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藝苑 > “媽媽”,兒子來遲了
“媽媽”,兒子來遲了
作者:秦坤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7-25 瀏覽次數:7863
又一個清明節要到了,老孟與戰友約好一同去為陳明進烈士掃墓,這是不變的約行。再忙,也沒有看望長眠的戰友忙,再大的事,也沒有看望烈士的事大。
“媽媽,我來遲了,媽媽……兒子看您來了……”
“媽媽,媽媽……我們都是您的兒子……”
52歲的孟智輝跪了下來,他身后的戰友們也都跪下了……
站在眾人面前的老人是孟智輝戰友陳明進的母親,陳明進已長眠在蒼松翠柏的縉云烈士陵園中。
那天清晨,孟智輝早早起了床,換了身干凈的衣服,帶上準備好的花圈、花籃,和隨行的戰友們趕到烈士陵園“看望”陳明進。
風清云靜,默默站在戰友陳明進的墓前,孟智輝和戰友們的心情難以平復。“啪”,一個標準的敬禮,他們向久別的戰友致敬。
“明進,終于找到你了,30年來,我沒有一天不掛念你。”幾十年前戰場上的硝煙,再一次在孟智輝的淚眼中一幕一幕閃現出來。
陳明進是縉云縣東川鄉大筠村人,入伍后一直是孟智輝手下的士兵。當年的孟智輝擔任原一軍二師六團新兵四連副連長。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孟智輝所在部隊表現十分英勇,屢次受到嘉獎。
戰場上,陳明進除了擔任最前端的觀察哨外,還自告奮勇擔負起了從“生死線”上接飯的任務。
接飯這任務聽上去好像很簡單,但卻責任最大,危險也最大。
孟智輝所在部隊的駐守陣地和我軍后勤倉庫之間的道路被稱為“生死線”,因為這是供給前線作戰需要的后勤運輸必經道路,所以被敵軍機槍火力點嚴密封鎖著,很多戰士都在這里負傷、犧牲。
每天唯一一次給駐守陣地運送飯菜的機會就是凌晨,天還沒亮、雨林中濃霧未散開的時候。炊事班的戰士將煮好的米飯裝在飯囊中,送過“生死線”,再由陣地戰士從“生死線”上接走。如果運送不成功,那陣地的所有戰士當天就都要挨餓。
1985年5月5日凌晨,陳明進接飯,經歷了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驚險。幸運的是,當時子彈只是從他頭皮上擦過,頭頂的頭發被燒焦了一大片。
到了第二天,形勢更加嚴峻。炊事班戰士實在是突破不了“生死線”,難以把食物和水送上去。
陳明進大喊一聲:“我去!”仿佛沒有經歷過昨天的驚魂一刻,依然主動請纓。連隊考慮到這個年輕的士兵特別積極、勇敢,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這一次,幸運沒有再次降臨。
當陳明進穿越“生死線”拿到飯囊并機敏地返回駐地時,陣地上的霧已經散開,能見度高了。就在他快到達駐地時,“砰”的一聲槍響,敵軍狙擊手開了一槍,陳明進瞬間倒下,額頭上鮮血直流。
眼看陳明進倒在血泊中,戰友們心急如焚。在一番猛烈的槍彈掩護下,戰友們終于將他從“生死線”上搶了回來,為陳明進頭上的傷口進行急救包扎。可鮮血還是止不住地往外涌,染紅了一層層環繞在他頭部的紗布。
抬到駐地時,陳明進用盡最后的力氣去撓頭上的繃帶,嘴里一直說著:“難受死了,難受死了……”聲音越來越小,氣若游絲,慢慢停止了呼吸。
“那天是5月6日,我永遠記得,我永遠記得。”孟智輝哽咽著,嘴唇在哆嗦……
陳明進是孟智輝一手調教出的優秀戰士。陳明進犧牲后,孟智輝把他牢牢地記在心底。
30年了,孟智輝一直有個心結,找到陳明進的父母,替陳明進喊一聲爸媽。
以前通訊不發達,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個人,并不容易。1995年,孟智輝這位南京漢子,由陸軍少校軍銜轉業,自己辦起了企業,有了更多時間去尋找陳明進烈士的父母。
2011年,孟智輝到杭州參加戰友聚會,當時有個環節是自我介紹,當聽到有個人介紹“浙江縉云人”的時候,孟智輝的心猛然顫了一下,他找到那位名叫鈄楊勝的戰友,向他透露了自己尋找陳明進父母的心愿。
鈄楊勝拍著胸脯保證:“一定完成任務!”回縉云后,鈄楊勝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終于找到了陳明進烈士的家屬,同時也找到了幾位當年和陳明進一同上戰場的縉云籍退伍老兵。
當鈄楊勝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孟智輝時,孟智輝立即表示,要趕到縉云看一看陳明進的家人,并為戰友掃墓。孟智輝從南京到縉云,走過了600多公里,圓了埋藏在心底30年的念想。
到達陳明進家中的時候,已是下午時分。“媽媽,對不起!我來得太晚了!到現在才找到您,對不起……”跨進陳家家門,孟智輝緊握著陳明進母親丁美珠滿是皺紋的雙手,52歲的他失聲痛哭。
陳家的廳堂中擺放著陳明進的遺像,兩側分別是烈士三等功證書和縉云縣公安局消防中隊頒發的獎狀。
“是他!就是他!”孟智輝一眼就認出了當年的年輕戰友,他找了塊干凈的抹布,小心翼翼將遺像和獎狀上的灰塵輕輕拂去。
孟智輝一邊拂去灰塵,一邊對著戰友輕聲說:“你是我當年帶出的好兵,訓練十分刻苦,人也很積極上進。”“你還記得我當年是怎么教你疊被子的嗎?”“你還記得我當年是怎樣教你打槍的嗎?”“你還記得我當年是怎么教你格斗的嗎?你再睜開眼看一看呀!……”
丁美珠手捧著孟智輝帶給她的戰友聚會特制紀念章,淚眼婆娑,靜靜地端詳著兒子的遺像,半天說不出話來。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在默默垂淚。
轉過頭,孟智輝看到丁美珠靜靜地站著,連忙上前將紀念章戴在老人胸前,然后再次緊緊握住老人的手,告訴她:“我是明進的副連長,明進是我從新兵連起就帶著的兵,也是我領上戰場的兵。我對不起您!我把他帶出去,卻沒能把他平安帶回來……”
“從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兒子。”
“我也是!”“我也是!”……隨行的戰友也紛紛表態。
陳明進家是孟智輝尋找的6位烈士家的最后一戶。
烈士戰友的家在哪兒?他們的父母親還都健在嗎?親人們生活得如何?30年間,孟智輝的腦海縈繞著這些問題。他先后尋訪到其他5名烈士的家。由于當時留下的通訊信息不詳,幾次尋找陳明進的家都沒能成功。
“太好了,這個心愿終于在今天完成了!我入伍后所在連隊和軍校學員隊的6名烈士的親屬都找到了!以后,我們要成立一個愛心基金會,盡力幫助更多烈士的家屬!”孟智輝說。
這些年,孟智輝四處尋找、慰問自己曾在部隊的6名烈士的親人,走遍了烈士的家鄉。除了浙江縉云外,孟智輝到過安徽的銅陵、全椒、當涂、壽縣,湖北的仙桃等地。投入大量的精力,也花費了數萬元的慰問金及路費。
“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也許不能理解,我們從戰場上回來的人都特別珍惜自己所能擁有的生命與生活。因為我們深刻地理解,活著就是幸福。更明白我們現在能擁有和諧、穩定的生活,都是許許多多像陳明進這樣的烈士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才換來的。現在的年輕人真的要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好生活。”這是孟智輝對生活的理解。
分別的時刻到了!
由于第二天還要上班,孟智輝當天必須趕回南京。臨行前,孟智輝依依不舍地和丁美珠約定:“媽媽,明年這個時候,我會帶著我們部隊90多名您的‘兒子’再一起來看您!”
老人淚眼未干,沙啞著喉嚨說:“你們真好!這么遠趕來看我,如今政府照顧我,子女也都孝順,還有你們這些‘兒子’盡孝,我很知足!”
又一個清明節要到了,老孟與戰友約好一同去為陳明進烈士掃墓,這是不變的約行。再忙,也沒有看望長眠的戰友忙,再大的事,也沒有看望烈士的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