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蜜蜂洞里的槍聲——項英的最后歲月
蜜蜂洞里的槍聲——項英的最后歲月
作者:高洪亮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09-26 瀏覽次數:7847
編者按:
1941 年1 月4 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000 余人,在葉挺、項英率領下開始北移。1 月6 日,部隊在皖南涇縣茂林地區遭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突然襲擊。新四軍英勇抗擊,激戰7 晝夜,除2000 余人分散突圍外,大部被俘、犧牲。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后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今年正值皖南事變80 周年,為了紀念80 年前在這場事變中犧牲的烈士,我們特在“百年共產黨鐵的新四軍”鐵軍人物故事征文來稿中選擇了項英、周子昆、袁國平3 位烈士的事跡。同時,也向在皖南事變中殉難的所有革命烈士表示深切懷念。
項 英
1941 年1 月12 日夜,一輪圓月懸浮在墨色的夜空中,慘白的月光灑在山里的灌木叢上,落下一團一團斑駁的黑影。月光下,項英悲壯地對著警衛連的排長李德和、副排長鄭德勝、警衛員夏冬青說:“出發!”隨后,他們與新四軍軍部機關突圍的人群從石井坑出發了,翻越一座海拔811.7 米叫火云尖的陡峭山體,于第二天的13 日清晨來到西坑的山谷中。幾個小時緊張地翻山跋涉,項英已經疲憊不堪。他找了一塊石頭坐了下來,放眼四望,周圍山高林密,雜草叢生,再側耳聽聽,遠處的山上仍有零星的槍聲,項英知道,戰斗還未完全結束。
突然,一個頑軍不知對著什么方向叫喊著:我們知道你們躲在那里,快快出來;我們看見你們了,你們趕快出來吧。項英對警衛人員說:這里的各個山頭制高點已被頑軍控制了,出口處也被頑軍封鎖,我們就悄無聲息地隱蔽在這密林草叢中,頑軍也不知道我們的具體情況,不敢到這西坑來搜剿。
項英太累了,他需要休息。
第二天,1 月14 日,葉挺軍長下山談判被扣,當晚,頑軍即向西坑發起進攻。項英是游擊老兵,對此地也比較熟悉,他認為頑軍在北面的大康王等地必然封鎖嚴密,難以突圍,不如向南轉到敵合圍圈外面暫時隱蔽。這么想著,他就指示隨行人員立即向南轉移。他們幾個人輕手輕腳地向著頑軍后方一個叫螺絲坑的地方前行。項英一邊走一邊跟隨行人員小聲說:只要頑軍沒有發現我們,我們不要開槍,如果被發現,一不做二不休先向頑軍開槍射擊。
項英的決策是對的。此時,頑軍重兵據守北面,如果向北突圍,恐怕兇多吉少,袁國平就是向北突圍時受傷的。
在向螺絲坑方向轉移途中,軍部副官處負責管理馬匹的副官劉厚總突然出現在了項英面前,幾句問候話后,他要求留在項英身邊。項英知道,劉厚總這人在湘南三年游擊戰爭中打過游擊,槍法很準,是個打游擊的好手。在當時的危情下,多一個會打游擊槍法準的人,不是壞事。于是,項英同意了。項英的這個決定是致命的。
1 月16 日,頑軍開始搜山了。頑軍站在山上對著山谷叫喊:“你們葉軍長下山了,項英副軍長也下山了,你們還躲在那里干什么?趕快出來吧。”項英聽后罵道:“他媽的,我不是在這里嘛,頑軍造謠啊,這是頑軍在欺騙我們突圍的同志。”
那天夜晚,月光如水。借著月光,項英竟遇見了副參謀長周子昆與其警衛員黃誠。兩位老戰友相逢猶如他鄉遇故知,項英尤其激動,拉著周子昆的手,一邊搖著一邊說:“我們部隊遭受了這么大的損失,主要責任在我,我回到中央,要作檢查,請求處分。”說著,他的眼中泛出了淚水。一個久經沙場、飽經滄桑的老將,此時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看著悲痛的項英,周子昆也流下了眼淚,他說:“我也有責任。”這一對戰友就在月光下相互傾訴分離之后幾天來的遭遇。這幾天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各自九死一生。說到最后,項英堅定地說:“只要不死,我們一定能夠突圍出去的。”
他們邊說邊走,不知不覺就來到了螺絲坑。此時,夜已深,他們觀察,這里只有兩三戶人家。幾天的奔跑,他們又饑又渴,警衛員給他們找來了一些油菜與細糠,逃難途中,這些就是難得的食物了。
兩天后,項英在觀察周圍環境時,發現附近的一個山溝里飄浮著一縷縷炊煙,他意識到,那里一定是自己人。他立即與周子昆商量,派了夏冬青前去查看。
夏冬青下到山溝,發現山溝里有一個炭棚子,進去一看,竟是軍部作戰科長李志高與原偵察科長謝忠良,還有老一團第二營營長李元、偵察連的排長張益平等同志。這些同志看到夏冬青也很意外,聽夏冬青說他們的副軍長項英與副參謀長周子昆兩位還健在時,李志高與謝忠良便要隨夏冬青來螺絲坑看望兩位首長。
夏冬青領著李志高與謝忠良來到了螺絲坑,項英激動又慚愧,他又重復了對周子昆說的話:“新四軍這次失敗,我是要負主要責任的,把你們搞成這個樣子”。(注:《皖南事變回憶錄》,第59 頁)周子昆在一旁說:“我也有責任。”項英接著說:“將來到延安以后,我會向中央檢查自己錯誤的。”李志高與謝忠良聽著兩位首長的話心里也不是滋味,他們向兩位首長報告了這幾天的情況。眼看天色暗了下來,項英與周子昆商量后,決定在天黑之后轉移到李志高與謝忠良他們所在的山溝中,那里好歹還有一些炭與燒炭的棚子。此時正值嚴寒季節,山里滴水成冰,如果幾天內不能走出山,他們不是餓死也會凍死的。
項英與周子昆帶著幾個人來到了有炭棚子的山溝中。但食宿也成了問題。李志高與謝忠良是個有心人,他們白天已經觀察過,趙家佬有房子。于是,當晚他們來到趙家佬,找到了老百姓。這里的群眾非常純樸,他們同情新四軍,趕忙做菜燒飯,直忙到下半夜飯菜才做好。項英感慨不已,這是他們3 天來第一次吃上的熱飯熱菜。
他們暫時安定了下來。山里的農民不富裕,也拿不出糧食來供應他們一幫人。于是,在后面幾天里,項英派人跑了許多地方買糧食,但都沒買到,只搞到一兩百斤紅棗。紅棗雖是好東西,但也不能當飯吃,在那幾天里,他們就拿紅棗當飯吃了,每人每天抓一把紅棗充饑,或者煮些紅棗湯,上午喝點紅棗湯,下午把紅棗吃掉,早早休息。他們處在半饑餓狀態,不能耗費體力,只能早早睡覺。
幾處人馬會合后,人不算很多,但項英認為有建立臨時黨支部的必要,環境越是艱難,越要發揮黨組織的作用,因此,他指定李志高為臨時支部書記,謝忠良為副書記。他說:“在隱蔽過程中,一切行動要以支部為核心。”
幾天后,項英得知頑軍要在春節期間搜山,于是,他們離開了這個地方,向著東北方向的濂坑移動。
他們一行來到濂坑的紙棚村。一天,項英又和教導總隊的工兵連長、原軍部參謀劉奎聯系上了;通過劉奎,項英又同軍部政治協理員楊漢林聯系上了;通過湯漢林,項英又與軍部軍需處副處長羅湘濤、新四軍駐上饒辦事處主任胡金魁等人聯系上了。失散的人員越聚越多,已達40 余人。
老百姓幫著項英他們買糧食、做衣服、打探消息,2 月中旬的一天,一個老百姓跑來告訴項英:有20 多人在對面山溝里。項英估計一定是自己人,當天晚上,他派五團第一營的連長彭司寶、二營第五連指導員吳生茂和自己原先的警衛員康東北等人前去查看。他們3 人到達時,山溝里的人正在吃飯,聽到外面狗叫,負責警戒的戰士發現3 個陌生人,立即帶他們來到鳳木匠家里,正在吃飯的五團第二營營長陳仁洪、副營長馬長炎看來人竟是彭司寶、吳生茂、康東北,立即讓他們一起吃飯。他們3 人饑腸轆轆,坐下就吃,邊吃邊悄悄地說:“項英副軍長和周子昆副參謀長就在對面山上隱蔽,已斷炊多日,沒吃也沒鋪蓋,如有多余吃的,我們帶點過去。”
陳仁洪與馬長炎聽說項英與周子昆還活著,非常高興,立即找來一頁紙給項英寫了一封信,信是這樣寫的:“您好!聽說您安全隱蔽,我們很高興。我們二人是五團二營正副營長,在長龍山作戰時負傷,經領導批準,帶20 多人潛伏養傷,現已基本痊愈,能活動。如果首長相信我們的話,我們愿隨首長一起突圍,因為我們對銅陵、南陵、繁昌一帶的地形很熟悉。”
隨后,陳仁洪與馬長炎立即將鳳木匠替他們買回的食物分出一大半,連同一包煙葉,讓彭司寶他們連信一起帶了回去。
彭司寶他們3 人帶著信和食物連夜返回濂坑,第二天項英看了信和食物,又聽了匯報,心情很激動。
于是,他也給陳仁洪與馬長炎回了一封信:“你們帶來的信和東西收到了,謝謝!希望你們很好隱蔽養傷,注意團結,等形勢好轉了,會通知你們一道突圍。吳生茂同志原是你們營里的指導員,如需要的話可留下,與我保持聯系。你們如健康允許,望來我處一趟。”
當天晚上,項英又派吳生茂和彭司寶持信去陳仁洪處。陳仁洪等人在接到信的第二天晚上,帶著他們僅有的一條氈毯和油布,隨吳生茂與彭司寶去見項英。他們兩處隱蔽點相距雖不太遠,白天都可以看見對方地點,但兩山之間是馬鞍形,不能直走,只能繞行,走了兩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項英處。
幾人見面更加激動。項英身穿破爛軍棉襖,須發很長,人特憔悴,眼中布滿了血絲。他說:“雖然我們這次損失很大,但新四軍的蘇南與江北地區還是有很大發展的,從整個新四軍看,我們還是有很大力量的,不要喪失信心,我們將來還會發展起來的。目前敵人還在搜山,你們要團結好周圍的同志,注意隱蔽好,保存力量,以求共同突圍出去。多保存一個人,就是多一顆革命種子,多一份革命力量。”項英又說:“我們這里有幾個人天天吵著要突圍,還說要把周副參謀長丟下,只帶我一個人走,那怎么行呢?周副參謀長雖然腿部殘廢,但還是可以突圍出去的。老周平時對他們要求嚴,批評多一些,有意見就要把他丟掉那怎么行呢?我無論如何也要把老周一起帶出去。”陳仁洪與馬長炎聽著首長的話連連點頭。這次談話給他倆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時,失散人員已聚集了70 余人。
幾天后(2 月下旬),項英處的人員由于做飯產生的炊煙,讓頑軍發現了,準備第二天搜山。老鄉聞訊連夜告訴地下黨,項英得知后,立即率領人員轉移,同時派人給陳仁洪與馬長炎送去一封信,大意是:我們隱蔽地點已被頑軍發現,當晚轉移,聯絡地點由送信人告之;你們尚未暴露,要不要轉移請自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隱蔽。陳與馬接信后,從安全考慮,也立即轉移到不遠的地方。
那天晚上,項英與周子昆轉移到了東南的田坑。田坑地處涇縣與旌德縣的交界處,海拔1017 米,地形條件特別好,四周都是大山,山勢峻峭,森林茂密,翻過大山就是旌德縣。十幾里長的山溝沒有幾戶人家,又都是外鄉人。項英對這處地點十分滿意,他說:把胡明找來(胡明是皖南特委負責人之一),他有電臺,可以同陳毅取得聯系,陳毅再與中央聯系,我們的關系就打通了。我們現在有這么多人,這里的群眾又這么好,我們還有槍,這樣,很快就可以發展到一個營兩個營。從項英的話中可以看出,環境雖然惡劣,但他仍然保持著樂觀的精神。
3 月11 日,劉奎帶著項英、周子昆等人來到田坑附近的濂坑,在地下黨員姜其貴的家里吃了一頓玉米飯,休息到拂曉,又轉移到田坑溝尾子上。
這是大山溝的一條余溝,山勢連綿起伏,敵人的大部隊不易攀登,小部隊又起不了作用。他們從當地的老百姓那里了解到,山上有上下兩個洞。小洞在上,大洞在下,兩個洞相距大概六七十米。小洞被老百姓稱為蜜蜂洞,可住三四個人,洞口十分隱蔽,進洞時要攀住凸起的巖石或樹干才能到達。
大洞在小洞的懸崖下面,是個斜坡,可以容納的人較多。項英非常滿意,開玩笑說:“下面是第一線,如發現情況,你們可以抵抗,掩護我。我們住上面,我如果走不動,劉厚總力氣很大,槍法準,又打過游擊,有經驗,可以背我上山。”為避免暴露目標,便于解決吃飯問題,他們決定分幾處隱蔽。項英、周子昆、黃誠、劉厚總4 人住在上面的蜜蜂洞;謝忠良、李德和、鄭德勝、夏冬青等10 多人住在下面靠懸崖搭的棚子里。還有些人在銅山、水嶺一帶活動。
項英與周恩來、葉挺合影
項英等待著突圍的機會。
3 月13 日,項英像往常一樣為突圍做準備,他讓劉奎帶著鄭德勝、張益平、何繼生去水嶺李志高那里挑糧食,順便再買點菜和油鹽回來;安排劉厚總、李德和于第二天找中共涇縣縣委書記洪林,請地下黨組織配合突圍。
這天傍晚,山里天氣突變,不久下起了暴雨,暴雨過后,天空又飄起了雪花。到了晚上10 點多鐘,項英與周子昆在微弱的燭光下對弈,劉厚總在旁觀看。黃誠見時候不早了,便提醒首長:“天很晚了,首長睡覺吧。”周子昆答道:“小黃,你先睡吧,我們等一會就睡。”黃誠躺在那里,斷斷續續地聽到他倆說話:
“找到了地方組織,去江北就快了。”
“只要不死,總會突圍出去的。”
“這次我們吃了很大的虧,總有一天要把這個帳算回來。”
過了一會,兩位首長也睡下了。他們的“床鋪“就是一塊比較平的石頭,靠近洞壁深處還不停地滴著水,黃誠就睡在靠著洞壁有些潮濕的地方。當晚睡的位置,由里向外是:黃誠、周子昆、項英、劉厚總。只有一條破軍毯蓋在項英和周子昆的身上。由于頭天外出走了一夜,大家很疲勞,倒下就睡著了。
整個山洞死一般的靜寂。
當夜三四點鐘,也就是3 月14日凌晨三四點鐘,洞外的雨越下越大,雷電交加。劉厚總悄悄地坐了起來,掏出駁殼槍,朝著熟睡的項英頭部連開兩槍,周子昆被驚醒,正想坐起來,胸口中了一槍。睡得正香的黃誠也被槍聲驚醒,意識到出事了,便去摸槍,劉厚總順手朝他連開3 槍,分別打在他的左臂、右臂和后脖子上,黃誠昏了過去。劉厚總看到項英和周子昆死了,以為中了3槍的黃誠也死了,便將項英、周子昆身上攜帶的作為軍費的黃金、鈔票掏了出來,又摸走了斯大林送給項英的那把手槍和黃誠的手槍(周子昆沒有帶槍),他穿上大褂,把財物揣進懷里,匆匆下山逃離。
天亮了,夏冬青來到蜜蜂洞準備照顧首長,一看場景嚇壞了,隨即往下面跑,慌張地對謝忠良、李德和、康東北等人說:“不好了,兩位首長被打死,黃誠被打傷。”大家一聽,一起往上面的蜜蜂洞跑去。運糧回來的劉奎等人看到下山的劉厚總神態慌張,預感到發生什么事了,也立即往山上蜜蜂洞跑去。謝忠良對大家說:我們先把項副軍長和周副參謀長的遺體掩埋好,做上記號,等革命勝利后,我們再重新安葬他們。請大家記住,項副軍長穿的是布鞋,容易腐爛;周副參謀長穿的是皮鞋,三五年不會爛,以后我們來取時要注意這個區別。于是,大家在離蜜蜂洞100 多米處的石崖下面,用向老百姓借來平整洞里地坪的鋤頭挖了兩個坑,兩條毯子分別包裹著項英與周子昆的遺體。為了區別,他們將項英的遺體埋在稍上一點的坑里,頭朝東;將周子昆的遺體埋在稍下一點的坑里,頭朝西。
這天的黃昏,謝忠良把黃誠送到石牛窩的一位地下黨員家里養傷后,便率領大家離開了,向銅山轉移,去與李志高、羅湘濤等人會合。
項英與周子昆被害一個多月后,失散的六七十人在地下黨組織的配合下突圍出去,去了江北。實現了項英生前的愿望。