淮南紡織工業社”的建立
1944年秋,上海商人彭友生、蔡茂林、劉懋甫等人,為擺脫大城市日偽勢力的欺凌和控制,試圖將資金轉移到偏僻的鄉鎮創辦工商企業。鑒于蘇北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的棉花資源,他們遂來到大中集新豐鎮集股辦廠。繆章才、王政等21人先后入股,股金總額為561209914元(偽幣)。為尋求地方勢力保護,彭友生、蔡茂林等拉籠盤據在大中集的偽旅長谷振之入股,谷振之則借用大豐鹽墾公司861.5平方米的軋花廠廠房充當股金。
同年12月,在上海召開股東會議。會議上推薦彭友生為董事長,蔡茂林、劉懋甫為正副經理,聘任正泰紗廠工程師周如恒為廠長。由于集股辦廠發起人彭友生、蔡茂林、劉懋甫等皆為安徽淮南人,加之大豐縣古時為淮南鹽區,故商定廠名為“淮南紡織工業社”。
當時,占據上海作垂死掙扎的日軍,以及準備全面內戰的蔣、偽軍政,對所有五金設備的出口嚴格控制,處處設防。經谷振之的部下方文慶從中道道周旋,將從上海永安三廠購買的一臺清花機、四臺梳棉機、一臺併條機、三臺粗紗機、三臺細紗機、六臺搖紗機、一臺筒子機、一臺經紗機、一臺緯紗機、一臺73馬力引擎、一臺全鋼車床等陸續運抵新豐鎮。1944年下半年起,逐步安裝試產,至1945年上半年全部投產。
1944年建造的淮南紗廠廠房
二、第一代淮南紡織工人的誕生
淮南紡織工業社成立后,因在懇區找不到熟練的工人,廠方先派 陳仰云去無錫、常州招收葉正福等30多名熟練工,后在本縣的新豐鎮、劉莊鎮、大中集招收了100多名出身貧寒的男女青年,其中有徐瑞元、徐志成、楊壽寶、朱養高、陳鶴鳴、王金祥、張風英、韋秀芳、陶阿三等先后報名進廠。當時共有職工156人,他們成了第一代淮南紡織工人。
在資本家開辦的工廠里,工人們為了生活和養家,承受著沉重的剝削和壓迫。工頭、拿摩溫們仗勢欺人,常手拿棍棒在車間里走來走去,只要看到不順眼的,不是罵就是打。細紗間的張翠蘭揩車時把羅拉放重了些,就被工頭一頓臭罵。瓦工陳啟奉因小孩生病,沒能準時到班,被谷振之看到后認為故意怠工,當場用鞭子抽打,陳啟奉想解釋一下 ,被認為是反抗爭辯,撥出手槍要打死他,遭到幾十名工人強烈反抗 ,才未敢下手,結果把陳啟奉關押了半天禁閉才算了事。
資本家為了獲取高額利潤,通過延長工作時間的手段,榨取工人的血汗。工人們每天要12小時在廠里勞動,徐瑞元、顧龍才等師傅,每人手搖二臺搖紗機,一天工作都在12小時以上。工人沒有人身自由,沒有人格尊嚴,進出廠門都要經過搜身婆和門衛的抄身檢查。清花工周曲田腳上沾了一點花衣,抄身的硬說他有意偷沾棉花,無故地被罰了二天工錢。工人沒有勞動保護,細紗擋車工王如秀因過度疲勞,暈倒車間,被機器軋傷了腳,造成傷殘,投資方不但不給治療,而且不發工資,還把她一腳踢出了廠門。
工人們盡管晨頂星星上班,夜伴月亮回家,沒日沒夜的辛勞,可一個月只能爭得三、四斗米。這些從小在黃海邊上長大的人們,本以為進了廠就可以改變祖輩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收得糧棉要繳捐”的命運,可眼前還是任人宰割、當牛作馬。
資本家對工人階級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迫使工人們起來反抗和斗爭。工人們多次向資方提出“提高工資、改善勞力條件 、尊重人格”的要求。盡管這些自發的斗爭沒有大的效果,卻體現了當時淮南工人的斗爭精神和初步覺醒。
夜深人靜時淮南紗廠為新四軍運送軍布和醫用棉紗
三、新四軍接管“淮南紡織工業社”
1945年9月13日,在我新四軍蘇中部隊四分區司令員張震東指揮下,殲滅了谷振之余部,收復解放了大中集和新豐鎮。
蘇中軍區供給部接管了“淮南紡織工業社”,并改名為“淮南紗廠”。按照黨的保護民族工商業的政策,經民主政府派員審查帳冊,將谷振之的逆產部分沒收,轉為公股,其它資方股金繼續保留,蔡茂林繼續擔任經理。10月8日,《蘇中報》刊登了《在民主政府扶持下,大中鎮近代紡織廠開工》的專題消息。
黨為了加強對淮南紗廠的領導,蘇中軍區供給部先后派胡敏同志任淮南紗廠指導員,茅琮同志任淮南紗廠廠長(原周如恒廠長應聘去南通大生副廠任工程師),縣總工會負責人葉新到廠幫助建立工會組織,在全廠150多名工人中,民主選舉選出梳棉工人朱彬任工會主席。
胡敏同志到廠后,認真宣傳執行黨的關于民族工商業保護、利用、團結、改造的政策,廣泛接觸蔡茂林等資方代表和一般職員,贏得他們的信任,建軍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同時,團結依靠工人群眾,取消拿摩溫,取消搜身制。為了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胡敏同志辦起了工人夜校,親自擔任教員,組織工人學政治、學文化、學唱革命歌曲。在工人隊伍中發現和培養先進分子,先后發展施逸芹、張桂英倆同志入黨。與姜堰廠合并后,增加了宮福蘭、陳桂芳、康祖蘭、陸愛梅等共產黨員。1946年6月淮南紗廠黨支部正式成立 。
茅琮同志于1946年5月到廠,他團結全廠工人,在民主政府的幫助下,艱苦創業,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使生產趨于正常。其后,又從南通唐家閘雇來一些織布工人,使14臺豐田織機投入運轉。
由于胡敏和茅琮同志忠實執行黨的政策,緊密依靠人民群眾,很快打開了工作局面。
淮南紗廠工人歡慶解放的熱烈場面
四、淮南紗廠成為新四軍的軍需廠
1946年春,國民黨蓄意打內戰的陰謀已充分暴露,多次違反停戰協定,向我解放區發動進攻,同時加強封鎖,嚴禁向解放區運輸各類物資。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淮南紗廠接受了為新四軍蘇中部隊生產被服細布和醫療紗布、藥棉的任務,成為蘇中部隊唯一的軍需被服廠。
為了搞好供應,民主政府幫助落實淮南紗廠發展生產,保障生活的措施。增加裝置120馬力登陸艇引擎一臺,車床一臺,并利用我軍沒收的敵產改進裝備,提高了生產能力。每天供給煤油十擔 ,供給米飯三十擔。技術工人每月可得6擔大米,一般工人可得一擔多,小工可得六斗。民主政府的關懷使工人們受到極大的鼓舞,他們開夜工,加班次,放棄休息時間,使日產達到二件半紗,三十多匹細布。
在敵我軍事上處于拉鋸時期,淮南紗廠經常遭到敵人的騷擾,敵機時常在廠區的上空偵察,工人們聽到警報立即疏散,警報解除,立刻又回到車間繼續生產。有時敵機在廠房上空掃射,瓦礫和彈殼掉在機器上,很多工人仍堅守在工作崗位。晚上生產時需要照明,工人們就用黑布把窗戶遮隱起來,以防暴露目標。工人們還在距廠十多里路外的地方,布下流動崗哨,一旦發現異常動靜,立即向廠里通報,以采取應變措施。
為了遮掩耳目,廠里以少量的紗布供應市場,而將供應部隊的細布、棉紗、藥棉裝上小船,趁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地送到射陽八大家的新四軍聯絡處。每月供給毛巾用紗三十件,制軍服和棉被的細布一千余匹。
同年深秋的一個晚上,淮南紗廠如往常一般,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紡紗織布,身穿灰布軍裝的粟裕司令員風塵仆仆地來到工人們中間,親切地對大家說:“你們淮南紗廠貢獻很大呀,你們的細布,我們團級以上的干部才能穿到。希望你們繼續努力,抓緊生產,織出更多更好的布,供應前方將士……”
五、地下黨和工會組織領導工人英勇護廠
1946年12月 ,國民黨軍隊侵犯臺北(大豐)各地,匪軍67師乘勢占據新豐鎮。我蘇中部隊進行戰略轉移,胡敏、茅琮、施逸芹、張桂英等同志奉命轉入地下工作。北撤前,胡敏召集工會負責人及工會積極分子,對護廠斗爭作了具體的組織和安排,并堅定地說“撤離是暫時的,我們 一定會回來的”。
盤據南通的匪綏靖司令李默庵,聽信谷振之兒子谷東生的唆使,以收回廠權為借口,派專員徐立凡率領四十多名“國軍”,開了三輛卡車,妄圖劫收淮南紗廠全部財產及部分工人。駐扎在大豐的匪軍67師也想吃掉淮南紗廠這塊“嘴邊上的肉”。
廠方利用這一矛盾,派出一名資方代理人,慫恿匪軍67師設崗把守,阻止南通匪軍進廠搶劫。兩方匪軍經過 一番討價還價的談判,匪軍67師作出讓步,撤走崗哨。南通匪軍認為 ,67師一撤,淮南紗廠便唾手可得,便肆無忌憚地沖進廠來。
廠工會按照地下黨組織的部署,早已將全體工人組成一個總隊,三個分隊。工人們有拿木棍扁擔的,有拿鐵錘板鉗的,女工在前,男工在后,筑成一道人墻把廠大門緊緊圍住。南通匪軍一到廠門口就被堵住了,一名匪軍揣起槍來要向工人射擊。
這時,一名女工從工人隊伍中走了出來。她叫郁文,是位知識分子,富有正義感。在胡敏同志的啟發教育下,逐步傾向革命,1946年春,廠工會改選時,擔任工會主席。
她站到工人隊伍的最前面,義正詞嚴的說道;“我們工人要生產,要吃飯,要生活,不準搶劫工廠的生產資料!”匪軍為了嚇退工人,上來二個士兵,抓住郁文,大聲威脅道:“你就是共產黨,看你硬,還是我的搶彈硬!”說著就把郁文拖到廠門的石橋上。
工人們憤怒了,齊聲高呼:“要生產,要吃飯,不準迫害工人……”大家象潮水一樣沖出廠門,從士兵手中奪回郁文。
匪軍見來硬的不行,又使出軟的一手,向工人們喊話,要工人們推派代表談判。工人們商量了一下,決定針鋒相對,由郁文、魯春謹作工人代表,但匪軍不答應,還要保管物資的人出面不可。
工人們識破了匪軍的陰謀詭計,決意不讓保管員鄔桂林同志出面。匪軍氣急敗壞,聲稱如果不把保管員交出來,就要開槍殺人了,并朝天鳴了三槍。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鄔桂林從人群中挺身而出,大聲道:“我就是鄔桂林,你們要怎么樣?!”
在大會堂的談判室內,匪軍強迫鄔桂林交出淮南紗廠的財產家底。鄔桂林毫不畏懼,什么也不肯說,賬本和鑰匙也不肯交,匪軍惱羞成怒,將鄔桂森先是毒打,然后扣留。郁文、魯春謹當場痛斥匪軍暴行,退出了談判室,與工人們匯合,并把大會堂大門封住,高呼口號,抗義匪軍對工人吊打迫害,強烈要釋放談判代表。工人群眾的吼聲驚天動地,匪軍只得釋放了鄔桂林。最后以武力強行奪走倉庫里所存皮棉和45件棉紗,倉皇撤離。為了防止匪軍再耍陰謀,工人們堅守車間,守護廠房、保護機器,忍著饑餓,從凌晨一直堅持到黃昏。
因遭匪軍劫難,廠里無法正常開工,只得暫時停產,技術工人留 守廠里,看守廠房設備,以待復工。
護廠斗爭是對淮南紗廠工人隊伍政治覺悟、革命意志、斗爭精神和組織力量的一次鍛煉和考驗;護廠斗爭擴大了黨組織和廠工會在工人群眾中的地位和影響;護廠斗爭在淮南工運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六、反掃蕩期間的艱苦斗爭
1947年4月21日,新四軍全殲大中集守敵,新豐鎮又一次解放。胡敏、茅琮等同志奉命回廠工作,葛其家同志來廠任副廠長。期間,向蘇中辦事處借100擔棉花作為資金。5月8日復工,三星期后,引擎地軸突然斷裂,被迫停產。住在上海的蔡茂林得知廠里要換一臺新引擎,便想方設法。當時上海關卡嚴禁各種機器出口到蘇北解放區,蔡茂林就讓孫蔭祥以南通某廠名義發電報,套取出口證,然后海運到廠。廠長茅琮與吳秉仁等軍工科技人員一起研究,日夜搶修安裝,于9月9日試車成功,并迅速投產。
事后被國民黨上海警備司令部偵悉,說蔡茂林私通新四軍。蔡茂林聽到風聲后,為防不測,避往昆明。
1948年1月21日上午,國民黨偽軍分三路向新豐鎮掃蕩,揚言要把為新四軍服務的淮南紗廠炸為平地。他們先將工人關進房子進行搜身,郁文、陳仰云等人的手飾全部被搶,有些工人的錢物被搶,還搶走廠里的棉布十幾匹,皮棉60多擔,棉紗30多件。然后,國民黨師長王作霖下令火燒廠房,炸毀機器。霎時間,火光熊熊,濃煙四起,爆炸之聲不絕于耳。從21日至23日的三天中,共放火四次,燒掉廠房80多間,設備幾乎全部被毀,損失10萬元華中幣。與淮南紗廠毗鄰的大中廠也同時遭到嚴重破壞。
著名作家海嘯滿懷悲憤,在他所作的《淮南紗廠被毀記》中寫道:“今天,跨進已燒塌的大門,踏著碎瓦爍,走進斷垣殘壁的車間,看到機器、發電機均被炸開了,鋼片散滿了一地,發著黃銹色,煙囪孤立地聳立在寂靜的天空,充滿了殘酷、毒辣、凄慘……
盡管如此,淮南工人擁軍支前,迎接全國解放的鋼鐵意志和堅強決心是燒不垮、炸不毀的!偽軍剛一撤走,茅琮同志就立即帶領老工人陸錦德、陸仁榮等十多名同志清理現場,搶修設備,搭起工棚,修理殘存的廠房。
同年5月18日,國民黨黃伯韜兵團再次掃蕩我縣。為了防止再遭敵人搶劫破壞,廠領導組織工人先把紡好的紗送到射陽八大家的我軍聯絡處,把織好的布送到龍王廟的我軍被服廠,把柴油送到四岔河堅壁起來,然后把機器偽裝好,運到海邊一個叫“三江口”的地方打埋伏。
月色朦朧的夜晚,工人們把機器抬上船,有的拉纖,有的撐船,到了目的地就將機器設備藏進茫茫草蕩。工人們視機器為生命,陳德、吳斌倆同志帶領20多名工人一邊看守機器,一邊對機器除銹保養,他們風餐露宿,日夜盼望回廠復工。
直至8月 ,新豐鎮再一次解放。工人們聞訊后,立即請當地漁民幫忙,將機器運回廠里。分散在各地的工人迅速返廠,揩設備,忙安裝,不拿一分錢工資,生產熱情卻格外高漲。他們用土辦法修補缺損的齒輪;用火油桶做錠帶盤;用多層牛皮紙做細紗管;用木板代替鑄鐵的給棉板;用廢鐵皮焊接細紗錠;用回絲做毛刷……硬生生的在一堆廢墟上頑強拼搏,恢復生產。在工人們心里只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多紡紗多織布,支援前方子弟兵。
此時,在艱苦歲月中,與淮南紗廠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茅琮廠長奉命前去接管南通紗廠,張新同志來廠接替他的職務。
蔡茂林先生于1948年12月30日,委托孫蔭翔先生為資方全權代表,自己出國營生。
1949年7月,淮南紗廠的工人們,依依不舍地送別曾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戰斗過三年10個月,傳播革命道理,建立黨的組織,領導工人斗爭,執行統戰政策,深受干部群眾愛戴的指導員胡敏同志,奉命奔赴新的戰場----無錫。于龍同志接任她的工作。
從1944年秋到1949年9月,淮南紗廠經磨歷劫,屢受創傷。民族資本家蔡茂林等人在建廠、復廠過程中作出了相當的貢獻,在與共產黨人、民主政府的合作中表現出一定的誠意,并為之付出卓有成效的努力。經受艱苦斗爭考驗,在黨組織和廠工會領導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淮南紡織工人,以工人階級大無畏的革命氣概,與國民黨反動勢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以爭取全國解放的堅定信念,為人民子弟兵紡紗織布,支援前線。
解放前淮南工人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曾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淮南人,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譜寫出了一曲又一曲新的篇章。
(作者陸中偉曾擔任國營大豐淮南紗廠黨委副書記、廠總工會主席,現擔任江蘇荷蘭花海文學總社、鹽城市大豐區荷蘭花海文化傳播交流中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