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從黃花塘到圣地延安——陳毅參加中共七大之旅
從黃花塘到圣地延安——陳毅參加中共七大之旅
作者:谷雨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8-28 瀏覽次數:7887
從黃花塘到延安,陳毅此行歷時百日,行程數千里,披荊斬棘,過關越隘,終于站在了清涼山下,實現了他與毛澤東自1934 年10 月主力紅軍和中央領導機關撤離蘇區后的首次重逢。
1943 年,曾山(左起)、陳毅、賴傳珠、饒漱石在黃花塘新四軍軍部
陳毅與鄧小平
1943 年的冬天似乎來得比以往早了一些。才11 月,淮南大地就感受到了濃濃的冬意。在呼嘯的寒風中,波光瀲滟的洪澤湖仿佛也失去了往日的溫情,變得晦暗而憂傷。一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整個世界還在一片沉睡之中,薄霧里匆匆走來了5 個人。為首的是個中年人,高高的個子,孔武有力。他正是赫赫有名的新四軍代軍長陳毅將軍。
陳毅一行5 人行色匆匆,沒有語言的交流,直到走出了村口差不多一里地,陳毅才停下腳步,緩緩回顧那已漸行漸遠的村莊,眼角濕潤了。年輕的妻子剛生下第二個兒子丹淮,長子昊蘇也才一歲半,想到襁褓中的稚子,想到病榻上的妻子,想到自己目前的處境,壯士心頭惆悵不已。雖然和妻兒離別已是常事,但此行卻非比尋常——陳毅受毛澤東的電邀,要千里迢迢趕赴革命圣地延安,參加中共七大。
這本是件令人振奮的事,然而黃花塘風波尚未平息,陳毅的此番遠行可謂是情勢所迫的無奈之舉。黃花塘,地處蘇皖交界,因村口有一常年干涸的池塘而得名。一年前,為粉碎日軍的掃蕩,陳毅果斷將軍部由鹽城的停翅港遷至這里,黃花塘便成為新四軍軍部和華中抗日的指揮中心。這里的百姓善良淳樸,軍民魚水情深,要不是前不久召開的整風會議,一切都是祥和的。會上,代政委饒漱石公開點名批評了陳毅,列舉了陳毅的錯誤。事后,饒漱石還給毛澤東和劉少奇發去了長達1500 字的電報,并明確要求中央“速決定物色才德兼全的軍事政治負責干部來幫助我們”。在整風運動的大氛圍下,除了粟裕、黃克誠等少數同志外,大部分不明真相的干部以為陳毅犯了大錯誤,都退避三舍,連平時往來甚密的棋友也不敢登門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時光得倒回至一年前。那是1942 年,劉少奇奉命調回延安工作,臨行前專門向中央推薦饒漱石代理華中局書記和新四軍政治委員,由陳毅代理華中軍分會書記。兩位主官,一個領軍,一個治黨,一個豪放豪爽,坦誠大度,一個嚴肅嚴厲,不茍言笑。這本該算是理想格局,再加上饒漱石初來乍到,又缺少部隊工作經驗,難免力絀,不得不時時處處向陳毅討教,陳毅當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客觀地說,最初那段日子,陳、饒二人配合得還是很默契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饒漱石自認為工作漸入佳境,威重令行,便漸漸膨脹起來,對于陳毅一如既往、快人快語的批評,難免心生不滿。再加上,饒漱石生性刻板,尤其是對待知識分子,他曾言:“對知識分子出身的干部,要先小人,后君子。”大家都敬而遠之。而陳毅則恰恰相反,親切仁厚,真誠坦蕩,就連地方百姓都無不喜與之交結。這又讓饒漱石由嫉生恨,最終導致黃花塘風波的發生。
陳毅夫婦臨行前合照
毛澤東深知陳毅同饒漱石的矛盾會給華中敵后抗戰大局帶來何等嚴重后果,再三權衡之后,決定調陳毅到延安參加黨的七大籌備工作。11 月8 日,毛澤東電告陳、饒二人:“我們希望陳毅來延安參加七大……陳來延期間內職務由張云逸代理,七大后仍回華中,并傳達七大方針。”饒漱石終于如愿以償,達到排擠陳毅、獨攬大權的目的。
接到毛澤東的電報后,陳毅立即將手中工作做了交接,并把妻兒托付給供給部部長宋裕和與衛生部部長崔義田照顧,自己只帶了兩名警衛員和軍部另派的作戰參謀和炊事員各一名隨行。平日里出門,哪一次陳毅不是被戰友們緊緊圍住,送出去好遠,而這次卻沒有一個人送行。是因為走得匆忙,很多人不知情,更是懾于饒漱石在黃花塘整風中所施加的政治壓力。懷著千般委屈和萬般不舍,陳毅即興吟詠留別詩一首:“知我二三子,情深更何言。去去莫復道,松柏耐歲寒。”策馬揚鞭,踏上新征途。
陳毅一行從黃花塘北上,渡洪澤湖到達淮北根據地新四軍第四師師部,由華中局交通局局長曾浪波和他的妻子葉彬護送他們經由各根據地去延安。曾浪波是位經驗豐富的老交通員,一直負責開辟華中至延安的交通線。為安全起見,曾浪波用從漢奸那里沒收來的貂皮為陳毅趕制了一件藍色碎花緞面皮袍,把他打扮成資本家,“身穿長皮袍,外罩灰色大褂,頭戴絨線套頭帽,腳穿黑布棉鞋”,隨行的人稱之為“張老板”或“當家的”。他們晝伏夜出,沿途由新四軍各部隊接待護送。開始這一段都是在新四軍自己的地盤上,行程很順利。正如陳毅自己在詩中所云:“夜走泗宿道,晨過舊黃河。古邳解鞍馬,煮酒醉顏酡。”這一路上,陳毅見到了一些老戰友,心情舒暢了許多。
12 月1 日,陳毅到達了運河支隊駐地北許陽村,他本打算在這里休息一日再出發,可是偵察員來報,距離這里僅十幾里的日軍據點賈汪突然增加了兵力。負責護送任務的運河支隊政委紀華說:“日軍增兵對我們的行動很不利,我建議立即出發,趁夜色穿過運河封鎖線,到達微山湖安全地帶。”陳毅爽快地說:“就這么定了,敵變我亦變嘛!”當天黃昏,在運河支隊的護送下,陳毅一行繞過日軍的唐莊炮樓,渡過運河,在夜色的掩護下快速穿過敵占區,凌晨兩點,到達津浦鐵路東側的界溝村。在鐵道游擊隊的護送下,陳毅連夜通過津浦鐵路到達路西。八路軍魯南軍區獨立支隊的同志早已在此迎接。此時,陳毅一行人已是人困馬乏,便住在微山湖休整。一覺醒來后,陳毅請來當地同志詢問隊伍的有關情況,了解到湖上供應困難,糧草短缺,戰士常常以草根和湖藕為生,且由于天氣干旱,湖水表淺,無魚可捕,當地百姓生活難以為繼。陳毅沉吟片刻,忽然大手一揮:“可以在湖區開展大生產運動嘛,讓漁民們學種糧食,這樣大家就不會餓肚子了。”當聽說湖上野鴨成群,群眾多以鴨絨為冬衣御寒時,陳毅開懷大笑說:你們還是有優勢的,可以因地制宜,以此為生啊!在座的同志們聽了相視大笑。3日后,陳毅和魯南軍區的同志揮手道別。由于湖水干涸,舟不能行,改由短槍隊護送其繼續西行。
年底,陳毅到達安陽附近。這是平漢路的緊要處,敵人的封鎖特別嚴。人多目標大,曾浪波和陳毅一合計,決定兵分三路:“張老板”化裝成豪紳,坐轎子,由兩個喬裝成偽軍的交通員抬著;曾浪波扮作商人,坐黃包車;葉彬騎著毛驢,打扮成回娘家的小媳婦。扮成偽軍的秘密交通員跟在后面掩護,隨時作好戰斗的準備。他們專門挑選了下午1 點鐘這個行人最多的時候,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順利地越過了平漢鐵路。所有的人都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勝利在望了,接下來,再沿著清漳河北行就能到達八路軍太行總部了。
1944 年新年第一天,陳毅抵達八路軍太行前方總指揮部所在地、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左權縣麻田。麻田,山明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饒。八路軍進駐后,帶領當地百姓興修水利,筑壩開渠,推廣科學種田,麻田一躍成為了太行山區的“小江南”。
毛澤東心中惦記著陳毅,致電鄧小平:“陳毅同志到時,請告他可在沿途略作休息,以免過勞,大會要在4 月后開。”鄧小平、滕代遠將毛澤東的意見轉告給陳毅,讓他不要急著趕路,在麻田多住些日子,一來和老戰友敘敘舊,以寬心結,二來了解一下太行山的整風經驗。陳毅常年患有嚴重的痔瘡,每每發作起來,痛得鉆心,坐臥不安,再加連日的舟車勞頓,已是疲憊不堪,便欣然應允,在麻田暫住下來。
陳毅到麻田時已是臘月底,眼瞅著就要過春節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氣候日漸晴暖,每天清晨,陳毅都會和鄧小平、滕代遠等師部領導一起漫步于清漳河邊,伸伸腿,彎彎腰,閉上眼睛,大口吮吸河邊清新溫潤的空氣。陳毅和鄧小平是至交,經年不見,再度重逢,相談甚歡。從新四軍在南方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到八路軍在太行山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從大生產運動,到整風運動……兩位老戰友相互勉勵,相互提點。麻田的詩意山水,摯友的真情撫慰,周邊的祥和安寧,讓陳毅憤懣的心漸漸平靜下來。
轉眼到了甲申年春節。陳毅和戰士們一起包餃子,和小孩子們一起放爆竹,和當地百姓一起嘮家常,一會兒撫掌大笑,一會兒手舞足蹈,像個小娃娃一樣。正月十五到了,麻田的紅火隊在街上圍著火盤表演,耍拳、扭秧歌、踩高蹺,熱鬧非凡。第二天一早,“咚咚鏘,咚咚鏘”,麻田高蹺隊、花戲隊慰問八路軍來了。晚上麻田的石頭小街到處都是旺火,鬧社火的一撥接著一撥。在陳毅戎馬生涯中,第一次如此深切地領略到紅紅火火的節日氣氛和麻田人昂揚奮發的精氣神。
陳毅在麻田住了一個多月時間。在這些日子里,他到處走,到處看。看到了鄧小平和劉伯承為解決連年的干旱而籌建的“救命渠”“幸福渠”——漳南大渠;看到了師部領導親自到工地與民工一起抬石頭、壘石堰;看到了家家戶戶門前屋后由荒地開墾出來的碧綠如茵的菜園和在亂石攤上墊成的良田……走不盡,麻田十幾里的山川河流;看不夠,麻田人火熱的生活。“元帥詩人”陳毅不禁豪情滿懷,一氣呵成,寫下《過太行山書懷》——此生最長的詩篇,紀念自己這次難忘的太行之行。
春節過后,陳毅接到毛澤東的電報:“望動身來延,沿途請小平注意安全部署。”雖時值初春,但天降瑞雪,太行山白雪皚皚,格外壯美。陳毅握別老戰友,飛身上馬,一路跨過太行山,穿過同蒲路,翻過呂梁山,渡過黃河,終于3 月7 日安抵延安。
從黃花塘到延安,陳毅此行歷時百日,行程數千里,披荊斬棘,過關越隘,終于站在了清涼山下,實現了他與毛澤東自1934 年10 月主力紅軍和中央領導機關撤離蘇區后的首次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