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藝苑 > 藝術地展示南京南地區抗戰的歷史畫卷——評歷史紀實小說《南京南》
藝術地展示南京南地區抗戰的歷史畫卷——評歷史紀實小說《南京南》
作者:徐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7-25 瀏覽次數:7827
由中共南京市溧水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曾憲軍同志創作、朱文泉上將題寫書名的《南京南》一書,于2020年6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將全面抗戰寫到勝利的鄉土小說”,也是一幅展示南京南地區抗戰斗爭的歷史畫卷。
南京南的溧水地區,是連接上海、杭州、皖南的交通節點,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全國抗日戰爭期間,這一地區處于日、偽、頑夾擊之下。新四軍和溧水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作出了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演繹了有聲有色的歷史活劇。
由中共南京市溧水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曾憲軍同志創作、朱文泉上將題寫書名的《南京南》一書,于2020年6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將全面抗戰寫到勝利的鄉土小說”,也是一幅展示南京南地區抗戰斗爭的歷史畫卷。時間定位于8年,地域定位于南京南,題材定位于全面抗戰,結局定位于勝利,體裁定位于鄉土小說。總的看,這部近80萬字的文學作品,政治性強、真實性強、文學性強、鄉土氣息濃,是同類題材中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也是納入“中國新四軍全書”的首部長篇歷史紀實小說。
作為歷史小說,這部作品首先是一幅以南京南為中心的抗日斗爭全景畫。小說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南京南地區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全面抗擊日本侵略的歷史長卷,描述了南京大屠殺事件后,在南京以南地區,中國共產黨如何動員和組織民眾,如何建立統一戰線,如何整合各種社會力量,如何堅持和發展抗日武裝,如何進行各種形式的斗爭,最后取得了抗戰的勝利。小說并不局限于南京南這片“鄉土”,也交代了全中國總體形勢的大背景。說明南京南這里發生的事情并不是孤立的,是與延安緊密相聯的,是與整個華中地區抗日斗爭緊密相聯的。書中沒有像有的作品那樣總是大段引用毛主席、黨中央的電報、指示,而是巧妙地通過人物對話,把黨中央的精神表達出來。書中的主要人物和眾多配角盡管是虛構的,一些具體的故事情節也進行了移植改造,但是現實中的人物原型、時間地點、歷史事件和戰役戰斗,都是有據可查的,通過文學描寫,加以藝術表現,顯得非常具體生動。
作為鄉土小說,這部作品又是一幅南京南地區當年的社會生活風俗畫。魯迅曾說他小說中“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在《南京南》這部作品中,嘴臉衣服全是純南京南的,而且純粹是三四十年代南京南才有的,是地地道道南京南的鄉土味。無論是田畝莊稼、道路溝渠、樹木花草,祠堂農舍、商鋪客棧、茶館書場以及不同身份家庭的門墻建筑、內部陳設、迎送禮數,各階層人物的衣著打扮、日常用具、言談舉止,還有兒童游戲、當地小吃、鄉間特產、民間工藝等等,都非南京南莫屬。有人說《紅樓夢》像是一部百科全書,包羅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這三個基本層面,是對整個中國古代文化的回顧、總結、濃縮和藝術的表現,是中國封建社會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我看,《南京南》也類似一部三四十年代南京南地區社會生活方面的百科全書。盡管作者是當代人,但對于當時當地風土人情還是比較熟悉的。
作為紀實小說,這部作品又是一幅惟妙惟肖的多種典型人物畫。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很多,不能不說到的重要方面是,作者塑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個性鮮明、形象生動的人物。有新四軍的高層領導,如劉少奇、陳毅、粟裕等,有新四軍中層指揮員,如鐘云輝、李偉平、許維峰、許小秀等,有國民黨黨政軍的頭面人物,如顧祝同、冷欣、尹相平、汪國棟等,有日軍指揮官,如紀田太郎、絕地、尾本、大島等,還有民國退休大佬、開明鄉紳、刀會堂主,警察局長、漢奸、狗腿、廚師、門房、少爺、家傭等各式各樣的人物。主要人物貫穿全書,施以濃墨重彩,次要人物適時出場,巧妙配合,常常在關鍵時刻起到特殊作用。值得欽佩的是,對各個人物的身世來歷、姻親關系、利益牽扯、性格特征,居然都有符合情理的表現和交代,避免了人物臉譜化、言行公式化。書中有些“閑言碎語”并不“閑”,實際上起到了鋪墊、反襯和補充的效果。有些“閑雜人等”也并不“雜”,出場不多,戲份不重,但也是經過選擇,有意安排,各得其所,并非多余的,像“過河卒子”一樣能建立奇功的。我有個感覺,把各種有個性的典型人物寫活了,確實是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
下一步如何對這部書進行綜合開發利用?現在已經完成了小說的創作和出版,這就有了很好的基礎,接下來,可以考慮改編成電視連續劇,精編成電影,改編成戲劇,分編成系列故事,畫成連環畫,等等。大家知道,常熟有個沙家浜,曾經發生過36個新四軍傷病員在陽澄湖養傷的故事,后來,創作了革命樣板戲,拍成了大型電視連續劇,建成了歷史村落和紀念館,成立了紅色教育基地,形成了著名旅游風景區。這部作品可以先易后難,逐步拓展,在革命傳統教育、紅色旅游、美麗鄉村建設等多方面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